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方法举隅_第1页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方法举隅_第2页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方法举隅_第3页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方法举隅_第4页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方法举隅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举隅高启山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小学的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要求: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 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高年级: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教学,关于“解释词语”也总结 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结合图画, 来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 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上下文, 了解词语在课文中讲的是怎样的意思; 查字典, 查阅重点字, 通过重点字义来解释整个词语一般情况下的意思;查字典,查词语中的几个字, 通过字义串联组合的方式; 联系已有积累, 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理解(近义词互换解释词语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试悟”的过程);实际的阅读教学中, 理解词语与一般情况下的解释词语不完全相同,阅读的理解词语, 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词语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词语,来实现对文章内容、 情感表达的理解, 促进词语积累与运用。 阅读中的词语理解目标有五种类型。第一种,理解所有生词的意义。无耳兔阅读过程中,所有的生词,都需要通过解释来读懂文字。精品资料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一边读书,一边经历对词语字面意思进行解释的过程。遇到一个生词,这个词语不理解,就得想一想,查一查,顺一顺,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明白,从而能够读懂句子,知道作者这个词、这个句子在写什么。第二种,体会词语意思的“具体性”、“唯一性”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词语,仅仅读懂词语的一般意义、字面意思还不够,还 需要读懂一些词语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也就是这个词语与作者所描写的特征进行对照, 体会出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独特意义。比如, 冀教版教材二年级有一篇课文木兰从军中有一个词语“挎”,这里,除了一般意义外,还得体会到这里的“挎,”不是“挎篮子”的动作,而是“斜背着,”不是用手臂“挎”而是用肩背来“挎。”第三,体会词语所表达事物的特点,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有一些关键的词语, 还需要体会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比如人教版三年级可贵的沉默中的“稚拙”,意思就不单纯是“简陋、笨、粗糙”,这里还表达着“虽然但是”的语气转折,强调着对“稚拙礼物”的喜爱的情感态度; 再比如,人教四年级触摸春天中“悄然合拢”的“拢,”一个字,一个词语,表达了文中主人公安静“对蝴蝶那种非常小心的呵护”的内心,表达了作者对安静热爱 生活态度的赞美。第四种,体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发生的意义变化。有些词语,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中,产生了引申意义、变化的意义、比喻的意义、象征的意义。这类词语,一般在表达感情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比如人教版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里程碑”,再见了亲人中的“洒满鲜血”,就是引申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 这就是“转义,”白杨中结尾的“小白杨”就是象征意义。 这类词语, 就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它们在语境中发生了变化的“确切含义。”第五种,体会词语用法的奥妙与规律。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获取意义,更是为了将来能够很好的积累和运用。所以,要体会词语的运用环境、用法的一般性特征、词语运用的奥妙。这第五种类型,一般是阅读者在第二、三、四中类型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然实现对“表达规律”的一般性思考,可以在第三、四类型中同时发生,也可以是单独作为一个“理解目标指向”, 去思考体会,去归纳整理。上面五个种类型, 根据课文中词语的特点, 根据年级阅读要求的提升,而逐步从词语的一般性、 字面性所指, 过渡到在文中的特定所指, 再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独特性、用法奥妙所在。从“解释”的角度看,阅读中,但凡阅读中成为“阅读障碍”的词语(生词),都需要去解释,可以针对词语特点和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条件实际, 选择前面提出的各种方法来读懂词语的基本意思。而第二、三、四类型的词语,则不是全部,更多的是一些在表达事物特征上 起特定作用的、 在表情达意上起关键作用的关键词语。阅读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各自有不同的选择。实际阅读中,完成对生词意义的一般性了解, 可以采用前面谈到的各种策略。在“解释”词语一般意义的基础上,完成后面几种类型目标,还需要教学生学会在语境中体会独特意思、情感态度、变化意义和作用的思考方法。在语境中去体会词语的意思、作用、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方法呢?与自己的日常表达相比较,体会文中用词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联想自己日常如何表述,比较所写事物特点与自己的日常表述有何异同,体 会文中词语表达出了“自己日常表达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者不能的意思”或者“原来自己不能找到合适词语表达的意思”。读书的时候,认真思考:作者在这里用词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过去我知道笔下的事物的特点用什么词来表达吗?过去我是用什么词来写这个事物特点的?我的写法与文中的用词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文中的用词好在哪里?这个时候,如果可能,再查查字典词典,体会文中用词所表达意思的特殊意义所在。如:人教一年级月亮的心愿 中“月亮又来到另一个家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这里有个词语“照顾,”通过研究“顾”的字理,明白了“照顾”就是“用心看护”的意思之后,就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境来思考“这里是谁照顾 谁”?可能怎样“照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到“用心、细致”的行为,在此 基础上体会:过去我们怎么说?可能就是“帮”。于是就可以比较:“帮”是怎样的行为?“照顾”的行为跟“帮”有什么不同点?从而更好的理解“照顾”的含更义好,地理 解小女孩“照顾父母”的行为特点和内心特点。再如:人教三年级 可贵的沉默 中的“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这里,用了“稚拙”这个词语。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稚拙,原指稚拙写出来的是动作“笨、不熟练、生疏”,而在这写的是“礼物,”是礼物稚嫩、不成熟、不完美的意思。在读懂基本意思之后,思考:日常,我们说礼物或怎么说?简单、 不像样子。 而在这里, 用“稚拙”写出了“简单不、像样子” 这样的词句没表达出来的什么意思?稚嫰,我们很小啊,还不成熟啊,所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透着“小”这样的意思,是孩子做出来的啊,而“简单” 则不能表达出来这个意思。这就是课文中“稚拙”表达出来的意思。在语境中进行“用上”和“不用”的比较,体会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课文中的很多用词,在对事物属性、特点进行限制或者形容说明。而学生在的日常表达中,常常会省略掉。读书过程中,就可以联系自己日常的表达,体会 “用上这个词”和“不用这个,词在”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点?从而通过阅读,对事物特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白写话的时候, 该如何用词来具体表达事物特点。如:人教二年级我为你骄傲,作者写道:“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 老奶奶的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这里, 写作者投完了信,心里感到轻松的时候,用了“顿时” ,“顿时”就是“立刻、一下子” 的意思。而我们日常很可能就写“我的心里感到一阵轻松” 。用上“顿时”与不用“顿时”,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联系文中的内容“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心里就害怕, 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 每天给她送报纸。他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不自在。我决定把送报纸的前攒起来, 给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过去了, 我已经攒了 7 美元。我把前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 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用上“顿时”就表达出了“我”从“害怕、不自在、沉重、有压力”到“轻松”的变化速度, 表达出了“我”终于能弥补过错,真诚道歉, 心里才坦然了, 有了解脱。再如:人教三年级月球之谜开头部分:“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这里,作者写月光用了“皎洁”一词。皎洁:从形声字理解“皎,”并结合 上文的“明月”可以理解为“洁白、明亮;”洁,洁白。“皎洁”意思就是明亮、洁白的。用上这个词与不用,有啥区别?结合下文“美好的遐想”去思考,就可以明白: “皎洁”与“美好的遐想”相联系,“美好的事物”才能产生“美好遐想”的。这里写出了月亮美好的特点,也在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在语境中进行“同义、近义换词比较”, 读懂词语在语境中的“唯一性”特征。前面我们说过, 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特点是具有独特性的,用词也具有“唯一性”。要读懂这“唯一性,”进而读明白作者笔下事物的特点,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情,就需要去研究文中词语与意思相同相近的其他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如:人教四年级触摸春天 写蝴蝶在安静掌心和被放飞的动作,一个是“扑腾”,一个是“扑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两个词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再把词语分别放到语境中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掌心被拢住”, 蝴蝶在里面只能不断撞击安静的手掌,“扑腾”写出的是这样“被囚禁”的特点;放飞后,自由了,翅膀可以任意扇动,于是,就可以扑闪了,作者写出的是这样的特点;而在生命生命中,飞蛾在手指尖,翅膀不能动,它也在挣扎,但是只能“鼓动”了。这是词语虽然意义相近, 但是,细微差别表现着细微的特点。这样进行比较,就准确地体会到了事物特点,并且揣摩到了用词“唯一性,准确性”的特点。如:孔子拜师,老子说,“我在这里迎候你,”这里用“迎候”表达了对孔子的尊重。既然是尊重, 还有一个词语是“恭候”。老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