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制造系统性能分析.ppt - 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教程]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8/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1.gif)
![第五章制造系统性能分析.ppt - 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教程]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8/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2.gif)
![第五章制造系统性能分析.ppt - 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教程]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8/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3.gif)
![第五章制造系统性能分析.ppt - 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教程]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8/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4.gif)
![第五章制造系统性能分析.ppt - 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教程]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18/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a8ffa2fc-8135-4c2b-b9d4-a2ec3a21ddf3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制造系统性能分析,基本要求与知识点:,基本概念:排队理论;仿真; Petri网;随机过程;马尔可夫过程基本理论: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Petri网分析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5-1 概述5-2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5-3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5-4 Petri网分析方法5-5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1,2,3,4,5,5.制造系统性能分析,5-1 概述,一、系统分析的目的 1. 对已有系统,了解其静、动态行为,求出其性能指标,以便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改进(如计划、调度、控制等方面的改进)。 2. 对于系统设计,作为其迭代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为方案、结构和参数优化等提供准确信息。,二、系统分析方法 1.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 从宏观角度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 2.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 详细了解系统的静动态行为,全面分析系统性能 3. Petri 网分析方法 从宏观角度了解系统行为,分析系统性能 4.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方法 从统计角度分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5-1 概述(续),5-1 概述5-2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5-3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5-4 Petri网分析方法5-5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1,2,3,4,5,5.制造系统性能分析,5-2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一、系统模型,1. 系统组成 系统由M个工位组成,每个工位由多个服务台(机床、运输装置等)组成,第i个工位的服务台数用Si表示,第M工位为输送工位,称为网络的中央服务台。 2. 假设条件 (1) 系统是封闭的,加工完了的零件立即被毛坯所取代(由虚设工位完成),系统内的工件数量为常数,等于托盘数量N。 (2) 工位前的队列可以容纳所有到达该工位的工件,即系统不会发生阻塞现象。,二、系统参数 1. 工位数量 M 2. 每一工位的服务台数量 Si 3. 托盘(工件)数量 N 4. 访问频数 q1,q2,qM , 取决于工件的加 工路线,统计得出。也可假设为某种概率分布。 q1,q2,qM-1 表示输送装置向工位 1,2,M-1 输送工件的概率, qM 表示工件加工完毕的概率。 5. 工位i 的平均工作速率 Wi W1 WM-1 平均加工速率(件/分) ti=1/Wi 平均加工时间 WM 平均输送速率(次/分) tM=1/WM 平均输送时间,三、系统性能分析 1. 工位利用率 Ui 定义1:在一个长的运行期间内,工位处于繁忙状态的时间比例 称为工位利用率。 定义2:在长的运行期间内,工位中处于繁忙状态的服务台数量称为工位利用率,即如果工位只有一个服务台,两种定义等效,因稳态时,工位i 的输出率应等于输入率,即所以式中因所以将其称为相对利用率。,2. 系统生产率 P 单位时间内输出加工完毕的零件数量称为系统生产率,其计算公式为 3. 极限生产率 Pm 极限生产率由系统中的“瓶颈”工位出现的饱和所限制。设 “瓶颈”工位的编号为b,则其极限利用率为只有一个服务台时,只有一个服务台时,“瓶颈”工位的确定: 因为最易达到饱和的将是具有最大相对利用率且服务台数最少的工位,所以 ri/Si 最大的工位就是“瓶颈”工位b。,4. 工件平均通过时间 T 设系统内有N个工件,从稳态上看,有以下关系,平均通过时间,(3)实际平均通过时间 T: 随着N增加,工件开始相互竞争资源,各工位前出现排队现象,工件通过系统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排队等待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工件在系统内的平均通过时间为N的函数,即,5. 系统效率 (1)畅流时间 T*:工件通过各工位不需排队, T*等于各工序加工处理时间和输送时间之和。 (2)理想生产率 P*:理论上,如果工件互不干扰,系统内具有N个工件时,系统的理想生产率为,(5)系统效率 E:,(4)实际生产率 P(N):,(6)关于系统效率的评述: E 表达了实际生产率接近理想生产率的程度; E 也度量了有效生产时间(加工和输送等时间之和)与系统内总耗费时间的比例; 由于系统效率的降低是工件拥挤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因此E 也是系统拥挤程度的综合指标。,5-1 概述5-2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5-3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5-4 Petri网分析方法5-5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1,2,3,4,5,5.制造系统性能分析,5-3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一、基本概念 1. 仿真的定义:在建立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在计算机上的实验,对系统模型按一定规则由一个状态变换为另一个状态的动态行为进行描述。 2. 仿真的特点:仿真是一种“人造的”实验手段。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类似于物理实验的实验。它与现实系统实验的主要差别在于:仿真实验依据的不是实际系统本身及其存在的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的映象系统模型及其相应的“人工”环境。因此,仿真结果的正确程度取决于仿真模型和输入数据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程度。,二、制造系统仿真分析的步骤: (1)问题描述、原始数据收集(如生产计划、工艺路线、设备数据等)。 (2)仿真建模 根据系统结构、问题描述和原始数据,建立尽可能符合实际的仿真模型。 (3)实验设计 确定仿真方案、仿真次数、仿真时间、初始状态等。 (4)仿真运行 编程、输入参数、运行、数据统计。 (5)结果分析 根据仿真运行过程的统计数据,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设备利用率、队列长度、系统生产率、工件平均通过时间等。,三、基于活动循环图的仿真算法 1. 输入信息 (1)每一活动的活动周期(持续时间),如机床的加工时间等。 (2)每一队列的排队规则,如FCFS、SPT。 (3)系统的初始状态,如初始队列长度等。 2. 仿真算法 最小时钟原则三阶段离散事件仿真算法 A阶段(时钟推进): 检查每一活动的活动时间剩余值,选择最小值作为时钟推进量,进行时钟推进。进行数据处理和动态图形显示。 若仿真时间未到终值,转入B阶段,否则结束。,B阶段(状态更新): 检查每一活动,终止那些活动时间剩余值等于零的活动,有关变量置终止状态(实体转入队列等),转入C阶段。 C阶段(活动扫描): 检查每一活动,看其开始条件是否满足,如满足,则计算该活动的活动时间,有关实体进入活动状态,转入A阶段。,3. 仿真算法的运行过程例 三台机床和一个工人组成的加工系统 初态:停止队列有3台机床 等待队列有1个工人 安装活动停止 加工活动停止,仿真运行过程第一遍A阶段:时钟推进=0 时钟=0 B阶段:无活动终止, 无状态更新C阶段:一号机安装开始,活动时间=3,第二遍A阶段:时钟推进=3 时钟=3B阶段:一号机安装结束,活动时间=3-3=0C阶段:二号机安装开始,活动时间=3 一号机加工开始,活动时间=10,第三遍A阶段:时钟推进=3, 时钟=6B阶段:二号机安装结束,活动时间=3-3=0 一号机加工继续,活动时间=10-3=7C阶段:三号机安装开始,活动时间=3 二号机加工开始,活动时间=10,第四遍A阶段:时钟推进=3, 时钟=9B阶段:三号机安装结束,活动时间=3-3=0 一号机加工继续,活动时间=7-3=4 二号机加工继续,活动时间=10-3=7C阶段:三号机加工开始,活动时间=10 停止队列空, 安装不能开始,第五遍A阶段:时钟推进=4, 时钟=13B阶段:一号机加工结束,活动时间=4-4=0 二号机加工继续,活动时间=7-4=3 三号机加工继续,活动时间=10-4=6C阶段:一号机安装开始,活动时间=3,第六遍A阶段:时钟推进=3, 时钟=16B阶段:一号机安装结束,活动时间=3-3=0 二号机加工结束,活动时间=3-3=0 三号机加工继续,活动时间=6-3=3C阶段:二号机安装开始,活动时间=3 一号机加工开始,活动时间=10,四、制造系统的仿真分析 1. 复演法 每次仿真运行采用相同的初始条件、相同的样本长度。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仿真运行的次数和每次运行的采样次数必须足够多。 2. 批均值法 将仿真运行划分为长度(采样次数)相等的M段,每一段看作一次独立的仿真运行。分段数量要足够大,且每段长度也要足够大。 复演法每次仿真运行之间的独立性较好,但每次运行都经过初始空载状态,易导致较大的均值估计偏差。批均值法有利于消除初始状态的影响,但需要注意消除各批之间的相关性。,5-1 概述5-2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5-3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5-4 Petri网分析方法5-5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1,2,3,4,5,5.制造系统性能分析,5-4 Petri 网分析方法,一、简介 Petri网分析方法是在建立制造系统的Petri网模型基础上,根据Petri网的基本指标计算方法,求解系统性能指标,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有力工具,在制造系统分析与规划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二、基本指标计算 1.库所令牌数等于k的概率 式中 为状态 对应的稳态概率,S为状态总数 2.库所令牌数的期望值 式中 K 是包含于任一可及状态中的 pi 的最大令牌数,3.库所平均等待时间式中 IT(pi)与 OT(pi)分别为pi 的输入变迁集和输出变迁集4.变迁发生率式中 F (Mi , tj) 为Mi 状态时变迁 tj 的发生率,三、基于Petri网的系统性能分析 1.系统实例(看板制造系统) MC (Manufacturing Center):制造中心 OH (Output Hopper):输出存储器 BB (Bulletin Board):布告牌,2.Petri网模型 (三单元看板制造系统) Ni 和ni 分别为单元i的看板数和机床数 M 为在系统出口处等待已加工好零件的顾客队列的最大数目,3.系统性能分析 (1)设备瞬时利用率 (2)设备平均利用率,(3)单元i中的在制品数Zi(4)系统生产率P(5)制造通过时间,(6)不同看板分配方式下的生产率与通过时间,由上表可知: 最大生产率对应的看板分配方式为(1,4,1); 最短通过时间对应的看板分配方式为(1,1,4)。 此结果说明,制造系统具有最大生产率并不意味着具有最短通过时间。,5-1 概述5-2 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5-3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5-4 Petri网分析方法5-5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1,2,3,4,5,5.制造系统性能分析,5-5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法,一、简介 随机因素是影响现代制造系统复杂性和运行性能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试题预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年产350万件汽车C柱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综合练习试题(解析卷)
- 中考数学总复习《旋转》检测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环保公司绩效管理办法
- 新型办公软件操作指南与使用手册
- 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前冲刺测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电竞公司风险考核管理细则
- 陈腐垃圾施工方案
- 渤海大学《软件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务会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消防设备设施操作讲解培训讲课文档
- 内分泌科医疗管理制度
- 临床开展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临床意义
- FlowmasterV7中文技术手册
- 房屋承包出租合同
-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 《滚珠丝杠螺母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