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大千荷花画主要特点: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张大千在一生中所画的荷花作品成千上万,除了在绘画风格反面存在规律外,就是在题字、用印方面也有规律。他在画荷作品上多钤“三十六陂秋色”、“冷香飞上诗句”等印。多题“三是鸥世界凉”、“江妃出浴”、“水殿风来暗香满”、”“塘坳闲意思池面好丰神”、“云破月来花弄影”、“媚水花开粉未干”、“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等。张大千画过朱荷、粉荷、黄荷、白荷、墨荷、金壁荷;画过风荷、晴荷、雨荷、秋荷;画过没骨荷、工笔荷、写意荷等,总之,他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张大千画荷的风格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 师古期: 关于张大千画荷的师承问题,他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说道:“予乃效八大为墨荷”。由此可知,他画荷最初学八大山人,年龄在二十一、二岁。通过他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画荷作品,可以看出还临摹过陈白阳、徐青藤、石涛、陈老莲、新罗山人等,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韵”,取石涛之“气”,溶石涛,八大于一体。对于气韵问题,张大千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 二、 集古期: 张大千自三十多岁至六十岁左右的荷花作品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他在八大、石涛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提神醒目之作用。 在这一时期,张大千特别注意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他说:“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早书。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张大千一再提到的水草,倒是鉴定张大千画荷作品真迹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张大千画水草要依据重心所在,用草书方法画几笔水草,凡水草无层次、无力度的,皆为赝品。 三、 化古期: 自张大千六十岁左右到八十五岁期间,是他画荷的第二次大变革时期。他首创的泼彩、泼墨彩艺术不仅为山水画开辟了新纪元,也为画荷开辟了新的境地,为充分表现超出荷花本身的属性提供了条件,反之,画荷又使泼墨彩艺术阐发无余。泼墨彩荷花作品的出现也是“化古为已”的标志。 此期,张大千的一些荷花画虽近抽象,但有具象为基础,仍不失法度,有别古人,有别西画。他也认为超越了古人,如七十七岁作饿钩金红莲中题“自抒胸意,不袭前人;无人无我,无古无今”;在八十四岁作的雨荷中题:“此亦前贤所未经拈者”;八十四岁作的红妆照水中题:“拟徐崇嗣没骨法为之,南田而后无有效之者”。口气之大,近乎狂妄。对此,张大千在八十四岁作的钩金红莲中题道:“墨落一时手不住,任讥老子做狂徒。”如果有人说他狂,他将听之任之。 张大千画荷之源: 大千先生绘画的花卉种类很多,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时画得最多的还是荷花。大千先生喜爱荷花,从他青年时代到晚年,始终未辍止过画荷。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千先生喜爱荷花, 应与他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荷花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道德含意和审美观。这与大千先生历经多乱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头的倔强个性相吻合。 其次,大千先生喜爱荷花,与其早年出家及后期隐居的经历有关。荷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又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被广泛的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荷花的宗教涵意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尤其为文人画家所喜好,往往成为超脱、空寂等观念的寄托物。这与大千先生早期出家百日及后来几次隐居山林之举动,造成了呼应的关系。所以大千先生从青年时代一直到晚年都喜爱荷花,他爱荷花的色彩娇艳和姿态缤纷,他更爱荷花的秉性高洁之气质。 第三,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以上原因外,还与他的绘画理念有关。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之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张大千画荷之创作理念 一 明白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 大千先生十分重视对荷花真实形态的观察,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种种意态。说:“体会物理,看某一种花,都要由茁萌抽芽,发叶吐花,这些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能一一传出”。 他又论花卉时表示:“知道花形容易,知道花卉的性情就困难”。写生与物态的研究在大千先生的创作上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长期对荷花的观察、写生,所以大千先生的荷花中国绘画,无论工笔、写意均有丰富的情感意涵。亦能将荷花的高洁、清香、温馨、妩媚等品格表露无遗。 二 师古不泥古,自成我法 大千先生画荷受石涛、八大山人的影响最大。就个性而言,大千先生是较为接近石涛的奔放,但大千先生能够吸取各家之精髓为己所用。大千先生从石涛取“气”,从八大山人取“韵”,他早就掌握八大山人“面”的泼墨形式来发挥水墨,并创出意气飞扬的画风。再吸收宋人体察物情之“理”,因此,大千先生所画的荷花,无论工笔、没骨、写意、设色、水墨皆精绝当世;晚年更以泼墨、泼彩为之,气势憾人,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画的笔墨范畴拓展至一新境地,实集古今画荷之大成。他曾在张大千画语录.荷花论说“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画荷花的秆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办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他以书法笔意入画,逐渐拉大了与八大山人的距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张大千先生画荷之艺术风格特色 张大千绘风景油画艺术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不断汲取古人和今人的优点,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进,他以学习石涛、八大、石谿、青藤、白阳、渐江、老莲为主,兼学明代四家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以及董其昌、赵孟頫等。 金碧风格:金碧风格是大千先生年轻时所作,十八岁时到日本学习染织工艺,吸收了光琳派的金碧装饰性画风,又结合了唐朝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画法来画荷,在金笺纸上用墨线勾勒后,填染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大千先生强调“要想画出成绩来,首重勾勒,次重写生,其次才能谈到写意,勾勒就是用笔、墨线条来描画。”至于朱荷的花瓣,打底之后以厚重的朱砂逐次晕染,因为对比色彩的关系显得自然华贵浓艳,由此可以窥见大千先生的传统功力之深厚。 没骨风格:没骨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姘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戮,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白阳、石涛常用该方法,荷花颇适合于没骨。大千先生的没骨法融合了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人的笔趣,发挥了荷花潇洒脱俗的韵味,尤其荷花的造型清雅优美,叶大梗长,亭亭净植,更适于用没骨画法来描写荷花的性格。 写意风格:大千先生的写意荷花,完全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中国绘画艺术变形,由早期的减笔画、禅画如梁楷的泼墨山人、贯休的罗汉画、徐渭、八大山人的狂放表现,陈老莲的纵逸变调,着墨重点都在于“艺术家主观刻意所为,倾全力于自我表现造形之变形艺术”,大千先生的荷花虽然承袭石涛、八大山人,但也深受徐渭、陈老莲之影响。所以,大千先生的写意荷花,已摆脱了“自然再现”的羁束,而是一种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 泼墨风格:大千先生运用大量墨汁倾泻在纸上,然后由其自然发展,再用笔推开,而且必有两次以上,先下淡墨,半干再重泼一次或反过来操作。泼墨之前通常先打湿画面,才能做到墨中有水,水墨交融,否则笼统一片,就成为死墨,泼墨干后,再用传统笔法钩写花瓣、花梗或杂草,墨中有笔,发挥了中国油画笔墨精神,增加了画面的变化。大千先生“泼墨泼彩”的结构,成为他独特的表现语汇,扩张了水墨表现的领域,不论在形式和意境的表现上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纵观大千先生的荷花,早年多水墨写意,初期从八大山人、石涛到青藤、白阳,亦兼用浅绦法。中年受敦煌壁画之影响,兼作工笔重彩荷花,并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没骨法画荷。到了晚年将山水画的泼墨技法运用到画荷上。开创出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在中国画荷史上,张大千先生可堪称是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尤其是大千先生的巨幅张大千代表作品赏析:首先,“贵气”。张大千从文人画起步,后又通过在敦煌的学习,秉承了职业画家画风,最终融二为一,成为一代大家。 第二,“力道”。欣赏张大千作品应将其作品以1940年赴敦煌学习为界进行划分,注重看其发展变化。比如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天女散花,可以看出当时张大千的力道还不够,用笔仍有飘忽,而到了上世纪40年代,他画出的山谷老人已明显有了“敦煌”的痕迹,力道极为精准。到了晚年,张大千的创作日臻考究,力道更为精准。大墨荷通屏作品作于1945年的成都,其历史却可追溯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例集选(2025-2026学年)
- 2025年肝癌病例考试题目及答案
- AirportCheckin公开课教案(2025-2026学年)
- 2026年中国牙科诊所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年今日奉节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平台试用协议书
- 平台开发协议书模板
- 物业设施管理团队年度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
- 采购供货保障协议书模板
- 2026年中国软体家具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全管理预案
- 基本不等式讲义-2025年暑期新高一数学苏教版
- 知道智慧树创新之术-TRIZ理论满分测试答案
- 传播学概论-孙庚-课件
- 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物理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火焰辐射图像处理技术在炉膛三维温度场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西藏自治区遴选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一上册半期考数学试卷
- 设备操作维护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