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论文.docx_第1页
食品质量管理论文.docx_第2页
食品质量管理论文.docx_第3页
食品质量管理论文.docx_第4页
食品质量管理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控制摘要食品安全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交谈话题,我们必须承认食品安全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繁荣,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事件却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重工业及农副业因素、微生物因素、食品添加剂因素、转基因因素、食品检验程序因素、文化教育和道德因素等六大因素。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在食品生产和经营中掺杂使假,制造劣质食品,给食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在六大影响因素中,本文主要论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控制措施。关键字: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因素 转基因食品 安全控制 1.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其中保证食品卫生是首要问题,并不是单纯解决吃得吃不好,精细与粗鄙的问题,而是解决吃得干净不干净,有害与无害,有毒与无毒的问题食品安全法。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2.1重工业及农副业因素重工业的大力发展,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来源,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空气的污染和排放的不合乎标准的废水、污水,使农作物吸收,使生产加工的产品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空气的污染使农作物有不能够正常的生长,畸形变质的隐患。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据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4省市污染区中,农畜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率已达18.5%,总超标产量约650万吨,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污染物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另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作物自身的农药残留也是致命的污染源。清理的不彻底,长期的食用,使有害的物质长期在人体内残留积蓄,成为了多种疾病引发的重要因素。社会上新生儿出现畸形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和怀孕妈妈所食用的食品有关系,这就是污染的食品产生的恶性连锁反应,危害了我们的下一代。还有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影响肉类食品的安全因素很多,主要来自生物性和化学性的污染,其中以生物性污染最为严重。我国畜牧业疾病较多,防疫和检疫都还相当薄弱。厂商为了快速的牟利,很多动物的饲料都存在问题,长期食用问题饲料,导致市场上的肉制品存在很大的问题。市民对肉类的质量不得不产生了一定的怀疑21世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赵霖. 鲍善芬,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年第02期。2.2微生物因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是相当强大的。微生物的种类之多,存在范围之广,不是用数字能够计算的。事实上,很多产品的加工生产就是利用细菌来制作的。例如食醋、味精、酸奶等。但是要有严格的控制,否则这种细菌所带来的疾病是致病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人类由细菌引发并产生的疾病是最多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许多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如1991年中国上海发生的毛蚶甲肝病毒导致30万人中毒,1994年美国发生的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冰淇凌导致22万人中毒,1996年日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导致9450人中毒等。据2012年2月2日,我国卫生部通报,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共报告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中毒3224人,其中死亡61人;按中毒原因分类,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的47.9%和70.7%。所以微生物是食品安全中一个重大影响因素食品工业标准汇编.术语卷。2.3食品添加剂因素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例如: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 所以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厉打击违反规定的厂商。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检验要严格审批流程,按相关规定实施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谢敏,于永达.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01期。2.4转基因因素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从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恩教授开发成功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农产品的生产,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1999年3月,自然杂志发表了康乃尔大学Losey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其报道的转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可谓转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应的一个实例。据推测,长期不良效应的发现正如六六六、DDT、PPA等药物的不良效应一样需要一定时间。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就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2.5食品检验程序因素食品检验的过程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往往由于某些原因,存在偏差。例如样品的抽取、环境的影响、检测人员的人为偏差、检测仪器的疏漏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食品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不完善,虽然现在存在食品卫生法质量安全法等法规,但这些法规实施还存在诸多不适,监管力度分散、整体力度小、职能交叉、资源浪费大,这些是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完善的重要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汤天曙.薛毅,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第02期。2.6文化、教育和道德因素首先,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过于松散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力度难免出现不正当竞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负面现象,社会转型期的机制漏洞仍需继续加大力度完善。其次,市场经营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文化道德。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风气的冲击下,部分市场经营者的经营理念逐渐发生异化,从商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也置之脑后,一切都向经济利益看齐,社会效益和公众观念弃之不理。对于教育方面,中国的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或街头宣传等方式进行的全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宣传的内容主要是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以及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等,由此可以将食品安全教育的主体理解成狭义的消费者教育。实际上,食品安全教育对象还包括政府决策者和食品产业链从业人员,针对不同的对象,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差异。由于多年来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欠缺,一方面导致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导致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无疑影响了食品安全的进展食品安全研究和管理的现状任发政.罗云波,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年第06期。3.转基因食品安全控制措施3.1转基因食品定义所谓的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3.2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控制3.2.1严格控制境外转基因食品进入 对国外转基因食品进入我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可以在WTO框架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限制,这方面检验检疫系统应有较大作为空间。 3.2.2加强国内市场控制 虽然我国农业部已发布一系列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国国内市场的管理是较为混乱,如转基因水稻还未批准上市,但已有众多报道称转基因水稻已流入市场。因此,必须完善这方面的法规,严格执法,重罚甚至采用刑法严惩不法商人,当然这也依赖于整体执法环境的改善。 3.2.3加强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有众多机构对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但食物加工从原料到成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要严格区分转基因成分存在较大困难,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检测转基因成分所独有的DNA序列。采用人工检测或仪器检测对碱基对进行测定,可精确确定转基因成分。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国门时报曾报道,检验检疫科学院采用“亲合吸附PCEHYB-ELISA”检测方法,能特异的检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核酸系列,这两种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转基因成分中。基因ID法进行检测。由John B.Fugan于2000年提出的新方法,或采用异酸胍盐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美国ADM公司称他们建立了一套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可以保证向国外供应农产品时,不含转基因作物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梅.生命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2.4加强对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事情上,必须慎之又慎。加强审批程序,要求特定品种转基因作物上市前必须做好必要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3.2.5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立法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指要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之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沈铭贤.生命伦理学M.高等出版社,2003。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2年,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颁布政策,规定生物技术食品若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则不准上市出售。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其中生物多样性公约对有关术语,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遗传资源的取得,生物技术的取得和转让,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收益的分配等作了规定。其核心是生物技术的取得和转让。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承诺向其它缔约国转让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不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技术;“缔约国应考虑是否需要一项议定书,规定适当程序,特别包括事先知情协议,适用于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久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的由生物技术改变的任何生物体的安全转让,处理和使用”。另外还作出了关于对引进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国家提供有关情报的规定。 在此基础上,2000年1月29日在联合国主持下,来自世界131个国家的代表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署了第一部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国际法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在研制、装卸、运输、使用、转移和释放转基因生物时,防止或减少其对人类和环境构成的风险,该议定书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规定了事先同意知情程序,即消费者有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进口国可以对其实施安全评价与标识管理。 目前,虽然由于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的影响在国际上尚无定论,出于经济贸易的考虑,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有宽有严,但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管理模式,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实施安全评价与标识管理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认知提案。 3.3个人看法转基因将成为未来各方面争夺的一个重要产业,谁掌握和开发的转基因技术越先进,产品越多、越好,谁就将获得越多的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重要的未来产业。 据我的了解,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关于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实例和报道,转基因食品暂时是安全的。 但是,目前还不能绝对证明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害。同时不能证明其有害和完全无害的状况下,我个人,也是许多人的看法是:应该对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持谨慎的态度,不要急于推广它。 欧洲是禁止转基因食品的,因为他们还未就转基因食品的推广达成一致意见。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识是足够他们理性地进行选择的,而且,转基因食品都有十分明确的标志,不会出现不希望食用而误食的可能。中国的问题是,推广转基因的过程与民众基本没有关系,对于转基因食品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