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复习资料(1).doc_第1页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资料(1).doc_第2页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资料(1).doc_第3页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资料(1).doc_第4页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资料(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两汉文学总复习参考资料一、选择题1原始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 B )A. 与神话传说同时出现 B. 与原始音乐、舞蹈同时出现 C. 与原始戏剧同时出现 D.单独出现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A.尚书 B.春秋 C.易经 D.吕氏春秋9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出自( D )A尚书尧典 B诗大序关雎序 C淮南子道应训 D吕氏春秋古乐4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C )A春秋 B庄子 C山海经 D淮南子 5诗经在先秦典籍中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官方奉为经典、正式称作诗经是在( B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6关于删诗说的论述是( C )A“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国语周语上)C“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D“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春秋公羊传)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风、雅、颂划分的依据是( D )A内容的不同 B地域的不同 C作者的不同 D音乐的不同8今天看到的诗三百传本是( D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9“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见于( D )A秦风无衣 B卫风氓 C周南汉广 D大雅烝民10“邂逅相遇”见于( C )A周南汉广 B卫风硕人 C郑风野有蔓草 D小雅采薇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出自( D )A魏风伐檀 B魏风硕鼠 C小雅采薇 D大雅荡1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 B )A豳风七月 B小雅小旻(mn) C小雅鹤鸣 D大雅绵13诗经中描写周始祖后稷出生的诗篇是( A )A大雅生民 B大雅公刘 C大雅皇矣 D大雅大明14诗经中叙述周人远祖带领周民从从邰迁居到豳,修筑城郭、创业定居事迹的诗篇是( C )A大雅生民 B大雅绵 C大雅公刘 D大雅大明15诗经中叙述公亶父(周文王祖父)率领周部族从豳迁至岐之周原,开拓疆土,设置宗庙,建立职官制度,创业立国等,并叙及文王事迹的诗篇是( C )A大雅生民 B大雅公刘 C大雅绵 D大雅大明16诗经中着重叙述文王伐密、伐崇事迹的诗篇是( C )A大雅生民 B大雅绵 C大雅皇矣 D大雅大明17诗经中叙述武王灭商,建立强大周王朝的诗篇是( D )A大雅生民 B大雅绵 C大雅皇矣 D大雅大明18下列对尚书的阐释有误的是( B )A尚书即“上古之书” B记事的古史 C中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D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19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提纲是( B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20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 D )A左传 B春秋公羊传、 C春秋谷梁传 D吴越春秋21刘知几史通称为“叙事之最”的著作是( B )A春秋 B左氏春秋 C国语 D战国策22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B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恣肆丽 D质朴平实23“辟君三舍”出自( A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吕氏春秋24“鹬蚌相持,渔者得利” 出自( B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论语25“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出自( B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吕氏春秋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D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论语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 D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论语2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自( D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论语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出自( D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论语30“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而有信”出自( D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论语31“一以贯之”出自( D )A左传 B战国策 C庄子 D论语32“见笑于大方之家”出自( B )A孟子 B庄子 C庄子 D论语33以记载纵横家言论、事迹为主的著作是( B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吕氏春秋34四书是指( C )A诗经、尚书、周易、春秋 B论语、孟子、荀子、战国策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D诗经、礼记、论语、孟子35标志说理散文体制定型的是( D )A论语、墨子 B墨子、孟子 C孟子、荀子 D荀子、韩非子3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A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庄子37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C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38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古代标准书面语文言成熟于( B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屈原39不属于庄子主要特征的是( C )A寓言,重言,卮言 B内篇、外篇、杂篇 C现实主义、唯物主义 D行云流水,汪洋姿肆40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评论的是( C )A孟子散文 B荀子散文 C庄子散文 D韩非子散文41刘熙载艺概文概“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评价的是( C )A战国策 B逸周书 C庄子 D韩非子42先秦诸子散文中运用寓言最多的是( C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荀子43“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楚人有鬻矛与盾者”、“滥竽充数”、“画鬼最易”、“郢书燕说”出自( D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44楚辞编辑者是( D )A屈原 B宋玉 C贾谊 D刘向45不属于楚辞特征的是( B )A大量使用“兮”字 B质朴简练 C独特的地方色彩 D参差错落46下列作品中不出自九歌的是( A )A橘颂 B云中君 C湘夫人 D少司命47九歌有诗( C )A9篇 B10篇 C11篇 D12篇48“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凭心而言,不遵矩度”评价的是( C )A庄子 B战国策 C离骚 D九辩49“寓言”一词最早见于( C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50最早以“赋”作为文题的是( B )A韩非子 B荀子 C屈原 D宋玉51标志汉大赋体制正式形成的作品是( C )A赋篇 B神女赋 C七发 D大人赋52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 D )A铺张扬厉 B主客问答 C韵散结合 D朴实自然53汉代四大赋家是( C )A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 B东方朔、司马相如、王褒、扬雄 C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D司马相如、扬雄、蔡邕、祢衡54不属于司马相如作品的是( C )A子虚赋 B上林赋 C登徒子好色赋 D长门赋55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是( B )A两都赋 B二京赋 C三都赋 D河东赋56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是( C )A羽猎赋 B高唐赋 C遂初赋 D述行赋57开创全文写音乐先河的是( C )A甘泉赋 B风赋 C洞箫赋 D鹦鹉赋58开创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D )A李夫人赋 B士不遇赋 C悲士不遇赋 D归田赋59不属贾谊作品的是( D )A过秦论 B陈政事疏 C论积贮疏 D论贵粟疏60“叶公好龙”见于( C )A吕氏春秋 B淮南子 C新序 D楚辞61王充的作品是( C )A盐铁论 B新论 C论衡 D昌言62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是( A )A封禅仪记 B封禅文 C说苑 D东方朔传63不是评价史记的是( C ) A“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B“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C“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4汉书的基本体例是( C ) A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B本纪、表、志、世家、列传 C本纪、表、志、列传 D本纪、表、志、世家65苏武牧羊见于( B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66可视为历史演义小说滥觞的是( C )A史记 B汉书 C吴越春秋 D春秋繁露67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成熟的是( C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68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汉语创作的最长的古典叙事诗,共有( D )A373句,2490字 B370句,2468字 C369句,1846字 D357句,1785字69不属于汉乐府诗详略安排特点的是( D )A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 B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C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D详写人物心理而略写人物行动70下列乐府诗与众不同的是( D )A上邪 B陌上桑 C羽林郎 D木兰诗71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B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72不是评价古诗十九首的是( B )A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B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诗) C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D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73不属于古诗十九首风格的是( C )A怨而不怒 B含蓄蕴藉 C浪漫主义 D感伤主义74“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见于( C )A赠妇诗 B见志诗 C古诗十九首 D步出城东门75“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见于( D )A赠妇诗 B见志诗 C古诗十九首 D步出城东门76“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C )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77论语之“论”意思是( C )A讨论 B阐释 C编纂 D议论二、解释加点词语(示例)1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答:1.寘 ,同“置”,放置。2.猗:义同“兮”,语气助词。3.稼:播种。4.穑:收获。5.胡:为什么。6.亿,通“束”。7.瞻:向前或前上看。8.县:古悬字,特,大兽。毛传:“兽三岁曰特。”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答:1.贯女:贯,侍奉;女,同“汝”,你,指统治者。2.爰:于是。3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答:1.靡盬:靡,无,盬,止息,了结。2.启处:指休整、休息。3.孔疚:孔,很,甚,疚,痛苦。4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答:1.华:古“花”字。2:捷,通“接”,接战;5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答:1.徂:往。2.聿:语助词,将。3.敦:团。4.薪;木材。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答:1.流火:火星向西移。2.于:为,此处是修理之意。3.同:和。4.馌:送饭。7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答:1.载:开始。2.遵:沿着。3.行:路。4.爰:语词8蚕月条桑,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答:1.条:修剪,一说挑,选取。2.载绩:开始纺绩 。3.孔阳:很鲜艳。9四月秀葽,五月鸣蜩。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答:1.秀:植物开花结子。2.向:北边的窗户。10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答:1.亨:“烹”的本字。2.菽:豆类的总称。3.剥:通:“攴”,击。4.叔:拾取。5.薪:砍柴。6.食:供养,养活。11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答:1.同:聚集,把收获的谷物运进仓。2.上:同“尚”,还要。3.亟:急,赶快。4.乘:登,一说治,修缮。12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答:1.凌阴:冰窖。2.蚤:“早”的假借字,早晨。3.跻:登。4.称:举起。13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答:归:女子出嫁。1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答:1.流:求取。2.芼:择取。3.乐:使动用法,使快乐。14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答:1.布:古货币,一说布匹。2.贸:交易。3.匪:通“非”,不是。4.即:就。5.愆:拖延。6.将:愿,请。1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答:1.乘:登上。2.载:又。3.体:卦体。4.贿:财物,此处指嫁妆。16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答:1.徂:往。2.渐:浸湿。3.爽:过错。4.贰:不专一。5:二三:三心二意。17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答:1.浒:水边。18子盍蚤自贰焉?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答:1.盍:何不;蚤,同“早”。2.贰:不同。3.诸:之乎。4.蕃:昌盛。5.辟:同“避”,退避;舍,三十里。19若舍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夫晋何餍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答: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待客的主人。2.行李:外交使者。3.封:疆界,以 为疆界4.肆:放肆,放纵,这里有权力扩张的意思。5.封:疆界。6.阙:通“缺”,亏损,损害。20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答:1.禽:同“擒”。2.伯:同“霸”,称霸。3.恶:哪,岂。4.去:离开。5.形容:形体容貌。6.归:通“愧”,愧疚。21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答:1.简练:简,选择,练,精练。2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答:1.孰与:与比,谁更 2.孰:仔细,通“熟”。3.私:偏爱。23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答:1.胥:等待。2.徐趋:徐,慢慢地,趋,快步走。3.谢:谢罪。24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答:1.揭:高举。2.客:以为贵宾25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答:1.记:账簿。2.计会:即会计。3.责:通“债”。2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说:通“悦”,高兴。2.愠:恼怒。2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1.端章甫:端,即玄端,黑色礼服,章甫,礼冠,这里指穿戴礼服礼冠。28.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答:1.极:穷尽。2.径庭:指差距悬殊。径,门外小路,庭,庭院之中。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1.社稷:社,土神,稷,谷神,代指国家。30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答:1.举:2.稼穑:稼,耕种,穑,收获。3.树艺:种植。4.叙:通“序”,尊卑之序 。3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答:1.海运:海动,海风鼓动,海涛涌起。2.冥:通“溟”,海洋。3.野马:状如野马之雾气。3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答:1.培:凭。2.春秋:春天与秋天。33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答:1.抟:盘旋上升。2.扶摇羊角:扶摇,即飚,上升的大旋风。羊角,龙卷风。3.图:3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答:1.参省:多次反省。2.知:知:同智,智慧。 3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答:1.舆:车。2.假:凭借。3.绝:横渡。4.仞:长度单位。5.涅:黑土。6.渐:浸泡。7.滫:臭水。8.中正:正直之士。9.柱:通“祝”,断。3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答:1.焉:兼词,这里。2.跬步:半步。3.聪:听觉灵敏。37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答:1.览揆:览,仔细看,揆,度,揣度。2.锡:通“赐”,给。3.名:取名。4.取字。3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答:1.扈:披。2.纫:连缀。3.忽:迅速。4.淹:停留。5.代序:互相依次替代。39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答:1.耿介:正直。2.遵道:遵循正道。3.猖披:猖狂邪恶。4.踵武:足迹。5.齌怒:大怒。40.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答:1.杂:混种。2.冀:希望。3.俟:等待。4.刈:收割。41.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答:1.羌:发语词。2.量:衡量。3.孯(qin):同“揽”,持取。4.贯:5.矫:举起。6.索:搓绳。4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答:1.工巧:善于取巧。2.偭:违背。3.改错:改变措施。4.忳郁悒:忧郁、忧愁。5.侘傺:怅然失意。4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答:1.延伫:长久站立。2.焉:于此。44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答:1.詈:责备、告诫。2.济:渡过。3.征:求圣明之道。4.就:向。45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答:1.私阿:偏私。2.焉错铺:焉,设法让他,错铺,辅助,错,通“措”。3.揽:拔。4.掩:揩拭。46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答:1.弭:停止。2.迫:靠近。3.、饮:喂水。4.总:同“縂”,系结。5.若木:神话中的树名。6.逍遥:怡然自得。7.相羊:徜徉,徘徊,漫游。8.前望舒:前,在前面,望舒,传说为月亮驾车者。9.后飞廉:后,在后面,飞廉,神话中的风神。10.开关:打开关门。47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答:1.集:栖止。2.理:使者。48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答:1.服:佩。2.要:同“腰”。3.怀:揣在怀里。4.要:腰,拦截,此处为迎候之意。5.备:全部。49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答:1.谅:诚信。2.淹留:久留。3.沫:通“末”,终止,消失。一说通“昧”,暗淡。50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答:1.发轫:出发,启程。2.天津:天河渡口。3.梁:架桥。4.涉:渡过。51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ng)兮浩歌。少司命答:1.须:等待。2.沐:沐浴。3.晞:晒干。4.怳:神思恍惚惆怅的样子。52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国殇答:1.反:同“返”,返回。2.惩:戒惧、悔恨。53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湘君答:1.夷犹:犹豫。2.参差:古乐器。54畋(tin)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子虚赋答:1.畋:打猎。2.过姹:过,过访,姹,“诧“的假借,夸耀之意。3.存焉:在这里。55.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昊天之台,张乐乎胶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j),建翠华之旗,树灵鼍(tu)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答:1.张乐:演奏音乐。张,陈设。2.胶葛之宇:空旷辽阔的屋子。3.建:树立、竖起。4.树:竖起。56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q)狱掾(yun)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答:1.书:书信。2.以故事:用过去的事。3.益:增加。57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答:1.罢:通“疲”。2.举:攻取。3.斗:使打起来.4.被坚执锐:身披坚固的盔甲,手指锐利的兵.指冲锋陷阵。5.假:代理。58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答:1.冠:在居第一。2.壁:营垒。3.辟易:指因惊惧而退避。辟,通“避”。易,改变地方。59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答:1.山东:山的东面。2.师:效仿。60项王军壁垓(gi)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d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答:1.壁:驻守。绐:欺骗。6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答:1.俟:等待。2.归:通“馈”,馈赠。62.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答:1.方:桴,筏。用作动词,坐木筏渡江。2.归:出嫁。3.秣:喂马。63.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答:1.错:砺石,可打磨玉器。2.攻:琢磨,打磨。三、填空(示例)1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 ,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3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与师 , 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 。无衣5爰居契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生死契阔 , 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 , 与子偕老 。击鼓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 爰求柔桑 。七月7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七月8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 , 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 领如蝤蛴 , 齿如瓠犀 , 螓首蛾眉 , 巧笑倩焉 , 美目盼兮 。硕人9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 子不我思 ,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褰裳10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 琴瑟友之 。关雎11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 如三岁兮 。采葛1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 , 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1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14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木瓜15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 , 如临深渊 , 如履薄冰 。小雅小旻16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 , 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 , 可以攻玉 。鹤鸣17.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 , 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 , 不畏强御 。烝民18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 时维后稷 。生民19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 (w) , 蓳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緜20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大明21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 北有胡貉、代马之用 ,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 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 战车万乘 , 奋击百万 , 沃野千里 , 蓄积饶多 , 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 大王之贤 , 士民之众 , 车骑之用 , 兵法之教 ,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苏秦以连横说秦王22秦王曰:“寡人闻之: 毛羽不丰满者 , 不可以高飞 ; 文章不成者 , 不可以诛罚 ; 道德不厚者 , 不可以使民 ; 政教不顺者 , 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以连横说秦王p114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是故 为川者决之使导 , 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邵公谏厉王弭谤p10424.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回篇25.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26.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7.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28.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29.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30.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31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 ,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而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j)荷以为衣兮 , 集芙蓉以为常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32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而授能兮 , 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 , 相关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弥节兮 , 望崦嵫而勿迫 。 路曼曼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饮余马于咸池兮 , 揔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33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 , 乘回风兮载云旗 。 悲莫悲兮生别离 , 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少司命34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 越鸟巢南枝 。 相去日已远 ,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行行重行行35 悲歌可以当泣 , 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汉乐府.悲歌36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 ,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饮马长城窟行37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 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38.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 , 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 , 高飞还故乡 。四、名词解释(答案仅供参考)*神话 传说 *赋比兴 *楚辞 *汉赋 *乐府1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他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仅供参考)2传说: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3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彼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触物生词,多在诗歌开端。3楚辞:(1)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2)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3)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的楚辞一书。4.汉赋: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他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5.乐府:原为秦、汉时期音乐官署之名,后衍变成诗体的名称。五、简答题 (答案仅供参考)*1中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神话蕴含着什么民族精神?答:主要内容: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2简要说明左传的思想内容。答:1提倡民本思想 2颂扬爱国主义 3批判统治阶级*3简要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答:艺术特点:1善于用比喻,深入浅出的说明复杂的道理。2.善于设置先进,引君入彀,或欲擒故纵以驳倒他人。 3.语言通俗明快 4.风格:气势浩然。4简要说明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点。答:艺术特点:1逻辑严密、辩锋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2.峭拔犀利,冷峻刻骨的整体风格 3。数量居诸子之冠的寓言*5简要说明屈原“美政”的基本内涵。答:基本内涵:引导君主,兴盛宗国。*6简要说明屈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答:1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突破,为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注入一种刚烈之气。2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诗歌样式。3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4将诗经的比兴手法强化发展为象征手法。5提出“发愤以抒情”理论,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开创了个性化的抒情文学。6初步形成中国山水文学发展的基础7.简要说明汉大赋的基本特点。答:一、铺张扬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