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子沟通的技巧走进孩子心灵,促进亲子沟通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与各位家长共同分享亲子沟通的技巧这一话题,在讲主要内容之前,我预设了几个问题,不知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遇到过没有?比如说: 孩子不听话, 有逆反心理, 有没有这个现象? (有!) 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孩子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好!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你们都怎么解决?(让家长自由发言, 可以点一、两个表现活跃的家长,让其简单回答,家长的答案五花八门,不外乎:讲道理,打一顿,关起来等)我想了解一下, 我们讲道理或者打一顿,或者其它的什么方法,有没有效果,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也就是说我们通 常都是用一些没有效果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说,我们是爱孩子的,有时候说话是过激了一点, 但我们也是为了他好,我们相信他会理解的。 我们冷静地想一想, 孩子会理解吗?其实这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厢情愿。父母爱孩子天下所有人都相信,只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你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 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一个高中生在一篇作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我感觉我的爸爸妈妈要求太高了,无论我怎样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总是挑剔我、批评我、训斥我、讽刺我、打击我,还说这都是精品资料对我的爱,如果他们爱是这种方式的话,我宁愿不要这种爱。几乎所有做父母的都会遇到一个现象: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就有逆反的心理了,那说明你们的问题现在已经 出现了,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现在很听话,没有逆反心理,你也不用沾沾自喜,孩子5、6岁没有逆反心理,并不保证7、8没有, 7、8 岁没有并不保证12 、13 岁没有, 12 、13 岁没有并不保证 17 、8 岁没有, 17 、8 岁没有并不保证20 多岁没有。如果我们招集 1000个家长开讨论会,这1000个家长中有幼儿园的家长,有小学生的家长,有中学生的家长,有大学生的家长,大 家共同讨论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 我们一定会发现, 幼儿园的家长说孩子有逆反心理, 小学生家长说孩子存在逆反心理, 中学生家长说孩子存在逆反心理, 大学生家长也说孩子有逆反心理, 最后的结论是,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原因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父母不知道怎么去与孩子沟通,不知道沟通需要技巧的。在学习与孩子沟通技巧前,我们有必要认识沟通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第二个是问题的归属。行为的描述有两个关键词:行为感觉凡是看得见, 听得到的是行为,比如我班杨建瑶小朋友 数学配对, 宋小左在给娃娃穿衣服,武宇轩和郑舒丹在合作玩走 迷宫,小朋友们在娃娃家玩耍等等;有几句话是做父母的常说的, “我的孩子很任性、很淘气”“我的孩子总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我的孩子很听话,很讨人喜欢”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感觉,是对孩子的评价。我们做父母的能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可是我们在描述孩子行为的时候, 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行为,说的是自己的感觉,对孩子的判断。我们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感觉,不断地对孩子 进行负面评价,指责、训斥、辱骂,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产生永 久性的伤害。比如:孩子早上起床,不愿意自己穿衣裳,要你给 他穿,你耐着性子给他穿好了,他又要你给他洗脸,你耐着性子 给他洗好了,吃早饭时他又让你给他拿碗,好!你又做了,吃完 早饭,他也不收拾自己的碗筷,这时候,你终于忍不住了,你会 怎么说?试试看,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就这么干,你会怎么说?(家长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你怎么这么懒!”会不会这样说?会!请问你是在说孩子的行为还是在说自己的感觉?你是说的自 己的感觉,我们换一种说法来看看,“早上起床你不愿意自己穿 衣服,让妈妈帮你穿,还让妈妈给你洗脸,拿碗,收拾筷子,妈 妈很生气, 因为我有很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上班时间也会受影响”。如果你是孩子,听了刚才那句话“你怎么这么懒!”和听了这句话, 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哪种说法更容易让你愿意改变自己 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帮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会只强调自己的感觉,那什么又是感觉?不会再去向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不会再去消极地评价孩子、打骂孩子、训斥孩子,就不会再去伤害孩子, 当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清除了孩子沟通中的第一座大山,破除了亲子沟通中的第一团迷雾。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核心问题:问题的归属, 也就是问题在谁,或者说谁有问题,当我们没有弄清楚谁有问题的时候,我 们就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我们这里说谁有问题并不是说谁错了,而是说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比方说:你的孩子用一支彩色画笔在家里的沙发上、窗帘上、墙壁上乱写乱画。 大家说这是谁的问题?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保持家里的窗帘、沙发、墙壁的整洁,如果被画得乱七八糟,还得要花费时间去洗、去擦,这让父母心理不舒服,对不对?当孩子的行为妨碍了父母的需求,给父母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觉,让父母产生情绪、困扰,我们说,父母有了问题。孩子在窗帘、沙发上画画时候心里会不会难过,不会!他在墙上画的时候, 会不会痛苦?不会! 他心里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他有什么问题?相反,窗帘上画个唐老鸭,沙发上画个米老 鼠,墙上画了个长颈鹿,他画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所以说不 是孩子的问题。再比如孩子对你说:“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你们认为这是谁的问题?很显然是孩子的问题,孩子被欺侮, 需求被剥夺, 心里委屈, 有不舒服的感觉,他有情绪,所以我们说,孩子有了问题。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往往不是缺少好的方法, 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到底是谁有问题。当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办?比方说: 孩子对你说:“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当你听到孩子这么说,你怎样回应孩子的话?你会怎么说?(让家长自由发言,并提示家长: 如果在平时, 你会用什么方式与孩子沟通?你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与孩子讲话?一定要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配合老师的讲座掩藏自己的真实面目。)以下是家长可能出现的回应方式:1、“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打人可不对。”2、“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块玩。”3、“没关系,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4、“小明是和你闹着玩的,不要计较。”5、“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要学会原谅他。”好!我发现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反应, 我们对这些反应方式进行归纳分类之后就会发现,总共可分为12 种不同的类型, 这 12 种反应方式被称为亲子沟通的大绊脚石,其中任何一种绊脚石都会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这12 种绊脚石又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运用的(这里有张图)大家把自己刚才的反应方式对照一下,看看你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1、命令、指示:你朝他脸上洒水,把他的书也弄湿。2、威胁、警告:你要是跟别人打架,别怪我不客气。3、表扬、赞美: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件事。4、安慰、同情:同学之间洒点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计较;书不就是湿了一点点吗?也不影响,算了,搞好同学关系是很重要的。5、教训、说教:你们是同学,你应该原谅他,不应该打架。6、建议、忠告:你跟老师说,让老师批评他。7、询问、调查:他用什么水洒的?卫生不卫生?书弄湿了多少?还能不能用?他有没有向你道歉?8、说服、辩驳:水洒在脸上让头脑更清醒,书弄湿了,还可以晒干,没有必要去揍人家。9、贴标签、评判:你是个没有脑子的人,就知道打架,从来不想想怎么去解决问题。10、转移、退缩:过去的事就算了,别再想它了,还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业吧。11、分析、解释:他把水洒到你脸上,可能是跟你开玩笑, 他跟你开玩笑, 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把书弄湿可能是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许他内心也很愧疚。12、辱骂、 讽刺: 打架是野蛮的表现, 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靠拳头解决问题。这 12 个沟通障碍我们几乎天天在用,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 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父母说话,孩子越来越认为父母不理解他,越来越疏远父母,越来越逆 反,我们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要好好了解这12 个沟通障碍。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为什么这 12 种回答类型都成了沟通中的绊脚石?象警告、威胁、侮辱、讽刺这些回答方式是绊脚石 还可以理解一些,为什么连指导、建议、询问甚至赞美也都成了 绊脚石了呢?我们刚才讲过, 当孩子有了问题时, 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比如我有了烦恼在向你 (挑一位家长) 倾诉时,我需要你的指导吗? 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吗?我需要你的安慰吗?难道我的心灵真的那么脆弱吗?我需要你的赞美吗?难道我没有自己的价值 感吗?我需要你的命令、警告、说教、批评、讽刺、分析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你只不过是我的好朋友, 我也只不过向你说说而已, 你只要好好听就行, 如果我说的反而不如你说的多, 我就不想再给你说了, 当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诉说时, 他是在表达一种情绪,这时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呢?大家请注意,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对他的情绪给予回 应,回应的方法就是积极倾听的技巧,也就是说,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积极倾听,积极倾听不是简单地听,是要听懂孩子的情绪, 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到他的话你听懂了,你理解了,只有这样他才感觉到跟你说话能够被关注、被接纳,能有安全感。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来回应孩子抢不到气球的问题。孩子说:“刚才我和他们一块玩抢气球,我总是抢不到。”孩子这样说, 只是在表达一种失望的情绪,并不是真的希望现在手里就有气球玩。我们怎么回应?(可以让家长尝试回答)我们可 以这样说:“你也很想玩气球,总是抢不到让你很失望。”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立刻会感到他被理解了,他的情绪被接纳了。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例子,孩子说:“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现在我们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了吧?怎么回应?(可以让家长尝试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小明打你,还抢走了你的玩具,让你很气愤,你不喜欢小明这样对待你。”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怎么能这样说话?孩子的问题不是还是 没有解决吗?各位家长,我们用积极倾听是在理解,接纳,同理 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 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孩子会有足够的能力智 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向父母诉说,是表达情绪,不是在向 父母请求解决问题, 父母就没有必要再插手帮助了,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特别痛爱我的孩子,我非要帮助他不可,如果你要真 的帮助孩子, 那就采用最好的帮助方式,大家知道最好的帮助方式是什么吗?(让家长略作思考)是不帮助!把解决问题的责任 留给孩子, 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当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起来了,他以后就再也不会依赖父母了,这才是真正的爱。 下面请家长看一段视频醒来。看了视频, 我们大家有何感想呢?当父母有问题的时候,不妨让我们试试以下技巧:1、和孩子产生共鸣。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当孩子给你说一件事的时候,放下手机,离开电视, 停下家务,认真听,用全神贯注的倾听来代替心不在焉。只有让孩子知长在真正的听他说,亲子沟通他才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困 难、感受告诉家长。2、不打断孩子。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 . ”“.嗯 ”“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做到只参与,不,先让孩子说完。一方面表示了家长的关心,另一方面能不打断孩子,让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 自己整理思和感受, 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3、别否定孩子。孩子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幼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 (2025年标准)电梯广告协议书
- 2025年车辆货物运输合同
- 2025重庆垫江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18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德国 租赁协议书
- 2025河南新乡市区卫河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局招聘建设管理人员7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安徽合肥长丰县县城区域部分学校招聘教师5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师范大学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自然资源局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科研项目管理质量承诺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
- 物业小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 2024版《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课件
- 2024年广东湛江廉江市部分机关(镇街道)单位招聘政府雇员1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精读研讨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第一章 有理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 AQ 2029-2010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主排水系统安全检验规范(正式版)
- JGJ153-2016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