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书.doc_第1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书.doc_第2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书.doc_第3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书.doc_第4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报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学校名称: 山东理工大学 中心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 中心联系电话:中心通讯地址: 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12号 申报日期: 2011-10-16 山东省教育厅制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隶属部门管理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成立时间1994.05中心建设发展历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94年5月,最初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与制品专业实验室,主要开出材料结构、材料物理性能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40余万元。2001年3月增设材料科学实验室,新开出有机材料合成、材料成分分析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70余万元。2003年5月实验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涵盖了材料学科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及相关教学专业方向,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50万元。2005年6月实施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和2007年6月实施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功能材料实验室”项目,强化了中心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100余万元。2009年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此为基础,大力推进中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专业化的材料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陆续申报建设了山东省“十一五”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被批准为“山东省无机材料结构与成分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建设项目。自2007年起,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析测试平台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一次。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按功能划分为学科基础教学类实验室、材料测试与表征类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类实验室,实验条件先进、学科优势明显,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实验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验中心成立了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特聘教授杜善义院士任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心围绕学校制定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由基本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组成的实验课程新体系,为学校九个本科专业约2880名学生,开出课程实验项目214个,年实验人时数达65500。支撑材料学科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校企”合作研究技术中心共18个。 中心建设发展历程中心现有人员45名,平均年龄37岁,博士学位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占65%。仪器设备共计4391 件,价值 4372万元。近5年来承担了21项各级教学改革、教学实验技术改革及实验室建设等项目,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3项,出版教材、专著6部,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近40项,申请经费近1050万元,发表科学研究论文 239 篇,获得授权专利12项,获得校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借助实验教学平台,有7篇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22篇获得校级优秀论文,7名同学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学生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2篇,承担完成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 285项。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人才为目标,以科研引领教学、促进创新,教学和科研相互交融,使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断引入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综合能力;服务地方,贴近行业,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科研教学实验平台。中心的建设指导思想为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统领实验教学改革,形成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装备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实验教学体系科学,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规范,创新氛围浓厚,能引领本学科实验教学发展的高水平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培养基础知识牢固,实验基本功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能力强的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心主任姓 名王发刚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09民族汉专业技术 职 务教授学位博士毕业院校上海理工大学通讯地址山东淄博张店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邮 编255049电子邮箱a_联系电要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中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 总体负责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工作汇报、对外联系和接待;3. 负责组织、建立、健全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4. 负责组织实验室建设立项的申报、监督和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协调实验室和学校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5. 负责组织、协调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材建设和实验室队伍建设;6. 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大纲的校核、实验教学计划的审定;7. 负责组织中心人员的学期和学年考核。教学科研主要经历自1985年9月在高校工作,讲授本科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工原理、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三门课程。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6025)、国家973项目(G2000026302)、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4Z464)、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GG10003003)、山东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2004BS0900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ZX23)、淄博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14)等纵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近年来,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检索论文26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专职人员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其它博士硕士学士其它总人数平均 年龄人数13201202514604537.2占总人数比例28.9%44.4%26.7%055.6%31.1%13.3%0教学简况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数实验学生人数/年实验人时数/年182149288065500环境条件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设备台件数设备总值(万元)设备完好率62304391437299.8%教材建设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主编参编31180近五年经费投入数额来 源主 要投 向近五年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功能材料实验室”项目和学校为学科建设、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达到1972万元,用于教学实验设备的改造、更新和实验室环境建设。年度经费(万元)经费来源主要投向2006510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学科建设、教学经费购买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建设2007425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学科建设、教学经费购买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建设2008547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功能材料实验室”项目、学科建设、教学经费购买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建设2009220学科建设、教学经费购买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建设2010170学科建设、教学经费购买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建设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一、教学成果1. 获奖情况学科群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173),2009.05,张新义、陈志伟、张大富、刘元义、杜守旭.实验室选课预约系统V1.0,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张大富、杜守旭、 宋亦刚.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教育厅(鲁科基字2010209号).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教育厅(鲁科基字2009189号).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教育厅(鲁科财字2008175号).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教育厅(鲁科财字2007219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理工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刘曙光、田贵山、李国昌、贾曌、丁锐.高校实验教学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山东理工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张大富、王树广、张光勇、杜守旭、宋亦刚.结晶学教程教材建设,山东理工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王萍、李国昌.材料测试技术与方法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山东理工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 董抒华、王卫伟、任京成、李国昌.结晶学课程建设,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王萍、李国昌、杨赞中、王卫伟、白佳海.真空高温炉冷却系统及其他附属工装的设计与制作,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孟凡涛,魏春城 田贵山 唐竹兴 殷凤仕.“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粉体工程学(教材),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0,许珂敬、张宗新、任京成、李雷.2. 精品课程结晶学,王萍,山东理工大学,2006.粉体工程学,许珂敬,山东理工大学,2009.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3. 出版教材、专著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山东大学出版社,张旭东、张玉军、刘曙光主编.结晶学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王萍、李国昌主编.材料工程基础,山东大学出版社,刘曙光、丁锐、孙华君主编.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清华大学出版社,牛全林、张秀英编著.先进陶瓷的现代制备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乐红志参编.粉体工程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许珂敬、张宗新、任京成、 李雷编著.二、科研成果1. 科学研究获奖情况铜钢复合材料研制及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0.01,宫本奎, 崔红卫,张磊.铜/钢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03, 宫本奎,崔红卫,张磊.混凝土高性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07,牛全林,张秀英.太平洋铁锰矿床成矿系统和资源潜力评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009.12, 杨赞中.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12,许珂敬, 董抒华,魏春城,唐竹兴,田贵山.导电陶瓷红外辐射模板, 山东淄博首届发明奖一等奖,2007,刘俊成,,李蛟,张华,丁锐.高温气体净化用陶瓷过滤器的研制,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006,田贵山,魏春城,唐竹兴,孟凡涛,许珂敬.耐高温铜/陶瓷(耐火材料)复合制品研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6,宫本奎, 崔红卫,张磊.多孔陶瓷过滤元件,淄博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6,田贵山,魏春城,唐竹兴,孟凡涛, 许珂敬.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2. 授权专利陶瓷熔块釉化学分析方法(GBT 1653720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李环亭、刘晓毅、范春红、孙晓红、陈志伟.大孔径多孔陶瓷元件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0310114506.7,2006,田贵山,魏春城, 唐竹兴,孟凡涛,许珂敬.一种新型复合风口, 实用新型专利,ZL200520085734.0,2006, 宫本奎,崔红卫,张磊.金属-陶瓷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310114501.4, 2007,唐竹兴,魏春城, 孟凡涛.半导体材料的电解抛光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ZL200810015430.5,2010, 刘俊成,李蛟, 张华.大块非晶合金的连续制备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060871264.5,2007,刘俊成,李蛟, 白佳海.一种连铸复合坩埚,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81262.6,2007, 刘俊成,李蛟,白佳海.单晶连铸微机控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83894.6,2007, 刘俊成,崔红卫,李蛟.用于单晶体制备所需的多波形旋转控制装,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83855.6,2007, 刘俊成,李蛟.储油罐底淤积泥沙机械化清理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11139.7,2007,刘俊成, 崔红卫,白佳海.腈纶表面接枝蛋白质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发明专利,ZL200510044184.2, 2008,杨彦功, 贾曌,孟凡涛.坩埚熔体中制备单晶体的装置,发明专利,ZL200810238303.1,2010.08,刘俊成,崔红卫,李蛟,王进.3.发表科研论文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39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140篇。(部分2010年发表科研论文如下)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rous mullite ceramics from calcined carbonaceous kaolin and -Al2O3,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0,(SCI),Jiahai Bai, Guochang Li, Qingyang DU et al.Spherical hydroxyapatite with colloidal stability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polymer/surfactant pair,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Sciengineering Aspects,2010, (SCI),Chengfeng Li,Ping Wang,Hongzhi Yue et al.Aggregation Behavior of Poly(ethylene glycol)-block-poly (gamma-benzyl L-glutamate)- graft-poly(ethylene glycol) Copolymer and its Blends with Poly(gamma-benzyl L-glutamate) Homopolymer in Mixed Solvent, Chemical Papers,2010, (SCI),Guoquan Zhu, Wei Liu, Fagang Wang et al.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Application of Polyaniline Modified Graphite Electrodes f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of Aqueous NaCl Solutions,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 (SCI),Qiuhong Li and Hua Zhang.The friction property of super-hydrophobic cotton textil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10, (SCI),Changhong Su,Aixiang Li, Guoquan Zhu et al.Synthesis of magnetically separable Sn doped magnetite/ silica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0, (SCI),Weiwei Wang, Aijuan Zhang, Chengfeng Li 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poly(gamma-benzyl l-glutamate)-graft-poly(ethylene glycol) copolymer in mixed solvents, Journal of the Brazillan Chemical Socity,2010, (SCI),Guoquan Zhu,Rimin Cong, Huaiqing Yu 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gels based on acryloyl end-capped four-arm star-shaped poly(ethylene glycol)-branched-oligo(l-lactide) via Michael-type addition reaction,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0, (SCI),Huaiqing Yu and Rimin Cong.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hort laser-induced inclusion plasma explosion, Materials Letters,2010, (SCI),Shigang Wu and Hongying Zhang.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on the Grafting Percentage of Poly(ethylene glycol)-block- poly(gamma-benzyl L-glutamate)-graft-poly(ethylene glycol) Copolymer, Chemical Papers, 2010, (SCI),Guoquan Zhu, Changhong Su, Shuguang Liu et al.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sisted hydrothermal growth of hematite hollow cube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0, (SCI),Weiwei Wang, Zengli Gao and Wanli Jiao.Formation Optimization and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Platinum-Modified Polyaniline Films,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 (SCI),Qiuhong Li,Houde Wang,Zanzhong Yang et al.Solution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Sintering Behavior of Porous MgAl2O4 Powders, Science of Sintering,2010,(SCI),Jiahai Bai,Ping Wang,Guochang Li et al.Facile fabrication of a lotus-effect composite coating via wrapping silica with polyurethane,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Sciengineering Aspects,2010, (SCI),Changhong Su,Guoquan Zhu and Aixiang Li.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in PEDOT/PSS film doped with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lolymer Research,2010, (EI),Jiao Li,Hua Zhang and Juncheng Liu.高分子模板对CdS量子点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化学学报,2010,(SCI),丛日敏,于怀清.掺杂Mg2+对NiFe2O4晶体结构及气敏性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2010, (EI),焦万丽,张磊,乐红志.微孔-Al2O3支撑NaA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与表征,人工晶体学报,2010,(EI),杨赞中,王尊明, 魏春城等.水滑石/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EI),李国昌,王萍,.微波辐射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磁性ZnFe2O4纳米粉体, 硅酸盐学报,2010, (EI),张磊, 焦万丽,张爱娟.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中心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所属二级学科中心工作年限中心工作职责是否专职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1张大富男1967-11硕士副主任副教授测绘工程7管理是2陈志伟男1972-06博士副主任教授分析化学7教学兼管理是3杜庆洋男1972-10博士副主任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7教学兼管理是4刘俊成男1966-10博士教授金属材料8教学是5田贵山男1963-03博士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6孟凡涛男1970-06硕士室主任副教授复合材料4教学兼管理是7丁锐男1963-06博士教授高分子材料8教学是8杨赞中男1963-02博士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9朱国全男1969-01博士室主任副教授高分子材料4教学兼管理是10刘曙光男1956-07学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管理是11李国昌男1960-09学士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12谭洪生男1962-09博士高工高分子材料4教学是13王厚德男1960-06学士高级实验师分析化学8技术管理是14杨彦功男1955-06学士教授高分子材料8教学是15柳巍女1965-10博士教授高分子材料7教学是16王萍女1960-11学士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4教学是17许珂敬女1961-11硕士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4教学是18宫本奎男1963-06硕士教授金属材料4教学是19杨富贵男1964-02博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4教学是20张秀英女1963-02学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4教学是中心成员简表21赵云霞女1965-03学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22张磊男1977-10博士副教授金属材料6教学是23牛全林男1969-04博士室主任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7教学兼管理是24张红鹰女1977-05硕士讲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25王卫伟女1978-02博士讲师无机非金属材料4教学是26焦万丽女1977-09博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6教学是27白佳海男1971-02博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6教学是28李秋红女1979-09博士讲师无机非金属材料6教学是29崔红卫男1971-03硕士副教授金属材料8教学是30张爱娟女1976-05硕士讲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31唐竹兴男1961-07硕士副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32高增丽女1975-08硕士讲师金属材料5教学是33李成峰男1978-05博士讲师无机非金属材料4教学是34李爱香女1977-06博士副教授高分子材料4教学是35粟常红男1975-12博士副教授高分子材料4教学是36于怀清男1977-01博士副教授高分子材料4教学是37从日敏女1978-05博士讲师高分子材料4教学是38周燕女1972-11硕士讲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是39高巧春女1975-01硕士实验师金属材料8技术管理是40魏春城男1976-12硕士实验师无机非金属材料8技术管理是41乐红志男1977-05硕士讲师金属材料6技术管理是42杜善义男1938-08本科教授、院士复合材料8管理否哈尔滨工业大学43樊震坤男1962-10硕士研究员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否山东硅苑44张伟儒男1963-08硕士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8教学否中材高科2、实验教学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1. 学校实验教学政策山东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山东理工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构建符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学校制定的山东理工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山东理工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应在精选单元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拓展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实验项目的选择上要遵循“开一备三”的原则,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工作职责。为规范实验教学过程,保证实验教学秩序和质量,充分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场地、人才等资源,扩大实验室对校内外开放,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学校先后出台了山东理工大学实验教学规范、山东理工大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山东理工大学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指南、山东理工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平台管理办法、山东理工大学实验室技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实验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加大了对“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支持力度,这些指导思想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本科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2. 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山东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构建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明事理、有教养、能干事”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材料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基本材料实验技术和方法,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形成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全面素质培养,养成科研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中心的实验教学发展规划如下:推动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基本综合研究创新三层次的实验新体系,构建模块式、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保障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训练。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实现实验教学活动多样化。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高水平教师保障高水平实验教学效果,以高水平科研,充实高水平实验项目,促进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加强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实验教材、指导书的编写和更新,引进和转化科研成果,更新实验内容; 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平台。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淄博市是国家批准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社会科研服务和开放功能,让学生接触和参与生产实际项目;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实验环境和条件。3.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以内容为载体,以过程为手段,以平台为保障,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与学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硬件条件,力争建设成为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的建设思路和方案如下: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从材料类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点出发,建设科学、先进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组成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实验教学知识体系。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组成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教学内容设计要注重实验项目体现综合性,实验技术体现先进性,实验过程体现探索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整合学科资源探索和实践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建设。打破教学科研资源壁垒,实施学科实验资源共享,以中心为依托统一构建学科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各类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一五”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晶体材料研究所、表面工程研究所、皇冠新材料研究所、鲲鹏精细陶瓷材料研究所等)人员实行全员兼职。实验教学全员参与,大精贵仪器设备必须开设3项以上本科实验项目。鼓励高水平的理论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建立“科研导师”制度来引导本科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以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研究活动和开放实验室项目为纽带,加强课外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延伸到学科的科研基地,逐渐使课外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4)规范过程管理,完善监控体系。实验教学工作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学科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实验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近5年来,中心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物理、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和化学九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均每年2880个学生。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专 业平均每年学生数实验课时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2408结晶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矿物资源工程16024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16024粉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16016热工基础及设备A材料科学与工程1606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1608材料化学材料化学8016高分子化学A材料科学与工程8024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12018矿物原料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16018材料化学研究方法材料化学8032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专业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6064复合材料方向专业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4064功能矿物材料方向专业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4096新型建筑材料方向专业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2072高分子材料方向专业实验材料化学4064材料合成与制备方向专业实验材料化学2080材料分析测试方向专业实验材料化学20144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1. 实验教学体系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全面素质培养,养成科研创新意识”为实验教学改革指导思想,配合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将原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实验课进行改造,重组实验内容,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构建实验教学模块,按照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创新研究实验的教学思路建立学科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平台、创新研究实验平台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模块设置情况实验课程模块实验课程名称教 学 目 的学科基础实验平台1.材料科学基础2.结晶学3.材料研究方法4.粉体工程5.热工基础及设备6.材料工程基础7.材料化学8.高分子化学A让学生掌握材料学科共性知识,具备较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工程研究实践意识,能用基本的研究手段实现对材料结构表征和基本性能分析。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平台1.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2.矿物原料基础3.材料化学研究方法B4.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专业实验5.复合材料方向专业实验6.功能矿物材料方向专业实验7.新型建筑材料方向专业实验8.高分子材料方向专业实验9.材料合成与制备方向专业实验10.材料分析测试方向专业实验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基本性质、合成原理和制备基本方法,突出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创新研究实验平台结合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企业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科学研究课题和企业实际问题进行,通过大量查阅科技文献资料,针对研究课题的需要,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2.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按照上述实验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选取不同模块构成所需课程的内容。目前共开出含实验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共18门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出课程达到100%,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总项目的52%。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项目课 程 名 称实 验 项 目 名 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材料科学基础(8学时)1、粘土离子交换容量测定2操作2、电解质对泥浆粘度的影响4综合3、固相反应2操作4、热重分析2操作5、粘土胶粒的电泳实验2操作结晶学(24学时)1、晶体的形成4综合2、对称要素的组合定理与对称型2验证3、晶体面角恒等及其极射赤平投影2验证4、单形分析2验证5、聚形分析2验证6、晶体定向与晶面符号、单形符号8验证7、实际晶体的形态2验证8、晶体结构的对称要素及空间群2验证9、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与晶体结构2验证材料研究方法(24学时)1、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2验证2、矿物多色性与解理观察与测定2验证3、矿物突起与贝克线的观察与应用2验证4、矿物干涉色与干涉色级序观察2验证5、矿物双晶与延性、消光角的测定2验证6、锥光镜下干涉图的观察与应用2验证7、矿物光学性质系统测定2综合8、反光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2验证9、显微镜下矿物结构参数测定2操作10、无机材料观察玻片制备技术2操作11、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2综合12、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2综合13、水泥熟料的显微结构分析2综合14、玻璃缺陷的显微结构分析2综合粉体工程学A(16学时)1、固体粉料的粒度测试4操作2、固体粉料的分级2操作3、超细粉碎实验2操作4、粉体工程综合实验4综合5、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4设计热工基础及设备A(6学时)1、煤的发热量测定2操作2、工业烟气成分分析2综合3、火焰温度的测定2操作4、导热系数测定2综合材料工程基础(8学时)1、多孔陶瓷的制备8综合矿物原料基础(18学时)1、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2验证2、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2验证3、硅酸盐矿物2验证4、硫酸盐矿物2验证5、碳酸盐矿物2验证6、矿物的系统鉴定2综合7、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2验证8、岩浆岩2验证9、沉积岩2验证10、变质岩2验证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18学时)1、X射线衍射分析4演示2、电子显微分析2演示3、扫描电镜的使用演示2演示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4综合5、红外分析2操作6、差热、热重分析2综合7、DSC分析4综合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专业实验(64学时)1、材料电阻率测定2操作2、力学性能测定2操作3、热学性能测定2操作4、无机材料透光性试验2操作5、介电性能试验2操作6、玻璃的高温熔制4综合7、玻璃熔体粘度的测定2操作8、玻璃折射率的测定2操作9、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制备4综合10、水泥的安定性试验2操作11、水泥的凝结时间测定2操作12、陶瓷材料的制备4综合13、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10综合14、水热反应法制备纳米材料10综合15、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材料10综合16、堇青石材料的制备16综合17、水泥熟料的制备16设计18、耐火材料制备16设计19、结构陶瓷的制备16设计20、功能陶瓷的制备16研究21、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综合测定16设计复合材料方向专业实验(64学时)1、本体聚合MMA及其透光率测定4操作2、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2操作3、显微观察聚合物球晶形态2操作4、凝胶色谱测聚合物分子量2操作5、聚合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测定2操作6、聚合物温度形变曲线测定2操作7、测定聚合物密度和结晶度2操作8、DSC法测聚合物玻璃化温度2综合9、玻璃钢手糊成型2操作10、摩阻材料与制品的制备2设计11、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制备2研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