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页】②中《中华对联》之对联基本知识_第1页
【50页】②中《中华对联》之对联基本知识_第2页
【50页】②中《中华对联》之对联基本知识_第3页
【50页】②中《中华对联》之对联基本知识_第4页
【50页】②中《中华对联》之对联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对联第一章对联基本知识,全校任选课中华对联课程代码:R11067学时:30 学分:1.5,五、【正格】 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两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六、【变格】 亦无绝对定义,用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3.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七、【短联】 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四至十一字的联语,八、【长联】 亦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各达十二字或以上的联语,九、【片玉】 只有上联而长时间无下联的称为片玉(参看绝对),举二例如下 1.食包包食饱:酒楼联, 同时加入叠字、反复、转类、拆拼、顶真几个技巧。 转类:由一个字由一类活用到另一类。如第一个包作名词,第二个包作动词(保正) 2.鹅儿不食草菓: 一医师联,“鹅儿不食草“为药名,“草菓“又是药名,十、【合璧】 或称“双璧”,指将“片玉”之联对上。,十一、【绝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1.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 2.谓之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或称片玉),借对(假对) 这是词性上宽工转化的一种方法, 指句中词性和词语的含义虽非工对,但借助其另外的词性和含义,则成工对。如:洒渍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七律曲江中之颔联),“寻常”在此为普通之意,属形容词,但古制“寻”、“常”又皆为度量单位,属量词,借用此含义,则与数词“七十”相对为工。又如,“大而言之”对“志于道者”,其中,“言”与“道”在联中的含义分别是作为动词和名词的,但“言”亦有作为名词之含义,道亦有作为动词之含义,二者相对仍属工整。不过,借对在对联中用得不多,只是在需要变通时不得已而为之。,十二、【正对】 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三、【反对】 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十四、【串对】 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十五、【自对】 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 例: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月朗风清(其中桂馥兰芬与水流山静相对,亦与花明柳媚相对),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真妄”对“始终”,“真”与“妄”、“始”与“终”,就是句中自对。,又如: “智愚”对“行止”、“荣辱”对“是非”、 “微言大义”对“正法妙心”、 “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 “山色溪声”对“晨钟暮鼓”、 “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 “如秤锤落井、砺石投潭” 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 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十六、【无情对】 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十七、【合掌】 联律禁忌之一,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例: 碧/翠 白/素 红/赤 孤/独 中国/神州,“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意思完全雷同,如“赤县”对“神州” “旭日”对“朝阳” “史册”对“汗青”,十八、【孤平】 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 字 例: 山静似太古,“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无言乃入门”,若改为“无言而入门”,就是“孤仄”;又如“大日心光遍照”,若改为“大日智光遍照”,就是“孤平”(全平格或全仄格例外)。,十九、【孤仄】 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 例: 花重锦官城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二十、【三平尾】 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例: 报得三春晖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变成了三仄尾。又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变成了三平尾。,廿一、【三仄尾】 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例: 推窗引月卧,廿二、【重字】 联律禁忌之一,分为几点说明 1.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例:“法界”对“世界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惟觉者能听能会”对“叹醉人不醒不知”。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之乎者也”之类)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2.异位重字: 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3.异位互重: 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 万法一心, 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 色即是空,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见诸法空虚, 此身去直超彼岸 念众生平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 若将上联的“直超彼岸”改为“已无后有”,就与下联“必有我师”的“有”异位重字。,又如:若陶匠抟泥,掌中视果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若将上联的“掌中视果”改为“掌中观果”,就与下联“樵夫观弈”的“观”异位重字。当然,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4.虚字相重: 允许适当虚字相重(如之乎者也) 例: 虎贲三千, 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 重开尧舜之天,廿三、【切】楹联写作专用术语,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例: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 (居庸关联/切地) 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济南趵突泉/切景),廿四、【叠字法】 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的方法。 例:莺莺燕燕,花花叶叶, 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 处处寻寻觅觅,廿五、【反复法】 指将同样一个字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隔句运用或者重复运用的方法。 例: 开关早,关关迟, 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 请先生先对,廿六、【复叠法】 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叠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廿七、【顶真法】 又叫联珠法,指上下联为复句的联中,每句句尾词均为下句的句首字词,如同串珠。 1.句与句联珠: 例:水车车水 2.词与词联珠: 例:水车车水,水随车,廿八、【拆拼法】 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拼的方法。 1.分拆: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 例句: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2.合拼: 将字与字或字与偏旁部首组合成其他字。例句:(八刀)分(千里)重,3.复合: 将分拆与合拼同时使用的技巧 例:孔子,孟子, (二人)皆者也,廿九、【加减法】 将某副楹联出于特殊需要增加或减去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方法 1.加字: 例: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2.减字: 例: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挽联) 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婚联),三十、【设问法】 一种将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楹联方法 1.设问作答: 例: 经忏可超生, 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 分明菩萨是贪官!,2.设问求答: 例: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3.设问不答: 例: 磨砺以须, 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 看老夫手段如何?,卅一、【谐音法】 一种利用字词同音的特点,便联语语意双关,能作出表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利用当庆、且匡谐锣鼓之声)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利用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卅二、【多音法】 利用汉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一个字在联中音调变化的方法 例: 好ho上声读书 不好ho去声读书 好ho去声读书 不好ho上声读书,例: 长chng阳平长zhng上声长chng阳平长chng阳平长zhng上声 行hng阳平行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