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doc_第1页
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doc_第2页
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doc_第3页
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doc_第4页
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基础英语教学中,“写”是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如何寻找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话题。长期以来,西方的外语教学一直关注着语言输入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我国也有关于背诵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写作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训练技能,学生无写作热情,普遍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写作能力滞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通过词汇测试、写作前测、写作后测、背诵测试、背诵报告及背诵水平与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背诵范文是否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研究发现:背诵范文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了解,内化语言知识结构;背诵式语言输入对中学生写作输出所需的词汇、语块掌握和运用具有一定的功效;背诵式语言输入对提高高中生的英语整体写作水平具有明显的功效;高中生的背诵水平与英语写作水平有着相关性。 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指出由于对写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和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词汇贫乏、句式单一、语法意识淡薄、语篇结构不清等问题。依据新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所提出的明确目标,在国内外有关本论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背诵范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假设。随后,论文又探讨了背诵、写作的基本理论,回顾了前人对背诵与写作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验证效果,笔者在所执教的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的两个班级中开展了为期 22周的教学试验。接着,笔者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后测的作文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这说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背诵范文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研究为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提供了启示:当前我们在探讨、尝试新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应积极保留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充分发挥背诵范文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功效,从而更好地促进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关 键 词: 背诵,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写作,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 ivAbstractIt is commonly accepted that writing is the weak point in the four English skills developmen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Set in such situation, a lot of teachers are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writing topic, hoping to find a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n the Wes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cuses much atten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put and writing.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recitation input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n our country, writing drills are easily ignored, which results in students inefficiency in writing. How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in writ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we English teachers have to encounter in high schools. Based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actual efficacy of recitation inp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through vocabulary tests, pre-tests of composition, post-tests of composition, recitation tests, recitation reports, and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recitation test and that of its post-writing. The study reveals that recitation input is obviously helpful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cquire and reinforce the vocabulary and formulaic chunks that are needed in their writing output; it can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writing proficienc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citation test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at of post-test writing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in China. Writing is neither much valued nor taught in an appropriate method in high schools. As a result,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small vocabulary and lack of variety in sentence pattern and so on in the students writ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se problems and of the demand of English writing in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for Chinese Senior Middle Schools as well as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n this topic, we sugges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writing practices with recitation. 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it,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reciting and writing and review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recitation and writing.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is approach, the author carries out an experiment in two classes in Fuyang senior high school in Anhui Province. In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re requested to recite some articles.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wri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ledvClass. It means that recitation input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lish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The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senior schools, i.e., while we explore 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nglish writing at present, we should positively maintain the very essence of ou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ecitation inpu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an effort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Key Words: recitation inpu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English writing; English writing proficiency development vi目录第一章 引言 .1 1.1 问卷调查 1 1.2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 1.2.1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1 1.2.2 高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2 1.3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4 1.4 假设:背诵范文以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5 1.5 论文结构 6 第二章 文献综述7 2.1对背诵的理解 .7 2.2 写作的基本理论 8 2.2.1 写作的本质 8 2.2.2 高中生所处的写作阶段8 2.2.3 写作教学模式评介.9 2.3 背诵与写作互融性关系的理论框架.11 第三章 研究方案14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14 3.2 研究对象.14 3.3 研究工具. 14 3.3.1词汇测试14 3.3.2写作前测15 3.3.3写作后测17 3.3.4背诵考试18 3.3.5背诵报告19 3.4 实验过程.20 第四章 本研究的训练内容21 4.1 策略应用要点.214.1.1知识策略214.1.2计划策略.214.1.3评价策略214.1.4修改策略21vii 4.1.5背诵策略21 4.2 策略训练的具体应用.22 4.2.1策略呈现阶段22 4.2.2策略训练阶段22 4.2.3策略使用阶段23 4.3 在背诵策略中应注意的问题.23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25 5.1数据分析25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25 5.2.1 两个班前测结果与分析25 5.2.2两个班后测结果与分析26 5.2.3两个组词汇测试结果分析28 5.2.4背诵式语言输入对减少学生写作输出中的中式英语数量的有效性30 5.2.5背诵式语言输入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性31 5.2.6背诵式语言输入功效与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相关性32 5.2.7背诵报告分析32 第六章 结语37 附件 138 附件 240 参考文献.44 致谢.47 viii背诵范文对提高高中生英语 写作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第一章 引言根据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语言首先是指口语,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记录口头语言的,是第二性的。因此,人们一向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应当以听说训练为主,听先于说,读写为辅,读先于写。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语言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都强调听说的主要性。我国以前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一向规定在综合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由此可见,人们对写的技能训练是有所忽视的。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这把写当作巩固知识,特别是巩固听说的手段。而现在,交际语言教学(CLT)对写的理解有所不同,认为写是实现交际目的的一项重要技能,写不能仅限于记录口头语言,成功地语言学习者需要学习和掌握书面语的各种文体,方能成功地表现各种题材,写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习作来。这样,就必须加强功能及系统性写作训练。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对信息交流的要求日益增多,因此,写作作为信息输出的重要手段,它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如何改进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1.1 问卷调查为了得到真实反映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资料,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高二(四)班和高二(九)班两个理科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 1)。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共发问卷 109 份,实际回收107份,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只有 17%的学生认为写作很重要,67%的学生认为写作在四项技能中最难,80%的学生在写作中采用逐句翻译的方法,40%的学生认为背诵有助于提高写作,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不够,69%的学生在写作中主要使用简单句,75%的学生认为目前写作训练不够, 90%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作文时仅注重语法和词汇,100%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 1.2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上述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尽管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对英语写作有明确的要求,1但在实际教学中, “写”的一项往往不被重视,处于从属地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历来被列为最后一种也是最易受忽视的语言技能。由于教学时数等条件的限制,课表上没有也不可能单独开设写作课。学生平时偶尔有机会练习写作,也是被动、保守的。同时,班级容量大,少则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而写作要求高,工作量大,见效慢。近几年来,针对“哑巴”英语,听说能力受到了关注,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重视,相比之下,人们对写的教学意义就显得估计不足。 首先,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教师没有写作教学计划。写作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或只作零星的写作训练,没有系统性。尽管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写作训练,但它被安排在最后一部分,一个单元的结尾,往往被视为对话、阅读教学的附带品。这种安排本身就会导致写作内容的支离破碎,缺乏系统的框架。教师很难窥其全貌,更不用说学生了。再加上课时有限,教师处理写作训练时,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时甚至无暇顾及写作教学。其次,即使是进行写作教学,也是采用传统的“结果教学法”,即“教师命题 ? 学生写作 ? 教师批改”的模式,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上。这种教学方法弊端较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教师在学生写作完成后,再去评改,而且评改的重点多放在对语法、词汇、拼写等句子水平上的正误,而忽视了语篇整体和思想内容。 最后,师生对如何提高写作缺乏正确的理解,误认为只要写的次数多了,写作水平提高是迟早的事。师生普遍认为阅读有助于写作,认为阅读理解的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平时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语言知识的输入,缺乏对学生语言知识内化,缺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输出的技能。所以,学生在学完一阶段的英语阅读活动后,由于对所学语言知识记忆不深,脑子里装满学过但没学会的东西,在具体应用中,不能将自己学过的有关词汇、句型等从记忆的储藏室中及时调出来,概念的模糊造成运用上的障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语言运用上的障碍,说明在接受信息与运用写作表达思想的教学过程中有脱节现象。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次数严重不够,检查措施不力。 因此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以安徽 2007年高考英语试卷为例),书面表达占 25分,按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 2007年 10 月公布的数据表明:抽样中的平均分是 13.3 分),得分率 50%略多一点,几年来都是如此。 1.2.2 高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写作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学生在用英文写作初期,文章中的错误比比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用汉语思维造成2的,作文实际上成了汉语写作的英文翻版。而从英文文法来看,学生的词、句的运用及产生的语篇能让中国教师明白,但大多数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种现象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被称为负迁移。其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词汇贫乏,语法、词汇表达中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这严重地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总结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词汇方面的问题。学生的作文中主要表现为用词缺乏多样性,反来复去就是那么几个基本词,不知道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多义词,从而使文章显得呆板、乏味。此外,词汇运用方面也不准确,表达不切题目,不着边际。 2、句子方面的问题。学生作文句式单一,缺乏变化,主要以简单句居多,不会或很少使用复合句。 3、语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语法知识观念淡漠,没有强烈的语法意识,遣词造句随意性大,语句支离破碎,错误百出。受母语的影响,学生作文中很容易出现错用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主谓不一致、时态语态混乱等错误。 4、篇章方面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分段意识不强,常常通篇只有一段,或者随意分段而不考虑文章的逻辑性。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缺乏篇章知识方面的训练,在语篇的衔接手段的使用上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往往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 5、由于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甚了解,因而学生常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写文章,结果是文章中汉式英语随处可见,有时甚至通篇读起来像是蹩脚的汉语翻译。 以上所列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学生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可以看出来。 1 That day the weather was very hot这显然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那天天很热)。可改成:It was very hot that day2 Mary told her mother that she had made a mistake句中的 she 指的是 Mary 还是 her mother呢?让人感觉指代模糊。可以改进为:Mary said to her mother, “I have made a mistake.” 3 The fresh water,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这是一个典型的不连贯的例子,同时 it 与 things 在数方面也不一致。可以改进为:Fresh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4 People learn English to use it, some learn it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Others learn it to read books and magazines in English or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English-speaking foreigners这是一个不会使用关联词来连接前后句子的例子。可以改进为:People learn English for practical purposes: some learn it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while others3learn it to read or communicate it English5 A great man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lack the ability to be able to speak English fluently该句子重复累赘,让人感觉罗哩罗嗦,画蛇添足。可以改进为: Many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fluently6 I returned to my home. There was a note under my door. It was from Tom. He said he was in the town looking for a job. He had not found anything yet. He added that he was sorry to have missed me写作中比较忌讳重复类似长度的相同句型,读起来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以上这篇短文就存在这个毛病,并且在文章中各个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没能用句法手段表达出来。为了使文章生动,句义连贯,意义明确,可将短句合并,改为:When I returned to my home, I found a note from Tom under the door. He said he was in the town looking for a job, but he had not found anything yet. He added that he was sorry to have missed me1.3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2001 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其中提出的“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既包括口语,也包括写作。根据这一精神,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部分对写的技能目标作了描述,要求比过去高了许多,而且更加具体,以期加强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这四个技能用“目标描述”对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现将高中阶段写作中的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七级:1 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2 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2 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 八级: 1 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 2 能根据短文写摘要; 3 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九级:1 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等; 2 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 3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44 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教育部,2003) 由此可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 1. 4 假设:背诵范文以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 通过上述的分析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写作教学。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把重点放在教授学生如何掌握表达方法上,即更为注重如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某些写作技巧,如合理的结构,优美的语言,清新的文体等,以此来表述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写作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往往成了讲解文章的结构、段落的正确、词语的选择、地道的用法等等。诚然,在写作课的初始阶段,这是一种很必要的教学方法,这些写作技巧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也是写出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纯粹的写作技巧的传授只能看作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现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不容乐观的原因应该在于中国学生语言输入严重不足。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学者认为, “背书”在中国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背诵能使学习者记住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背诵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词汇、句型和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从而使其语言输入规范化。那些精选出来的课文中不乏许多地道的精彩的表达法,学生如不反复朗读和背诵,是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更难在限时、紧张的写作过程中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宁敏磊在中国翻译 (1995年第 3期)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我国翻译家王贤才的话:“要说学英语有什么窍门的话,我推荐一条:背书。背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的程度,单词有了,语法有了,更重要的是语感也有了。”有些表达法会被学习者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表达法被称为套语(formulaic speech) 。研究者发现、套语的使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其在习得语言的初级阶段)尤为普遍(黄冰,2004)。语言学家Sinclair1991认为,语言既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即短语化)的系统。可见,对于学习外语不久的高中生来说,通过背诵不同范文来熟记一些“公式化的语言”是有必要的。在我国悠久而成功的语文教学中,有诸多古训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深刻地揭示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多读多背”。受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5影响,总的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历来十分重视“多读多背”,并且卓有成效。 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单纯靠记忆力的知识受到了一定的鄙视和抵触,人们反对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提倡的是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况且背诵在大多数人看来费时低效,这就更加剧了学习者的反感。然而事实表明,背诵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实践证明的益处,还有深厚的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意义。在我们这个缺少语言(英语)环境的国家(英语课堂除外),背诵对语言的学习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背诵不仅不等于死记硬背,而且它与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并不矛盾。 在我国,有学者曾针对背诵课文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对大学生作过一些测试。丁言仁、戚言(2001)探讨背诵课文在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受试对象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 84 名学生。测试结果发现:1)通过背诵课文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短语知识;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固定短语可使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3)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大有裨益。 董卫、付黎旭(2003)以华中科技大学 2001级非英语专业 135名学生为对象做过类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背诵课文有助于学习者记忆词汇、学习短语和提高造句能力,但对是否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只是做了预测。这两项研究从理论层面上对背诵式语言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总体作用进行阐述,有关实证太少。以前的研究都局限于大学英语教学,实验对象也是大学生,没有涉及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 修订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 120-150 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从这种要求可以看出,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在对写作方面上的要求还有共性之处。所以,2001年和 2003年的几位老师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该课题的研究很有启发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等。以前的研究对背诵是否能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只是对大学生做了预测。那么,对于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的高中生来说,背诵法是否也能奏效呢?本论文将对这一预测作进一步的验证。 1.5 论文结构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写作现状和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笔者在国内有关论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中英语写作的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论述前人对背诵和写作所提出的研究理论。第三部分研究方案,重点说明实验过程。第四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训练内容。第五部分实验结果分析,主要以研究后所得出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第六部分结语。6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背诵的理解背诵即反复诵读文篇,直至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或默写出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中对“背诵”的定义是“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背诵对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要学习一门语言,就离不开背诵。我国古代教育就非常重视背诵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属传统教学模式, 在我国有“书读而记, 记而解, 解而通, 通而作”的说法, 背诵在语言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可见古人对背诵这种学习方法有足够的重视。虽说现代教育已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大量地死记硬背,但是,适量的背诵还是必需的,尤其对语言学科而言。英语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背诵在这四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比喻听和说,孩子从“咿呀”学语到独立运用语言,就是一个从“听话”到“背话”再到说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背话”是其中的桥梁。背诵有助于培养语感,人们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的作品,许多语句烂熟于心后,对语言才会有着极度的敏感。如果离开了背诵,空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不切实际的(韦群芳,2005)。积极的背诵需要同时开展听、说、读、记忆四项活动,能对大脑皮层产生多重刺激,因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强记忆、提高英语口语与写作水平的方法。当然,背诵的益处主要还是体现在语言学习上,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我国有相当多的语言大师和著名翻译家就曾经得益于早年的背诵。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中,背诵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方法。比如,研究者发现:通过背诵课文,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短语知识。高中生在写作时经常使用固定短语,使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快。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丁言仁等,2001)。与此同时,背诵这种学习方法有着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理论依据。关于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问题, 通常有三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输入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要素;输入材料提供了“刺激”, 学习者产生“反应”。因此, 获得有效“刺激”是语言习得的关键; 第二种观点认为学习者是“巨大的引发剂”, 输入信息起到“扳机”的作用,用来触发学习者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引发剂”是习得关键;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思维能力和周围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输入与语言习得7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了语言输入的重要作用。 2.2 写作的基本理论 2.2.1 写作的本质 写,是把心里所想的,痛快淋漓地倾吐出来。作,就是实践。写作,是以准确的书面语言,恰当的体式,来记述事物,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李振起、李凯源,1994)。写作这个概念,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写作的目的,就是表达写作者的内心世界,交流信息。写作的过程是一种自内向外的再现过程,其目的就是将写作者头脑中的信息输出。写作可称之为知识的表述过程。写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记中存在的信息(王春华,1998)。第二,怎么去写作?写作者写作时要讲究立意、谋篇、布局;讲究遣词、造句、文采;讲究书面语言的准确。 作为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的写作,主要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写作不是仅仅死背一些关于写作的知识和方法所能奏效的,它是写作者内外多种因素的交融和综合。要有效书面阐述自己的思想,写作者需要有较为丰富的阅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认知能力,既善于想象又善于概括,还必须具备驾驭语言、运用各种表达技巧的能力。同时,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写作实践活动是写作者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必由之路。语言知识的内化,写作技能的养成都是离不开写作实践的。 2.2.2 高中生所处的写作阶段丹尼尔森(Danialson,1965. 转引:舒运祥,1998:243)根据外语学习的进程,把学生写的能力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通常是从写句子开始。这些句子都是以他们先前听过、说过及读到过的句子结构为蓝本而写成的。随后开始写成段的语句和简单的作文,但通过口头练习学会的语言材料仍是他们写作时的主要模仿依据。到了高级阶段,学生一般已能自如地运用句子结构、词汇及写作技巧,从而能就广泛的题材进行自由发挥,并且很少有错误。这时,他们写作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材料的组织与表达、文体的运用等方面。至于中级阶段的学生,其写作则处于初级与高级阶段之间。就我国高中生而言,英语写作是指根据一定的提示,用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写一篇意思连贯的短文,达到表达一定思想的目的。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水平,绝大部分还处于初级和中级阶段之间,因此就我国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和母语写作作一区分的话,英语写作应具有初、中级阶段的写作特点,即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句子的连贯、段落的有机联系、内容的丰富贴切等方面,至于文章的构思的巧妙、立意的高低不是英语写作在此阶段的重点。高中阶段的写作基本上是控制协作。所谓“控制”,就是在安排写作训练或测试时都要限定时间、8内容、字数及词汇等,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使学生也注意到这个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高考试题中也得以体现。2.2.3 写作教学模式评介 近30年来,各种写作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在此,笔者主要讨论一下“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 1.结果教学法 传统的写作教学大都是采用结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以传统技巧的讲授和作品为中心,强调正确的语言用法和形式,强调文章的传统修辞模式,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论说文或诗歌等。这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给予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技能的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索自己所写的结果,而忽视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思维的能力。在这样一种反复演绎、讲解甚至生硬注入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则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地创造和探索。结果教学法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首先,讲授修辞手法、语法规则、文章发展模式和写作技巧等。然后,教师提供一篇范文,进行课堂分析,重点放在修辞形式和结构模式的选择上。最后,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模仿范文的形式写作一篇类似专业作者水准的文章。整个写作过程全部都是在教师支配下完成的,学生毫无自由创作的空间,写作成了机械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学生只为教师而写作,只注意形式而忽略内容,写出来的作品不是矫揉造作,就是空洞乏味。另外,大多数作文题目脱离现实,没有考虑到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交际需要,致使他们对写作失去信心。写作不仅成为应付差事,也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写作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传统写作教学法的弱点。而且很多研究表明:语法掌握的好坏和写作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陈立平、李志雪,1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