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此前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等。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计算机来记账、算账和报账,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会计电算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之,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知识、素质与能力:(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能从宏观角度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2、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3、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4、熟悉我国财政部门对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算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出的具体规范;5、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二)素质教育目标1、具备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2、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3、具有扎实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水平;4、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变更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6、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组织和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三)技能培养目标1、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2、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3、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三、学生学习要求(一)学习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应职岗位需要为准绳,注意针对性、实用性,结合资料多记多练,在实践中达到熟练运用会计软件的目的。 (二)学习时,要积极主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认真体会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能够举一反三,不但能熟练进行用友财务软件的操作,还能触类旁通地进行其他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应用。 (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2、明确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掌握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4、掌握通用会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5、学会运用计算机来记账、算账和报账。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中,“了解”、“明确”、“掌握”、“学会”是四个由低到高、逐步深入的能力层次要求。“了解”是指知道有关情况;“明确”是指在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准确表述;“掌握”是指在明确的基础上,能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完整内容;“学会”是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本课程考核中,要求“了解”的部分一般不作为考核内容;要求“明确”的部分作为一般考核的内容;要求“掌握”、“学会”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四、各章学时分配本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实训46学时。周4学时。各章学时分配如下表:章序各章内容理论学时实训学时总学时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44第二章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268第三章账务处理系统41014第四章UFO报表管理246第五章工资管理246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246第七章金蝶K3软件操作246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用友平台)88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金蝶平台)66合 计184664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教学内容】1.会计电算化概述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2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1.3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1.4会计电算化的作用2 .会计核算软件2.1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2.2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2.3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3.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3.1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3.2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3.3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4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3.5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3.6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了解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的差异,熟悉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的划分,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各项组织和管理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计电算化涵义、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差异、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难点:会计电算化的涵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教学内容】1.账套管理1.1新建账套1.2修改账套1.3删除账套1.4年度账管理2.账套数据备份及恢复2.1账套数据备份2.2账套数据恢复3.操作员管理3.1用户与角色3.2财务分工4.基础设置4.1部门档案设置4.2职员档案设置4.3往来单位设置4.4会计科目设置4.5项目档案设置4.6凭证类别设置4.7收付结算设置【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软件初始化的涵义与任务,熟练掌握初始化设置中各项工作的操作。【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账套的建立、操作员的设置、账簿选项设置、外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辅助核算档案设置、期初余额录入难点:会计科目设置、辅助核算档案设置、期初余额录入【实训一】系统管理【实训二】基础档案设置第三章 账务处理系统【教学内容】1.账务处理系统概述1.1总账系统功能概述1.2总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主要关系1.3总账系统的操作流程2.账务处理系统初始设置2.1总账系统启用2.2系统参数设置2.3数据权限分配2.4金额权限分配2.5期初余额录入3.日常账务处理3.1填制凭证3.2审核凭证3.3记账及取消记账3.4凭证、账簿查询4.出纳管理4.1现金、银行日记账查询4.2支票管理4.3银行对账5.期末处理5.1自动转账定义5.2自动转账生成5.3期末对账结账【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软件中总账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会计处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及期末处理的各项操作。【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日常会计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期末处理难点:日常会计凭证管理、期末处理【实训三】账务系统的初始设置【实训四】账务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实训五】账务系统的出纳管理【实训六】账务系统的账簿管理【实训七】账务系统的期末处理第四章 UFO报表管理 【教学内容】1.UFO报表管理系统概述1.1报表处理系统主要功能1.2报表处理系统基本概念1.3报表制作基本流程2.报表格式设计2.1自定义报表格式2.2使用报表模板调整制作报表格式 3.报表公式编辑3.1计算公式定义3.2审核公式定义3.3报表舍位平衡公式定义4.报表管理4.1表页管理4.2报表数据生成4.3报表审核4.4舍位平衡4.5报表输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报表管理系统的基本术语,掌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公式编辑及报表管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报表格式设计、报表公式编辑、报表管理难点:报表公式编辑【实训八】UFO报表管理 第五章 工资管理 【教学内容】1.工资管理系统概述1.1工资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1.2工资管理系统操作一般应用流程2.初始化设置2.1启用工资账套2.2 初始设置3.工资数据管理3.1工资数据录入3.2工资分钱清单3.3个人所得税计算3.4银行代发3.5工资分摊3.6工资报表汇总、查询3.7月末处理【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工资管理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工资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及工资数据管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工资初始化设置、工资数据管理难点:工资初始化设置、工资数据管理【实训九】工资管理系统第六章 固定资产管理【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概述1.1系统基本功能1.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2.1启用固定资产账套2.2基础设置3.固定资产管理3.1固定资产增加3.2固定资产减少3.3固定资产变动3.4固定资产折旧3.5批量制单3.6月末处理【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日常管理及账表管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及日常管理难点: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及日常管理【实训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第七章 金蝶K3软件操作【教学内容】1.总账系统1.1系统维护1.2凭证处理1.3账簿、报表查询打印1.4期末处理2.报表系统【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蝶K3软件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总账、报表等系统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蝶K3软件的主要功能、总账、报表等系统的基本操作难点:总账、报表等系统的基本操作【实训十一】金蝶K3软件操作【综合实训一】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用友平台)【综合实训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金蝶平台)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书1、新编会计电算化范洪波,王忠孝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初级会计电算化.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会计软件操作. 何万能.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4、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刘照军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会计电算化应连军,谢小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会计软件操作(第三版)张洪瀚,闯少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会计软件应用(用友平台)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8、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 李尊卿.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用友财务软件实务操作. 洑建红.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会计电算化. 江希和.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孙万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会计基础实训. 王奔.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新编会计电算化(实训篇). 王忠孝,陆国斌.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四部分 编写说明1、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2、适用层次:三年制大专3、本课程的作业要求:课堂作业与上机作业结合,每次上机练习应在讲课后及时进行。每次上机作业必须完成并及时上交。账务处理上机应具有连续性,各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4、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实训上机考查。5、另外单独编有配套的实训教学大纲。6、教学建议(1)单位电算化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是岗位设置、软件选择、人员配备及条件,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把握教学深度及广度,与后边的操作部分结合讲解。(2)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重点是安装、建账、基础设置,难点是科目编码、账套引入,本部分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在教学广度上可结合传统会计岗位对照精讲。 (3)总账系统部分的重点是日常操作,难点是月末自动转账,本部分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深度及广度,应结合手工账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4)工资管理的重点是工资增减变动的处理,难点是公式设定、扣税,本部分是会计电算化应用较为广泛的部分,应详细展开讲述。 (5)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折旧的处理。 (6)报表管理的重点是报表格式设计和报表生成过程,同时这些内容也是本部分的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深度及广度,结合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展开详细讲述。 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二七年七月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并以“大地之殇”系列报道的形式在“深度”版推出,敬请关注。大地之殇一黑土地之悲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记者 孙彬 管建涛 连振祥 吉哲鹏 娄辰 李松南京 哈尔滨 兰州 昆明 济南 重庆报道毒土:GDP至上的恶果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损失惨重,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使社会稳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常州农药厂土壤修复需2亿元,无锡胡埭电镀厂重金属铬污染修复费用890万元,苏州化工厂需数亿至数十亿元。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潘根兴教授说“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千百年后土壤也无法自净,有的地块永远都无法自净,甚至出现环境报复。”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调查的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以上,致使稻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吃土吐土,净化土壤,作为土壤的义工,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环境指标,对土壤具有重大意义。”令潘根兴教授忧心的是,现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这些污染严重影响儿童发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体生命健康。”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出现“痛痛病”,是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响面很广,受害者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公害病”。潘根兴教授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也显示,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他说:“这些镉米对自产自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风险。”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痛痛病”初期症状已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中华民族的子孙未来。”“宁愿毒死也要GDP”?产业模式亟待反思土壤污染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甚至产生环境报复。“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人祸,不科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土壤污染主要一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基本上都属于人为因素,表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反思。当前,令人忧心的是各地以追求G D P为核心的政绩观,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量违法排污、超量排污。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发展心切,抱着“宁愿毒死也要G D P”的心态,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引进企业就是引进污染,发展经济就是破坏环境”的恶果。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护环境不被污染,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污染事件暴露了各地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监督缺失,是整个社会的耻辱。“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告诉人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对公共利益和公众生命漠不关心,暴露出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和地方政府责任缺失。”江苏省小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指出,必须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黑土层流失 危及中国最大粮仓黑土层变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然而,农业科技进步和高产作物增加作用下的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日渐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导致农民和相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早完善耕地质量建设法规,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用最小代价守住我国最大“粮仓”的产粮之本。“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不会有了“以前挖两锹深还是黑土,现在一锹后就基本看不到了。”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三道岗村农民程先粟从自己地里抓起一把黑土,“你瞅瞅,黑土都不太黑了,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3523.3万公顷,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所专家联合调研形成的“东北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指出,东北黑土地初垦时黑土厚度一般在60至80厘米,开垦20年的黑土层则减至60至70厘米,开垦70至80年的黑土层只剩下20至30厘米。“建国初期,黑龙江省黑土层大都一米多厚,现在找半米深的都难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剩下表皮薄薄一层,颜色也由黑变黄。”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长胡瑞轩有些感慨,形成1厘米的熟化黑土层大约需要50年,半米就得上千年,而现在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至1厘米的黑土层。有专家担心,“如果不及早治理,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黑土层变薄,就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断言,这势必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对肇东、讷河等县市区的耕地检测显示,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7年的25年间,耕地土壤有机质已相对下降两成,严重地区下降六成。地越来越没劲儿,想增产就得大量用化肥。最近几年,45岁的张艳峰感觉自家水稻田患上了“化肥依赖症”。老张是吉林省前郭县平凤乡黑岗子村农民,“1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