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绪言_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初中化学绪言_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2页
初中化学绪言_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3页
初中化学绪言_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4页
初中化学绪言_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二、教学重点: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三、实验准备:点燃酒精灯的实验;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四、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今天开始,同学们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究竟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呢?教师通过书本内容和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关于什么的科学。通过教师启发,明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课本P2。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利用化学创造出新物质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知道化学在各个领域的用处:化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人类面临一系列危机的今天,化学尤其显得重要,学生通过教师叙述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明确化学可以使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拥有的物品更丰富。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例如(课本P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利用化学生产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利用化学生产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解决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利用化学从石油中得到优质纤维,生产出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使这件衣服冬暖夏凉,并且可以改变颜色)。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播放一些有关最新化学技术的录象,听讲思考进一步感受化学的神奇体会到化学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师操作魔棒点灯和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介绍化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学习化学的要求:认真预习,重视实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学生听讲和思索。使学生知道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要求,为将来学习化学知识作好铺垫。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四、教学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倾听: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思考从生活入手激发兴趣【内容新授】【引导】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像这种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讨论回答: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讲解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讲解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倾听理解讨论回答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记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演示实验15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倾听理解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听讲阅读P8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1、熔点2、沸点3、密度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讨论、小结加强理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倾听【布置作业】P10/1、2、3、4、5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二、 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1、熔点 2、沸点3、密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2、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3、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三、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四、教学模式:探究式五、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学生阅读】P12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教师点拨】1、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2、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 观察火焰;(2) 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3) 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熄灭后观察现象:尔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不断的追求的精神。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验。小结:1、 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关注物质的变化。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学生讨论,信息反馈。填写实验报告。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蜡烛燃烧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 2、明确 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排水集气法的练习导入新课 什么是呼吸作用?在家自找器皿练习回答使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引入实验探究新授课:1、 提问: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有何不同?2、 小结: 二氧化碳 氧气 水三种物质含量的区别3、 小结归纳实验方法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水-玻璃片指导学生阅读P14“活动与探究”教师活动猜想、讨论设计实验讨论步骤、方法分组实验:1、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 用澄清石灰水区别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3、 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氧气含量的多少4、 玻璃片区别水分含量的多少学生活动激发兴趣互相交流,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重点知识实验探究加深理解观察记录设计意图4、 提问、现象结论教师活动根据现象归纳结论学生活动加深重点知识的掌握布置作业整理探究活动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册实验二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二氧化碳吸入气 氧气呼出气水蒸气吸入气 水蒸气呼出气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倾听倾听,理解点明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一、 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2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演示】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演示】液体的倾倒。【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教师活动阅读P152药品取用规则倾听,观察,记忆观察,动手练习理解,记忆学生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设计意图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观察,动手练习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8观察并动手练习理解,记忆分析、思考、回答动手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 2、液体的取用方法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 药品取用规则二、 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 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3、 滴管的使用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和液体的取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基本操作。倾听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演示】实验1-92、给物质加热【演示】实验1-10【阅读】 P20酒精灯的使用,并记忆理解观察、思考【实验】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处加热;另一支的底部与灯心接触加热;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将水加热所需时间。完成P21 讨论并归纳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自己动手做实验1-10,并观察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三、洗涤仪器讲述洗涤仪器的方法、注意点、仪器干净的标准阅读练习洗涤仪器【小结】: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洗涤仪器归纳、小结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三、物质的加热4、 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内焰、焰心5、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用外焰加热6、 仪器的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used in the gray primary elevation on bread, about the size of 50mm squar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pacing by about 1.5M. To ash cakes after water will not collapse, then brushing with water/cement ratio for 0.40.5 at the grass-roots of cement slurry with layers, start paving mortar, if ash cakes has hardened, with mortar laying with leveling and knocking ash cake, filled with mortar. With Darby ash cake height mortar, scrape, rub wood trowel flat. Wooden trowel evenly back operation. Depending on the temperature level the screed is complete 24h, begin to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per day and three days be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