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发表时间:2011-3-29 来源:luhongqing 阅读:710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吴江市高级中学 汤晓峰教 材 分 析教材与学情分析与对策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古代花鸟画。按照新课程标准,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花鸟画,让学生透过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鉴赏能力。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中国古代花鸟画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代表性作品的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的基本要领,作为中国古代花鸟画学习鉴赏的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感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综合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中华民族艺术的伟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增长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学会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实现学科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发现并感受艺术的美,并将美的情愫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学习花中君子的高尚品质并将之内化为做人的品格与情操。教学重点 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不要只从寓意着眼,而应更多地从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入手,启发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一些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即使有明确的社会寓意,但艺术表现、画家情感的表达总是主要的。教学难点 花鸟画表现技法很丰富,历代画家不断有新的创造,如五代时期黄筌、徐熙创立的两种画风,明代徐渭、陈白阳的写意画法,清末以来,花鸟画家以金石书法入画等等,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教学内容 1花鸟画家面对同一题材,依个人感受之不同,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美。 2古代花鸟画作品被赋予不同的社会含义,但并不因为强调其社会性而忽视了审美表现。一些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可以使人感受到画家的性情、审美理想和精神寄托。 3画家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达到“成竹在胸”,意在笔先。 4对于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花鸟画家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5花鸟画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多种技法,表现手法很丰富。教学模式多元互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过程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思想揭题1. 屏幕: 以左右图片缓慢进入、中间图片和背景图片溶解、中国古代花鸟画文字缓慢自底部进入揭开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 调整学习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以动感和强音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屏幕:花鸟画表现的内容屏幕:口述: 中国古代花鸟画除画有花鸟、虫、兽、鱼、虾等。 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表现的内容 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花鸟画表现技法屏幕:问题: 这两幅花鸟画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口述: 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层晕染,富有层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 画上空空幅面,无背景,仅画瓷盘及一枝枇杷、一棵兰花。画面“”形构图,枇把用沉厚的中锋行笔;瓷盘用笔看似不经意而为之,实则经过精心经营,细致推敲,那笔断意连的用线,不仅富于粗细浓淡变化,还体现了瓷盘受光后的质感;几笔浓墨所画兰花瓣,不仅使画面得以均衡,更点醒了整个幅面的生气。屏幕:中国花鸟画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工笔画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写意画以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概念 了解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种不同的意境 通过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种不同的意境花鸟画的形成中国花鸟画的形成屏幕: 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这些“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河南临汝出土的彩绘陶缸地绘有鸟衔鱼的形象。学生评价彩绘陶缸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帛画中, 龙凤飞舞生动。学生评价人物龙凤图 汉大邑画像砖戈射收获图中的鸟兽,不仅造型能力有提高,而且注意神态的刻画。学生评价戈射收获图引导资料: 彩绘陶缸腹部一侧绘有鹳鱼石斧纹样,以红棕两色绘成,约占缸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竖立的木棒上端。此画笔法凝重,色彩醒目,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原始部族的渔猎生活,是我国原始陶绘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人物龙凤图是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画风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挫曲折富于节奏的起伏变化,用黑白组合,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和衣袖上,还可以看出施点过朱色的痕迹。图中描绘一妇女,侧立向左,头后挽有一垂髻,并系有饰物,长裙曳地,腰细而修长,两手合十神态虔敬。在人物的上方,绘有 龙一凤,形态夭矫富有极强的动势,似乎正向天空飞升。画面呈现出风发昂扬的勃勃生机。 戈射收获图反映的是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是戈射图,两个姿态优美的湖畔猎手正在向群鸟引弓瞄射,疾、中间三个人弯腰采实,右边一人挑运,六个人的动态优雅,充满田园生活的诗意,画作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形成过程,评价中国古代花鸟画不同阶段的特点。 以学生评价中国古代花鸟画不同阶段作品的艺术特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及早进入主动学习。通过了解不同阶段的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珍惜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珍品。中国花鸟画的形成 独立画科屏幕: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比山水画为早,独立成科却晚于山水画。唐时才逐渐成为独立画种。屏幕: 韩幹 照夜白图问题: 照夜白图中的线条与马的气势的关系是什么?屏幕: 佚名 百马图卷问题: 百马图卷的卷首与卷尾是何种结构?在气势安排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屏幕: 韩滉 五牛图卷问题: 五牛图卷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时候?特别是线条的运用与上述作品有何不同?屏幕: 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目光炯炯温顺倔强 根根细毛笔笔入微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唐时才遂渐成为独立画种?引导资料: 照夜白图“照夜白”骏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匹坐骑。它昂首嘶鸣,四蹄飞骧,鬃毛竖立,膘肥肌健。韩幹曾对玄宗说过:“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而此画以富有弹性的、遒劲的线条和略加渲染的绘画技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骏马的矫健和奔腾气势,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画马的精品。百马图卷这一长卷绘有九十五匹神态各异的马,及四十一位圉人,是一幅画马杰作。作品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包括浴马、放马、驯马、喂马以及最后的梳理整装几个过程。画家以高超的技艺将马的各种姿态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或腾或倚,或酽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跋,踢驰跳跃,奔逐戏乐,毫端万状,岑极生动。马皆以墨笔勾画,然后敷色晕染。马尾鬃毛墨线细写,质感蓬松。全卷气势磅礴,神韵飞扬,让人叹为观止,依稀可见韦偃画马风范。 五牛图卷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出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乘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掌握中国古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的艺术成就, 掌握线条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运用和点、线、面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作用。 了解花鸟画与生活、劳动的关系。 以中国古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为契机,帮助学生掌握线条与气势、 线条与动态、线条与情感、线条与装饰的关系,以百马图卷的呼应结构和五牛图卷的不同形态,帮助学生掌握中国长卷的基本结构和艺术成就。中国花鸟画的风格徐黄二体流派分呈屏幕: 五代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都是花鸟画名家,他们不同的创作技法和个人风貌,使花鸟画从此他为两大流派,被后人称为徐黄二体 “黄筌富贵,徐熙野逸” 。屏幕: 黄筌富贵:“双钩敷彩,用笔精细,不见墨迹”。画时先以淡墨勾勒,然后施以浓艳的色彩。重形似,重写生,重敷彩,形成浓丽、工精、富贵的风格。 写生珍禽图五代 黄筌屏幕: 徐熙野逸:“落墨为格,杂彩敷之,迹与色不相隐映。”重墨不重色,以水墨、粗笔、淡彩为主,求其情状、生意。落墨以为其枝叶蕊萼,然后敷彩,多在纸上作画,注意笔墨的自然妙趣,素有“落墨花”之称。 玉堂福贵图轴唐 徐熙屏幕: 徐黄二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成熟。 了解“徐黄二体”的不同表现方法和不同表现风格,了解“徐黄二体”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历史地位。 “徐黄二体”的不同表现方法和不同表现风格,明确徐黄二体的出现,是标志着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成熟。中国花鸟画的演变 文人水墨画探讨研究活化知识屏幕: 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文学家纷纷参加绘画活动,不仅大胆创新,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美术理论,给宫廷绘画占主导地位的美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这股新潮日益发展,及至元代竟成为绘画界的主流,人们称之为“文人画”。其特点: 1.作者多是文化人,有学问,区别于专职画家、画工和画匠。2. 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强调主观的、个性的自我表现。3. 重墨轻色。4.人格化地表现梅、兰、竹、菊、松、石等屏幕: 枯木竹石图宋 苏轼 人文画的创导者与实践者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 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屏幕: 岁寒三友图 宋 赵孟坚问题: 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口述:屏幕: 墨竹图 宋 文同问题:1题跋与画面有什么关系?2“胸有成竹”在作品中的体现 3作品的表现技法是什么?与院体画派有什么区别?屏幕: 清秘阁墨竹图 元 柯九思 梅、兰、竹、菊清高境界的内在精神,仿佛在展现精致的人格美,是人文画最常见的一派。 竹叶以书法之(丿)笔法写之,沉着劲挺。 披麻长,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 “清秘阁”是倪瓒的斋号 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问题: 从竹的清高境界的内在精神和作者的表现技法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画此画的意图是什么?屏幕: 寄托情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引导资料: 岁寒三友图图亦工亦写,梅花以淡墨衬染著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墨竹图文同(1018-1079年)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其实他从未到过湖州,只是在晚年奉命出知湖州,但人未到任即去世。然而他的墨竹画已名扬天下,学者众多,尤其是元代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法的宋元画家25人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更向世人昭示其派系的雄厚。而鼎鼎大名的苏东坡,乃其中表亲,又是他画竹的学生,也多方为他彰扬,于是“文与可”也就成为墨竹画的宗祖。文同之前的竹画,多为双勾着色,而且仅作背景。文同则单画竹,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竹的竿、节、枝、叶,并首创以深墨的叶为正面,淡墨的叶为背面。后人谓之墨竹画。画竹必先爱竹,文同作诗赞美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他命其住舍为“墨君堂”,在四周广栽竹林,他观竹,赏竹,画竹,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见解。他曾指点苏东坡:“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然而他的画竹,不只是画竹之状,更是寄情于竹,借竹之荣、枯、丰、瘠,抒写人的悲、欢、穷、达。墨竹图乃其代表作,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不过当年我第一次观摩时,不禁愕然,哪有竹竿如此“S”形的?及至看了吴镇的墨竹谱,方知这种“俯而仰”的竹谓之“纡竹”。纡者,曲也。文同似乎偏爱画这种纡竹。相传他50岁后,疾病缠身,仕途失意,心情郁闷时常画纡竹,“为垂岩所轧”,“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艰”,但又挣扎向上,其实这正是他自身的写照。文同去世后,苏轼在跋与可纡竹一文中说:“想见亡友之风节,其不屈不挠者盖如此云。”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这个道理就是:先要“胸有成竹”,但动笔的的时候,又不能墨守成规,须随手写去,千变万化。这也就是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 清秘阁墨竹图柯九思(12901343) 元书画家。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文宗时官至奎章阁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曾为文宗鉴定所藏书画。罢官后寓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擅书法,学欧阳询而雄健稳秀。精画墨竹,师法文同一派,笔墨苍秀,竹干挺拔圆浑,写竹枝用草书法,并点缀以树石、荆棘、野卉,饶有生趣。槎芽竹石,师苏东坡。 间作山水。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等,画迹有清閟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图、双节图等。及竹谱等。画大树枝干,皆以一笔涂抹,不见有痕迹,形神俱备。其苍松翠柏,林木烟梢,古气磅礴,别有淡逸之趣。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皆由鉴定,又善鉴识金石。作品留传至今的有竹石图等。著有竹谱一书。能诗文,有丹丘生集辑本。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雅竹小草。竹页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这幅画是柯九思为倪瓒画的,“清秘阁”是倪瓒的斋号。该画款云:“至元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秘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下钤“柯氏敬仲”朱文方印,四角均有柯九思印记,左上角为“敬仲画印”朱文方印,左下角为“锡训堂章”白文方印。右上角为“奎章阁鉴书博士”白文方印,右下角为“训忠之家”白文方印。此画的有中下部有倪瓒的收藏印两方:“倪瓒之印”白文方印、“经鉏斋”朱文方印。画上款字的书法字体与柯九思的其它作品上的字写法相同。质地纸为精制的粗帘纹纸。 从流传过程来看,明代中期为项元汴所藏,钤有项氏印章三方;明末为归来(希之)所藏,钤有“希之”朱文方印;清初为卞永誉所藏,钤有卞氏“式古堂书画”等收藏印四方;后来为安歧(仪周)所藏,钤有“仪周鉴赏”白文长方印;再后为清宫收藏,钤有乾隆五玺,并有乾隆题七律诗一首,最后为庞元济收藏,钤有庞氏收藏印一方。 掌握文人水墨画的起因、特点、及对后来花鸟画的影响。了解题跋和用印可是成为画面内容和形式的这样组成部分。诗歌入画,更强调诗的意境和用诗来题画。书法入画,主张书画相通,强调笔法的书写性。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节和意趣。重笔墨情趣,轻刻意求似;重潇洒洗练,轻繁溽纤细;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以梅、兰、竹、菊、松、石等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成为文人画的重要题材,并蔚然成风。 以代表性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掌握文人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了解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关系,感悟作品的人文思想,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中国花鸟画的演变 群峰竞秀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屏幕: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开创了中国山水花鸟写意画的新领域。他的绘画重写意而不求形似,以狂草的笔法纵横挥洒,把传统的中国写意画推向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年水墨大写意画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陈白阳。画作餐有朴厚净炼、淡墨渴笔的特殊意趣。 朱 耷。造型奇特、笔墨姿纵而浑朴稚拙,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 陈洪绶。造型古朴、凝炼,以金石味入画; 恽南田。粉晕水渍,点染而成,结构严谨,色清润秀,神趣自足; 屏幕: 螃蟹 明 徐渭 泼墨晕渗壳的质感 廖廖几笔毛茸茸爪子问题: 此画的表现技法是什么?从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作画时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探讨: 此画的表现技法屏幕: 墨葡萄图轴 明 徐渭 七绝一首: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学生探究: 解读墨葡萄图轴引导资料: 螃蟹徐渭的画法是泼墨,泼上去以后,通过水墨自然流淌,然后形成轮廓。徐渭作画时是激动的,从他的笔墨里可以看出泼上去那种感情非常的激荡,有时候可能是病发作时候画的,所以被称为东方的凡高。那个时候,一方面当然是宣纸已经成熟了,形成了渗透性很强的生宣,另一方面笔墨到徐渭这时候也成熟了,他控制得住,一笔下去,就能知道通过润色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比如这个螃蟹上,这些都是泼墨,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浓浓淡淡融在一起,当然有时候他也用积墨法,所谓积墨法就是先用淡的,淡的干了以后再加浓一点的,再加浓一点的,就是一层一层的积上去。他更多用的是泼墨法,这样的一种泼墨大写意花卉画呢,对后来影响非常之大,以前还从来没有人能把握得那么好。这螃蟹这个壳就是靠自然晕渗这种硬的质感,这个发的那种高光都出来了,而且它的爪子都带有毛茸茸的感觉。所以这样的效果是非常神似,非常气韵生动,大写意花卉画的成熟而且达到高峰是徐渭。 墨葡萄图轴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图署款:“天池”,“湘管斋”朱文印。 积极投入到探究合作学习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群峰竞秀,加深理解徐渭的作品,掌握大写意花鸟的特点,从笔墨间感悟从生。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逐渐从理论到技巧上完善和成熟起来,成为独具特色的画种。长期的艺术实践画家们充分掌握了精到的笔墨技巧和优美的抒情方式。在色彩上,无论是工艳秀丽的重彩,还墨彩,也都被画家们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徐渭的大写意泼墨淋漓、水晕华滋陈白阳的画作餐有朴厚净炼、淡墨渴笔的特殊意趣。他的绘画重写意而不求形似,以狂草的笔法纵横挥洒,把传统的中国写意画推向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年水墨大写意画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艺术境界,光靠教师讲,是难以让学生掌握理解的,只有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大写意所带来的笔趣、墨趣、意趣。课堂小结屏幕: 新石器花鸟画的起源 隋唐 花鸟画画科的形成 五代 花鸟画风格的形成 宋代 花鸟画注重写生 元代 花鸟画清淡自然 明代 花鸟画写意的大发展 清代 花鸟画的一派生机掌握知识要点归纳知识要点课堂延伸屏幕: 墨竹图清 郑燮问题: 课后请同学们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的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鉴赏知识对清代郑燮的墨竹图进行了鉴赏。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之中,提高自己探究能力。 以探究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独特作用。教学板书中国古代花鸟画 形成 发展 独立画科 风格 黄筌富贵 徐熙野逸 演变 人文水墨画 大写意画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课难度很大,主观原因是教师本身除了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美学、艺术评论等相关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偏科,不重视美术学习,造成较多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薄弱,有时很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或答不上来;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高考不考的学科就不学,或者只是零零散散的学一些以应付了事。 有困难才会有挑战。我认为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我平时备课特别认真,备课基本上要三四天时间,课件做得比较的完美,条理性也很强,但上起课来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自己的劳动付之东流,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我也尝试过许多方法来改善教学过程,但是学生还是老样子。中国古代花鸟画是校级公开课,怎么去上,我思索良久。也是这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冬季护肤问答试题及答案
- 2025生物制药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2025融资专员校招试题及答案
- 2025全栈开发工程师秋招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自制中药酒测试题及答案
- 面试做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美术硕士书法真题及答案
- 2025【工程劳务合同】工程劳务合同
- 2025年蜀诗风韵答题题库及答案
- 平面设计主管在跨部门沟通协作中的角色与技巧
- 婴幼儿托育生涯发展展示
- 餐饮行业三方比价制度的创新实践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专题18二次根式有关运算压轴题六种模型全攻略(原卷版+解析)
- (正式版)FZ∕T 14004-2024 再生纤维素纤维印染布
- 妈妈咪呀 mamma mia二部合唱简谱
- 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相关器材大全
- 歌曲《莫尼山》艺术风格与演唱实践探析
- 谷歌案例分析
- 劳动保障协管员管理办法
- 【课件】7-1 慢充不充电故障诊断与排除
- 透过性别看世界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