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活寄生汤 临床应用体会独活寄生汤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 9g ,桑寄生 6g,秦艽 6g ,防风 6g,细辛 6g, 川芎 6g ,当归 6g ,生地 6g,肉桂心 6g,茯苓 6g,杜仲 6g,川牛膝 6g ,党参 6g,甘草 6g 组成。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效果较好,举例如下。腰椎骨质增生伴坐骨神经痛李某,男, 51 岁。2006 年 4 月来诊,腰痛连及左下肢已10 天,不能行走,夜不得眠。x光片示腰骶椎骨质增生。诊见不能坐,站立稍痛缓,跛行弓腰,面色无华,痛苦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诊为腰骶椎骨质增生,压迫坐骨神经痛。辨证为风寒痹证,肝肾两亏。方用独活寄生汤 加味:独活 15g ,桑寄生 15g ,秦艽 10g ,防风 10g ,细辛 6g,川芎 15g ,当归 15g , 白芍 30g ,桂枝 10g ,茯苓 15g ,炒杜仲 15g ,川牛膝 15g ,党参 30g ,甘草 6g ,制乳香 8g , 制没药 8g ,炮甲珠 10g 。水煎, 1 日 1 剂,分 3 次服。服 4 剂症减,服 8 剂诸症悉除。随访3 个月,未见不适。腰椎骨质增生伴腰椎间盘突出陈某,女, 52 岁。腰痛 3 个月,加重半月,痛时牵连及下肢麻木,蹲坐不能,ct 显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诊见面色欠荣,腰腿疼痛麻木,舌淡紫苔薄白,脉弦滑。辨证为风湿痹证,肝肾不足,瘀血阻滞。方用 独活寄生汤 加减:独活 15g ,桑寄生 15g ,秦艽 10g , 防风 10g ,细辛 6g,川芎 15g ,当归 15g ,白芍 30g ,桂枝 10g ,茯苓 15g ,杜仲 15g ,川牛膝 15g ,党参 30g ,甘草 6g ,桃仁 10g ,红花 10g ,炮甲珠 10g ,制乳香 8g ,制没药 8g,蜈蚣 2 条,枣皮 30g 。上方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服 5 剂后痛减,麻木好转。后用上方做丸,服 3 个月后诸症消失。体会独活寄生汤 方中以独活疏散伏风,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防风、秦艽祛风胜湿,通络舒筋;细辛散少阴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 肾,强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活血。诸药相配,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充足、肝肾得养。 加入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炮甲珠、蜈蚣、地龙通络舒筋,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效 果更加明显。独活寄生汤医药数据库中心药学论坛别名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 年)。剂型 丸剂;汤剂药物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加减精品资料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 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舌苔谈白,脉象细弱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日 1 剂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 1 丸,日 2 次口服, 7 岁以上小儿用成人 1/2 量。用药禁忌孕妇慎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颈椎病:用本方加减:独活90g ,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党参)、甘草、当归、赤芍、生地各60g 。焙干共研成粉末,加醋 100g 炒干,装入一只约30cm 长, 20cm 宽的布袋中,每晚临睡时烘热后垫于颈肩部,每半个月为 1 疗程,嗣后更换原有药物。治疗颈椎病69 例,男 31 例,女 38 例;年龄最大 79 岁;最小 24 岁,平均年龄 51.5 岁。结果:经 1-4 疗程治疗后,优(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纵压叩市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肝 体功能恢复正常) 41 例,占 59.3% ;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例,占 29% ;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减轻,功能有改善)6 例,占 9% ;差(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2 例,占 3% ;总有效率为97% 。2. 骨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 ,茯苓、当归、党参各12g , 白芍、狗脊、牛膝各20g ,防风、独活、川芎、甘草各6g,细辛 3g ,威灵仙、淫羊藿各18g , 鹿角胶 6g(烊化) 。水煎服, 1 日 1 剂,早晚分服, 每次 150-300ml 。同时合用消炎镇痛散 (川乌、草乌各 140g ,白花菜子 100g ,乳香、没药各 80g ,白芷、川椒各50g ,麝香 1g ,冰片少许。先将乳香,没药去油后,再用余药共为细末)。用时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如大枣大小药膏置于 7 10cm 胶布中央,贴敷患处及相应穴位,贴3-6 小时,足部可8-12 小时,每周贴敷2次。治疗骨性关节炎96 例中,男 34 例,女 62 例;年龄 32-74 岁;病程 1-20 年;均经 x 线摄片确诊。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灵活无痛感,经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者) 43 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过重,用力不当,或受风寒时隐隐作痛)31 例;好转(服药6 剂,贴敷药 2 次疼痛减轻) 20 例;无效(服药10 剂,贴敷药 2 次后症状尚无改善) 2 例; 总有效率为 94% 。3. 坐骨神经痛:用本方加减:独活 l5g ,桑寄生 20g ,茯苓 15g ,桂枝 10g ,川芎 20g , 当归 10g ,白芍 30g ,熟地 20g ,党参 15g ,甘草 10g ,秦艽 15g ,防风 15g ,细辛 5g,杜仲20g ,牛膝 30g 。水煎服,每日 1 剂。治疗坐骨神经痛 100 例,男 58 例,女 42 例;年龄最大者 62 岁,最小者 24 岁, 30-50 岁者占 90% ;病程最短者 36 小时,最长者 3 年半,平均病程124 日。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 1 年未复发) 87 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停药后症状稳定) 7 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腿不适) 3 例,无效 3 例。又有报道:用羌活、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当归、茯苓、牛膝、党参、制川乌、制草乌、川断、杜仲、桂枝各10g ,细辛 6g,白芍 30g ,甘草 6g 、制马钱子 0.7g 。水煎服,每日 1 剂。治疗坐骨神经痛46 例,男 32 例,女 14 例;年龄 18-62 岁。结果:痊愈 33 例,显效12 例,无效 1 例。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1. 抗炎:( 1)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 (10g/kg 和 20g/kg 连续 7 日)或外涂左耳( 0.1ml/ 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 独活寄生汤 ( 8g/kg 和 16g/kg ,连续 7 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 8g/kg 剂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 独活寄生汤 (0.5ml/ 只),每日 1 次,连续 6 日,可明显降低 1% 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10g/kg ,15g/kg ,20g/kg ),每日 1 次,连续 7 日,三种剂量对0.5% 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 镇痛:给小鼠灌服 独活寄生汤0.13g/kg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 30 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有明显提高,90 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180 分钟仍维持显著镇痛作用; 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40 和 50 分钟分别为 40.4% 和 33% 。表明独活寄生汤 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独活寄生汤 有调节免疫作用。( 1)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 8g/kg 剂量, 连续 7 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2)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kg 剂量,连续 7 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k 值为 0.02 0.014 ,较对照组 0.013 0.008 高;(3)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 (10g/kg )对 2, 4-二硝基甲苯( dncb )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25mg/kg )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有关。4.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1)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 能显著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方药1.4g/kg 和 2.8g/kg ,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 188 86ml/100g/min ,和 175 78ml/100g/min ,比给药前增加18.23% 和 18.29% ,作用维持 30 分钟以上;相应脑血管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26.7% 和 25.8% 。对于狗,该方药0.7g/kg和 1.4g/kg ,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257 115ml/100g/min和215 80ml/100g/min ,比给药前增加26.8% 和 16.8% ;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35.6% 和 16.4% 。( 2)改善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 10g/kg 能明显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肾上腺素(adr)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adr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闭合。5. 其他: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15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独活寄生汤 服用有讲究作者:马运福所谓“ 服用有讲究 ”,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独活寄生汤 系药王孙思邈的成方。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人参(或党参)、杜仲、牛膝、甘草共15味药组成。本方主治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所致的痹证,尤其是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患痹证,用本方疗效明显。分析:独活、细辛,能入足少阴肾经,温通血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去风湿,配合桂仲、牛膝强筋健骨固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活血养血,人参、肉桂、茯苓、甘草,益气补阳。所以本方既能驱风寒湿邪,又能补正气。对 肝肾阴虚有热(虚热),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成的腰膝疼痛、腿脚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的顽 固痹证,疗效颇佳。然而,从多年的临床上看,患风寒湿痹证的病人,服用上方(汤剂),至少要10剂以上方能体现出微小的疗效。若要治愈或基本治愈,则要服几十剂甚至上百剂,而疗程则需要半年以上。因为此证系多年积聚而成的慢性病,治疗非几日之功。可是,如今有耐心服10剂以上中药的病人较少,往往服几剂药后无效,便另行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方剂疗效,至少要尽快体现疗效。为此,就 独活寄生汤 所治之证而言,笔者首先想到了酒。因为酒有如下功能:酒性辛窜,可载诸药之性速达病灶部位,使之产生速效。专用术语谓之“药引”,即引药入经之意(经者, 病灶部位是也)。同时,酒又属温热之品,具有温寒壮阳的功能,对于寒盛和素体阳虚的痹证患者,酒能加强和提高 独活寄生汤 的功能和疗效。具体方法是:凡能饮酒的痹证患者,笔者嘱其以白酒浸泡独活寄生汤 诸药三日后始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服量为2025 毫升,缓缓饮服(其剂型属传统的药酒浸泡)。对于不饮酒者,则采用汤药内滴酒的方法 即每次服药时,在汤药里滴入10 至 15 滴白酒。自采用此服用法后,其疗程缩短,疗效明显提高。下面是笔者5 年里所治 11 例痹证患者的概况。11 例患者,男性 7 人,女性 4 人,其中 60 岁以上 6 人, 45 岁至 60 岁以下 5 人。他们中饮酒者 8 人,不饮酒者 3 人。服酒浸剂者,于服药三日后便体现疗效,疼痛减轻,少数病灶部位有红肿者开始消散。一月后,基本治愈6 例(其中一例于停药半月后复发),根治1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为 70% 以上。而 3 例不饮酒者,于服药8 天后其疼痛程度不同地减轻,50 天症状基本控制,但无治愈病例,有效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 独活寄生汤 酒浸剂不适宜热痹。所谓热痹,系痹证中一类型。它指素体阳气偏盛或阴虚而表现相对的阳气偏盛患者。其病因病机为,素体有热或阳气偏盛,被风寒湿浸 入,久之其侵入之外邪从热化,热邪瘀阻经脉,气血不能流通,出现诸如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症状,治当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此外,就风寒湿痹证而言,由于三邪的多寡不等,临床用药应有侧重和加减。如对风盛而痛无定处的 “ 行痹”,应重加祛风之药,如防风、秦艽之类;又如寒盛痛有定处的 “痛痹”,应另加镇痛效果好的川乌、草乌等药。其次, 痹证患者若有便溏或便秘等等兼证,处方用药应兼顾治之。总之,临床辨证用药,不可拘于成方。独活寄生汤2007 年 05 月 10 日 星期四 15:54方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三两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各 6g用法上十五味药,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温身勿冷也。 现代用法: 水煎服。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君独活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防风、秦艽祛风胜湿。臣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使甘草调和诸药。1. 本方为治疗痹证时久,而正气不足者。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证治要点。2. 对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3. 慢性关节炎、 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 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 属肝肾两虚, 气血不足者,均可应用。若痹证属于湿热实证者,非其所宜。成方便读: “ 此亦肝肾虚而三气乘袭也。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 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 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胜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 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 且又风能胜湿耳。 ”附方乌头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芍药 黄芪各三两各 9g甘草 炙 三两 9g川乌 五枚 6g咀,以蜜二升 50g ,煎取一升,即出乌头。用法:上前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每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功用:温经祛湿,散寒止痛。主治:寒湿痹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与独活寄生汤比较:本方为寒湿痹痛证而设,与独活寄生汤相比,组成药物虽少,但方中川乌与麻黄相配,祛痹止痛之力较著;黄芪与芍药、甘草合用,益气养血,和营缓急,并能制约乌、麻之峻烈。温经止痛作用优于独活寄生汤,但补虚之力较弱。独活寄生汤 方剂名称: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独活三两 (9g) 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各 6g) 用法:上呚咀 ,以水一斗 ,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温身勿冷也 ( 现代用法 :水煎服 ). 功效: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 . 主治:痹证日久 ,肝肾两虚 ,气血不足证 . 腰膝疼痛 , 痿软, 枝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 ,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 ,脉细弱 . 病症分析: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 使以秦艽、 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 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临床应用及研究: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使用注意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独活寄生汤【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组成】独活9 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 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 克【用法】上十五味,哎咀。以水1 升,煮取300 毫升,分二次服。【功用】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 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独活2 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代)2 两,杜仲(切,炒断丝) 2 两,北细辛2 两,白芍药2 两,桂心2 两,芎 2 两,防风(去芦)2 两,甘草2两,人参2 两,熟地黄(洗)2 两,大当归2 两。【处方来源】得效卷三。【方剂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 及新产腰脚挛疼,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风邪乘间而入。【制备方法】上锉散。【用法用量】每服4 钱,水 2 盏煎,空心服。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独活 9 克、桑寄生 1520 克、秦艽 10 克、防风 10 克、细辛 36 克、当归 69 克、白芍 9 克、川芎 6 9 克、生地 12 15 克、杜仲 9 12 克、牛膝 9 克、人参 5 6 克、茯苓 10克、甘草 5 克、桂心 3 5 克,古代医家用此方也有的把独活用三两,其余药皆为二两。共为粗末,每次用 12 18 克,煎水服,每日2 次。近代医家则多用此方随证加减,作为汤剂使用,上述用量即为汤剂常用量。本方为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主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而致腰膝疼痛,酸软无力,屈伸不便,喜暖畏冷等症。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搜风寒、通血脉;配以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化湿;桑寄生补肝肾、益气血、祛风冷;又配合杜仲、牛膝壮肾健骨,强筋固下;更用归、芍、芎、地活血补阴;以参、桂、苓、草益气补阳。全方主旨是用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 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腰膝痹痛自愈。我在临床上治疗痹证时,经常使用本方随证加减,屡起沉疴,可以说差不多天天能有机会运用此方。本方照顾全面,力在治本,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常须久服方效。为了能见效迅速,所以我经常是以本方随证加减,尤其是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用针对性强的祛邪之品,标本兼顾。取效则较快。兹把个人点滴经验和常用经验方以及主治病症、加减法等介绍如下, 仅供同道参考。1、治疗腰腿痛痹,喜暖怕冷,见寒加重,膝腿屈伸不利,包括西医学中的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骨刺、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处方:桑寄生20 30 克,独活 912 克,细辛 3 5 克,川断 1215 克,威灵仙 12 15 克,防风 10 克,杜仲 12 克,生熟地各 12 克,牛膝 12 15 克,红花 10 克,制附片 10 12 克,草乌 59 克,炙山甲 9 克,桂枝 12 15 克,伸筋草 30 克,水煎服。加减法:关节肿比较明显者,去生、熟地,加生薏米30 克、汉防己 10 克、茯苓 1530 克;脊柱疼明显者,加金狗脊2o 30 克、地鳖虫 69 克、羌活 610 克;主诉大腿外后侧连及小腿外后侧疼痛者,可加重牛膝15 30 克,加地龙 10 克,青风藤20 克,槟榔 1215 克;拍 x 光片腰膝关节骨刺明显者,可去伸筋草、杜仲,加骨碎补1218 克、补骨脂 10 克、乳没各 5 克、生龙骨 15 20 克(先煎)。2、治疗妇女素有腰腿疼痛,但又妊娠数月,腰腿疼痛有加重者。处方:桑寄生 30 克,独活 10 克,当归 10 克,白芍 12 克,生地 12 15 克,防风 10 克,炒白术 12 克,杜仲 1215 克,制附片 10 克,炒黄芩 6 克,苏梗 10 克,炒黄柏 10 克,川断20 25 克,络石藤 20 克,千年健 15 克。3、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喜暖怕凉,有时足跟亦痛,血沉快,抗链“o” 滴度高者。处方:桑寄生 30 克,独活 12 克,杜仲 12 15 克,牛膝 18 克,细辛 3 5 克,防风 10克,茯苓 15 克,熟地12 克,肉桂5 克,泽兰 18 克,制附片 12 克,槟榔 10 克,地龙 10 克,威灵仙 15 克,补骨脂12 克,松节18 克。医学心悟有蠲痹汤(羌活、独活、秦艽、桂心、炙甘草、当归、桑技、川芎、乳香、木香、海风藤),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方剂。但蠲痹汤偏用治疗人体上半部痹证无肝肾不足者, 本方则偏用于治疗人体下半部痹证,病情较深重,肝肾不足者。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 1990 年)。剂型 丸剂;汤剂药物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加减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 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舌苔谈白,脉象细弱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日 1 剂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 1 丸,日 2 次口服, 7 岁以上小儿用成人 1/2 量。用药禁忌孕妇慎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颈椎病:用本方加减:独活90g ,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党参) 、甘草、当归、赤芍、生地各60g 。焙干共研成粉末,加醋100g 炒干,装入一只约30cm 长, 20cm 宽的布袋中,每晚临睡时烘热后垫于颈肩部,每半个月为 1 疗程,嗣后更换原有药物。治疗颈椎病69 例,男 31 例,女 38 例;年龄最大 79 岁;最小 24 岁,平均年龄 51.5 岁。结果:经 1-4 疗程治疗后,优(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纵压叩市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肝体功能恢复正常) 41 例,占 59.3% ;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 例,占 29% ;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减轻,功能有改善)6 例,占 9% ;差(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2 例,占 3%;总有效率为97% 。2. 骨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 ,茯苓、当归、党参各12g , 白芍、狗脊、牛膝各20g ,防风、独活、川芎、甘草各6g,细辛 3g ,威灵仙、淫羊藿各18g , 鹿角胶 6g(烊化)。水煎服, 1 日 1 剂,早晚分服,每次 150-300ml 。同时合用消炎镇痛散(川乌、草乌各 140g ,白花菜子 100g ,乳香、没药各 80g ,白芷、川椒各50g ,麝香 1g ,冰片少许。先将乳香,没药去油后,再用余药共为细末)。用时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如大枣大小药膏置 于 710cm 胶布中央,贴敷患处及相应穴位,贴3-6 小时,足部可 8-12 小时,每周贴敷2 次。治疗骨性关节炎96 例中,男 34 例,女 62 例;年龄 32-74 岁;病程 1-20 年;均经 x 线摄片确诊。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活动灵活无痛感, 经随访 1 年以上无复发者) 43 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过重,用力不当,或受风寒时隐隐作痛)31 例;好转(服药6 剂,贴敷药 2 次疼痛减轻) 20 例;无效(服药10 剂,贴敷药 2 次后症状尚无改善) 2 例;总有效率为 94% 。3. 坐骨神经痛:用本方加减:独活l5g ,桑寄生 20g ,茯苓 15g ,桂枝 10g ,川芎 20g , 当归 10g ,白芍 30g ,熟地 20g ,党参 15g ,甘草 10g ,秦艽 15g ,防风 15g ,细辛 5g,杜仲20g ,牛膝 30g 。水煎服,每日 1 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00 例,男 58 例,女 42 例;年龄最大者 62 岁,最小者 24 岁, 30-50 岁者占 90% ;病程最短者 36 小时,最长者3 年半,平均病程124 日。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1 年未复发) 87 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停药后症状稳定) 7 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腿不适)3 例,无效 3 例。又有报道:用羌活、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当归、茯苓、牛膝、党参、制川乌、制草乌、川断、杜仲、桂枝各10g ,细辛 6g,白芍 30g ,甘草 6g 、制马钱子 0.7g 。水煎服,每日 1 剂。治疗坐骨神经痛46 例,男 32 例,女 14 例;年龄 18-62 岁。结果:痊愈 33 例,显效12 例,无效 1 例。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1. 抗炎:(1)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10g/kg 和 20g/kg 连续 7 日) 或外涂左耳( 0.1ml/ 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 和 16g/kg ,连续 7 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8g/kg剂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独活寄生汤(0.5ml/ 只),每日 1 次,连续 6 日,可明显降低1% 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10g/kg ,15g/kg ,20g/kg ),每日 1次,连续 7 日,三种剂量对0.5% 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 镇痛: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0.13g/kg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 30 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有明显提高,90 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180 分钟仍维持显著镇痛作用; 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40 和 50 分钟分别为 40.4% 和 33% 。表明独活寄生汤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独活寄生汤有调节免疫作用。( 1)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 8g/kg 剂量, 连续 7 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2)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kg 剂量,连续 7 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k 值为 0.02 0.014 ,较对照组 0.013 0.008高;(3 )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10g/kg )对 2,4- 二硝基甲苯( dncb )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25mg/kg )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有关。4.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 ( 1)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能显著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方药1.4g/kg 和 2.8g/kg ,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 188 86ml/100g/min ,和 175 78ml/100g/min ,比给药前增加 18.23% 和 18.29% ,作用维持 30 分钟以上;相应脑血管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26.7% 和 25.8% 。对于狗,该方药0.7g/kg和 1.4g/kg ,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257 115ml/100g/min和 215 80ml/100g/min ,比给药前增加26.8% 和 16.8% ;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35.6% 和16.4% 。( 2)改善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10g/kg 能明显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肾上腺素(adr)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adr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闭合。5. 其他: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15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毒性试验本品毒性低。小鼠灌服,最大耐受量为50g/kg 。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的临床体会作者:中华医师网来源: 发布时间: 2008-3-19 1:35:23 hj*2 fl(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共15味药组成,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剂。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补益肝肾。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除风寒、通血脉;配秦艽,防风通经升阳,祛风胜湿;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益气血兼祛风湿: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补阴;人参、桂心、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补阳。综合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痹痛愈。笔者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风寒湿痹数百例,多获满意疗效,摘录近期治疗的2 例病例如下:例 1:赵某,女, 55 岁,2007 年 1 月 24 日就诊。患者于 2 年前患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经一年多时间的治疗,骨质增生有所好转,但周身骨关节疼痛不减,特别是双下肢关节麻木疼痛,见寒加重,屈伸不利,行走困难,舌谈,脉缓而濡。予方独活寄生汤加黑附片 30 克(先煎),黄芪 30 克。连服 2 剂后疼痛减轻,全身力增,双下肢屈伸自如。在原方基础上减去附片,加续断15 克,连服 5 剂后诸症消失,痊愈。本病例因久病时日,气血亏损, 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凝滞。症见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双下肢屈伸不利,行走困难;且畏冷喜温,见寒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