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回龙湾大街建设项目可研分析报告.doc_第1页
伊春市回龙湾大街建设项目可研分析报告.doc_第2页
伊春市回龙湾大街建设项目可研分析报告.doc_第3页
伊春市回龙湾大街建设项目可研分析报告.doc_第4页
伊春市回龙湾大街建设项目可研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1章 概 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1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2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3主要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4建设单位职能错误!未定义书签。1.5项目提出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 区域经济与交通概况12.1研究区域概况82.2项目影响区经济现状及发展142.3现有连接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区道路概况152.4本次建设项目概况16第3章 道路规划及交通发展分析173.1道路现状及规划173.2规划路网173.3交通发展分析183.4交通量调查203.5交通量预测213.6交通量预测结果23第4章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254.1建设依据254.2设计规范254.3设计标准254.4 工程建设规模26第5章 建设方案与规模285.1总体规划285.2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285.3 总体方案295.4 道路工程295.5 附属工程34第6章 节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6.1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6.2运营期节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6.3电气节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6.4其他节能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 消防与安全437.1消防437.2安全44第8章 环境保护478.1设计依据478.2保护环境478.3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47第9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19.1组织机构519.2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责519.3人力资源配置51第10章 项目实施进度5210.1项目实施计划安排5210.2项目实施进度52第11章 招投标方案5411.1招(投)标依据5411.3招标规模标准5411.4招标组织形式5511.5招标方式55第12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12.1投资估算依据5612.2编制内容5612.3投资估算5612.4资金筹措57第13章 社会评价分析5813.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5813.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5913.3社会风险分析5913.4社会评价结论60第14章 项目建设保证措施6214.1强化组织领导6214.2强化资金管理6214.3规范拆迁程序、严格拆迁管理6214.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6314.5信息管理63第15章 综合评价6415.1经济效益6415.2生态效益6415.3社会效益64第1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616.1研究结论6616.2问题与建议66第1章 概 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伊春市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建设单位:伊春市回龙湾大街建设工程指挥部法人代表:吴宝明1.1.3项目主管单位 伊春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1.4项目性质新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属公益事业1.1.5路线起终点回龙湾大街东起伊春区红松路西至翠峦区兴安湖水库1.1.6项目建设期建设期:22个月,即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1.1.7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1、城市主干路II级(道路红线宽度40米,沥青路面)17.60公里。2、10孔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一座(桥长300米、宽22米,荷载城-B级)、1孔13米、3孔13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各一座(宽22米,荷载城-B级),涵洞16道。1.1.8项目总投资工程总投资45567.49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用28620.25万元,占投资62.81%;工程其它费用1735.74万元,占投资3.81%;预备费用2169.88万元,占投资4.76%;拆迁费用13041.62万元,占总投资28.62%,全部由伊春市政府财政投入。1.2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1、从伊春市经济发展与布局的长远规划出发,充分考虑伊春市中心城区的交通物流、人口分布现状等因素,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根据伊春中心城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道路规划和交通发展分析。3、根据项目区域建设条件及道路、桥涵设计施工相关的规范和规定,确定回龙湾大街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方案。4、进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5、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工期。6、进行国民经济与综合效益评价。7、估算项目总投资。1.3主要编制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伊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5、伊春市中心城道路建设“十二五规划”6、各相关专业的技术规范与规定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4建设单位职能 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督办落实,组织项目招投标;负责工程技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和竣工决算审核,并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控制。1.5项目提出背景伊春是一座因林而建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开发建设初期,受“先生产、后生活”发展模式的影响,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为了适应伊春市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有关部门对伊春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中心城防洪、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电、供热、供水等重要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城市道路建设仍然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功能,适应不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伊春市中心城区包括伊春市的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友好区。目前,中心城区东西走向的主要道路有:林都大街(原哈伊公路,东段称新兴大街)、新兴大街(原哈伊公路,西段称林都大街)、青山大街、朝阳大街、翠兴路等,而林都大街是唯一一条直接连接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的城市道路。拟建的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是伊春市区直接通往兴安湖水库的唯一道路,同时也是也是一条旅游观光道路,主要运送前往兴安湖水库、名人地产度假区、翠峦奇秀峰森林公园旅游度假的游人,在区域路网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伊春市“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中等规模、生态园林”的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四区连片”步伐,扩大了中心城区规模,实现新区快速发展,老区持续繁荣,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重要。根据“伊春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十二五”规划”, 为了配合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完善中心城区路网建设,改善新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伊春市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整体形象,推进伊春林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好更快地形成中心城的城市框架,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的道路工程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据此,提出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工程建设项目。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6.1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现代生态园林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伊春市按照“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景中”的建设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了绿色伊春的长远建设规划,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林业城市和世界级森林大公园。目前,伊春市中心区已建成小兴安岭木雕园、石苑、小兴安岭植物园等精品园林工程及休闲场所五十余处,初步形成了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2007年,伊春市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国家级园林城市”的优势入选为中国特色城市二百强,2008年荣膺“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城市”。与相继投入使用的伊春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兴安湖水库、中心城防洪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和日益完善的城市通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重点基础设施相比,伊春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仍然是“短腿”。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束缚了城市经营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用地是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伊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的要求,伊春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将按“三纵、三横”路网规划,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实施。龙湾大街是伊春市中心城区“三纵、三横”道路网的组成路线之一,实施回龙湾大街建设工程,将加速伊春、乌马河、翠峦三区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伊春区、友好区、乌马河区和翠峦区四区的连片的战略目标,增强中心城区对卫星城的牵动和辐射能力。实施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建设工程,可进一步完善伊春市作为生态园林城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伊春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到伊春建功立业。将伊春的“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展现给更多的国内外游人,为伊春市正在深入开展的四城(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森林城、生态园林城)联创活动和打造生态、和谐、宜居、文明的新“林都”做出贡献。1.6.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作大作强伊春市生态旅游业的需要伊春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海洋、森林、冰雪这世界三大旅游资源中,伊春独具其二。近年来,伊春市的生态旅游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由于实施了“提升夏季、拓展春秋、突破冬季”的旅游发展战略,伊春的冬季旅游一改往年的“冬眠”状态,逐渐火了起来。观林海雪原、赏林海雾松、看林海奇石、滑雪狩猎、住林海人家已成为伊春冬季的魅力旅游项目。2010年,伊春市旅游收入实现25.2亿元,同比增长31.6%,旅游人数达419万人次,同比增长9.9%。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更是“无碳”产业,是今年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极力倡导发展的产业。伊春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餐饮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伊春市中心区是伊春市交通运输的枢纽,更是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的中心和集散地。伊春市中心区著名的景区景点有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梅花河山庄旅游度假区、梅花山滑雪场、小兴安岭木雕园、石苑、小兴安岭植物园、恐龙博物馆等。兴安湖水库、名人地产度假区、翠峦奇秀峰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正在开发建设中。旅游基础设施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旅游观光道路是否便捷畅通,直接影响到旅游的客源市场。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是兴安湖水库、名人地产度假区、翠峦奇秀峰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通往市区的唯一通道,这条道路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促进这些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发展。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建成通车后,将会更加合理有效地将中心城的各旅游景区景点串接起来,为来伊春旅游度假的国内外朋友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伊春森生态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6.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的需要。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生活,导致城市建设的历史欠帐很多。随经近年的投资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依然不足,公共设施的整体功能不完善,道路交通标准低下。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着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从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是当务之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呈抛物线式增加,我市中心城区道路拥堵现象突出。同时,由于伊春市的旅游业持续升温,外地车辆和人员大量涌入,也加剧了中心城区道路的拥堵现象,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伊春市委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原则,着力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尽快改善市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对于伊春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全力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需求。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回龙湾大街公里17.60起点:红松路;终点:兴安湖水库二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级沥青混凝土路面三设计行车速度km/h40四汽车荷载等级城市B级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m桥长300载荷城-B级六1-13m 桥m桥宽22载荷城-B级七3-13m桥m桥宽22载荷城-B级八总投资万元1工程费用万元2其它费用万元3预备费万元4拆迁费万元九建设期月22投资来源:总投资 万元, 全部由伊春市政府财政投入.第2章 区域经济与交通概况2.1研究区域概况2.1.1地理位置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274213014,北纬46284921,纵贯小兴安岭山系,东邻鹤岗丘陵,西接松嫩平原,北邻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伊春市区南北最长点距264km,东西最宽点距125km,行政区划面积19566.7km2。全市西起铁力县双丰镇幸福屯,东到嘉荫县的嘉荫河口,南起朗乡林业局的人头砬子山,北到嘉荫县常胜乡勤俭村。从市政府所在地的伊春区至哈尔滨市(省会)铁路距离458km,公路339km;至鹤岗市铁路距离298km,公路147km;至佳木斯市铁路距离256km,公路212.5km。2.1.2 地形地貌本工程行政区划属伊春市,公路自然区划为2区。伊春市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整个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平均600m,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境内有1000m以上山峰70余座(包括无名峰),最高峰平顶山海拔1429m。2.1.3 气象条件项目沿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冬季漫长、干燥、严寒,一年四季分明。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季漫长,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雨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常伴有霜冻发生。全段年平均气温0.91.2,极端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43.1;初霜日从南到北出现在9月1724日,终霜日出现在5月24日6月4日。区域内平均冻深度为2.3m。全段年平均降雨量为650mm,全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最大积雪厚度40cm。伊春地区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73.6m/s,最大风速40m/s。2.1.4 地质、地震、水文地质1、地质地质构造分区:路线所处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级构造单元为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亚级构造单元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及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本区构造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小兴安岭隆起之东南端,西接松嫩沉降带。并包括其边缘一小部分。根据地层形成、岩浆活动及遭受的构造运动经历,并按它们的成生联系、组合规律及排列方向,可划分为三个构造体系,即华夏系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统、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断裂构造:受大地构造体系的控制,本区主要的构造形迹为北东和北偏东向,其次为北西和北偏西向。主要构造类型为北东向褶皱和冲断层,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其伴生的东西或南北向扭断层。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大断裂带有:解放-长青断裂,贯穿中部,通过西北河、解放、友好、长青呈北东向,两端延出测区外,南端西支与西北河扭断层相接,于翠峦、友好被西北向断层切割。鹿鸣-伊林断裂,大体通过鹿鸣、翠岭、伊春、伊林呈北东向延出测区外,南端于铁力北关-平安压扭性断裂相接,中段被覆盖。该工程所处地为伊春河畔,沿线地表植被以人工林、旱田为主,在地势低洼段有部分湿地。沿线地质,地表下0.52米为杂填土或腐殖土,表层土以下多为砂砾或砾石土。2、地震根据黑龙江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图可知,本项目所经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小于0.05g,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桥梁构造物不需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构造设防措施。根据地震资料,本项目段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3、水文地质路线地表水主要为河流径流,地处北寒带,属于封冻性河流,其径流主要靠降水(雨、雪)补给,因而,河道径流与降水量相吻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微承压水、前第四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前第四系基岩裂隙水及固态水(多年冻土中的冰)。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类型为HCO3Ca2+型,PH值为6.76.9,属偏酸性,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根据勘察结果,本项目所在地区地质水文构成条件对道路建设无不良影响,适宜道路工程的建设,但须注意该工程所处路段多为农田和居民区,含水量较大的潮湿路段较多,局部还有水塘和湿地在设计施工中对路基应妥善处理。2.1.5旅游资源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据2006年全市旅游资源普查统计,共有70个基本类型、335处资源实体,特别是森林资源和空气质量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和带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伊春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伊春有全国第1个对外开放的桃山国际野生动物饲养狩猎场。有朗乡石林等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在“恐龙之乡”嘉荫县挖掘出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黑龙江满州龙。伊春水域风光秀丽,溪流清澈见底,河水绕山而行,适宜开展各种漂流旅游,特别是生态系统保持完好的大界江黑龙江,是世界稀有的旅游资源。受小气候影响,伊春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是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三大冰雪旅游线之一。2.1.6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伊春市现行体制为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管局合一。辖一市(县级)1县15个区,除伊春市中心区和西林区外,其余13个区分别与所在地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建制。近年来,伊春市实施“生态立市”和“产业兴市战略”,着眼于伊春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做好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改革、生态园林城建设等生态保护的大事。森林生态旅游业、绿色能源业、特色种养与加工业、冶金化工及矿产加工业、木材精深加工业五大接续替代产业不断发展状大,成为伊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伊春林区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的步伐,2010年,全市GDP跃上200亿元新台阶,实现202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增幅居全省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150万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792597万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617275万元,增长10.1%。2010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863988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增幅提高10.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01352万元,增长34%;生态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25761万元,增长31.6%;特色种养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90684万元,增长12.7%;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实现增加值220951万元,增长39.2%;绿色能源业实现增加值25240万元,增长63.7%。2.2项目影响区经济现状及发展本项目回龙湾大街道路建设位于伊春市境内,全长17.752789公里,途经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2.2.1伊春区概况位于伊春市境中部,东、南、西三面为乌马河区所环绕,北与友好区毗邻,是伊春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辖境为东西狭长的河谷平原地带,全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伊春市委、市政府和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均驻区内。全区共辖旭日、红升、朝阳、向阳、制材、扶林、前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东升乡。全区总人口1572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万人。伊春区现有主干道12条,次干道13条,总长度98公里。2.2.2乌马河区概况位于小兴安岭中部南麓,区址距伊春市新区3公里。施业区三面环绕伊春市中心区,形成环翠抱珠之格局。全区现有人口3.7万人,施业区总面积12.2万公顷,是一个以林为主、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以及集木材采运、木材加工、营林生产、地方工业、农副业为一体的大型国营森工企业。这里交通方便,国铁连接汤林线,哈伊公路穿城而过,在城内伊(春)带(岭)公路与哈伊公路相交。2.2.3翠峦区概况翠峦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西部,小兴安岭南坡,北纬472350475910、东经12812301284450。东接乌马河林业局,南邻铁力林业局,西与绥棱林业局接壤,北同友好林业局隔山相望。东西宽40千米,南北长64千米。区政府驻地距伊春区中心20公里。全区总面积156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8万人。哈伊公路和正在建设的伊绥高速公路、鹤嫩公路穿境而过,伊春林都机场距区址仅40余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区共有主次干道30条,11横,19纵,道路总长32,078.92延长米,总面积215,434.56平方米。其中砼道路27条,26,100.42延长米,面积140,491.65平方米;沥青路面2条,5310延长米,面积70931.91平方米;砂石路2条,668.5延长米,面积4011平方米。砼道路、沥青路占全区主次干道总面积的98.14%。2.3现有连接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区道路概况伊春林区从1948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由于开发建设初期国家对林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三区之间仅有一条宽10米的砂石路。随着国力增强、经济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建设了伊春区到乌马河区的一条沥青砼道路、乌马河区到翠峦区的一条砼道路,这也是哈伊公路的组成部分。乌马河区、翠峦区主要依靠哈伊公路发展,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互相干扰,这既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过境车辆的通畅,鉴于当时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机动车保有量,这两条路设计设计标准低,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交通需求,急需升级改造、另僻道路。2.4本次建设项目概况本次规划建设的回龙湾大街道(红松大道到兴安湖水库)总长17.752789公里。单幅双向四车道,并设人行道。道路幅面宽度为K0+000-K2+500段宽40m;K2+500-K17+600段宽42米(具体形式为中间为18(20)米宽沥青路面的机动车道,两侧各为4米宽的人行道及7米宽的绿化带)。人行道上安装路灯,绿化带种植本地特有树种。这条路的北侧有山有水,南侧有高档次的景观带。第3章 道路规划及交通发展分析3.1道路现状及规划规划建设的回龙湾大街道路沿线目前的现状为:沿路线有砖混住宅建筑面积4324平方米;平房47201平方米;简易、半简易2269平方米;日光温室2940平方米;大棚7549.9平方米;各种树苗近20万株。本次规划建设的回龙湾大街起点是伊春新区红松路,沿伊春河、乌马河南岸向西经过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至兴安湖水库终点。整条线路全长17.752789公里。3.2规划路网从我市的公路现状来看,是以伊春市区为中心,依靠“一纵三横一环”干线公路连接林业专用路及县、乡、村道路向外辐射各区、局,构成了现有公路网。伊春市中心城区的道路网结构基本为方格网式。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的东西向主要道路有:林都大街(即原哈伊路,东段称新兴大街)、新兴大街(即原哈伊路,西段称林都大街)、青山大街、回龙湾大街(现行规划称沿滨大街)、朝阳大街、翠兴路等;南北向的主要道路有:伊春区的育林路、迎宾路、通河路、通山路、黎明路、花园路、山珍路、乌马河区的工农路、连山路(接乌带公路)、翠峦区的高新路、支农路、新建路、健康路、有林路等。现状道路网密度为5.8km/km2,人均道路面积为20.1m2。3.3交通发展分析3.3.1项目影响区域机动车发展状况伊春市的机动车构成以汽车为主,特别是小汽车的构成比始终在40%以,近几年来,伊春市的机动车发展迅速,对现有的交通设施造成较大冲击。发展状况见下表。项目影响区域机动车发展状况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机动车合计拥有量(辆)伊春区8136813610005976210651118511365116663乌马河区14351435233621122348262829603360翠峦区28582858383435393699395943094756合计1242912429161751541316698184382092024779增长率(%)伊春区023-2.49.111.315.222.1乌马河区062.8-9.611.211.912.613.5翠峦区-0.234.5-7.74.57.08.810.4合计030.1-4.88.310.413.518.5其 中:小汽车拥有量(辆)伊春区45314531590255056022699280549997乌马河区2712714674926086577991176翠峦区67967984374578298912481664合计5481548172126742741286381010112837增长率伊春区030.3-6.79.416.115.224.1乌马河区072.35.423.68.121.647.2翠峦区024.2-11.65.026.526.233.3合计031.6-6.510.016.516.927.1构成比伊春区55.755.759.056.456.559.059.059.9乌马河区18.918.920.223.325.925.027.035.0翠峦区23.823.822.021.121.125.029.035.0合计36.536.544.643.744.446.948.351.83.3.2伊春市中心城区公交状况伊春市中心城区现有公交线路12条,现有公交车辆200多辆,车型均为大巴,且主要集中在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境内,向外辐射还没有形成。现状公交网线路网总里程94.5公里,年客运量达到1600万人次。中心城区现有出租车3000多辆,其中伊春区1000多辆。3.3.3旅游发展状况伊春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是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旅游区。2000年伊春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林都伊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由于远离喧嚣的大都市,林都伊春空气清新,水质洁净,被称为“天然氧吧”和生态旅游胜地。伊春旅游景点星罗棋布,集山奇、水秀、林茂于一身,开发了森林生态观光、森林康复度假、森林探险漂流、森林科普修学、森林狩猎滑雪等旅游产品。2009年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态势良好,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6.7;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同比增长13.5。3.3.4经济及旅游发展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林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将稳步提高,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不断改造、升级,必将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大量物资流通和人员出行次数的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对运输的要求明显加大,运输业必将有个飞跃的发展过程。从历年统计情况看,我市中心城区的总运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伊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的用地形态,中心城区将形成沿伊春河和汤旺河两个河谷发展的带状组团城市,因此位于伊春河谷的中心城区主体和翠峦组团一带,主要的交通流向是东西向。结合道路改造梳理路网,理顺干路体系,打通支路体系,减少丁字路、断头路、错位交叉口或畸形交叉口等不规范的交叉口,建立结构清晰的路网系统。3.4交通量调查拟建的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兴安湖水库段)为旅游观光道路,主要运送前往兴安湖水库、 度假区、翠峦奇秀峰森林公园旅游、度假的游人,同时也是伊春市中心城区东西方向重要的连接线之一,并且是伊春市区直接通往兴安湖水库的唯一道路。为了全面掌握项目建成后的交通量构成、流量和流向等资料,以便为预测远景年交通量和道路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我院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沿线几个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了交通量观测工作,并近似地将断面交通量作为基年日交通量指标。观测结果见表3-2。交通量观测统计数据表表3-2车型各观测点平均值小型货车841中型货车444大型货车177拖挂车300小型客车674大中型客车620汽车自然数3056汽车折算值(小客)37323.5交通量预测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工作采用弹性系数法进行。3.5.1经济增长预测本项目主要依据伊春市及乌马河区、翠峦区2010年及“十二五”规划的经济指标为基础,依据经济发展历史资料,综合考虑伊绥高速公路通车及伊春市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后,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中,力求预测的经济指标和历史数据应衔接得当,同时剔除一些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偶然因素,将模型计算的增长速度和规划的增长速度相拟合,并加以修正,确定预测年度的国民经济增长情况。本项目经济预测采用以下三种数学模型进行:幂方程:Y=eAXB指数方程:Y=AEBX线性方程:Y=A+BX式中:Y经济指标 X时间序列(年序号) A、B回归系数主要经济指标GDP增长预测结果见表33。GDP增长情况预测表表3-3年份国民经济预测增长率(%)20101201115.7201515202012202510203083.5.2弹性系数及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本项目是旅游观光道路工程,经济影响区域主要为伊春区、翠峦区和乌马河区。因缺乏完整的交通统计资料,无法进行交通与经济相关分析来确定弹性系数。本次交通量预测弹性系数的确定是在借鉴交通与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总结省内类似项目弹性系数的取值情况决定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只需预测简单区域的交通量尤为适宜。借鉴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普遍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初期,交通运输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一般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弹性系数大于1;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并达到一定水平时,交通运输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与经济几乎同步增长,弹性系数接近1;之后,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而交通运输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小于1。据此确定出20102030年的交通量弹性系数,并根据预测的GDP增长率计算交通量增长率,具体见表34。弹性系数及交通量增长率预测表表3-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弹性系数%交通量增长率%2010201115.71.0816.9720112015151.0615.920152020121.0212.2420202025100.959.52025203080.927.363.6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基年(2010)交通量指标和交通量增长率预测结果,计算未来年本段道路的趋势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3-5。交通量预测表表3-5 单位pcu/d路段名称201020112015202020252030回龙湾大街(红松路兴安湖水库段)373243657876140302208631500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规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Nh=Nadk式中:Nh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 Nad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K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k=11% 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比值,=0.6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得本项目各预测年度内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具体结果见下表:拟建项目设计小时交通量预测表表3-6 单位:pcu/h/单向路段名称2011年2020年2030年回龙湾大街(红松路兴安湖水库段)28892620793.7通行能力测算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下表:一条车道可能通过能力表3-7计算设计速度(km/h)6050403020可能通行能力(pcu/h)17301690164015501380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m一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p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支线道路:p=0.85 NF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pcu/h)本项目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NF=1640则单向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Nm=20.851640=2788(pcu/h)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到2030年本项目设计小时交通量为2079pcu/h。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关于道路通行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通量的规定,本项目处于单向二车道道路适应范围内,因此拟建项目应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进行建设。第4章 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4.1建设依据1、伊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方案2、伊春市建设局提供的伊春市中心城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4.2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和建设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物(JGJ50-2001)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3设计标准按照该路的位置、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本项目按设计行车速度40km/m的城市主干道级标准进行建设。遵循的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的数值见表4-1。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级城市主干路级设计行车速度km/h40汽车荷载等级城-A级路线总长km 17.60路线增长系数1.169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1.07平曲线最小半径m/个70250/1平曲线占路线总长%49.363直线最大长度m 2444.171最大纵坡%63.19最短坡长m/处110220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2.52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1.45竖曲线最小半径(1)凸型m/个6002000/1(2)凹型m/个7008000/1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50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4.4 工程建设规模4.4.1道路伊春市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西山水库段)建设标准为城市主干路级,道路为东西走向,东起回龙湾大街与红松路交叉处沿伊春河南侧布线,K1+600-K2+400段穿越乌马河汇河口后延翠峦河南侧布线,经由乌马河区、翠东木材小区、工业园区、翠峦区后终点讫于西山水库。道路全长17.60km,行车道K0+000-K2+500段宽18.0m;两侧人行道各4m,两侧人行道外侧为4.0m绿化带。K2+500-K17+600段宽20m,两侧人行道各4m,两侧人行道外侧为6.0m绿化带。4.4.2桥涵1、10孔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一座;一孔13米、3孔13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各一座。2、涵洞16道4.4.3交通设施全线道路范围设置交通标线、标志、交通信号等交通安全设施。4.4.4主体工程量主体工程数量见下表:主体工程数量表工程名称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西山水库段) 机动车道(m2 )342540人行道(m2 )129400桥梁(m/座)352/3涵洞(道)16路基土方工程(m3 )787526路基换填工程(m3 )47884路基防护工程(m3 )1177排水工程(m)16725绿化带(m2 )242228照 明(盏)882交通安全设施(km)17.6预埋过道涵管(道 )8平面交叉下处理(m3 )8395第5章 建设方案与规模5.1总体规划为顺应城市发展的方向,伊春市中心城(2009-2020)年道路交通总体规划方案对伊春市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进行了完善、科学的规划,其中伊春市回龙湾大街(红松路至西山水库段)工程是规划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连接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并辐射友好区,是实现伊春中心城区“四区连片”总体规划目标的基础性交通工程。5.2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5.2.1指导思想以安全、美观、实用、经济、技术合理、先进为建设方针,考虑远期发展,切实确定工程功能和各项标准,方便以后的施工,节省资金。5.2.2设计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建设地段、地形、地物条件设计,线形标准流畅,交通功能齐全,道路的建设应与市区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道路的建设应不防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并能起到促进作用。(3)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并结合实际地形,尽可能减少占地及各种建筑物的拆迁数量。5.3 总体方案该项工程定性为城市主干路级,道路为东西走向,东起回龙湾大街与红松路交叉处沿伊春河南侧布线,K1+600-K2+400段跨越乌马河后沿翠峦河南侧布线,经由乌马河区、翠东木材小区、工业园区、翠峦区后终点讫于西山水库。道路全长17.60km。5.4 道路工程5.4.1 道路工程设计方案(1)平面、横断面设计根据伊春市中心城(2009-2020)年道路交通总体规划方案,及满足道路作为旅游观光道路的使用功能,工程平面布设基本与伊春河及翠峦河河道走向一致,平面设计本着平面线形直接、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全线共设置平曲线17处,平均每公里交点1.07个,最小平曲线半径250m/1处,平曲线占路线总长49.363,直线最大长度2444.171m。规划道路红线宽度:K0+000-K2+500段为34 米,设计道路中心线为规划中心线,道路横断面形式为单幅路横断面形式,18米宽行车道,两侧各4米人行道及4米绿地;K2+500-17+600段为40 米,设计道路中心线为规划中心线,道路横断面形式为单幅路横断面形式,20米宽行车道,两侧各4米人行道及6米绿地。路基标准横断面如下图所示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纵断面设计本着纵断面线形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均衡线形的原则,在可视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和适宜的坡长;在竖曲线半径的选取上,综合考虑视觉及行车安全等因素,尽量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全线道路最大纵坡3.19%/1处,最小凸曲线半径20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8000米,均满足设计车速要求。5.4.2 路基、路面设计方案(1)路基横断面布置路基采用整体式横断面,机动车道宽18m(20m),横坡2%;人行道宽4m,横坡为3%;两侧绿化带宽4.0m(6.0m),横坡为3%;路基边坡坡度为1:1.5。(2)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3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沿河路基设计高程应高于最大洪水位50cm以上,沿河测路基边坡做好必要的防冲刷设计。2)路基填筑及压实度根据道路的路基填筑材料,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需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3)路面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设计交通量,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结合伊春市路面材料情况特点,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2)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并以以下规范做为参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设计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计算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