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4859_第1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4859_第2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4859_第3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4859_第4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485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以及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现代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分类 按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 原始农业 种植业 混合型农业 畜牧业 粗放农业 集约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一 季风水田农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在世界上的生产地位 水稻是好暖喜湿作物 在生长期内要求有较高的气温 水稻又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 生长期内需求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 总需水量相当于旱粮的2 4倍 水稻种植要求田地平整 排灌方便 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复杂 劳动强度大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水稻生产需要什么条件 雨热同期 劳动密集型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 东南亚 南亚的季风区 东亚 中国 秦岭 淮河以南 韩国 朝鲜 日本等 东南亚 越南 柬埔寨 泰国 缅甸等 南亚 印度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等 1 分布地区 亚洲季风区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中国 泰国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 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地区 日本沿海平原 中国南方平原地区 印度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 东南亚的平原地区 主要集中在平原 丘陵 盆地地区 以沿海平原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为主 地势平坦开阔 便于水田管理 2 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好暖喜湿的特性 1 气候 夏季高温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生长 2 地形 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因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同时水稻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 要求田地平整 排灌方便的地方 3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稻生产过程需要精耕细作要求人口众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同时水稻单产高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季风水田农业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 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1 地处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 适宜水稻生长 2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3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4 种植历史悠久 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5 食米爱好 市场广阔 李某家住在江淮平原上 全家六口人 上有两位老人 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 李某承包了5亩土地 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 美国一个小农场拥有225亩土地 小农经营 我国水稻生产的经营规模有什么特点 4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措施 一般情况下 李某用3亩田种双季稻 1亩田种单季稻 1亩田种其他作物 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 双季稻产量为1000千克 1亩 单位面积产量高 500 407 248 单位土地的产量如何 在收成的3800千克当中 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 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 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商品率低 34 21 李某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 一台水泵 一台电动脱粒机 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 机械化 科技水平较低 水泵 电动脱粒机 令李某最为头痛的是每年的水旱灾害 每当发生灾害的年份 农田的经济损失就很大 而李某又无力建设水利工程 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量大 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原因及发展措施 合作探究 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原因及发展措施 家庭为单位 人均耕地少 适度扩大规模 精耕细作 规模小 总产量不大 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发展规模经营 体力劳动为主 靠传统经验 经济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机械化水平 加大投资兴修水利 小农经营 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 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简化记忆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合作探究 练习 读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 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B C 2 A B C三地均为 气候区 资源丰富 从地形上看 水稻田多分布在 和 地区 3 本地区 稠密 丰富 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 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季风 水热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三角洲 人口 劳动力 稻米 精耕细作 耕种规模小 传统观念制约及经济水平制约 读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 图 回答下列问题 5 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读图甲乙两国农业地域分布 回答下列问题 6 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和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 提高商品率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1 概念 面向市场 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 商品谷物农业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乌克兰 阿根廷 澳大利亚 2 分布地区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俄罗斯 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 西北 3 经营方式 多数国家 如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俄罗斯 乌克兰等 我国东北 西北 家庭经营 国营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2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请思考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春 冬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温和 降水较多 夏季潮湿 气候 地形 位于中央大平原 地势平坦广阔 土壤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 一块在美洲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一块在欧洲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 一块在亚洲 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 黑土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请在此处添加该国家的地形 政区图 美国的河流 水源 水源充足 五大湖 密西西比河 世界第四长河密密西比河 干流纵贯中部平原 支流有 多条可通航 多呈东西流向 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 形成庞大 便利的水运网 占全国总货运量的 以上 人口 地广人稀 生产规模大 竞争优势大 水运 公路和铁路相衔接 交通便利 交通运输 科技 工业发达 为农业提供机械 电力 化肥 农药 农业科技水平高 科技成果推广快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1 生产规模大2 商品率高3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4 交通运输便利5 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一大三高 美国保持玉米带 小麦带长盛不衰的措施 兴修水利 实行休耕 保证土壤肥力 发展农业科技 提供科技成果 案例3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的谷物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春小麦 冬小麦 玉米带 美国中部农业区 北为春小麦 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 春种秋收 东北 冬小麦 冬种夏收 华北及其以南地区 澳大利亚的小麦 牧羊带 因其纬度较低 冬小麦 美国中部农业区 北为春小麦 南是冬小麦 纬度低的地方 种的便是冬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 气候条件 高 低 商品率 大 小 生产规模 高 低 机械化与科技水平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小麦玉米 商品谷物农业 小农经营 水稻 季风水田农业 经营方式 主要作物 商品农业 自给 商品农业 生产目的 比较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 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小结 二 商品谷物农业 2 特征 3 分布 美国 加拿大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乌克兰 优越的自然条件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1 概念 面向市场 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4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高 先进的农业科技 我国东北和西北 读图甲乙两国农业地域分布 回答下列问题 7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8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 经营的 种植的作物中均有 9 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先进的 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10 乙图所示的国家 政府不遗余力地 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 家庭 小麦 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 政策鼓励 读 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12 图中A B C三区属于小麦区的是 属于玉米带的是 13 这里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 土壤 水源 气候 降水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 加上发达的公路铁路网 提供了 广阔 地广人稀 水平高 先进 中部平原 AB C 平坦开阔 肥沃深厚 充足 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