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结构分解.ppt_第1页
第四章-记忆结构分解.ppt_第2页
第四章-记忆结构分解.ppt_第3页
第四章-记忆结构分解.ppt_第4页
第四章-记忆结构分解.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记忆结构 记忆是个人过去经验的仓库 Panfield 1955 1969 发现 当用电极刺激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时 病人有时候会回忆起很多年都没有想起过的 很远以前儿时的记忆 Harry Phyllis和Roy 1975 测试被试对他们高中同学的人名和照片的记忆情况 结果发现 即使过了25年 有些东西还是没有忘记 对着毕业照进行名字匹配的再认正确率很高 但回忆同学名字的任务成绩很差 这些经验如果丢失了 会严重影响个人现在的生活 一场不成功的手术让58岁的江桂花 化名 昏迷7天7夜 醒来之后 忘记了自己现在的一切 回到她当 姑娘 的时候 她称自己只有20多岁 还没结婚 见到自己的丈夫 她开口就喊 爹 看见儿子儿媳 她喊 哥哥 嫂嫂 平常很亲近的邻居 她一个也不认识了 最近的一份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网上的研究报告 Aroleforthehippocampusinencodingsimulationsoffutureevents 2011 表明 海马体受损的遗忘症患者无法想象未来 这是因为当一个正常的人想象未来时 他们会利用其过去的经验 构建一个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些经验如果丢失了 也会影响个人构想未来的能力 超常记忆是存在的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AlexanderLuria 1902 1977 记载了一名代号为 S 的个案 S 主动要求这个心理学家测试自己的记忆 结果发现 这个人能准确复述一长串词汇 不管间隔时间多长 甚至15 16年之久 S 最终成为一名职业的娱乐表演人员 他能记住任何要求他记住的东西 这种表演总能令观众惊叹不已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 大脑皮层由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 每个神经细胞上有3万多个突触 脑内突触总数超过100万亿 神经细胞通过众多的突触建立联系 就像互联网的电脑 大脑的总存储量可达1000万亿个信息单元 相当于50个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然而 人对大脑的利用又极其有限 科学家估计 普通人一生顶多利用大脑全部能力的7 就连爱因斯坦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也只使用了大脑能力的12 第一种记忆 长时记忆 1885 德国人Ebbinghaus发表 记忆 一书 1932 英国人Bartlett发表 记忆 一个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研究 Ebbinghaus创制了两个工具 实验的材料即无意义音节kyhpilgoj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 Bartlett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实验的材料 故事 鬼魂的战争 实验的方法 顺序再产生的方法 巴特利特把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与故事的原文进行精心的比较和分析 结果发现这些内容与原文有很大的差别 比原文更加符合逻辑 更加前后一致 而且总的说来也更加的短小精炼 因此 他认为 回忆的过程包括建构的成分 我们用已有的知识重新产生所学习的内容 第二种记忆 短时记忆 美国心理学之父W James 1842 1910 1890年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 记忆由两部分组成 初级记忆 primarymemory 一种直接记忆 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 提供感知到的事物的忠实图像 一点也离不开当前意识 具有暂时的性质 次级记忆 secondarymemory 次级记忆是间接的 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经验的贮存 具有长期性质 两种记忆说P70 统一的记忆系统并不是单一的东西 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 长时记忆 硬盘 短时记忆 CPU 可以长期储存大量信息的信息库 也可称之为永久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之前的缓冲器和加工器 容量有限 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 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保持 15 30s 复述可以让信息一直保持 并进入长时记忆 怎么证明短时记忆是存在的 1 临床及动物实验p71 2 自由回忆实验p71 74 临床上的证据逆向性失忆症顺行性失忆症双重分离现象 逆向失忆症p71Lyuch和Yarnell 1973 脑损伤运动员和无脑伤运动员 记忆测试与受伤事件的间隔时间 Baddeley和Warrington 1970 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回忆与识记的间隔时间 癫痫症患者摘除大脑的海马之后 过去记住的东西没受损害 但新东西难以记住 Wichelgren 1968 这种现象叫顺行性失忆症 电影 记忆碎片 莱纳 谢尔比脑部也受到严重的伤害 醒来后 他发现自己患了罕见的 短期记忆丧失症 双重分离现象 Shacter 1989 大脑左侧顶叶受伤的被试 他们把信息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的能力严重受损 但长时记忆没收到任何削弱 大脑颞叶中部受伤的被试 他们对文字材料的短时记忆很正常 但几乎不能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任何新的文字材料 动物实验证据白鼠跳台实验p71电休克鼠与非电休克鼠电休克与足部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 电击 学会呆在台上 电击 电休克 没学会呆在台上 以后还会在地上 电击后间隔时间短 电击 电休克 学会呆在台上 电击后间隔时间长 自由回忆实验 Murdock 1962 P72 实验安排 先按顺序呈现一系列刺激 音节 字词或其他项目 被试任务 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已学习过的内容 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回忆 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 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 均高于中间部分 这种情况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较优称为近因效应 起始部分的回忆成绩较优称为首因效应 讨论 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干扰说vs两种记忆说 干扰说刺激系列中间部分项目的回忆成绩较差是由于它们既受到起始部分项目的干扰 前摄抑制 又受到结尾部分项目的干扰 倒摄抑制 而起始部分项目只受其后项目的干扰 而结尾部分项目只受以前项目的干扰 两种记忆说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反映着两种记忆 曲线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 而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反映着长时记忆 假设一 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 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 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但不影响短时记忆 假设二 若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 就将损害短时记忆 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针对假设一的实验 Murdock 1962 采用自由回忆实验范式刺激呈现时间分别为1s和2s 两种刺激呈现速度的实验结果都有系列位置效应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 Glanzer Cunitz 1966 自由回忆实验范式回忆方式有两种 即时回忆VS延缓回忆 心算作业30S 其他有关证据 Baddeley和Warrington 1970 发现 遗忘症患者有与正常人相同的近因效应 但首因效应较差 智力落后儿童有近因效应 但无首因效应 两种记忆在机能上的差异 容量 保持时间以及作用 第三种记忆 感觉记忆 有关现象 感觉滞留现象 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现象后 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 但感觉象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 相继出现的静止画面被看作运动的 电影 电视 人看东西时不受眨眼和眼动的影响而保持知觉的连续性 这些现象表明感觉信息有瞬间贮存 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 视觉的感觉记忆称为图像记忆 IconicMemory 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为声像记忆 EchoicMemory 感觉记忆的容量 持续时间及其感觉通道特异性 1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 视觉 p75 78 2 三耳人 实验 听觉 p78 79 部分报告法实验 Sperling 1960 预备实验实验程序 通过速示器呈现3 3字母卡 呈现50ms 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全部字母 实验结果 一般只能报告出4 5个字母 没全看清 还是全部看到了又忘记了 Sperling认为 全部都看清楚了 但是衰退得太快 正式实验实验程序 基本同预备实验 但是三行字母分别配以不同的声音信号 如图 被试任务 报告声音信号响起时对应行的字母 响起的声音信号随机安排 实验结果 回忆的正确率100 根据这个实验结果 Sperling认为 存在一种感觉记忆 有相当大的容量 而且信息保持时间及其短暂 那么 这种感觉记忆 视觉 的容量和信息保持时间分别是多少呢 图像记忆的容量 通过增加字母卡片上的字母行数和每一行的字母数 可以应用部分报告法研究图像记忆的容量 4 4 16个字母 5 5 25个字母 目前的初步结论是20个字母 但这个数量可能会更大一些 因为方法上的限制让被试在报告的时候受到干扰 无法发挥最佳的水平 请问 方法上的限制有哪些 图像记忆的保持时间 Sperling 1960Erikson和Collins 1967 Averbach和Coriell 1961 Sperling 19604 4共16个字母 系统地改变声音信号和卡片呈现的时距 0 1秒 0 15秒 0 30秒 0 50秒和1秒 结果 当声音信号延迟0 15秒呈现 回忆率就从即时回忆的80 下降到约70 延迟0 30秒 则下降到约55 感觉记忆的时间在0 5s以内 约为300ms Erikson和Collins 1967实验安排 相继呈现两组点子 下图的A和B 单独看来A和B是随机点图 但重叠起来会构成VOH三个字母 实验假设 如果被试能从先后呈现的两组点子中 看出上述三个字母 就说明先前呈现的点子图A依然保留在感觉记忆中 实验自变量 先后呈现两组点子的时距 0 500毫秒之间变化 结果 当时距为100毫秒时 被试看出三个字母的概率就下降到了50 左右 300豪秒时 则下降到40 以下 Averbach和Coriell 1961实验安排 先呈现字母卡片 然后立即或经过一段时间呈现一张带有条形标记的白卡片 条形标记就打在原来字母卡片中某个字母的位置上 被试任务 要求被试报告被条形标记标定的位置上的字母 实验结果 视觉感觉记忆的延续时间大概是250毫秒 视觉感觉记忆小结 可存储几百毫秒 容量至少9个项目 可能多于20个项目 三耳人 实验 Darwin等 1972实验安排 给被试双耳带上立体声耳机 通过每只耳机双声道 同时给两个耳朵分别呈现两个刺激 当被试同时从左耳听到 B 和 8 从右耳听到 F 和 8 时 他的主观体验是从左耳听到B 从右耳听到F 而显得处于左右耳中间位置的数字8似乎来自头脑内部 其实来自于双耳 这样就出现 三耳人 被试任务 要求被试报告听到的刺激 也分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 感觉记忆总结 感觉记忆是存在的 这种按照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贮存 是外界刺激的真实模写和复本 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 为进一步的加工提供材料和时间 是完整的记忆系统不可或缺的开始阶段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Atkinson 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 1968 记忆有三种贮存 感觉登记 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 记忆和记忆贮存 记忆是所要保持的信息 记忆贮存是指保持信息的那些结构成分 Atkinson 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 1968 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时 要进行变化或编码 短时贮存的功能 缓冲器和加工器 得不到复述的信息会很快丧失 而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相对而言是永久性的 Atkinson 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的扩展 1969 信息从一个贮存转到另一个贮存 多半是受人控制的 控制过程有多种 哪一个被启动 要看任务的性质和当前的指令 新模型与旧模型的区别 反应发生器 自寻址记忆 没有长时贮存信息的丧失 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三级加工模型总结 将感觉登记吸收进来 比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前进了一大步 给记忆系统增加了控制过程 使这个系统显得更加主动和灵活 更加接近人的认知特点 模型虽然并不完美 但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多存贮说的困境 Craik Lockhart 1972 短时记忆有限容量的性质 两种记忆在编码和遗忘的特征上的差异也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异 需要新的替代的学说 即加工水平说 这个学说从信息加工的操作特点来看记忆系统 而不是将记忆系统区分为不同的结构 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 理论内容p85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 从浅表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记忆痕迹是层次加工的副产品 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 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长生较强的记忆痕迹 并克持续较长的时间 而那些只受到浅表的信息 则指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 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支持的证据 1 有关加工水平的实验不随意学习实验Craik Tulving1975Rogers Kuiper Kirker1977 2 有关复述的实验Craik Watkins 1973 不随意学习实验Craik Tulving1975让被试完成一定任务 不要求识记 待任务完成后 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测验 实验安排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词 同时就该词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分作三类 分别涉及词的结构 语音和语义 被试任务 1 对每个词提出的问题做 是 或 否 的回答 记录每次回答所需要的时间 反应潜伏期 2 整个任务完成后 完成出乎意料的再认测验 记录再认正确率 APPLE 加工时间与再认成绩是加工深度的函数 Craik和Tulving 1975 Rogers Kuiper Kirker1977程序与Craik和Tulving在1975年做的实验一样 只是多加了一个条件 自变量水平 设置了结构 语音 语义和自我参照四种条件自我参照条件 该词能否正确形容你 自我参照效应 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的时候 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有关复述的实验加工水平说认为信息不能通过机械的复述而转入长时记忆 简单的保持性复述精细的整合性复述只有精细的整合性复述才能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Craik Watkins 1973实验要求 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词 要求记住以某个字母 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