双筒基础知识,新手必看!.doc_第1页
双筒基础知识,新手必看!.doc_第2页
双筒基础知识,新手必看!.doc_第3页
双筒基础知识,新手必看!.doc_第4页
双筒基础知识,新手必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类帖子镜友也发过,但我还是为广大新手整理了一些东西 对初学者,它是进入天文观测之门的门票。双筒望远镜并不贵,你只须花个数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副不错的双筒望远镜了。 每副双筒望远镜都标有一组数字如 7x50之类。双筒望远镜规格上的第一个数字 7 就是倍率,第二个数字 50 就是指镜头直径。七倍的机型是一种畅销机型,会让观看的每一样物品拉近七倍。你还可以选购 10x、16x, 可能你认为天文用途上高倍率是必要的,其实不然。一付 7x 双筒望远镜就够好了,而且接下来我们还会论及 7x 所拥有的优点超过大部份的高倍双筒镜采用的是折射系统,可分为伽利略式和开普勒式两种。伽利略式双筒镜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镜筒较短、价格也较低,但是,它的放大率一般不能超过6倍,放大率再增加,视场就会迅速减小,视场边缘变暗。成像质量也会下降,所以这种双筒镜用得较少。现在常见的是开普勒式双筒镜,它的视场比伽利略式的大,而且成像更加清晰,但开普勒式双筒镜成的是倒立的像,为了得到正像,在它的光路中加有转像棱镜或转像透镜,这些转像装置在地面观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像的倒正对天文观测来说无关紧要,不过正像望远镜可以给初学者找星带来方便。概述表示望远镜性能的参数有6个,它们是口径、放大率、视场、相对口径、极限星等和分辨本领。介绍这6个参数的书籍和文章很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结合双筒镜的特点作一简单说明。双筒望远镜结构口径、放大率双筒镜的口径、放大率和视场一般都标在镜身上。口径和放大率用两组数字表示,例如“1050”表示这架双筒镜的放大率为10倍。口径是50毫米;再如“71535”表示放大率在7倍至15倍之间可调,口径是35毫米。放大率和口径是反映双筒镜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选购时要特别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应选择口径大一些的,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天体。那么放大率是否也是越大越好呢?不是的。放大率的选择要根据观测的需要来确定。当口径相同时。用较高的放大率可以看到较多的恒星,但对于星云之类的面状天体来说,在低放大率时看起来却比高放大率时更亮些。而且随着放大率的增高,视场还会变小。与天文望远镜相比,双简镜的优势就在于它的视场大和适于观测面状天体,所以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放大率不宜过高。 现在市场上常见一种变倍双筒镜,它的放大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变化,这样它便具有厂多架定倍双筒镜的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变倍双简镜的缺点是视场小,结构复杂。成像质量不如定倍率的双筒镜。视场视场是反映望远镜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与天文望远镜不同,双筒镜的视场经常不以“度”作单位给出,而是给出在1000米(码)处能看到的景物的最大宽度。如“131m/1000m”或“393Ft./1000Yd。”表示用这架双筒镜能看到1000米(码)处的景物的最大宽度为131米(393英尺)。天文爱好者都习惯使用角度来表示视场的大小,它们之间很容易换算。对于上面的第一个表示式,视场: 13117.57.5 考虑到1码等于3英尺,对第二个表示式,视场: 39352.57.5 双筒镜的视场是由棱镜和目镜的设计决定的。口径和放大率相同的双筒镜视场往往不同,大视场能给观测带来不少方便。但视场边缘的像质往往较差,价格也较贵。相对口径双筒镜的相对口径(即口径与物镜焦距的比值)比一般的天文望远镜大,而面状天体在望远镜中的亮度与相对口径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双筒镜比天文望远镜适于观测面状天体原因。在许多双筒镜的说明书中经常提到“出瞳直径”。它是相对于入瞳直径(即望远镜的口径)而言的,它是由物镜汇集的光束进入观测者时的直径。在数值上等于物镜直径与放大率的比值,如1050的双筒镜出瞳直径就是50mm/105mm。出瞳直径越大成像越亮。人眼瞳孔直径在完全黑暗的时候最大,为7毫米,所以出瞳直径不应大于7毫米,否则一部分光线就会因为无法进入瞳孔而白白损失掉。一般来说。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出瞳直径在7毫米左右为宜。通常认为750型双筒镜最适于天文观测,它的出瞳直径为7.1毫米,成像清晰明亮,视场较大,一般为670,而且重量轻,易于手持观测。随着年龄的增加,瞳孔的最大直径会逐渐变小。30岁左右时为6毫米,40岁以上一般只有4.55毫米。这时使用1050的双筒镜较合适。极限星等和分辨本领望远望的极限星等m和分辨率的理论值分别为 m=2.1十51gD 140D (其中D为以毫米为单位的望远镜的口径,的单位为角秒)。但是由于双筒镜的放大率较低及观测时调焦不准、大气抖动等原因,极限星等和分辨本领都达不到理论值。双筒镜的这两个参数制造商一般没有给出,使用者最好能自己动手测一下,这对于更好的利用双简镜很有帮助。在晴朗无月的夜晚,当昴星团上中天时,用双筒镜能看到的图l中最暗的恒星的星等就近似等于它的极限星等。用双筒镜刚能分开的双星中两子星的角距即为它的实际分辨本领。双星的数据可参阅有关星表。物镜直径物镜(前部)镜头框架内侧直径(毫米)的有效孔径。较大的物镜直径,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能力和较明亮的图像。但是,大物镜直径镜头会造成双筒望远镜的重量增加,所以一般操作时最大应不超过50mm。实际视场实际视场为视场到物镜中心点所测到的角度。所有的双筒望远镜都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来表示规格。如“8408.8”,其中8.8代表实际视场。1000米处的视野1000米处的视野为1000米处可见区域的宽度。出射光瞳出射光瞳是指接目镜处所形成的图像。出射光瞳直径(mm)是有效口径除以放大倍率。人眼瞳孔直径的变化为白天2-3mm到黑夜7mm的范围。所以出射光瞳直径为7mm的话,能获取较大的亮度,适于黑暗的场合使用。出射光瞳亮度相对亮度数值是出射光瞳直径的平方。较高的相对亮度能带来明亮的图像。然而,这个亮度数值不能完全的增加照在肉眼上的光亮度,因为只有当出射光瞳直径与眼睛的瞳孔直径相一致时通过双筒望远镜的光线才会百分之百的有效。眼点距眼点距是指眼点到接目镜镜头之间的距离。当把眼睛放到正确的眼点上,你能看到清晰而又完整的视野。高眼点距设计的双筒望远镜拥有较长的眼点距,能使佩戴眼镜的使用者也能看到清晰而又完整的视野。亮度出瞳距离出瞳距离是能够看清整个视场时眼睛与目镜的最后一片镜片间的距离。它的大小对于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非常重要,虽然摘掉眼镜重新调焦后仍能看到清晰的像,但当需要用肉眼和双筒镜反复交替观测星空的时候就很不方便了。另外戴散光眼镜的人如果摘掉眼镜,无论怎么调焦也是无法看到清晰的像的。 要戴着眼镜看清整个视场,出瞳距离予少应为1415毫米。当出瞳距离少于8毫米时,即使不戴眼镜的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不方便。双筒望远镜当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或由玻璃进入空气时,大约有5被反射掉。双筒镜每个镜筒的物镜、棱镜和目镜加在一起,一般有1016个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如果这些表面未经任何处理,那么入射光线因反射就要损失50左右。为减少这种有害的反射,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在各光学表面都镀有单层或多层增透膜。多层增透膜的材料是氟化镁。单层增透膜只对一种特定波长的光有最佳增透效果,对其他波长的光增透效果稍差,它可使每个表面光的反射减至1.5,如用于双筒镜的所有表面,光的透过率可超过80。好的多层膜每个表面光的反射率只有约0.25,如用于双筒镜的所有表面,光的透过率可达9095。 一般情况下,目视望远镜的单层增透膜对5500埃的黄绿光增透效果最佳,因为人眼对这种光最敏感。远离这一波长的蓝光和红光的反射就多一些,因此我们看镀了单层膜的镜片是蓝紫色或红色的。镀多层膜的镜片呈淡淡的绿色或暗紫色,太厚的单层膜看起来也会呈现出绿色,已经发现国外有的制造商以此来充作多层膜,不过它反射出的光线比真正的多层膜要强得多。 有人会觉得大口径的双筒镜即使镀膜质量差一些也没关系,它的口径可以弥补光线的损失。其实不然,双筒镜内部各表面的反射光会形成杂散光,降低景物的反差,使像变得模糊不清,在日光下观察阴影中的物体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镀膜质量差的双筒镜中消失在眩目的光辉里的目标,用镀膜质量好的双筒镜就很容易看到。 根据质量不同,增透膜可分为以下几种,它们一般都标在镜身明显的位置上。 CoatedOptics(镀膜):因为没有一家正规的制造商出售完全不镀膜的双筒镜,所以这实际是一种最低级的增透膜。它只表示至少在一个表面上镀有单层增透膜,通常是在两个物镜和两个目镜的外表面镀膜,而内部的镜片和棱镜都没有镀膜。 FullyCoated(全表面镀膜):所有的镜片和棱镜表面都镀了单层膜,但如在目镜中使用了光学塑料镜片,则可能并未镀膜。 Multi-Coated(多层镀膜):至少在一个表面上镀有多层膜,其他表面可能镀了单层膜,也可能根本没镀膜,通常只在物镜和目镜的外表面镀多层膜。 FullyMulti-Coated(多层全表面镀膜):所有的表面部镀有增透膜,一些制造商在所有的表面都镀了多层膜,而另外一些只在部分表面镀多层膜,其他表面仍镀单层膜。 增透膜质量的好坏与双筒镜的成像质量关系甚大。在选购时要认真加以鉴别。开普勒式双筒镜一般靠转像棱镜得到正像,常用的如下两种:双筒望远镜普罗棱镜(PorroPrism)最常用的一种棱镜。用普罗棱镜的双筒镜较宽,两块物镜的间距大于目镜的间距,这样在观察近处物体时立体感强。有些紧凑的双筒镜采用倒置的普罗棱镜,物镜的间距小于目镜间距,立体感也就减弱了。普罗棱镜易了制造,比同等光学质量的屋脊棱镜便宜。 屋脊棱镜(RoofPrism)体积较小而且可以使物镜和目镜位于一条直线上,因此常用于极紧凑的双筒镜。与普罗棱镜相比,屋脊棱镜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光线的损失多,成像较暗;二是对装配精度要求高,难于制造,价格也较贵,制造精良的屋脊棱镜在性能方面可以赶上但不会超过普罗棱镜。 可用于制造棱镜的光学玻璃型号很多。廉价的双筒镜常用BK-7玻璃。较高级的用Bak一4玻璃。对着明亮的背景(如天空)观察双筒镜的出瞳,如果像的四周被“切掉”了,它用的就是BK-7玻璃;Bak-4棱镜可以看到边缘清晰而明亮的圆形。供勘察和测距用的双筒镜中都装有分划板(十字丝)。天文观测中除了观测月亮以外,由于背景太暗,根本无法看到十字丝,所以分划板对于一般的天文观测来说用处不大,它对光的反射和吸收会使双筒镜成像的亮度降低,还会增加造价,所以天文爱好者选用没有分划板的双筒镜为好。 最后,谈一下双筒镜常用的两种附件-支架和滤光片。在白天我们可以用手举着双筒镜欣赏风景,但是,用手举着双简镜进行天文观测是不合适的,即使肘部有支撑也是不好的。用于天文观测的双筒镜应该有一个稳固的支架,通常做成地平式的就可以了,口径小于6厘米的小双筒镜重量较轻,一般的照相机三角架完全能支撑住它,只需动动脑筋。白己做一个双筒镜与三角架的连接装置就可以了。无论是白天在强烈的阳光下观看风景还是晚上欣赏夜空中的美景,滤光片都是一种很有用的附件,你的双筒镜买来时如果没有滤光片,可以和滤光片的生产厂家联系。还要提醒一句,如果搞不到能加在物镜前面而且透光量足够小的滤光片,千万不要用双筒镜直接看太阳,因为这时目镜后面的温度往往高到能够使滤光片炸裂的程度。个别对焦篇(1)个别对焦双筒镜目镜上有刻度,请读者自己调好焦距后不要再随意乱调整,因为天文星象的焦点是无限远。 (2)闭上左眼张开右眼调焦,并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旋转目镜调焦。 (3)闭上右眼张开左眼调焦,并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旋转目镜调焦。请读者不要闭上双眼来进行调焦工作! (4)别忘了,要调整双眼间距,以获得立体观测效果。 (5)大口径的双筒镜实际瞳孔成像(Exit Pupil)比较大,非常适合夜间观测天象。 。字数限制,下次续篇。见谅。好,让我们接着上次的话题开始编辑本段怎样选择双筒望远镜相信有许多新手朋友有和我一样的困惑,怎么去选购一台适合自己的望远镜?怎么去选择一台性价比优异的镜子?市场上有五花八门的双筒望远镜,它们的外观、大小、价格和用途各不相同,有的用于观赏风景、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有的用于观察鸟类和其他动物,有的用来进行定点监视(如森林、电业、公安部门等),也有人用来欣赏夜空中神奇美丽的天体如果你想选购一架适合于自己的双筒望远镜,那么必须知道下面的知识:?望远镜型号市场上出售的双筒望远镜上,都标有这样的数字:“7´35”、“8´50”、“15´70”等,“´”号前面的数字代表放大倍数(上述三个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7、 8、 15),“´”号后面的数字代表双筒望远镜单个物镜(靠近观察物一边的镜子)的直径,以毫米为单位(上述三个望远镜物镜的口径分别为35、50、70mm)。望远镜型号中所出现的类似数字也表示相同的意义,如:上述三款望远镜的型号中分别有“0735”、“0850”、“1570”的数字。还有一些较高档的变倍型望远镜,它们的放大倍数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连续改变的,如“082450”表示它的放大倍数可以从倍连续变化为24倍,物镜口径为50mm;“206078” 表示它的放大倍数可以从20倍连续变化至60倍,物镜口径为78mm放大倍数(倍率)和视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倍率)是通过望远镜观测时将目标的张角放大的倍数(通俗地说,就是望远镜拉近物体的能力,譬如用7倍的望远镜观测700米处的物体,就相当于用肉眼观测100米处物体的效果),它的数值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在物镜焦距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只要变换目镜的焦距就能改变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视场是通过望远镜能看到的范围大小,视场越大,观测范围就越宽广,感觉也越舒适。视场常用千米处视界(可观测的宽度,以米为单位)或换算成角度来表示。视场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放大倍数绝大部分人相信,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效果越好,事实却正相反,在物镜口径相同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高,成像质量就越差,看到的景物越模糊。你如果是用望远镜来观赏风光、演出、比赛,一般选用78倍的放大倍数最为适宜,因为用这种低倍镜观察,像会更明亮、更稳定,视场更大;如果选用10倍以上的高倍镜观察,你会发现像是变大了,但视场却变小了(如看球场只能看到一个角、看舞台只能看到几个演员),同时像也变暗,稳定性变差(抖动得历害),由于一般人很难用手较长时间地拿稳一架10倍以上的双筒望远镜,所以实际上你会发现在望远镜中很不容易找到目标。世界各国军用望远镜大都以610倍为主,我国的军用望远镜主要是7倍和8倍的,就是因为清晰稳定的成像十分重要。 一些经销商信口雌黄,吹嘘自己的望远镜能放大几十、几百倍,以虚假的高倍率来吸引、欺骗顾客,使不少消费者受骗上当。打个比方,没有足够大的口径保证的放大倍数就如同没有足够高的分辨率保证的照相底片,如果他们的双筒望远镜真能放大几百倍,那么你所看到的景物就如同把一张普通底片放大到一个运动场那么大,你说还能看清楚什么吗?!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是决不会再去相信那些鬼话了。 假如你需要观察某些小范围景物的细节和特写(如观鸟、动物、观测天体等)或者还要摄影录像等,则必须使用10倍以上的望远镜(为了成像清晰,口径也得相应增大),但此时你一定要为双筒望远镜配一个稳固的三角架。看得清不清楚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望远镜的通光口径(大致上相当于物镜直径)越大,收集光的能力越强,看到的像就会越清楚(专业上称为“分辨率”或“分辨本领”越高),一架望远镜通光口径的大小限制了它所允许的放大倍数,所以你若想要看得更清楚,不是要增加放大倍数,而是要增大通光口径。但对于手持式的双筒望远镜来说,物镜口径的增大会使望远镜变得笨重,所以手持双筒望远镜的口径不宜超过60mm,否则不用三脚架就无法拿稳它。如果你是经常在明亮处使用双筒望远镜。那么口径稍小一些没什么太大关系,但如果你想在较为暗弱的光照下观测目标,比如观看照明不太好的舞台、阴暗处的动物或观测天体,那么口径大一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会直接影响到你能否看清楚目标。 当然,望远镜中的景物清不清楚,除了通光口径外,还与其他诸多因素有关,譬如镜片所用材料、形状、结构、磨制、胶合、镀膜、安装、调试工艺以及目镜类型、质量等,所以即使是口径相同的望远镜,也会因上述因素的不同而导致成像质量的巨大差别,业外人士对这些通常是难以了解和鉴别的。 一般来说,你应该根据自己的使用目的、使用环境、经济条件等来选择口径、重量、大小、质量、价格等都适合于你的双筒望远镜。什么因素会影响观测景物的亮度?如果用物镜口径(以mm为单位)除以放大倍数,如“357”、“50”、“70/15”,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以毫米为单位的通过望远镜射到眼睛处的光束直径。这个数值越大,你眼睛接收到的光或被观测目标信息就越多,这个数值称为望远镜的出射瞳孔。它对我们选择望远镜有什么用处呢? 假定你准备购买一个用于观察鸟类的双筒望远镜,并且你希望用它在黎明或傍晚观鸟,而那时的鸟常常落在树丛中,藏在暗影里。如果你买一个10x25的双筒望远镜,那么出射瞳孔直径为2510= 2.5(mm),而我们眼睛瞳孔的直径在不同明暗条件下的变化范围约为2mm至7mm。光越暗,瞳孔直径越大。如果你准备用双筒望远镜在暗处观察,则应选择望远镜的出射瞳孔与你的眼睛在暗处时的瞳孔直径相近的双筒望远镜,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望远镜所接到的信息。那么“7X 50”的双筒望远镜如何呢?它的出射瞳孔为50/7=7.14mm,几乎与人眼在最暗处的瞳孔直径相等,它收集到的光能被你的眼睛高效率地接收到,所以是较理想的选择。不过由于人眼瞳孔直径的变化范围因人而异(比如四十多岁人的瞳孔直径就只能扩张到45mm),而且正常使用望远镜大都在白天,所以出射瞳孔一般选择在mm就可以了。镀膜的用处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望远镜的物镜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红、蓝、绿、黄、紫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镀膜(也称增透膜,是特制的化学薄膜层)。如果不镀膜,会有50的光线在通过物镜时被漫反射掉而无法到达你的眼睛,并且造成一种雾茫茫的现象!镀膜可以提高透光率,增加亮度与色彩的对比度、鲜明度,大大改善观测效果。所以,现在的正规望远镜厂家都不同程度地为望远镜镜片进行光学镀膜。一般镀膜层越多、反光越小,效果就越好。镀膜的颜色需根据镜片的光学材料与设计要求而定。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蓝膜、绿膜都较为优秀。 选购双筒望远镜时要选择全镜面多层镀膜的,为什么?请看下述各种镀膜的区别: 光学镀膜:这是最低级的镀膜,价格较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