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医疗市场前景看好中国目前的医疗状况怎样?无花果 有人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生数目还不够多,从国际调查的比例看,中国的医生占人群百分比的确还是很低,但是,实际的状况并不是这样。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不同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生活质量的巨大差距,目前的状况城市里面大医院的医生数目已经远远饱和,相反,农村的医生的数目却因为待遇问题没有增多。因为僧多粥少,而且目前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诊疗而是药品,为了维持一定的生活标准,医生往往铤而走险,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惜违反医德,开高价药物获取回扣,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从消费者老百姓的角度怎么看现在的医疗市场的呢?在国家福利医疗结束以后,老百姓觉得越来越看不起病了,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就要上百圆,更别说住院治疗了。而且,不规范的医疗小诊所层出不穷,病人被坑蒙拐骗的事情不断;医疗从业人员的信誉在民众中急剧下降,以至于由“白衣天使”的美称变成了“白眼狼”的骂称。医患关系十分紧张。/humed/2/20031211zgmqdylzk.htm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呢?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医疗行业的专业程度很高,其他的市场可以受到消费者协会和媒体的监督,但是,医疗市场的专业性决定了她是一个只能够靠自律性组织规范的行业。任何外界的干预和监控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和龙飞凤舞的拉丁文处方面前都是显得这么苍白而无力。希望通过医疗教育的市场化来调控目前的医疗体系恐怕不能够奏效。可以试想一下,一个通过层层选拔考入医学院的学生,在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完成5年苦读以后,怎么会屈就回到贫穷山区的卫生所去进行诊疗工作呢?所以目前医疗教育市场化以后出现的情况是: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医生还在涌入市场,为了避免失业状况的出现,医学生只能够通过考取研究生和博士生暂时缓解目前的就业危机,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学历的集体贬值,而根本的就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另一个方面,大大小小的参差不齐的医院和诊所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使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成为了一句空谈,医疗事故层出不穷,结果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从医疗教育市场化中尝到甜头的医学院和医院将会自尝扩招造成医疗教育质量下降带来的苦果,医生整体形象在民众中的信誉度继续下降,医患关系的恶化最后将让病人敌视每一个穿白大褂的人,无论你吹嘘你的医德是如何的高尚。随着医疗教育市场化,医疗从业人员的增多,相关的医疗资源的投入不可能减少,这些都会以医疗费用的形式分摊到每一个病人的头上,政府也会为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买单而大伤脑筋。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他们所是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基本上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医疗行业都是相当的规范的,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只给予医疗行业特殊权利,让其构建自我监管的体系;每个国家都有专门的临床医学行会组织,这个组织的根本目的是起到监管医生的作用,同时保障所有医生的合法权益;行会组织根据医疗发展的状况,决定每年招收的医学生(临床医学)的数目,目的在于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和保持医生的进出平衡,每个医学生毕业以后都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临床工作,边远地区的医生由外国医生填补空缺,医疗人员失业的问题不存在;不愿意加入行会的医学院的毕业生将会因为教育质量受到怀疑而在获取医生执照方面遇到麻烦。行会组织根据医生接受的正规专业培训(通过行会认证的美国和加拿大医学院)和考试的要求,给合格的医生颁发医生执照;医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诊断病人的个数。例如,一个加拿大医生在诊断一个病人的挂号费用是25加币,一般一天诊断7个病人,那么医生的收入就是257加币。医生有足够的收入保障,不需要靠药品回扣获得收入。当然,维持医生道德体系的不仅仅是医生稳定可观的收入,道德体系的违背造成的惩罚对于医生而言是致命的。如果医生存在任何灰色收入或者遭到患者起诉,经过医生行会调查委员会判定有差错(医生行会是不会为一个医生的个人利益而作出有损行会整体医生利益的裁决的),那么医生的行医执照可能会被吊销,没有人会为了这些问题而冒险丧失每年20万加币的高收入的职业生涯的。因此,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加拿大,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意味着信誉,这并不是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医生具有特殊的道德基因,而是存在一个良好的职业规范体系。据美国*的调查,2003年美国信誉最高的职业医生为97排在第一位,而律师作为同样高收入的职业信誉则为14排名倒数第几位。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你发现问题存在并且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不要期待上帝的援助之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身边做起,改变你自己。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医疗市场状况的改变必须从医生自己着手,这不仅仅符合广大患者的利益,也会给每一个医生带来巨大的好处,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首先,医疗系统应该成为一个自我监管的体系,而不是一个行政控制的体系;自发建立全国性的医疗行会组织去规范医生的行为,保障医生的利益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个行会组织将设立专门机构监管和限制各个医学院临床专科博士招生和毕业数目,为提高医生的整体质量创造条件。每年医学生的招收数目需要通过该地区城市和不发达农村调查结果作出调整,医生所受培训的年限和目标将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地区的不同而有较大不同,最后需要保证每一个医学生都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建立基层医生的培养计划,培养中国的全科医生,主要是面向基层社区,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基本的医疗问题,和大中城市的专科医生群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梯队。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医生应该通过提高诊疗数量和质量获得收入而不是药品回扣。治疗措施应该规范而有续,任何违反规则的治疗措施造成的后果将会是严重的,其调查由行会的特殊调查委员会主持。医生和医生行会的信誉应该这样逐步被建立。在医生信誉建立的基础上,病人在有执照的医生那里能够获得放心的医疗服务,也不用考虑送红包的问题。医患关系将会是十分融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一定的梯度但是也有良好的衔接,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够在农村地区完成,复杂的疾病应该转到城市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有序而合理。作为一个医疗工作者,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看法,也是我对于北美医疗制度进行了解以后谈的一些自己的体会,如果您也是一名有同感的医疗工作者,那么希望您发信告诉我,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我的想法,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利益,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也欢迎来信讨论,来信请寄 无香港消息(2007年12月4日)目前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业的状况与十年前的汽车业颇为相似,而当时规模还小的汽车市场如今已展翅腾飞。至少注塑商Gerresheimer Wilden GmbH公司在华工厂负责人高小刚是这么认为的。 那时,跨国汽车制造商纷纷争抢优秀的本地供应商,从而为早进入行业的供应商们创造了机会。高小刚认为,如今抢先进入医疗市场的企业也存在着同样的机会,“现在正是好时机。” 和高小刚所在的公司一样,过去18个月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塑料供应商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投资,其推动力一方面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试图削减成本,另一方面是他们希望打入日益发展的中国国内医疗保健市场。 在华建新厂或扩建现有工厂的公司包括多家知名的美国模塑商:Interplex Industries Inc.公司,Classic Industries Inc.公司,GW Plastics Inc.公司和United Plastics Group Inc.公司。其他在华投资的企业包括欧洲最大的医疗模塑商之一的Wilden公司、法国医疗热塑成型商Top Clean Packaging Group公司、以及称占世界急救面罩和急救袋市场25的份额台湾公司GaleMed Corp.。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Oak Brook的注塑商UPG公司CEO Larry Wilton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近1015年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希望来华供应本地市场。”最近该公司更新了在华生产厂,新增了承包消毒业务,旨在扩大在中国的医疗生产。他说:“中国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医疗保健市场。目前我们是与欧美公司打交道,将来会有许多在学习曲线中不断提升地位的中国企业加入。”但这么做存在风险,部分投资显得颇具投机性,因为产能已超出了当前的需求。中国的人均健康医疗支出尽管有所增长,仍很低下。知识产权也是令人担忧的主要问题。多位美国企业管理人士表示,他们在其他国家举行的展会上看到过中国企业仿冒他们的医疗产品。此外,中国的质量监管体制也给国外企业敲响了警钟。西方报纸在年初报道说,一家中国生产商在咳嗽糖浆中违规添加某种工业化学品,在巴拿马造成50多人死亡。中国国内媒体在7月报道说,爆出腐败丑闻的一位食品与药品管理机构高管被处以死刑。 在8月在沪揭幕的2007中国国际医疗设备设计与技术展览会暨研讨会(MEDTEC China 2007)上,接受采访的塑料业管理人士普遍表示,正在考虑在中国医疗市场拓展业务。贸易展的主办方说,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发展,而对较高端仪器的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总部位于美国佛蒙特州Bethel的GW Plastics公司预期医疗业务需求将有所扩大,今年扩建了位于广东东莞的工厂。该公司国际营销副总裁Ben Bouchard说:“我们按照未来的需求新建了一个8级洁净室,并将工厂规模增至三倍。”他说,中国“是一个飞快发展、充满活力的市场”。去年,美国Interplex Industries Inc.公司在位于浙江杭州的厂区内新建了一个小型医疗模塑及生产厂,配备了多台塑机和一个8级洁净室,用于生产微创仪器。这是该公司在美国和苏格兰以外的第三家服务于医疗市场的工厂。销售工程师Rhona Ye说,公司看到跨国医疗企业对在华生产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她说:“如今国外许多医疗公司开始物色中国供应商,这已成为一种趋势。”尽管对不安全产品的担心正成为塑料玩具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企业高管仍然预期中国医疗制造业将快速发展,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较高级医疗设备的生产中心。总部位于美国加州Placentia的管材生产商ExtruMed LLC公司CEO Bill Ellerkamp近日来华对中国医疗企业展开为期两周的考察。Ellerkamp在大学时主修中国方面的研究,之后投身医疗器械生产。他说,在来中国之前他曾猜想,中国还需要10年之久才能在导液管供应链等高精密领域的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实地考察之后,他认为只需要35年就够了,至少在生产技能方面是如此。他说,而且中国生产商有潜力将产品成本压至北美同类产品的14,极富竞争力。他说,但在经销和销售技巧方面,中国企业还未达到国际标准,仍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能迎头赶上,这一差距将创造许多机会。他说:“现在进入中国市场为时未晚。我认为,进入时间略有先后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差别。”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林顿市的Nypro Inc.公司可能是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美国注塑商。Nypro公司的医疗保健全球营销及业务开发副总裁Thomas Taylor预计,今后四年其在华工厂与医疗相关的销售额将增至三倍多,将从每年3000万美元增至1亿美元(2.261亿7.538亿元人民币)。2006年Nypro公司的全球销售总额约为10.6亿美元(84.5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保健约占23。Taylor说,但在中国,医疗销售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整个中国地区约占公司总销售的30。拥有450台塑机、位居欧洲最大医疗模塑商行列的Gerresheimer Wilden公司也表示,他们在华的长期规划是打入国内市场。总部位于德国Regensburg的Gerresheimer公司的国际销售总经理Jurgen Kaiser说:“我们今后将在中国生产供应当地市场的产品。”总部位于台湾台北的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中华区部门主管曾禹华说,在2000年之前,中国仅占世界医疗器械市场78的份额,而今这一比例已提升至1215。尽管中国的医疗保健支出日益加大,但行业管理者们表示,要敲开中国医疗保健市场仍非易事,因为这一市场上价格是唯一的判断标准。UPG Asia公司副总裁Tom Opielowski说,相比之下,国际市场在关注价格的同时也很注重质量。他常驻UPG公司建在江苏苏州的生产厂。他说:“眼下我们很难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因为大家看重的只是价格。”Nypro公司的Taylor说,中国还缺乏类似于强生这样具世界规模的大型本土医疗产品生产商,而强生是Nypro公司和其他企业的主要客户。 他说:“我们要进入亚洲地区,首先得找到植根于这一市场的大型原始设备生产商。”外商在华投资过去18个月来,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医疗器械供应链厂商开始在华进行大规模投资。举例如下:2006年4月,总部位于美国纽约Flushing的Interplex Industries Inc.公司在浙江杭州建成一座具有注塑和洁净室能力的医疗承包生产厂。Interplex公司在苏格兰和美国也建有医疗生产厂。台湾呼吸设备模塑商GaleMed Corp.公司计划于10月在福建厦门建新厂,将配备15台注塑机,员工数为250人。法国Top Clean Packaging 集团旗下的Cartolux (Suzhou) Co. Ltd.公司于2006年8月在苏州建成一座热塑成型厂,配有三条生产线。这是公司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投资建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辅导员培训会议记录
- 2025年稀有金属冶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供热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2026届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化学高三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智能铸造生产线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急诊科过敏性休克应急演练脚本
- 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下职业转型中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 供应链能力展示课件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脊柱植入物和手术装置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供应链任务十课件
- 切削刀具项目实施方案
- 常见行政案件笔录模版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国家电网电力中级职称考试题
- 美国专利法及实务培训-上传课件
- 新版中国电信员工手册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春季校园招聘5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 社区矫正法课件
- 后勤保障楼幕墙施工方案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