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61850应用介绍.doc_第1页
IEC61850应用介绍.doc_第2页
IEC61850应用介绍.doc_第3页
IEC61850应用介绍.doc_第4页
IEC61850应用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入门篇入门篇是IEC61850应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键人将按照入门篇-初级篇-提高篇-中级篇-深化篇-高级篇的顺序给大家介绍61850应用的相关知识。本人技术有限,理解也不一定到位,如有表述有误之处,请广大网友指出,本人将持续更新本文,力争完善。入门篇-初级篇-提高篇-中级篇-深化篇-高级篇入门篇 入门篇主要介绍IEC61850的概念,同时简要介绍相关引用标准。 IEC61850是新一代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57工作组制定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的国际标准。IEC61850不限制装置逻辑功能以装置逻辑功能为基础建立装置模型,可根据不同逻辑功能灵活配置装置模型,便于不同设备间互访。 IEC61850规范了数据的命名、数据定义、设备行为、设备的自描述特征和通用配置语言。与其他国际标准相比, IEC61850不仅局限于单纯的通信规约,而是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它指导了变电站自动化的设计、开发、工程、维护等各个领域。 IEC61850标准通过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对象统一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独立于网络结构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增强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可以在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实现无缝连接。IEC61850是至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变电站自动化标准。 应用IEC61850标准的好处:实现通信无缝连接,弱化各厂商设备型号加强设备数字化应用,提高自动化性能自定义规范化,可使用变电站特殊要求集成化规模增大,增强无人值守站可靠性减少电缆使用量,节约一/二次设备成本。 应用IEC61850标准的缺点:网络依赖性强,站内通信设备抗干扰性对设备运行影响增大。 IEC61850参考和吸收了已有的许多相关标准,其中主要有:IEC 60870-5-101远动通信协议标准;IEC 60870-5-103继电保护信息接口标准;UCA 2.0(Utility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2.0,公共事业通信体系);ISO/IEC 9506制造商信息规范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相关标准介绍可参见论文(IEC61850关联标准分析/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181)。 2003年IEC出版了61850正式版本。国内各大厂家在2001开始关注IEC61850,2004年进入IEC61850实质性研发,2005年开始有IEC61850的变电站突入运行。这期间,陆续发布了对应于IEC61850的中文标准DL/T860,包括10部分:1. 第一部分:介绍和概述2. 第二部分:术语3. 第三部分:总体要求4. 第四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5. 第五部分:功能通信需求和装置模型6. 第六部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7. 第七部分:基本通信结构8. 第八部分:映射到MMS和以太网9. 第九部分:模拟采样数据10. 第十部分:一致性测试 理解这10部分,需要先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关系可参考下图: 更详细的介绍相互关联的说明可参考文章(IEC61850学习笔记/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182)。 了解各部分的关联之后,如果要深入学习,就只能阅读标准内容了。对于不同的应用人员,研读标准内容也有所不同。标准7-1的引言部分介绍了不同人员如何高效阅读标准的建议,是很好的参考。当然也可以根据以上对标准体系的理解,选择阅读。阅读860标准是件很枯燥无味的事,很令人头痛,如果读的烦躁了,欢迎到860智库论坛上来吐吐槽,交流心得。 IEC61850标准体系(国内为DL/T860)非常复杂,不可能一篇文章介绍清楚。本文只是简要介绍,更详细的可参考文库“文章资料”-“标准介绍”(/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list&sid=37)内的文章,重点推荐:IEC61850标准介绍(四方)、IEC61850标准介绍(NR)。 我这里介绍的都是61850第一版的内容,也是目前国内实际使用的版本。IEC61850第二版已经发布,国内还未正式应用,将在后续文章中介绍。2. 初级篇初级篇主要介绍IEC61850的功能框架和模型结构,与此同时,当然要介绍SCL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IEC61850标准(V1.0)的十大部分的内容(所有中文标准均可在/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list&sid=4下载),见下图。2013-11-13 11:43 上传下载附件(593.53 KB)在上图中,除了系统概貌和一致性测试,其他内容均为本篇需要详细介绍的内容,也是IEC61850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可见下图。IEC61850不是单纯的通信规约, 它还规范了数据的命名、数据定义、设备行为、设备的自描述特征等。IEC61850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这些规范定义,所以我们也可以借用我们学习的C+或java的理念来理解IEC61850建模。面向对象方法定义的对象,既包含数据,也包含对对象的操作。对应与IEC61850,数据就是信息模型,操作就是服务接口。IEC61850为了信息模型交换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引用了XML技术,并自定义了SCL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用于IEC61850信息建模。在上述基础上,加上IEC61850引用的通信协议,即可实现IEC61850的完整功能。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信息模型、信息交换(即服务接口)、通信映射和SCL。一、信息模型IEC61850定义了层次化的模型结构,从而可以采用对象的方法清晰地描述装置信息。如上图所示,IEC61850模型层次结构为IED-LD-LN-DO-DA。IED是智能设备,IED对应一个物理装置。LD是逻辑设备,LD对应一个完整功能,比如一个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保护是一个LD,测量是一个LD,控制也可以是一个LD。LN是逻辑节点,LN对应一个功能模块,比如保护压板可以作为一个LN,装置告警也可以作为一个LN。7-4中定义了很多兼容逻辑节点,建模时尽可能采用兼容逻辑节点,没有完全对应的,可以扩展(“扩展规则”见7-4附录A)。DO是数据对象,DO对应一个具体信号点,比如一个压板或一个告警(公用数据类型在7-3中定义,同时也介绍了DO包含的DA)。DA是数据属性,每个DO都会包含一定的属性,如值、品质、时间等等。上图左侧提供了一个示例,可以帮助理解。实际建立的模型要利用SCL语法表达(后面介绍)。二、信息交换有了上述层次化的信息模型,还需要信息交换的服务接口,IEC61850对此也作了详细规范,主要有以下多种服务类型:从上图的对应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种服务的功能,这里不再赘述。服务的描述和控制参数也需要通过SCL语言描述。三、通信映射服务接口实现物理通信还需要有标准的通信协议,IEC61850引用以太网通信技术,不同的服务通过不同的映射方法映射到以太网帧中。见下图。MMS和GOOSE的映射在8-1中定义,SV映射在9-1和9-2中定义,SV曾经还使用过FT3(即IEC60044-8,参考/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51)格式传输。目前,9-1和FT3传输SV都已经不再使用。四、SCL最后介绍一下SCL。IEC61850提供了基于XML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标准化了变电站系统和装置配置的描述方法。逻辑节点中的可选项、公共数据类、报告等都可以使用该语言进行灵活配置。SCL有四种文件类型:SSD(系统规范定义文件)、SCD(变电站配置文件)、ICD(IED能力描述文件)、CID(配置IED描述文件),各文件的作用可以参见下图对应关系。当前数字化变电站的配置流程(更详细的配置介绍可以参考文章/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184)是:1、IED厂家提供标准的ICD文件;2、系统集成商根据设计提供的设计蓝图及GOOSE联系表等组成整个变电站的SCD文件;3、各IED厂家拿到统一的SCD模型导出自己的CID文件及相关配置文件下载到IED。如下图:SCL的详细语法见DL/T860第6部分。键人认为,学习上述模型即配置语言,最高效的方法是找个规范的示例,边看规范,边看示例,理论联系实际。(示例可参考/mini_download-index.html?mod=view&sid=32)当然阅读SCL文件也需要相应的工具,记事本虽然可以打开,但千万不要用。这里推荐xmlspy,专业xml阅读工具(可在此下载/mini_download-index.html?mod=view&sid=9)。介绍了这么多,大家是否也想自己配置一个装置的模型了。61850模型配置有专用的IED配置工具(将在后几篇介绍,智库内也有几款软件可尝试,/plugin.php?id=mini_download:index&c=0&d=1&nsd=3&types=time,但都不完善,)。建议刚开始自己手动修改,熟悉一下SCL语法。3. 中级篇中级篇主要介绍如何调试智能变电站设备。IEC61850设计目的是标准化变电站实现,按照设计可以减少调试人员联调配合工作,简化调试过程。但目前看来,实际运行的智能变电站给调试人员带来了更繁重的工作量。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个过程。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调试,严重依赖自动化配置工具,这些配置工具的标准程度和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变电站调试进度。上图时变电站配置流程,“初级篇”中已介绍了该过程,这里更详细介绍一下,各种类型文件说明参见“初级篇”。从图中可以看到,标准调试过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装置组态工具、系统组态工具和当地监控后台(可以用客户端模拟)。如果你没有上述工具,可以到这里看看/plugin.php?id=mini_download:index&c=0&d=1&types=time。该配置图只是一个较简略的图,更完整的过程参考以下描述。1. 装置厂商根据装置功能,利用装置组态工具(建议自行开发,也有用第三方工具的),生成ICD;同时,导出虚端子表;2. 装置厂家将虚端子表提交给设计院,将ICD文件提交给系统集成商;3. 设计院根据所有厂商的虚端子表,进行虚端子连线;完成后提交给系统集成商;4. 系统集成商结合所有ICD、SSD和已连线的虚端子表,利用系统组态工具,生成SCD文件;SCD一方面作为后台监控的输入,另一方面提交给装置厂商;5. 装置厂商再利用装置组态工具导入SCD,导出自己的CID;自行开发的装置组态工具还可以导出自定义配置文件,便于装置解析使用;6. 装置厂商下载CID和自定义配置文件到装置,完成装置配置。如果所有厂商的软件和工具设计都非常标准,上述过程完成后,变电站的调试就基本完成了。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智能变电站的调试确实能简化。但是目前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既然达不到理想的程度,我们还必须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调试。这里还是分成SMV、GOOSE和MMS三块来介绍。一、SMVSMV调试当然包括发送和接收。发送的事由合并单元来干,我们没有这方面经验,这里不能过多介绍,希望有了解的后面补充。这里主要介绍IED接收SMV。IED调试采样可以利用合并单元或光数字保护测试仪,不生产合并单元的厂商只能用保护测试仪了。不过这东西太贵,买不了几台。几年前,SMV使用过FT3和9-1协议;所以,目前国内的保护测试仪都还保留了这两种协议的SMV输出。现在的智能变电站全是9-2协议SMV,配置保护测试仪只需要导入合并单元的模型文件,即可完成配置。目前保护测试仪厂家也比较多了,各种型号的操作方法也不太一样,只能参见各自的说明书了。除正常加量测试之外,还要记得对品质位进行一定的测试验证。二、GOOSEGOOSE需要测试发布和订阅,最通用的方法还是采用保护测试仪。保护测试仪既可以配置成发布者,也可以配置成订阅者,测试GOOSE开入/开出非常方便。配置过程也是通过导入模型文件自动完成。有时,还需要测试GOOSE的动作延时,该测试方法在文档“智能变电站的测试方法与技术”(/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view&aid=168)中有介绍。三、MMSMMS实现与监控后台通信。如果没有监控后台,可以利用客户端模拟。目前没有普遍适用又好用的客户端,只能部分模拟,需要进站后与后台联调。比较通用的客户端有IEDSout(链接:/mini_download-index.html?mod=view&sid=14),它是OMICRON为MMS测试开发的通用测试工具,它的适用性很强,但是操作不方便,对调试人员要求较高。除此之外,可以使用IED厂商开发的专用测试客户端,这些客户端对各测试功能进行分类封装,测试直观方便。比如遥信,可以通过使能报告后,像后台一样自动弹出变位报文。这些客户端可参考/mini_download-index.html?c=0&d=1&nsd=4,这里推荐南瑞科技、西门子和华中科大的客户端,几种各有优劣,可以结合使用。MMS调试大概可以分成遥信、遥测、遥控、定值、文件和日志等内容,日志很少使用,文件主要用于故障录波上送。上述调试过程中,如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说明你们的设备已经设计的比较标准。但往往很多厂商的设备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联调问题,这时就需要调试人员具备更高的调试能力了。除了采用更高级的外部工具外,最通用的方法是理解报文格式,学会分析61850报文。要分析报文,首先要获取报文。可以利用抓包工具获取报文,抓包工具可使用Wireshark或Ethereal,Wireshark版本较新,比较好用,但是无法分析所有MMS报文,建议二者结合使用(下载链接:/plugin.php?id=mini_download:index&c=0&d=1&nsd=6&types=time)。关于抓包工具的使用方法,网上有很多的教材,可以自己搜索一下。获取报文后,如何分析各种报文?由于报文的类型非常多,不可能通过这里的一点文字描述清楚,所以大家还是参考相关文章(链接:/plugin.php?id=study_download&mod=list&sid=26)。4. 提高篇 提高篇主要介绍IEC61850的实现。从装置研发角度来看,IEC61850标准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MMS服务、GOOSE服务、SMV服务。其中,MMS服务用于装置和后台之间的数据交互,GOOSE服务用于装置之间的通讯,SMV服务用于采样值传输。一个完整的IED应该支持上述所有服务。从用户使用角度来看,IEC61850标准的实现主要分为客户端(后台)、服务器端(装置)、配置工具三个部分。配置文件是联系三者的纽带。我们从装置研发的角度,分别介绍MMS、GOOSE和SMV三部分。一、 MMSIEC61850服务提供两种信息交互模型:一种是基于TCP/IP-MMS的客户/服务器模型,映射到该模型的的应用包括信号上送、测量上送、定值操作和控制等,正是本节介绍的内容;另一种是基于ISO七层模型链路层的对等网络传输模型,映射到该模型的的应用为GOOSE和SMV,将在GOOSE和SMV节介绍。MMS(manufacto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即制造报文规范是ISO/IEC9506标准所定义的一套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MMS是由ISO TC184开发和维护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或IED之间交换实时数据和监控信息的一套独立的国际标准报文规范。它独立于应用和设备的开发者。IEC61850为什么要引用MMS?那是因为MMS具有独立于应用、互操作性强等特性,可以保证IEC61850的可持续发展。MMS的互操作性体现在以下两点:l定义了交换报文的格式:1、结构化层次化的数据表示方法;2、可以表示任意复杂的数据结构;3、ASN.1编码可以适用于任意计算机环境l 定义了针对数据对象的服务和行为以上两点分别规范了协议的数据和服务,可以用下图清晰地表达,矩形框内定义的是数据格式,双箭头定义的服务。入门篇中介绍了IEC61850的模型层次关系,大家会发现IEC61850的数据层次定义和MMS的定义名称完全不同,其实二者是一直的,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见下图。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大家能基本理清IEC61850到MMS的映射关系了。接下来,我们将介绍MMS处理的各类数据。一般IED需要处理的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l 信号类,包括遥信,保护开入,硬压板,保护动作,保护自检,装置告警,通讯状态,故障录波;l 测量类,包括遥测和保护测量;l 定值和参数类,包括定值和参数;l 控制类,包括遥控,遥调,软压板,直控;另外,IEC61850还支持文件和日志服务。我们将分别介绍信号、测量、定值和控制等数据的具体实现方法。1、信号上送遥信、开入等信号类数据的上送功能通过BRCB(有缓冲报告控制块)来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和报告服务。通过有缓冲报告控制块,可以实现遥信和开入的变化上送、周期上送、总召、事件缓存。由于采用了多实例的实现方案,使得事件可以同时送到多个后台。2、测量上送遥测、保护测量类数据的上送功能通过URCB(无缓冲报告控制块)来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和报告服务。通过无缓冲报告控制块,可以实现遥测的变化上送、周期上送、总召。同样采样多实例的实现方案。3、定值定值功能通过定值控制块(SGCB)来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服务。通过定值控制块,可以实现选择定值区进行召唤、修改、定值区切换。4、控制遥控、遥调等控制功能通过IEC61850的控制相关数据结构实现,映射到MMS的读写和报告服务。IEC61850提供四种控制类型,分别为增强型SBOw功能、SBOw、增强型直控和直控5、文件 文件传输主要用于传送故障录波文件,映射到MMS文件对象。文件交互实际使用的FTP协议,该功能属于本地事务,需要装置自行实现,IEC61850标准未定义。IEC61850按照MMS标准封装了文件读写等操作的请求应答行为。Mmslite实现了文件服务的FTP协议。6、日志日志用于保存数据历史记录,通过日志控制块(LCB)实现。与文件类似,IEC61850只定义了日志交互的请求应答行为;并没有定义日志的生成、保存和格式等,这些属于本地事务,完全由装置厂家自行定义。目前,日志使用较少,没有严格要求。至此,我们介绍完了MMS支持的各种数据交互,更详细的关于各种服务模型的介绍可见标准8-1部分(链接:/plugin.php . oad&mod=view&aid=10)。二、 GOOSEGOOSE服务用于装置之间的通讯,主要处理跳闸等快速报文。GOOSE服务分为发布和订阅两类,及发送GOOSE和接收GOOSE。GOOSE发布通过GOOSE发送数据集(dataset)和GOOSE控制块实现;GOOSE订阅通过INPUTS字段定义。GOOSE采用多播方式传送数据,采用连续多次传送的方式实现可靠传输:T1=2ms T2=4ms T3=8ms T0=5s,见下图。由于GOOSE处理的是快速报文,对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报文抖动要求不超过10us。所以,虽然mmslite支持GOOSE服务,但是GOOSE发布最好采用无操作系统方案,保证实时性。采用GOOSE后,二次电缆的设计和连接工作变成了GOOSE通信组态和GOOSE配置文件下载的工作。对于一台装置而言,其GOOSE输入输出与传统端子排仍然存在对应的关系。因此各个二次设备厂家可以根据传统设计规范设计并提供出其装置的GOOSE输入输出端子定义(通过在ICD文件中预定义GOOSE数据集和控制块、预定义IN PUTS实现)虚端子;设计院根据该定义设计GOOSE连线,以表格的方式提供;工程集成商,通过GOOSE组态工具和设计院的设计文件,组态形成项目的SCD文件;二次设备厂家使用装置配置工具和全站统一的SCD文件,提取GOOSE收发的配置信息并下发到装置;调试人员进行测试。GOOSE实现还涉及各种防误措施和组网方式,这些详细信息可参考文档“IEC61850(冯亚东).ppt”(链接:/plugin.php . ad&mod=view&aid=158)。三、 SMVSMV服务用于采样值传输。SMV服务分为发送和接收两部分。SMV发送通过SMV发送数据集(dataset)和采样值控制块实现;SMV接收通过INPUTS字段定义。SMV先后使用过FT3、9-1和9-2三种方式实现。FT3是一种高速串行接口,格式定义可参见IEC60044-8(链接:/plugin.php . oad&mod=view&aid=51);9-1采样点对点的以太网接口,帧格式固定,无法支持网络化传输采样值,具体规范见9-1部分(链接:/plugin.php . oad&mod=view&aid=11);9-2采用以太网多播方式传送SMV,既支持网络传输,也支持点对点。目前,FT3和9-1均已淘汰,不再使用;所以这里只讨论9-2实现。SMV对报文抖动要求也很高,所以对硬件实时性也提出极高要求。一般建议采用无操作系统方案,保证实时性。SMV的配置过程类似于GOOSE,通用采用虚端子实现。如果采用无操作系统方案,不使用mmslite,对于SMV和GOOSE的硬编解码需要处理ASN.1编码,860智库提供了一段解编解码参考代码(链接:/mini_download-index.html?mod=view&sid=26),是很好的参考。该编解码接口比mmslite的接口效率高很多,可以有效提高CPU的效率和系统实时性。除以上三大部分外,IEC61850标准还涉及对时问题,这里也简单介绍。IEC61850规范的局域网通信使用SNTP来实现对时,另外还可以利用GPS或其他方式实现。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GPS B码对时。也有少部分变电站采样IEEE1588对时;但IEEE1588对交换机的要求很高,限制了其大量推广。B码对时技术已经很成熟,不用赘述。IEEE1588对时的相关资料可参考智库上的一些文档(链接:/plugin.php . oad&mod=list&sid=39)。5. 深化篇深化篇主要介绍开发IEC61850的常用方法。这里只能泛泛而谈,因为本人也只用过mmslite。根据自己的了解,罗列一下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几种选择:lSISCO MMS-Lite 不用多说,国内大多厂商几乎都用这个,兼容性应该最好。但技术支持太差,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建议可以找国内的技术公司进行一下培训。lSystemCORP.au/products/softwarelibraries/iec61850/A true IEC 61850 Stack (not just a MMS stack),据说比MMS-Lite对IEC61850支持的更好。lINFO TECHtech.pl/?p=products,61850library&l=不了解,自己看。有个pdf介绍:/docswf_wk-view.html?docid=149llibIEC61850/libiec61850/ 开源61850源码,但是目前支持得还不是太完整。想通过一致性测试,可能需要自己花不少工夫进行完善。国内似乎也有厂家想立项做这样的工作,不知道目前进展如何。l自行开发听说国内有几个厂家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源码,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产品上,如电表、配电产品上。很佩服他们的水平,但是一致性测试可能会比较麻烦。另外,经常看到新手学习61850时,没有可运行61850服务的软件,一直在深究如何建模,诸如某个信息点用什么LN/DO/DA等等。个人觉得这种学习方法过于本本主义,效率较低。建议找个可运行的软件,先运行简单模型,再不断消化、修改模型,学习建模。目前可以利用libiec61850源码或IEDModeler软件进行试验,这些都可以免费获得。个人了解的也很有限,只能写到这里。希望广大网友能够回帖补充,我会跟进完善帖子,为更多人造福。6. 高级篇高级篇具体介绍利用Mmslite软件包开发61850的方法。Mmslite源码包功能复杂、代码量大,不可能在一个简单的帖子里面介绍清楚。这里只能围绕几个关键问题,简要介绍一下。1、 Mmslite能干什么?Mmslite全称MMS-EASELite,是从SISCO公司的MMS-EASE软件继承发展而来,专门针对嵌入式应用对代码进行了优化和裁减,并增加了对IEC61850特性的支持。当前世界主要电力自动化厂商都在使用MMS-EASE Lite实现IEC61850向MMS的映射工作。MMS-EASE Lite软件以ANSI C源代码的形式提供,不依赖于具体编译器和操作系统。它提供了基本的MMS协议处理框架和API接口以及IEC61850建模功能。该产品提供了Windows和Unix/Linux下的Server端和Client端的程序功能框架,基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平台上进行移植和产品开发。Mmslite的核心功能是MMS,IEC61850是后期新增的功能。虽然使用Mmslite开发IEC61850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其对IEC61850的支持也不是特别完善,提供的接口也比较底层,学习起来有点困难。2、 Mmslite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本人理解的Mmslite的核心功能包括OSI、MMS和61850。OSI是底层通信接口;MMS是OSI应用层的核心功能;61850功能包括SCL解析和各种操作接口,同时提供了服务器 和客户端的多个示例。除此核心功能外,当然还提供了内存管理、日志管理等多种辅助代码库。上述三个核心功能保证了Mmslite可以很好地实现61850功能。3、 Mmslite源码目录结构? 以下是Mmslite的目录结构,从目录结构的说明,大家可以看出Mmslite的各模块功能分布在哪个目录。 mmslite (root MMS-EASE Lite directory)根目录cmd (command files for creating binaries)生成二进制的命令文件gnu (GNUmakefiles for Linux, QNX, etc.)Linux,QNX等系统Makefilewin32(Win32 project files) windows工程文件VxWorks(VxWorksproject files)VxWorks工程文件src (source code all .c files) 所有.c文件的源码inc (include files all .h files) 所有.h包含文件mmsop_en(default mmsop_en.h file)mmsop_en.huca (stack profiles source root) 公共事业通信框架源码根目录acse (ACSEsource) ACSE源码goose(GOOSE source)* GOOSE源码leant(TP4, TP0, CLNP, ES-IS, subnet, UCA time sync source)sn_test(subnetwork test tools)子网测试工具sn_targt(subnet server) 子网服务器端sn_test(subnet client) 子网客户端rs(reduced stack source)* 精简的堆栈源码bin (utility executables) 公用可执行文件mvl (MMS Virtual Lite)src (MVLsource) MVL源码acse(MVL-ACSE source) MVL-ACSE源码loop(loopback LLP files) 回环到LLP文件usr (MVLsample user root) MVL样例根目录client(MVL sample client) MVL客户端样例server(MVL sample server) MVL服务器端样例uca_srvr(UCA sample server) UAC服务器样例iecgoose(IEC GOOSE framework sample)goose构架样例scl_srvr(IEC_61850 sample server using SCL) 使用SCL的IEC61850服务样例util (MVLutility root) MVL公用根目录foundry(MVL foundry) MVL foundrylinux(contains structure alignment configuration file for Linux)qnx(contains structure alignment configuration file for QNX)win32(Win32 makefiles)uca09(GOMSFE Rev 9 UCA model files)mbufcalc (MVLbuffer init support) MVL缓冲初始化支持mmslog(MMS PDU decoder/analyzer)MMSPDU解码分析Gsemtest(Global semaphore test code) 全局信号测试代码doc (PDF documentation)相关文档说明4、 Mmslite实现61850,需要我们做什么?a) 创建Mmslite库首先需要编译得到应用工程所需的Mmslite库。Mmslite提供了gnu和win32两种环境下的编译工程设置,位于./cmd/目录内。如需移植到其他平台,需要自行修改编译设置。以WIN32开发环境为例在.cmdwin32目录下Mmslite提供了Microsoft Visual Studio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