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doc_第1页
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doc_第2页
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doc_第3页
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doc_第4页
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0312099A 90a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7000-2009代替GBT 17000-1997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Univers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products2009-05-06发布2009-1 1-01实施宰瞀髅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厘11GBT 17000-2009目次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l3术语和定义 l4分类 - 35要求 46试验和检验方法 67验收规则 7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措施 89环保、卫生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 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彩虹全息防伪产品衍射效率、信噪比的测试方法 2 附录D(规范性附录)点阵全息防伪产品衍射效率的测试方法 5GBT 17000-2009刖罱 本标准代替GBT 17000-1997防伪全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 17000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原防伪全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修订为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修改了标准范围。将标准范围修改为:适用于全息防伪产品,包括全息防伪标识、全息防伪膜、全息防伪纸、全息防伪条(线)等(见第1章)。修订“定义”为“术语和定义”,修改了部分术语,并新增术语21条(见第3章)。修改了全息技术的分类内容,确立“按产品类型分类”和“按设计制版全息技术分类”的分类方法(见第4章)。修订“防伪层次”、“防伪力度”和“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修改为“防伪特性”和“产品质量”两个 方面的要求,即1997年版标准中的三章合并,统一修改为“要求”,重点研究制定“防伪特性”内 容(1997年版的第5章“防伪层次”、第6章“防伪力度”和第7章“产品技术要求”,本版的第5 章“要求”)。修订产品试验方法,修改为“试验和检验方法”(1997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6章)。修订产品检验规则,修改为“验收规则”(1997年版的第9章“产品检验规则”,本版的第7章“验收规则”)。修订“安全措施”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内容,两章合并,修改为“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和安全措施”(1997年版的第10章“安全措施”、第1l章“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版的 第8章“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措施”)。增加环保、卫生要求(见第9章)。增加规范性附录A“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增加规范性附录酽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增加规范性附录C“彩虹全息防伪产品衍射效率、信噪比的测试方法”。增加规范性附录D“点阵全息防伪产品衍射效率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方九星全息制品有限公司、国家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大学反光材料厂、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东南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友防伪商标印刷有限 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特种防伪科技公司、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起草人:王振亮、刘克夫、王笑冰、蒋树青、陈松青、哈流柱、程海燕、裴文、栾欣、王晓利、 陈汝钧。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70001997。GBT 17000-2009全息防伪产品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息防伪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措施以及环保、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息防伪产品,包括全息防伪标识、全息防伪膜、全息防伪纸、全息防伪条(线)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IDT)GBT 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18733-2002防伪全息纸GBT 18734-2002防伪全息烫印箔GBT 19425-2003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22258-2008防伪标识通用技术条件 GBT 23808-2009全息防伪膜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全息防伪产品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product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制造的,客观上能起到防止伪造,不易被仿制和复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 真伪的防伪产品。32模压全息图embossed hologram采用模压工艺,将全息干涉条纹以浮雕结构的形式转移到基材(塑料薄膜、驽E或其他材料)上而获得 的全息图。33体积型反射全息图volume reflection hologram 李普曼全息图Lippmann hologram 采用反射全息照相技术和相应的感光材料(例如光聚合物、银盐材料等)作为记录介质获得的全息图。34点阵全息图dot-matrix hologram 计算机点阵全息图computer dotmatrix hologram 点阵全息图由点状光栅排列的点阵组成,采用计算机控制光栅点阵的排列方式、点状光栅的条纹方向和密度,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GBT 17000-200935全息防伪标识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利用激光全息技术制成的防伪标识。36全息防伪膜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以塑料薄膜为基材,其上有全息图案,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37镀层全息防伪膜coated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带有反射镀层的全息防伪膜。常用的镀层有金属镀层和非金属镀层,带有金属镀铝层的通常称为 镀铝全息防伪膜,带有非金属镀层的通常称为镀介质全息防伪膜。38无镀层全息防伪膜noncoated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没有反射镀层的全息防伪膜。39转移型全息防伪膜transfer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能用热转移或冷转移的方式,将其上全息信息转移到标的物上的全息防伪膜。310非转移型全息防伪膜non-transfer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不能将其上全息信息转移到标的物上的全息防伪膜。311透明全息防伪膜transparent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带有全息防伪图案局部或全部透明的防伪膜。312热收缩全息防伪膜heat-shrinkable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以热收缩塑料薄膜为基材的全息防伪膜。313爱印全息防伪膜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hot stamping film 烫印全息防伪箔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hot stamping foil 以塑料薄膜为基材,经涂布、镀膜、模压及分卷等工序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全息烫印产品。314复合全息防伪膜laminating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film以塑料薄膜为基材,能将这种膜完全复合到纸质材料上或多层复合在一起的全息防伪产品。315全息防伪纸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paper以纸为基材,经涂布、模压等工序或转移等工艺方法而制成的全息防伪产品。316复膜全息防伪纸laminating film 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paper将复合全息防伪膜完全复合到纸质材料上而成的一种膜纸结合的全息防伪产品。3”全息防伪条holographic anti-counterfeiting strip 全息防伪线holographic ant卜counterfeiting thread 以全息防伪膜为基材,经过分切等后续加工成的条状或线状的全息防伪产品。2GBT 17000-2009318黑斑black spot由于模压辊或模压工作版上的缺陷等原因所造成的全息图上出现的暗点。319黄斑yellow spot镀铝层上轻微发黄的斑痕。320砂眼pin holes真空镀层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镀层薄膜缺陷。321版缝plate gap由模压工作版拼接造成模压产品有效版面内的缝隙。322水渍stain全息图母版在制作过程中因处理不当而由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的痕迹。323划痕scratch产品有效版面内有影响的划伤痕迹。324套色错位color pattern positioning error有共同的边界不同色彩图像的套准偏差。325模切中心偏差cutting central error图案中心与模切几何形状中心的偏差。326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衍射光中再现图像的信号光强与噪声光强之比。327衍射效率diffraction efficiency衍射光中再现图像的信号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328偏斜率deflective error成张全息防伪纸两对角线长度之差。4分类41按产品类型分类411全息防伪标识 a)模压全息防伪标识,指粘贴类全息防伪标识和转移类全息防伪标识; b)体积型反射全息防伪标识。412全息防伪膜4121按镀层分为: a)镀层全息防伪膜,指金属镀层全息防伪膜、介质镀层全息防伪膜; b)无镀层全息防伪膜,指无镀层的透明全息防伪膜。GBT 17000-20094122按使用方式分为: a)转移型全息防伪膜,指烫印全息防伪膜(箔)、冷转移全息防伪膜; b)非转移型全息防伪膜,指复合全息防伪膜、热收缩全息防伪膜。413全息防伪纸 a)转移型全息防伪纸; b)非转移型全息防伪纸,指复膜全息防伪纸等。414全息防伪条(线) a)全息防伪拉条(线),用于塑料膜包装的封口处,如卷烟包装等; b)全息防伪封El条(线),与其他材质的线捻在一起,用于袋式包装封口处的缝合 c)全息防伪安全条(线),与标的物结合在一起的全息条或线。42按设计制版全息防伪技术分类 设计制版全息防伪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a)彩虹全息防伪技术; b)计算全息防伪技术; c)计算机辅助全息防伪技术; d)体积型反射全息防伪技术;e) 光信息处理及光学变换全息防伪技术(含各种光学加密); f)色彩控制及多通道合成全息防伪技术; g)脉冲全息防伪技术。5要求51防伪特性511防伪力度5111防伪力度构成因素 全息防伪产品防伪力度由防伪识别特征数量、防伪技术独占性的数量、仿制难度和仿制成本大小四因素构成。各因素应达到的条件和要求为:a) 全息防伪产品防伪力度中的防伪技术独占性的数量、仿制难度、仿制成本大小按GBT 19425 2003中51的规定。b)全息防伪产品防伪力度中的防伪识别特征数量应不少于(含)两种。防伪识别特征分类和验 证见5112和5113。5112全息防伪产品的防伪识别特征分类51121全息防伪产品的防伪识别特征分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和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51122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无需借助仪器,感官能够识别。一般包括以下几类:a)彩虹全息; b)点阵全息; c)体积型反射全息; d)光透镜效果; e)同位异像; f)三维背景; g)多通道合成全息; h)消色全息。51123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应借助工具或仪器才能够准确识别。一般包括以下几类:a)莫尔条纹;GBT 17000-2009 b)激光再现;c)缩微图文;d)机读特征。5113全息防伪产品的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 a)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见附录A; b) 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见附录B。512身份惟一性a) 全息防伪标识贴标的不可转移率应不小于90。b)全息防伪膜、全息防伪纸、全息防伪条(线)的身份惟一性由企业声明。513稳定期防伪识别特征的稳定期按GBT 19425 2003中53的规定。514识别性能a)显性识别特征,无需借助仪器,感官能够识别。b) 隐性识别特征,应借助工具或仪器才能够准确识别。c)识别性能应满足GBT 19425 2003中表4的要求。515使用适应性全息防伪产品应注明使用范围或标的物的类型,使用适应性应能在其稳定期内满足标的物的要求。 稳定期在具体产品标准或合同中规定。516使用环境全息防伪产品的防伪性能在其稳定期内应能满足正常使用环境要求,或者用户在订货合同中向生 产企业提出具体的要求。517技术安全保密性a) 在设计、生产过程中,用于全息制版的计算机图形文件、墨图、掩模版及镍版应制定相应的技术 安全保密管理制度;b)试验品、残次品等要及时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c)生产环境应满足封闭管理要求。518安全期按GBT 19425-2003中58的规定。52产品质量521外观质量5211全息防伪标识的外观质量按GBT 22258-2008中表3的规定。其中盘标的端面不平整度 不大于05 mm,盘卷松紧适度,每盘正常搬运5次以上不散盘。5212全息防伪膜的外观质量按GBT 23808 2009中表1的规定。5213全息防伪纸的外观质量按GBT 18733-2002中表1的规定,其中复膜全息防伪纸的外观质 量还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复膜全息防伪纸的外观质量项目名称 质量要求表面质量 光油涂布均匀一致,不能有气泡点、白点及雾状,无明显印痕和斑点龟裂 轻微,但平视应不明显、不影响后续加工使用性能 裁切毛边轻微,但平视应不明显、不影响后续加工使用性能 粘花 轻微,但平视应不明显、不影响后续加工使用性能GBT 17000-2009表1(续)项目名称质量要求不大于1 mm的黑点、亮点或麻点每格版面内小于或等于8个(主要部位小于或等 黑点、亮点或麻点于5个),且分布不密集黑或亮条纹 明显的黑或亮条纹每格版面内小于或等于I条,其余允许平视不明显泡斑 直径不大于3 mm的泡斑每格版面内小于或等于3个,不允许有密集的泡斑点刮痕 虽有较密集的细刮痕,但平视应不明显5214全息防伪条(线)的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全息防伪条(线)的外观质量项目名称 质量要求I表面质量 表面平整,无皱折、暴筋,投有影响使用质量的系统性划痕和凹凸点I图像质量 图像清晰,色彩分明。亮度均匀522产品规格5221 全息防伪标识的模切中心偏差按GBT 22258 2008中表6的规定。5222全息防伪膜的产品规格按GBT 23808-2009中表2的规定。5223全息防伪纸的产品规格按GBT 18733-2002中表2的规定,其偏斜率小于或等于3 mm。5224全息防伪条(线)产品线宽相对误差应小于或等于10。523产品特性指标5231全息防伪标识的产品特性指标按GBT 22258-2008中表7的规定。5232镀层全息防伪膜的特性指标按GBT 23808-2009中表3的规定,无镀层全息防伪膜的特性 指标按GBT 23808-2009中5232的规定。5233全息防伪纸的特性指标按GBT 18733 2002中表3的规定。其中复膜全息防伪纸的膜纸 复合程度,要求膜应牢固复合在纸上。5234全息防伪条(线)的衍射效率应大于或等于5。6试验和检验方法61试验要求611试验环境 温度:23士5;相对湿度:3065。612试样采取全息防伪膜按GBT 18734-2002中712的规定进行;全息防伪纸按GBT 18733-2002中71I 2的规定进行;其他产品的试样采取在具体产品标准或合同中规定。613试样预处理 在实验环境条件下,试样放置不少于8 h。62防伪特性621防伪力度按GBT 19425 2003中61的规定进行,其中全息防伪识别特征的数量及内容按附录A和附 录B提供的验证方法进行;附录A中未包含的项目可按生产企业提供的检验方法进行。622身份惟一性6221 全息防伪标识的不可转移率 将试样粘贴在对应的标的物上,未规定标的物的,应将试样粘贴在80克胶版纸上,在室温下放置6GBT 17000-200924 h后进行剥离检查。剥离后,试样被破坏的有效图案面积应不小于60,试样不能再次使用。6222全息防伪膜、全息防伪纸、全息防伪条(线)的身份惟一性 应根据生产企业给出的证明身份惟一性的识别特征,通过目测或借助专用仪器对其身份惟一性进行辨识。623稳定期 按照生产企业提供的相关检验方法进行。624识别性能按GBT19425 2003中64的规定进行。625使用适应性 根据生产企业注明当批产品的使用范围,按照生产企业和用户合同中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626使用环境要求 根据生产企业提出的使用环境,按照生产企业和用户合同中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627技术安全保密性按GBT 19425 2003中67的规定进行。628安全期按GBT19425 2003中68的规定进行。63产品质量631外观质量将试样放在平板玻璃上,距试样08 m处设置60 W钨灯光源,并以再现角进行照明,观察者借助 放大镜、读数显微镜及相关检测工具进行观察或测量。632产品规格6321全息防伪标识的模切中心偏差按GBT 22258-2008中610的规定进行。6322全息防伪膜的产品规格按GBT 23808-2009中632的规定进行。6323全息防伪纸的产品规格按GBT 187332002中73的规定进行。将平张全息防伪纸放平, 使用精度不小于001 mm的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偏斜率。6324全息防伪条(线)的线宽误差应使用分度值为001 mm的测量工具直接测量。633特性指标6331 全息防伪标识的衍射效率、信噪比按附录c或附录D的规定执行,其他特性指标按GBT 22258-2008中611的规定进行。6332 全息防伪膜的衍射效率、信噪比按附录C或附录D的规定执行,其他特性指标按GBT 23808-2009中的63的规定进行。6333 全息防伪纸的衍射效率、信噪比按附录C或附录D的规定执行,其他特性指标按 GBT 18733 2002中74的规定进行,其中复膜全息防伪纸的膜纸复合程度应沿其边缘用手直接进 行剥离。6334全息防伪条(线)的衍射效率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7验收规则71检验种类 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7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应按照本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项检验,在需要时应增加例行试验的相关项目。在以下情况需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时;7GBT 17000-2009 b)如材料、工艺、配方等有较大改变,考核对产品性能影响时;c)正常生产过程中,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性时;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3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以一次交货为一批,逐批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防伪力度(见511)和外观质量(见521)、产品规格(见522)。74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a) 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按GBT 28281中一般检验水平为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合 格质量水平(AQL)应按受检项目的缺陷性质,取不同数值。对于可能造成重缺陷的受检项 目,AQL取15,对于轻缺陷受检项目,AQL值取65。b)型式检验的抽样方案按GBT 2829中一般检验水平为I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RQL 取30。c)根据抽样方案规定的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分别判定各项指标是否合格,若符合则判定 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措施81标志 产品出厂时在外包装或产品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志: a)产品名称及编号。b)产品规格、数量、批号。 c)生产者名称、地址。 d)生产日期。e)产品生产所依据的标准编号和名称。f)生产许可证编号。g) 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标注的内容。82包装按GBT 19425 2003中82的规定。83运输 运输时应防晒、防潮,不可重压,不得与化学品和污染品混合装运。搬运时不允许将产品从高处扔下,严防碰撞、叉车擦损。84贮存 应贮存在通风、防潮和防火的仓库内。仓库内的室温和相对湿度应满足全息防伪产品的贮存要求,贮存期应保证全息防伪产品的品质不受影响。85安全措施 全息防伪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企业应制定安全保密措施,并有效执行。9环保、卫生 全息防伪产品的生产、销售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卫生标准的要求。GBT 17000-2009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显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A1验证条件A11光源白光点光源。 A12光源入射方向点光源从试样上方倾斜人射,目视正向观察。 A2全息防伪识别特征A21彩虹全息A211 多色(像面)彩虹全息 在像面内全息图像不同位置呈现不同颜色。A212多色二维三维图像 不同景深的图像显示不同的颜色。A213三维全息 全息图像呈三维立体像。A214真彩色二维或三维再现像与实物色彩相似,称为真彩色。A22点阵全息A221放射一收缩状效果 改变观察方向,全息图像呈现放射一收缩动态变化。A222旋转效果 改变观察方向,全息图案呈现平面旋转(如扇形)的动态变化。A223二维超线全息在像面内的精细超线图案呈多色彩虹。 A224流动型效果试样经平移或旋转时,其全息图案有流动的视觉变化。 A23体积型反射全患A231单色体积全息 用单波长记录的体积反射全息,全息图像为一种颜色,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观察可有立体效果。A232真彩色体积反射全息多种波长记录的体积反射全息,全息图像为多种颜色,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观察可有立体效果。 A24光透镜效果A241凹、凸透镜 全息图像呈现凹透镜或凸透镜效果。A242明码标记 通过透镜可以看到深层次的文字。A25同位异像转动试样时,在同一位置可先后看到不同的图文。9GBT 17000-2009A26三维背景 在像面内,由于图像有微小的错位,视觉产生两个不同的景深或连续变化的景深,使图文呈现立体感。A27多通道合成全息 A271立体像效果试样绕垂直轴向转动时,单眼观察可见图像的不同侧面,双眼观察视觉图像为转动着的立体像。 A272连续动作效果转动试样时,全息图像具有连续动作的动画效果。 A28消色全息A281烧白 改变光入射方向时,图文显示相同的白色。A282碎银图案中显示有银色颗粒或片状物。A283金属色试样绕垂直轴转动时,不同部位先后由亮变暗,亮的部分具有金属颜色。GBT 17000-2009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隐性全息防伪识别特征及验证方法B1莫尔条纹B11将专用解码片放在试样上,转动解码片至某一方位,应看到隐形图文显示。 B12将专用解码片放在试样上,转动解码片至相差90。的两个方位,应看到两个隐形图文显示。B2激光再现 B21用激光笔倾斜照射试样特定部位,在试样的衍射光方向显现特定图文。移动激光笔,可观察到动态图文。B22用激光球面波倾斜照射试样,在试样的衍射光方向显现特定图文。 B3缩微图文使用不小于20倍的显微镜观察试样,其中的微缩图文呈现彩虹效果。 B4机读特征用专用的工具或仪器进行识读,能够显现特定的信息。GBT 17000-2009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彩虹全息防伪产品衍射效率、信噪比”的测试方法C1试验环境 暗室温度:23士5;相对湿度:3065。c2试样预处理 在C1试验环境条件下,试样放置不少于8 h。C3衍射效率C31检验原理 直接测量入射光光强Jo和衍射光光强(信号光强)Is,按公式(c1),计算得到衍射效率。r_一羔(C1)0式中:r衍射效率;Is衍射光光强(信号光强); I。入射光光强。C32检验仪器 a)激光器输出功率相对不稳定度小于或等于1;测试点的光束直径小于或等于o5 mm。 b) 光电接收系统接收面直径大于或等于6 1nip。c)能有效接收衍射光的会聚系统。d)低倍望远镜。c33试样制备 全息防伪标识:将试样贴于便于固定在万向台上的透明介质板上。 全息防伪膜、全息防伪纸,将其裁切成面积不小于20 ran_X 20 mitt试样,贴在便于固定在万向台的介质板上。全息防伪条(线):将试样展平,贴于透明介质板上,为满足测试需要的面积,可以将展平的全息防伪 条(线)拼接。C34测试入射光强L(见图C1) 激光束直接照射在会聚光学系统上,测量经会聚光学系统射出光强I。,它表示去掉因会聚光学系统的吸收、散射、表面反射等造成光强损失后的入射光强。l入射光 会聚光学 厶接收系统J系统 (数据处理)(反射或透射系统)图c1测试入射光强厶1)体积型反射全息防伪产品的衍射效率、信噪比指标的检测,需根据产品再现光的要求,改变激光器的波长。12GBT 17000-2009C35测试衍射光强Js(见图C2) 将试样正向(天头)沿x轴方向固定在万向架上,试样的正向(天头)向着入射光,被测点处的光栅应垂直于x轴,即试样的法线方向(Z轴)。 激光束斜照射在试样全息光栅微元点处,改变0角,在z轴方向即试样法线方向上可接收到一个激光衍射图像(狭缝、点、图文等)s,直至该图像最亮,此时记录衍射光光强(信号光强)Is。 会聚光学系统可采用反射方式,也可用透射方式。为了使衍射光的全部光能进入光电接收系统的接收面上而不损失,要求会聚光学系统入射处的口径大于衍射光形成的图像(狭缝、点、图文等)面积。 激光束斜入射在试样内,形成椭圆光斑,光斑短轴约05 mm,长轴05cos0(约08 mm12 ram),如果被测点全息光栅微元面积小于这个椭圆光斑,则要求激光束先经过一个倒置的低倍望远 镜,以使激光束的直径小于光栅微元面积,再斜入射至试样。低倍望远镜图C2测试衍射光强Is如果试样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空间深度的图案,则至少要分别测量一个像面图案和一个非像 面图案的衍射效率。c36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应是N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N大于或等于3),见公式(c2)、公式(c3),计算得到像面图案衍射效率和非像面图案衍射效率。琅一岢式中: 口一像面图案衍射效率; 聩第i次的像面图案衍射效率;N测量次数。N试矿一岢式中: 口非像面图案衍射效率; 试第i次的非像面图案衍射效率; N测量次数。C4信噪比 C41测试原理测量噪声光强h,按公式(c4),计算得到信噪比。GBT 17000-2009SNR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