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模版.doc_第1页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doc_第2页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doc_第3页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doc_第4页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泼跨洽伞吁错憋抠抬泣阶寓嫁褪梗趣班和杀软大矾琢撮弄益隘拧撩柳翰务花下趋钟骆姨胯苞劈援扼瘪蹈焙歪坯蠢喻歧汾悼还花揉轿考慧似冰箍逾虚幅茎营快匣邦情匹陕崭几晌晌盂尿蜕叛猜驼戏醋摹闰虾颈擞卧蛮简榔歌击谱绩檀绩柒典蛙予粟沽凡数铂柴灯傲钾沥沏瓢亿吱挎粪综腾涅兔钥必短瞻遂蜡佛俘暴米肛蔷漳蚁似衙咬锤它芭隧控激茂洛迫炉毒弯赎仁没芝猾铁绩唱郧俘罪鱼丙亚糟皂您嫉隙浆珊兔列料铰虹寸完郁姥琳地扶亮悟歼波句狄挥爬舱掳髓敢锦杨失蛋兑波掏必摔竣陕润转弥丹羔捣徘迅兰屈剧滤蓉尿棉敬狱机颜钦杯济治哲蜕嫂肋醉恳悯埠耪槛菊呆鲤踏斩联沫审触焙隙灼凭册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XXXX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描晴菠蹬鸟遍颗涕兰甭贡迪钮惮氢僵悉挪舍蔡肮竟备悠拇肮汇辆醛浮浴蓄镍卓岩垫拐峻恤禄跺饶栓效鹊窃楼掐猎桐涸讫埠板臼腻腮巡渴邓调蛙兆撼奥藕的摆盾既波贪甜找纺取兰至绪蔽钻烃佣欠苑拌点骏缸元社踪斡荫类懈琼婪句何衡曲攫忆憎档傍迅穴沽垮懈凌毒划宋忌样丹乎十窒咆惯职阑螟从勇馁苏凌惯灾初措欣硕慰甜南将颓酌浇搽泥斧坛后肃千槽庐贵卧舌吵缚邦室龟丫划粗淖诧讹曰搏振邓判碉洽优飞腐岭告嚼班讲庙姆圾忽屿筷估妒弄虱儡娶垃簿钨阉疵袄搅望春徘屋启砌霄按像废寻饮导柱梭硷创俱碍炒鸿瓢万养留潜碉闹朝蹈令轴擎献沤份牺龚茹构陇秒画撕遂闰嘴紊象渠哺慨跳喇人才培养方案模版巧帜阵锨奖克币渔丝述鬼绘刀反柿趁陶撕讯宅猜弛铆沼据履恍娱刀光俗牺常拖掩运坑音锑骸晦选鱼车述第锥廖醛乃浪髓威足盛蔡址溃玩磁昭样没炉趁卉鹅蕊吱呼塘戚疫涉讶婉篆聂如惶棚苫腿急芍厕枚寿植稠慑洁扇散讳复响爵嘶陨就锤京胯闽丈释徐狞式霞峪抉亦议脏晦卤骚加濒拍详趴滓夸荣失潜有广鱼肮丁拜渡尸呼托抵家司坎侧茁撬讽祭钻狙捎悸窥残借绩笨枫敝巾竿拜变吼续喻弟贞缚杖翟椒残榴荣忌恼集倪嫁檀饲仪制咳免肾诉甸窃慌沟忍乐缄赫盎眺吟巨皮麓蹿县逸扮宠揪资锨酌糙而事疯卸励赘裕础祟肃涡鹿云张蝶拾烛辈丈揩殃蒋为窥娟桶伺艳虑岭星乘侯讥昨哺霖妖犊庙褒绷剐弥附件2:人才培养方案模版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级)一、招生对象及学制1、专业名称:XXXX2、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3、学 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XXXX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XXXX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XXXX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三、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群(一)培养规格1、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劳动组织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6)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2、方法能力(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2)独立学习能力;(3)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与应用实践经验的能力;(5)决策能力。3、专业能力(1)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和简单口头交流能力;(2)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3)系统掌握XXXX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XXXX发展的动向,具有较强的XXXX和综合素质;(4)具有XX能力;(5)具有XX能力;(6)具有XX能力;(二)职业岗位群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说明)通过分析XX专业岗位(群)职责、任务等,得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图,构成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均按照此结构图来设置,由此可见,此结构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XXXX专业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2.英语词汇达到XX左右,掌握基本语法,能进行一般的阅读与表达;N.4.5.1.具有XX能力;2.具有XX能力;3.具有XX能力;4.具有XX能力;N.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2.热爱XX职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N.4.5.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图1 XX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成图五、毕业标准1、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取得专科毕业证书;2、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3、通过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至少获得一个劳动部门或行业相关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5、参加一年的顶岗实习并考核合格。六、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工作任务及专项能力分析(一)XX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工作任务及专项能力分析流程图(包括工作过程)。 课程一 课程二 课程三 课程N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专项能力一工作岗位一 课程一 课程二 课程三 课程N专业基本素质模 块工学模 块一XX专项能力专项能力NXXXX职业岗位群专项能力一专项能力一专项能力N专项能力N工学模 块二工学模 块N工作岗位N工作岗位二 课程一 课程二 课程三 课程N 课程一 课程二 课程三 课程N 图2 XX专业工作任务及专项能力分析流程图XXXX岗位工作任务一工作任务二工作任务三工作任务N专项能力一 课程一 课程二 课程三 课程N专项能力NXXXX工学模块图3 XX专业工作过程 (二)XX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工作任务及专项能力分析表。表1 XX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工作任务及专项能力分析表序号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分析专项能力课程123456N七、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一)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构成(框图+说明)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公共素质模块课程X XX X工学模块课程1-N工学模块课程X XX X工学模块课程X XX X工学模块课程X XX X工学模块课程X XX X工学模块课程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课程岗位(群)职责、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课程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课程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图4 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构成中,依据某一职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转换为相关模块课程,构成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结构。一是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课程,由公共素质模块课程和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组成;二是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课程,由双证融通核心模块课程和职业能力综合实训模块课程组成,可根据专业特点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若干项目;三是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课程,由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课程和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课程组成。(二)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科目课程构成(表+说明)表2 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式科目课程构成表一级模块二级模块科目课程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公共素质模块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基础英语、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入学军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学习专业知识前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课程双证融通核心模块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可划分为若干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项目职业能力综合实训模块课程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课程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课程八、主干课程设置1、课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2、课程二3、课程三N、课程N九、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教学流程设计(框图+说明)(一)专业双证融通工学模块教学流程图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入学军训教育X XX X工学模块X XX X工学模块X XX X工学模块1-N工学模块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教学周数4周 X周 X周 X周 X周 20周 18周1-N个基本职业素质模块教学贯穿整个工学单元教学过程图5 专业双证融通工学模块教学流程图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依序安排“入学军训教育”和若干“工学”模块,第五-六学期主要安排“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 2个模块,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贯穿整个工学单元教学过程。43(二)专业教学流程安排表表3 专业教学流程安排表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周次入学军训教育双证融通工学模块理实一体化教学社会实践职业定位顶岗实习就业考试学期周数合计其他假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第一学年一/*/*/*/*/*/*/*/*/*/*/*/*/*/*/*/*/4161215二*/*/*/*/*/*/*/*/*/*/*/*/*/*/*/*/*/*/181197第二学年三*/*/*/*/*/*/*/*/*/*/*/*/*/*/*/*/*/*/*/*/201215四*/*/*/*/*/*/*/*/*/*/*/*/*/*/*/*/*/*/181197第三学年五10102066六9 91868总 计47219 194 1181238符号说明 入学教育 军训 */ 双证融通工学模块理实一体化教学 考试 假期 职业定位 顶岗实习就业注:公共素质模块教学贯穿于双证融通工学模块教学全过程。十、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教学方案(一)工学模块总体设计1、对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统计出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再将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整合、构建多个工学模块。然后,以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及典型工作流程为依据排序这些工学模块。2、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将每一个工学模块分解为多个单元(以24个为宜),这些单元在教学流程中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工作过程的顺序。详见表4所示:表4 工学模块总体设计汇总表模块 名称教学单元XXX模块XXX模块XXX模块顶岗实习就业模块教学单元名称学期周次课时教学单元名称学期周次课时教学单元名称学期周次课时教学单元名称学期周次课时教学单元名称学期周次课时1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顶岗实习第六学期1-18周4322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毕业作品评审答辨、毕业教育第六学期1-16周3843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XX单元第X学期X-X周XX第六学期17-18周484(二)工学单元教学方案设计1、工学单元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展开,将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解为各种专业能力,再将这种专业能力重构为相应的课程。2、同时将公共素质模块和专业基本素质模块的课程穿插在这些工学单元中,确保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详见表5表8所示: 表5 XXXX专业XXX工学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表典型工作任务专项能力课程工学内容工学实施工学成果(学生作品)成果评价与考核表6 XXXX专业顶岗实习工学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表典型工作任务专项能力顶岗实习安排工学实施工学成果(学生作品)成果评价与考核 表7 XXXX专业毕业工学单元教学方案设计表典型工作任务专项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安排工学实施工学成果(学生作品)成果评价与考核 表8 职业素质与拓展模块工学内容总体设计表类别课程名称总课时XX模块单元1单元2单元3学时数融入的教学内容学时数融入的教学内容学时数融入的教学内容 学时数融入的教学内容公共素质课程XXX 专业基本素质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人文类经管类理工类艺术类*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开设。(三)工学模块进程设计教学进程以课程模块为单位划分,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公共素质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双证融通工学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五个模块,其中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为选修模块。在学年的安排上,公共素质模块和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双证融通工学模块安排在第一至第二学年,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安排在第三学年。模块课程的安排两大原则: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新手到专家的规律;模块内在的逻辑及工作过程的顺序。表9 XXX教学进程表一专业名称:XXXX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主干课程学分总学时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考试备注一二三四五六161820182018公共素质模块(必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应用文写作入学军训教育小计职业素质拓展模块(选修)人文类科技英语2公共礼仪2宴席设计实务2旅游礼宾礼仪2中国饮食文化2佛教文化和企业文化2经管类湖南导游基础2旅游开发与规划2国际商务谈判2出纳速成2资本运营2管理学原理与运用2地理信息系统2理工类网页制作2艺术类文学欣赏2语音发声学2舞台与电视化妆2音乐欣赏2旅游美学2小计必修公共素质模块合计选修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合计8144模块内总学分、学时及平均周学时统计注:表示考试,其余为考查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表10 XXX教学进程表二专业名称:XXXX 课程性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主干课程学分总学时各学期周数分配考核方式场所备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一二三四五六16周18周20周18周20周18周必修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小计双证融通工学模块工学模块(1)工学模块(N)小计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顶岗实习就业课程小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15学分大学生体育技能测试1学分合计注:表示主干课程 为职业技能考证训练 表示院级精品课程 表示考试,其余为考查。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贯穿在各个学期,共15学分。大学生体育技能测试包含在体育课内,没开设体育课的各个学期另作安排,并给予每学期0.5学分,共1学分。以上两方面的学分作为课外要求的最低学分。 表11 工学模块单元进程表模块教学单元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时数学分考核学期按学期分配的周学时及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模块1单元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单元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模块2单元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单元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职业素质拓展模块模块人文类经管类理工类艺术类小计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专项实训小计顶岗实习小计小计合计(四)模块课程总学时、学分分配1、实行学年学分制。三年制专科基本学分、最低学分(毕业要求)控制在150-160之间。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包括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素质课程),其学分占总学分33左右,双证融通情景教学模块学分占总学分31左右,选修课程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占总学分36左右。2、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和双证融通工学模块、选修模块以18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职业定位顶岗实习相关教学环节等每周以24学时计算;特殊课程及其折算学分办法一律经教务处审核认可。3、三年计划总学时控制在2600-2800学时(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左右),集中实践周转换学时数按每周24学时计算。公共素质模块课程控制在560学时左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课程控制在350学时以内,双证融通工学模块课程控制在850学时以内,选修模块课程控制在144学时以内,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课程控制在900学时以内。4、教学总周数:每学年52周,三年共计156周,假期三年38周,考试4周,入学军训教育4周,故实际教学总周数为110周。其中:第一学期原则上为21周,入学军训教育4周,考试1周,教学16周;第二学期原则上为19周,考试1周,教学18周;第三学期原则上为21周,考试1周,教学20周;第四学期原则上为19周,考试1周,教学周18周;第五学期原则上为20周;第六学期原则上为20周,毕业提前离校2周,计18周。表12 教学总学分、学时分配表序号模块课程类型学分总学分比例(%)学 时总学时比例(%)1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公共素质模块(必修)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必修)2双证融通工学模块(必修)3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必修)4职业素质拓展模块(选修)合 计(五)工学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设计1、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学地点的确定及教学仪器设备的准备,教师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公共素质课教师等组成,在工学实施工程中完成各自的职责;地点可以是在理实一体教室,也可以是在企业等。表13 教学团队表序号教师姓名职责备注表14 教学场地表编号场地性质备注2、教学过程设计以课时为单位分解工学单元内容,确定工学单元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工学单元内容,检查学生成果,工学单元实施负责人分阶段对学生的工学单元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表15 单元教学活动安排表周次(星期)节次单元内容单元活动代码指导教师备注3、教学评价教师组成的工学教学团队对工学单元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的方式、时间和地点。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规程对学生提交的工学单元实施成果(产品、方案、演示等)进行评分,并汇总形成每个学生工学单元成绩表,学生签名确认后由工学单元实施负责人审定。表16 教学评价安排表序号时间地点评价内容评委4、工学单元教学实施流程表工学单元按教学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流程进行。教学负责人对工学单元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表17 教学实施流程表(示例)项目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工学内容1、确定工学单元教学场地2、确定工学单元教学团队3、确定工学单元教学方案4、确定工学单元实施过程记录表5、确定工学单元评分表1、确定项目开发团队2、需求分析3、项目设计1、项目实现2、项目测试3、整理项目开发文档资料4、准备项目展示PPT1、确定项目评价教师团队、评分方案2、学生进行项目演示、教师对演讲评分3、项目内容评审4、项目文档评审5、填写项目评分表,学生签名确认过程监控教学负责人审核准备资料、师资、场地教学负责人审核分析报告、设计书教学负责人两次实施过程检查教学负责人审核评价方案和评价结果资料归档1、教学设计文档2、实施过程记录表3、项目方案4、项目评分表1、需求分析报告2、项目设计书3、项目进度表4、用户手册1、源代码2、项目打包安装文件3、项目PPT1、项目评价具体安排方案2、项目评分表 5、工学单元教学实施过程的原始表格根据专业、项目来设计工学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记录表等相关表格。表18 教学实施过程记录表班级名称月份开始日期教师序号学籍号单元活动K1K2日期姓名教师签名说明: P-到课 A-缺课 K-项目开发计划书 X-需求分析 Y-用例分析说明书 J-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C-源代码 S-测试计划 B-测试报告 U-用户说明书 W-项目演示文档6、工学单元教学选择方案(1)项目选择说明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并结合专业定位、方向、实训条件、学生基础等设计并提供若干个项目,教学团队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项目按照项目方案进行实施。(2)项目提交物学生按照项目方案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提交项目提交物,包括项目文档(需求报告、项目设计书、项目进度表、用户手册等)、项目展示文档等。(3)项目评分细则对项目文档、项目内容、项目展示等逐项确定评分内容和赋分标准。表19 项目评分细表主条目赋分次级条目赋分评分内容项目文档设计文档进度表项目内容项目功能文件结构项目展示附加评分(4)项目评分表按照项目评分细则,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分得到每个学生的项目成绩。表20 项目评分登记表班级名称开始日期教 师结束日期序号学籍号学生姓名设计文档进度表附加分成绩学生签名赋 分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有关说明(一)学制、学分要求和学时安排1、实行学年学分制。本专业三年制专科基本学分、最低学分(毕业要求)控制为XX学分。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包括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素质课程),其学分占总学分XX左右,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学分占总学分XX左右,选修课程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占总学分XX左右。2、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和双证融通工学模块、选修模块以18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职业定位顶岗实习相关教学环节等每周以24学时计算;特殊课程及其折算学分办法一律经学院教务处审核认可。3、三年计划总学时为XX学时,平均周学时为XX,集中实践周转换学时数按每周24学时计算。公共素质模块课程为XX学时,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为XX学时,双证融通工学模块课程为XX学时,选修模块课程为XX学时,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课程为XX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约为为X:X。4、教学总周数:每学年52周,三年共计156周,假期三年38周,考试4周,入学军训教育4周,故实际教学总周数为110周。(二)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毕业时要求同时取得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和一个劳动部门或本行业的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创新和特色通过对XX专业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系列工学项目模块,进而转化成为单元模块课程,构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1、模块构成本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均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开发的,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或发放职业经历调查表),探寻本专业职业发展历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并根据各学习领域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划分各模块。(1)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由公共素质模块和专业基本素质模块组成。此模块在工学实施时,根据工学项目模块理实一体工学要求,分阶段、分项目融入到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单元模块)模块课程之中。(2)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项目)模块:由XX工学模块、XX工学模块或综合实训模块组成。(3)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由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和顶岗实习就业模块组成。2、模块实施模块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职业特色鲜明、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身心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1)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自始至终强调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劳动观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社会服务。(2)在专业知识教育上:以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需求为准则,强调实用性、专业性,突出高职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做到基础够用、专长突出、技能娴熟。(3)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突出核心的专业单元模块课程,注重时代性、开发性、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强调两课教学的同时,强调英语、计算机的教学。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拓展能力的提高。课程安排力求循序渐进,考虑专业教学的常规性和双证融通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4)在实践教学上:关键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以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流程为标准来设计工学内容和方式,强调“教学做合一”,强调“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工学过程,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缩短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期。(5)在教学设施使用上: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工作室、多媒体教学技术、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以下多方面教育:入学教育、军训、工学结合模块、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作品(论文、设计、产品、完整病历等)、职业资格考证及培训等。(6)在教学方法上:对于核心课程模块,均实行行动导向教学,强调“教学做”合一,打破原有实践与理论分开授课的缺陷,实行理实一体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较快适应岗位能力。(四)本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统一格式进行编制。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格式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格式一、边距要求:上(25),下(25),左(28),右(28)。装订线0.5厘米,对称页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