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技术.ppt_第1页
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技术.ppt_第2页
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技术.ppt_第3页
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技术.ppt_第4页
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姚同玉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技术润湿性反转技术,目录,一、油藏润湿性二、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与机理三、润湿性测试方法四、润湿性反转剂对润湿性的控制五、润湿性反转剂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六、润湿性反转剂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七、润湿性反转剂对采收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八、润湿性反转剂在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的应用,一、油藏润湿性,(1)定义: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2)润湿角,1.润湿,角一般从极性大的液体那一面算起,对于油水系统,一般从水的那边算起,前进角,0 - 75,水湿前进角, 75 -105中性润湿前进角, 105 -180油湿,2.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1)油藏岩石的润湿性,斑状润湿:,混合润湿:,(2) 影响油藏岩石润湿性的因素,凡是影响油-固、水-固界面张力的因素都影响岩石的润湿性。,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因素:(1)岩石的矿物组成(2)油的性质、水的性质(3)油中的极性物质。,岩石的润湿性是岩石骨架本身的矿物组成与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与机理,由于活性物质的吸附,使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润湿反转。,润湿反转程度与固体性质、活性剂性质及浓度有关。,1.油藏润湿性反转,1.油藏润湿性反转,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的变化 油藏原始润湿性 原始含水饱和度 亲油 30% 40% 亲水 水驱油过程中油藏的润湿性 亲水性增强 胜坨油田二区、濮城油田、双河油田,粘土矿物膨胀或迁移,油膜变薄,2.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1) 由水湿向油湿方向变化 原油中的极性组分胶质、沥青质、N,S,O化合物、卟啉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化学剂处理硅油、三甲基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十八烷基三氯氧硅、三氯乙烯 聚硅材料 气相甲硅烷基化技术,(2) 油湿或水湿向气湿变化 FC754为一种水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FC722和FC759是分子量为100,000的聚合物,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可溶于炭氟化合物型的溶剂,是氟聚合物,带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基团。,2.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3) 油湿向水湿变化 表面活性剂聚季铵型阳离子聚合物 MD膜,2.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OP型的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烯烃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2.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聚季铵型阳离子聚合物 COP,2.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MD膜交替沉积示意图,2.油藏润湿性反转分类,3.油藏润湿性反转的机理,(1)原油、盐水和油藏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改变润湿性的机理 极性作用 表面沉淀作用 酸碱作用 离子桥接作用,(2)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与表面羟基反应,与负电表面反应,3.油藏润湿性反转的机理,吸附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吸引作用:离子交换吸附电性吸附 分子间范德华力吸附氢键吸附作用,3.油藏润湿性反转的机理,(3)MD膜改变油藏润湿性的机理,3.油藏润湿性反转的机理,三、润湿性测试方法,1.直接法,(1)光学投影法,注意:1)矿物表面要十分光滑,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2)用磨光的石英代表砂岩;用方解石代表碳酸岩。,1屏幕 2放大机镜头 3玻璃槽 4凸透镜 5光源,(2)吊板法测界面张力及润湿角,整个吊板受到的拉力F:,特点:同光学投影法,用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代替真实岩石。,(3)Washburn法,K与砂粒组成,液体表面张力、粘度有关,用标准物质计算出k值,然后可以检测石英砂用不同溶液处理后润湿角的变化,从而定量测量化学剂溶液对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2.间接法-自吸吸入法,自吸吸入法,吸水量吸油量,岩石亲水,束缚水Swc自吸水水驱,水湿指数 rw=1,自吸驱替法,强水湿,残余油Sor下自吸油油驱,油湿指数 ro=1,强油湿,表3.2.2 由润湿指数评价岩石润湿性,四、润湿性反转剂对润湿性的控制,润湿性反转剂对润湿性的控制,亲油载波片的接触角:前进角(Advancing Angle)96.27,后退角(Receding Angle)93.67,(1)动态接触角法,(1)动态接触角法,处理后的润湿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结果与动态接触角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润湿性反转剂对润湿性的控制,(2)Washburn法,微观驱油饱和油后,反转结果,残余油量大大减少,残余的油呈珠状或柱状,接触角小于或等于90 ,呈现出弱亲水或亲水的特性,润湿性反转剂的驱油机理研究,反转结果,五、润湿性反转剂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润湿性反转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0.2%RS-1与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低,6080分钟可达到平衡,润湿性反转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润湿性反转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润湿性反转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0.1RS-1与其它化学剂复配后的油水界面张力效果,润湿性反转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六、润湿性反转剂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润湿性反转剂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Morrow 和 McCaffery,不同润湿性岩石相渗曲线的特征值,润湿性反转剂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岩心物性参数,润湿性反转剂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12-1号岩心润湿性反转剂驱相对渗透率曲线(配方1)12-2号岩心水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油、水等渗点发生右移,说明润湿性反转剂溶液驱后,岩石表面亲水性增强,可动油饱和度明显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七、润湿性反转剂对采收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低渗天然岩心的驱油效率研究,采出程度随润湿性反转剂溶液(水)注入量变化关系曲线(配方1),水驱采收率提高,润湿性反转剂效果好,低渗天然岩心的驱油效率研究,润湿性反转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驱替过程,(1)微观驱油机理,(1)微观驱油机理,反转剂沿壁面流动,将油膜缓慢剥离,油膜渐渐变薄,油膜脱离岩粒表面后,在孔道轴心处形成油丝或油带向前运移,残余的油呈珠状或柱状,润湿性反转剂占据了孔道表面,润湿性逐渐转变,毛管力:,毛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湿相与湿相的压力差。,方向:指向弯液面凹侧大小:液柱产生的压力,分析:1)Pc与cos成正比; 2)与成正比; 3)与r成反比;,(2)渗吸机理,若岩石亲水,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反之是水驱油的阻力。,润湿性反转剂的驱油机理研究,1.9%,9.7%,亲水岩心,亲油岩心,八、润湿性反转剂在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的应用,泄压能力低压力传导慢,物性差,压力上升因素,渗透率低,连通性差,配伍性差,结垢严重,粘土膨胀,低渗透油藏压力上升原因,直接,油藏,间接,水质,外来流体,压 裂,酸化解堵,化学解堵,润湿性反转体系增注,效果较好,成本低,处理半径小,只能处理近井地带 作业成本高,不仅处理近井地带堵塞还能预防地层堵塞并提高驱油效率,增注措施,目前增注措施,润湿性反转剂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的应用,润湿性反转剂溶液驱与水驱压力梯度随注入量的变化曲线,润湿性反转剂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的应用,对注入能力的影响,注入压力的降低,降低了油田注水成本 ,在注入水中加入适量的润湿性反转剂溶液体系,就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注水能力,缓解目前油田注水能力不足的问题。,矿场试验-杏12-4-水336,杏12-4-水336是杏十十二区三次加密调整试验区的1口注入井, 2003年5月份注润湿性反转剂体系前,注水压力11.9MPa, 日注水量31m3,未上过措施。 在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润湿性反转剂体系注入后注入压力下降,最低到10.1MPa,并且稳定在10.6MPa。后提高注水量至55 m3,而压力仅仅上升到12MPa,日增注19m3。,矿场试验 杏12-4-水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