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老师讲座讲稿_第1页
戴建业老师讲座讲稿_第2页
戴建业老师讲座讲稿_第3页
戴建业老师讲座讲稿_第4页
戴建业老师讲座讲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国家与个人的两歧魏晋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抉择我们华师历史文化学院产生很多学术“牛人” ,如已经作古了的钱基博、张舜徽先生, 如还健在的章开沅、 熊铁基先生,以及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前不久,张舜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美国、日本、欧洲、港台来了很多学者,我为此还主编了一本张舜徽先生学术论著阐释 。这里不仅有我景仰的学术前辈,也有我经常一起交流的学术朋友。今天来历史文化学院与研究生朋友一起交流,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和快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在国家与个人的两歧魏晋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抉择。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首先我觉得它有学术价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其次我认为它有现实意义, 它可以帮助在座的青年朋友和我本人,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准则, 找到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位置。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一诊断异常深刻, 不仅把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抽象个体进行规定,更不能把人的本 质理解为“类”的平均数。不过,马克思的观点现在也需要作点补充。任何人的一生必须处理三种关系:个体与宇宙的关系(人与自己)、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人与社会)、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人与人) 。平时你们的父母和师长都告诫你们要学会“做人”,主要是要学会处理人与人 的关系, 基本没有告诉你们如何处理人与宇宙、人与国家的关系,因为大家没有这方面的理 性自觉, 所以我们今天的青年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都成了“人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大家懂得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但不懂得我们要敬畏自然,还没有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要命的是一个主宰我们国家很长时间的大人物还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精品资料穷;与地斗, 其乐无穷; 与人斗, 其乐无穷”,更不明白一个人要如何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国家要负主要责任,因为它一直宣传大家要热爱、服从。这里大家必须分清“国家”与“祖国”的异同。孔子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原宪问耻,子曰: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论语宪问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孔子这里所说的邦就是国家,英语中就叫“ state ”。今天我们处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时, 可供选择的出路比过去多很多, 过去只有仕与隐两条路, 今天可以选择介乎仕与隐之间的经商、治学,还可以用脚投票移民出去。罗素曾说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可以是和谐,可以是对抗,可以是逃避。不过,孔子这几段话一直古代士人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魏晋之际的士人如何处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呢?一、个体与国家疏离随着东汉帝国大厦的崩塌,国家原来的意识形态也失去了规范人们行为统一人们思想的能力, 繁琐的经学逐渐为士人所厌弃, 儒家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 集中体现儒学观念的名教日益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 出现了许多非孔弃礼离经叛道之士。 于是, 士人由从前主要是伦理的存在变为精神的个体, 由东汉末年寻求群体的认同变为后来追求个性的卓异,由希望成为群体的现世楷模变为渴望个体的精神超越, 这就是人们所常言的魏晋南北朝“人的觉醒 ” 不用说这是指其时士人个体的觉醒。 士人个体的觉醒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理智生活和精神生活。先看看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二首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两首诗所抒写的不是道德的崇高,不是功名的渴望,甚至也不是富贵的企求,而是一个灵与肉的欲望。人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已经不再是国家机器的齿轮。二、思想上的叛逆魏晋南北朝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多次下诏敦崇儒学,但在思想界 “不尊儒术 ” 却成了时尚(晋书 裴頠传)。东汉末年儒学独尊的局面就已被打破,士人纷纷“ 叛散五经,灭弃风雅” (仲长统乐志论 ),没有了统一的价值观念,没有了统一的是非标准,思想便既混乱又活跃, “ 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定检,事无定价”(曹丕典论佚文) 。到正始年间嵇康更无所顾忌地声称自己“ 非汤武而薄周孔” (与山巨源绝交书 ),甚至认为儒家的道德有违人的本性: “ 推其原也,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 (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 )。对儒家名教的厌倦进一步激发了对道家老庄的兴趣,嵇康就坦承 “老子、 庄周吾之师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标示了时代思想与学术趣味的巨大变化。那些一本正经的伪善之士成了人们嘲讽的对象: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中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咏怀其六十七三、追寻理想人格魏晋士人生当乱世,他们开始在精神上非常苦闷、孤独、彷徨: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其一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洲,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咏怀其十七一个人和一个民族不能永远像这样痛苦下去,必须建筑生命的意义,必须追寻人生的价值。当时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已经崩溃,立德自然就成了笑柄;功业名声也被否定,而且在门阀制度之下建功立业毫无可能,人要如何活下去呢?怎样的人生才有意思呢?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提供了人格楷模:故与世争贵,贵不足争;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 登乎太始之前,览乎淴漠之初;虑周流于无外,志浩荡而自舒刘真长提出: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思考得最深刻的人是嵇康。作为一个正始时期的名士,他公开声称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 , 并坦言“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难自然好学论中还说“六经为芜秽”,“仁义为臭腐”, 因而他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著名命题:“夫称君子者,心无措(掩藏)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穷,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 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故论公私者,虽云志道存善,心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虽欲之伐善,情之违度,无所抱而显者,不可谓不公。夫私以不言为名,公以尽言为称;善以无吝为体,非以有措为质。释私论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越名教而任自然” ,就是说他的言行应依从他自己的本性, 超越名教的清规戒律和条条框框, 要做到这样就不能理会社会的毁誉, 不存有是非成见, 也就是他所说的“心无措于是非”。可是人们如果只按自己的本性行事,那是否会经常违背事物的本质呢?要怎样才能既“无措于是非”又不违乎道呢?这就要求人们“情不系于所欲”,能“情不系于所欲”就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他在答难养生论中从另一层面阐述了这一问题:“故世难得者, 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甽亩,被褐啜菽,莫不自得。不足者,虽养以天下,委以万物,犹未惬然。则足者不须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也。无不须,故无往而不乏; 无所须, 故无适而不足。 不以荣华肆志, 不以隐约趋俗, 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宠辱, 此真有富贵也。 ”为人坦荡无私,摆脱尘世的是非,言行“循性而动” , 不因贵贱而扭曲自己的本性,是他理想的人生境界。总之,他的理想人格是做一个坦荡本真的人。陶渊明才真正实现这种理想人格,所以这位伟大诗人是魏晋玄学的完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之五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忘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