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 关中八大怪.doc_第1页
说说 关中八大怪.doc_第2页
说说 关中八大怪.doc_第3页
说说 关中八大怪.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说 关中八大怪说说关中八大怪近日在华商网晒出网友的泥塑陕西八大怪(实为关中八大怪),很有意思,有民俗意义。作为地道关中人,于是利用休假期间,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加以整理,并下载图片,以飨读者。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关中八大怪。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第一怪:面条长的像裤带由于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道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其实在关中,聪明灵巧的关中女人们已经把面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片片面、晾面、汤面、酸汤面、热碗面、扯面等等。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其中以棍棍面最长。但那是手拉或者搓的,下来的就是擀面了,这做面条的功夫在那揉面的一关,只有揉到的面,擀出的面条长也劲道好吃。还有一种叫biang biang面,而且造出一个奇怪的字,并编成歌谣流传。第二怪:锅盔大的像锅盖由于关中地区以前为了避免浪费,且属于大家庭吃饭的传统,所以,每家每户都有很大的锅做饭,所烙出的大饼和锅底相当,并且由于面体发酵比较好,厚度适中,俗称锅盔。传说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就有了锅盔这个名字,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具体的做法是先将面粉加水,加入发酵粉,活均匀,还可加入少量精盐和鸡蛋,以保证面质劲道,烙出的锅盔外黄里脆,以长久保存;再将活好的面反复搓揉,直至劲道十足为止,并在器皿中放半天左右,带面体整理发酵好以后,加入胡椒粉、事先炒熟的芝麻,放到案板上反复搓揉,使得面体表面光滑有劲,用擀面杖擀成锅体大小的圆形;然后在擀好的面体上扎上若干个小眼,已备烙锅盔时里面能够充分熟透;给锅体文火加热,并用菜油反复碴拭锅体表面,待锅体发亮,并有余温时,将擀好的面体入锅,反复文火蒸烙,直到熟透为止。第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关中人爱吃辣子,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面子,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现在辣子仅仅作为调料而已。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不同。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罐里的辣面子不能放满,六成即可,放点盐、胡椒或者别的,用原汁的菜籽油烫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这时候独特的香味就会四处飘散。第四怪:凳子不坐蹲起来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现在蹲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偶尔会在西安、咸阳等站牌前看见部分蹲下来等车的关中人。史记中写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无法拔剑,逃避中又忘记拔剑,只好绕拄周旋。晋朝有个身无长物的典故,说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风俗。此风尚的转变应在晋以后,关中地区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第五怪:农村房子半边盖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爿,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首要因素就是贫穷。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用木头多用土的理念。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厦子房。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聪明的关中农民因地制宜盖起厦子房,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对做椽子小木头要求也低,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利用了围墙,这样就节省院落的空间,解决了用房不足的问题。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大景观,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就是通风不畅,现在这样的房子越来越少了。第六怪:关中姑娘不对外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配合这一观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所以,民殷实而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在关中地面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关中姑娘们生于此,当然不愿意远嫁他乡了。第七怪:妇女帕帕头上戴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不能算怪吧?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走亲戚,回门子(回娘家),下地干活时这个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年轻的妇女把手帕戴出许多花样来,成为风情和装饰。一般妇女是顶在头上遮阳挡风,下毛毛雨还能顶一阵子。关中妇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还能包裹东西当手袋用,别的用处都可以去想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弄脏头发,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了。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还有什么小盆大碗分不开、睡觉枕的是砖块等,而成为十大怪的。转载网友晒泥塑陕西八大怪来源:华商网发布时间:2011-10-02 17:13图片来自网友长安大中华商网讯去过云南的人知道云南有十八怪,不管是八怪还是十八怪都属于地方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