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国家公祭日活动新闻稿_第1页
全市国家公祭日活动新闻稿_第2页
全市国家公祭日活动新闻稿_第3页
全市国家公祭日活动新闻稿_第4页
全市国家公祭日活动新闻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全市国家公祭日活动新闻稿今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顾77年前的这一天,日军攻入南京,随即开始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在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中遇难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首次轰炸宿迁城,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罪行。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昨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XX市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形式缅怀死难同胞,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昨日下午,市民张先生在“国家公祭网”上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献花。张先生告诉记者“通过线上公祭的方式,不仅仅表达了对死难同胞的缅怀,同时也让我们年轻人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拼搏奋进。”“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死难者同胞哀悼”“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防止悲剧重演。”记者看到,在距离首个国家公祭日还有1天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登陆“国家公祭网”,通过点烛、植树、献花、敲钟等方式来寄托对南京大屠杀中死难者和二战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的哀思。据了解,“国家公祭网”是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2/14难同胞纪念馆和新华网共同筹办的,于2016年7月6日正式上线。截至昨日下午3时,已有3174641人通过在线公祭的方式缅怀死难同胞。1938年春,为了攻占军事要地徐州,日军不断派出轰炸机对徐州及周边各县进行轰炸。5月19日上午8时左右,18架日本飞机轰炸宿城。当年10月份,宿迁被占领在市民马志春的家中,保存着近200份中日战争时期的报刊。记者看到,大阪朝日新闻、世界画报、美国生活周刊等一沓沓发黄的历史期刊中详细记录了日军当年侵略中国的罪证。马志春说“从这些资料上可以看出,日军侵略中国是早有预谋的,可以说从1874年就已经开始了。”日本人出版的世界画报中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各种情况,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已经有了深入了解,他们的狼子野心早已蔓延到了中国。而在日军侵华战争打响期间,日本人每占领一个主要城市就出版一期大阪朝日新闻的“号外”,当年日本用来炫耀战绩的报刊现如今都成了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记者了解到,马志春从2000年开始,通过网络购买和拍卖获取等方式收藏国外历史期刊,光是大阪朝日新闻的“号外”就有100多期。“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再次证明了日军侵华的暴行是不容否认的,这些历史我们3/14应该永远铭记”最后,马志春还表示,他正在撰写有报为证外国媒体视角下的中日战争一书,将这段历史系统地记录下来。昨日下午,在市区大润发超市门前,一条写着“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的横幅引得行人纷纷驻足关注。原来这是宿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大学生开展的宣传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路过的市民纷纷在巨型横幅上签名。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很想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寄一份哀思,但工作很忙,没时间去。大学生们能提供这样的途径,让我们市民为受难者尽一份心意,确实挺好。”大学生代表吴潇表示“我们大学生去做这样的宣传活动,因为这不仅仅是单纯借助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表达对南京大屠杀中死难同胞的哀思,也能帮助我们大学生和市民朋友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记者了解到,为提高青年大学生们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增强大学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的观念,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的大学生们还开展了以“热爱祖国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国家公祭纪念日宣传活动,以纪念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负责此次活动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我们举行此次公祭活动,是为了号召在校大学生和市民们牢记历史,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国民,4/14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使命与责任。活动当天,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和老师均手持白菊花,一同观看南京大屠杀资料视频。活动结束后,师生们在室外的人工湖寄放白菊表达哀思。”而在宿迁学院的校园里,“红旗不倒”、“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一组以“铭记历史,勿忘国殇”为主题的海报,通过悼念死难者同胞和展现大屠杀期间的南京两大主题,号召同学们牢记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整组海报以暗色调为主。“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我们除了绘制海报,还组织大学生到雪枫公园向革命烈士寄托哀思。”大学生王啸伟说。12国家公祭是固化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重器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与奥斯威辛大屠杀、广岛原爆并列的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也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但在加害国日本,一直存在着南京大屠杀虚构论、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等种种奇谈怪论。因此,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世界级著名导演斯皮尔格所说“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实际上,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年以来,已经两次对这段历史进行过固化。此次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法案,5/14则是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国家的意志,第三次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固化。一、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固化始于“两个法庭”判决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莫斯科外长会议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等法律文件,相继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各同盟国军事法庭,分别对日本A级和B、C级战犯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其中,南京大屠杀作为特例,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同时设立专案审判。由中、美、英等11个国家派出的大法官和检察官组成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据大量的人证、物证,确认“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战史上破天荒之残暴记录”,在长达1218页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用两个专章的篇幅,以“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为题作出了庄严而详细的判决。与此同时,作为同盟国法庭之一的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也对在南京组织血腥大屠杀的B级战犯谷寿夫,以及杀人竞赛的刽子手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等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上述“两个法庭”均于1947年、1948年分别对南京大屠杀史实作出了法的认定,将松井石根、谷寿夫等南京大屠杀罪犯判处了极刑。“两个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的第一次固化主要内容包括6/14南京大屠杀时间的定论。其过程长达6个星期,即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开始日,也是一个国难日、一个国耻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对象的定论。侵华日军残忍屠杀了无辜市民和俘虏,不包括两军在南京战役中伤亡人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的定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30万人以上的数字间接出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直接出自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多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达15万多具,死亡人数达30多万。南京大屠杀地域范围的定论。以当时南京特别行政市政府管辖的地区为限。南京沦陷前,市政府共管辖城内7区,以及浦口、孝陵卫、燕子矶、上新河等4个郊区,还包括总理陵园区。南京大屠杀内容的定论。屠杀人数达30万人以上;强奸轮奸发生两万多起;焚烧破坏“半城几近灰烬”,“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抢劫掠夺无数公私财物被掠。二、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二次固化是“建馆立碑编史”1982年,发生了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事件,即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此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7/14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及其遗属们,他们纷纷要求把南京大屠杀血写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XX市人民政府顺应了人民的呼声,于1983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和万余名死难者丛葬地遗址上立下奠基碑,开始着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筹建。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该馆于198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0周年纪念日之际正式建成开放。后经19941995年,XXXX年两次扩建,如今的江东门纪念馆年接待中外观众量约600万人次,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遗址,也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XX市人民政府先后在中山码头、草鞋峡、煤炭港、燕子矶、上新河、汉中门、清凉山、北极阁、太平门、花神庙、正觉寺、仙鹤门、东郊丛葬地等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或丛葬地遗址,建立了一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一些民间人士也在汤山等遗址,自发建成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在南京,先后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心等一批学术研究机构,团结了世界上一批专家学者,并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征集一批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料和文物,据此开展对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形成了一批重8/14要的南京大屠杀史学成果。通过建馆、立碑和编史,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予以保存、展示和传承,完成了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二次固化。三、国家公祭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三次固化以国家的名义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实行公祭,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三次固化。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进行了再次确认。该“决定”认定“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第二,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进行了再次定性。该“决定”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第三,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的时间进行了确定。该“决定”规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第四,对国家公祭死难者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确定。该“决定”指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9/14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第五,对为何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进行了说明。该“决定”强调是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国家公祭是固化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重器。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力量,以及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来说,不亚于一颗精神原子弹。12“1213”,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77年前,南京城破,30万同胞惨遭杀戮,血腥屠杀震惊世界。77年后,我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在回望沉痛历史中汲取血的教训,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凝心聚力。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来说,她的“家”一半刻在纪念馆“哭墙”上,一半在现实中。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闯进她位于新路口5号的家中,转瞬之间,九口之家就剩下了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10/14如今,已是四代同堂的老人,夏淑琴仍时常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默默抚摸“哭墙”上亲人的名字。夏淑琴一家的悲惨遭遇,代表着当年南京人经历的噩梦,刻入中华民族难以痊愈的历史伤疤。77年前,南京城破,在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指挥下,侵略者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大规模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南京大屠杀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犯下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自1874年初发动侵台战争至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日寇在我中华大地上的滔天恶行罄竹难书,杀人手段骇人听闻化学武器、细菌战、杀人竞赛、“三光”政策数以千万的中华儿女惨遭屠戮。仅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战中,中华民族就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永不忘却,逝去同胞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1/14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进行悼念。“将二战期间的重大惨案定为国家公祭日一直是国际惯例。”最早在全国两会上提议设立公祭日的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赵龙表示,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以国之名悼念平民死难者,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生命的无上尊重。顺乎民意的有力之举,唤起了全体中华儿女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今年7月6日,由新华网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筹建的“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截至目前,网页浏览人次超过5000万,300万多人在线祭奠和留言。12月9日,南京农业大学的数千名师生,把自己手工制作的白色菊花和千纸鹤,组成“1213”字样,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牢记历史的决心;12月10日,1213名解放军官兵冒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宣誓仪式铭记历史,警示未来今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无需回避正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贫弱,才导致12/14河山被践踏,生灵遭涂炭。“南京大屠杀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教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意义在于让国人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必须警惕长久以来,一小撮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以篡改教科书、污蔑幸存者、纠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数字等方式,妄图达到抹杀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公祭将是对妄图否定历史的日本右翼又一次有力回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举行国家公祭,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体现的是捍卫历史的坚定决心,同时更在向世界宣示,历经侵略战争灾难的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历史,南京在行动。从12月起,XX市将南京大屠杀专史课程列为中小学必修科目。XX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表示,对那段灾难历史,南京人有着切肤之痛,强化相关历史教育,应成为全市青少年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铭记历史,中国在行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同被设立的,还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13/14烈士纪念日。每年,“77”“815”“93”“918”“930”“1213”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都在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深沉记忆。“要记住历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