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随遇而安_第1页
汪曾祺 随遇而安_第2页
汪曾祺 随遇而安_第3页
汪曾祺 随遇而安_第4页
汪曾祺 随遇而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遇而安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师承沈从文 是京派作家的代表 二人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小说作家 沈从文以一个 执拗 的 乡下 人的身份表示着对乡土的亲和对都市的逃离 汪曾祺则是跨越时代的富于灵性的作家 在乡土小说方面卓有建树 两人的创作技巧同中有异 从人生哲学上看 汪接受了儒家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 沈则更多地体现在忧国意识和文学的独立性方面 汪说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 是健康的人性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 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 对画 对文学都如此 人间草木 山丹丹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年又一年 此文看似闲淡 实则蕴含人生哲理 饱含沧桑 它记得自己的岁数 拟人化手法把一株植物写得活灵活现 这东西 皮实在土台上刨个坑种上便能成活 语言朴实无华 富于乡土气息 读起来好像与作者对面谈话 亲切无比 山丹丹生命力强 流露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人生旅途漫长而坎坷 鼓励我们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人间草木 枸杞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 一边走着 一边检枸杞子 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 这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 两个老孩子 作者从而联想到 人老了 得学会这样的生活 这是人过中年以后才有的体验吧 作者回过头来看生活 生活竟是如此简单 年轻时追逐名利 为了生活而奔波 为了梦想而拼搏 这一生忙忙碌碌 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然而人老之后能有文中二老的心境 懂得生活之乐 也不错 一对白头夫妻相互扶携 一同采摘枸杞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人间草木小结 人间草木 蕴涵着世事沧桑 沈从文80岁生日时 汪曾祺给老师写的一副联语是 玩物从来非丧志 著书老去为抒情 这对联 对沈从文太妥当了 太贴切了 天地苍莽 人生如寄 惟人间草木 犹未忘情 昆明的雨 此文中 那种寂寥的时光写得耐人寻味 蕴藏着诗意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闲适与恬淡 像中国水墨画的笔墨和意境 令人悠然神 马铃薯 此文是 随遇而安 中的一篇 开篇便说 我当了一回右派 真是三生有幸 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此话既没有对时代的怨言和愤恨 也没有摆老资式的炫耀 汪曾祺说这话是真诚的 发自内心的 他碰上了20世纪的时代风云 如戏人生 人生如戏 把自己的遭遇看淡了 把历史这部大戏也看淡了 于是入乎其内 也超然于外 北京的秋花 桂花 汪曾祺桂湖老桂发新枝 湖上升庵旧有祠 一种风流谁得似 状元词曲罪臣诗 黄栌 爬山虎 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山红叶是黄栌 不是枫树 我觉得不妨种一点枫树 这样颜色更丰富些 日本枫娇红可爱 可以引进 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 入秋 爬山虎叶转红 沿街的爬山虎红了 北京的秋意浓了 读后感 该散文言简意赅 简短数字便勾勒出 北京秋意浓了 之景 爬山虎叶子由绿转红 充满动感 令读者明显地感觉到时节的变化 沿街尽是一片片红红的爬山虎 真是秋意逼人啊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之美 作者心思细腻 多愁善感 见证了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话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五味 汪曾祺是一个达观主义者 乐生 洒脱 爱吃地方名吃 爱品乡土风味 山西人能吃醋 爱吃酸菜 都说苏州菜甜 其实苏州菜只是淡 真正甜的是无锡 北京人很保守 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 今年有人学会吃了 菜农也有种的了 四川不能说是最能吃辣的省份 川菜的特点是麻且辣 搁很多花椒 周作人说他的家乡整年吃咸极了的咸菜和咸极了的咸鱼 浙东人确实吃的很咸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人爱吃臭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关于上文的食物与文化 五味 不外乎酸甜苦辣咸 作者竟把臭也写了进去 别有一番风味 居然把臭也写得有滋有味 令人垂涎 五味 行文简单 对食材的出处考证细致 颇有历史层次感 而不单单只是谈吃 从他讲的饮食文字中可以领略作者关于饮食文化与个性化的品味 也读到一个人的性情与思想 汪曾祺所爱之食多是地方风味与民间小吃 他谈麻辣烫 臭豆腐 皆是娓娓道来 从容闲适 而读者则满口噙香 汪曾祺写过不少写关于 吃 的文章 他犹如邻家老翁一般絮絮叨叨的讲着天南海北与自己的人生感悟 可我们却听得津津有味 一点也不厌烦 反而觉得他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 胡同文化 汪曾祺选择了北京胡同作为表现市民文化的载体 作者绘声绘色 饶有兴味地介绍了胡同的方位特点 产生 形成等 这些不但给人以知识 而且为下文阐释由胡同形成的胡同文化作了铺垫 胡同连接起一个个盒子似的四合院 四台院里的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而且一住几十年 舍不得 挪窝 讲究处街坊 但过往不多 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身为民主运动的民 却对学生运动冷限旁观 路见不平也是 忍 字当头 接上文 在作者对一桩桩一件件的北京人生活细节的形象描绘中 学生很快就会领会胡同文化的深刻内涵 封闭 自足 忍耐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审视 剖析使读者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 他们明白了 每一种抽象文化都依附于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存在 而生活中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许都蕴含着某种深厚的地域文化 比如茶文化 酒文化 服装文化 旅游文化等等 只要我们细细观察 认真体会 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实际上常常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胡同文化的感情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那份感情是复杂的 汪曾祺出生书香门弟 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他虽是江苏高邮人 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 耳满目染北京文化 有着深厚感情从这篇文章中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北京文化的熟悉了解之深和喜爱之情 比如 谈到胡同取名的来源如数家珍 大哑巴胡同 羊皮胡同 每一个亲切的名字里似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又如写胡同里那些熟悉的声音 剃头挑子的 唤头 磨剪子磨刀的惊闺 算命盲人吹的短笛 似乎就响在耳旁 写北京人易于满足的生活 更是津津有味 有窝头 就知足了 一虾米皮熬白菜 嘿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自己所熟悉并钟爱的一切都将随着四合院 胡同的消逝而消逝 接上文 在文章的束 末尾作者不无感伤的写到 有些四台院门外还保存着已失原形的拴马桩 上马石 记录着失去的荣华 满目荒凉 毫无生气 但稍微细心点 我们就会发现 作者对胡同文化喜爱但并不迷恋 对其消亡感伤但并不悲惜 封闭保守的胡同文化在迅速发展的商品社会里 已不适应开放进取的现今时代 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怀旧也好 伤感也好 无奈也好 都不能阻挡这一趋势 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他在表达自己的怅望低回之余 也豁达乐观地对着将逝的胡同文化道一声 再见吧 胡同 汪曾祺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为正在消失的老胡同 已经枯朽的旧文化唱了一首哀而不伤的挽歌 关于语言 他用平淡朴素 韵味十足的北京口语来表现乡土文化 更富表现力 比如 虾米皮熬自菜 嘿 一个 嘿 字 用的是地道的北京人的口气 换成其它的任何一句都不能传达出北京人那种特有的满足与欣赏 再如 穷忍着 富耐着 睡不着咪着 又道出了北京人凡事都 忍 的性格 加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 流露出局外人的佩服与调侃 还有写胡同的衰败 西风残照 衰草离披 满目荒凉 毫无生气 更有一般扑面的感伤 把这些富表现力的句子挑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