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结精华_第1页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结精华_第2页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结精华_第3页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结精华_第4页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结精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互补关系。如果两种商品只有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称为互补商品(complements)。如:手电筒与电池等。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动。 第二,替代关系。如果两种商品都能满足人们某种共同的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就是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称为替代商品(substitutes),如:洗衣粉与肥皂,大米与白面等。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在替代商品中,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3)消费者的收入(income)水平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也会引起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们之间的变动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 正常商品(normal goods)的需求量与收入正相关:收入增加时,人们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就增加。 低档商品(inferior goods)的需求量与收入负相关:收入增加时,人们对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的划分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一定的时空条件。 (4)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s)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预期价格正相关: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现在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量,从而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现在就会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从而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5)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s) 消费者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的喜欢程度。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 (6)人口的多少 其他因素既定,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人口正相关。此外,影响商品需求量的还有其他因素,例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气候条件与风俗习惯等等。,影响供给量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一般情况下,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 (2)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的生产成本。商品供给量与其生产成本负相关:要素价格越低,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越高,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就越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利润将随着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 (3)厂商对价格的预期。商品的供给量与厂商的预期价格负相关:当厂商预期某产品的未来价格上涨时,就会囤积这种商品,从而减少这种商品的当前供给量;当厂商预期某产品的未来价格将下降时, 必然大量抛售,增加这种商品的当前供给量。 (4)自然条件。很多农产品的供给量还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年份( 丰年和歉年),它们的供给都会有所不同。 (5)厂商数量。市场上出售同一产品的厂商数量越多,市场供给也就越多。,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为P0 ,均衡数量为Q0 。为了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可以在均衡价格的上下位置,任找两个非均衡价格,例如P1 、P2 ,然后考虑它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之下,是否具有稳定性?如果是不稳定的,它们是否具有一种向均衡价格移动的趋势? (1) (2) 可见,任何使供给与需求不等的价格都是不稳定的,它们都会变动,而且都有一种向均衡价格变动的趋势。因此,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不仅是均衡的,而且也是稳定的,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这种价格将一直维持下去。,均衡价格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市场价格。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称为均衡数量,线性需求曲线上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测定,A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如果令价格变动趋向零,上述弧弹性则成为点弹性,若A点是需求曲线的中点,其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D点弹性等于0。结论: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点弹性,都可通过由该点分别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求得。且线性需求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其点弹性系数越大,反之,亦然。,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1)商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程度与需求价格弹性负相关;越重要,弹性越小。 (2)替代品的多少与替代程度的高低与需求价格弹性正相关;程度越多、越高,弹性越大。 (3)对某种商品的支出在消费中支出中的比重与需求价格弹性正相关;比重越小,弹性越小。 (4)考察的时间的长短与需求价格弹性正相关; (5)商品用途的多少与需求价格弹性正相关,用途越多,弹性越大。,需求的收入弹性,(1)定义 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它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 A、定义式: (其中的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 Qd表示原先的需求量,Qd表示 需求量的变动量,M表示原先的 收入,M表示收入的变动量)。 B、弧弹性和点弹性计算公式:,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定义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率之比,反映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A、定义式: (其中的EXY表示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QdX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QdX表示X商品的 需求量的变动量,PY表示Y商品的价格, PY表示Y商品价格的变动量)。B、弧弹性和点弹性计算公式: (3)种类:,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QX,QX,QX,PY,dQX,PY,EXY,=,PY,PY,=,QX,PY,.,EXY,=,QX,dPY,.,EXY 0,肥皂与洗衣粉,汽油与汽车,EXY 0,EXY = 0,食盐与音响,供给价格弹性的种类,(1)缺乏弹性(b)(inelastic) :(2)富有弹性(a)(Elastic) :(3)单一弹性(c)(unit elastic) : (4)完全有弹性(d)(perfectly elastic) : (5)完全无弹性(e)(perfectly inelastic)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1)改变生产规模的难易程度:供给变动越容易,则供给价格弹性越大。例如纺织行业。 (2)时间的长短与供给价格弹性正相关:在价格上升后的短时期内,企业也许来不及增加固定资本的投入,只能通过增加劳动和原材料等变动投入来少量地增加供给。此时供给价格弹性可能比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以增加固定投入,建造新的厂房,大量地扩大供给,供给价格弹性就会变大。,支持价格,(1)定义:所谓支持价格是指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2)目的:增加某些产业的生产者的福利,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3)支持价格的后果:在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下,必然产生产品供大于求或产品过剩的结局。为了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把这部分过剩产品(超额供给)买下来,改作他用。,限制价格,(1)定义:指政府规定的某种商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2)目的:增加消费者的福利。 (3)后果:在低于均衡价格的限制价格下,必然产生产品供不应求的结局。 (4)弊病:第一、减少供给者的福利,影响生产者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供不应求的局面很难改变;第二、短缺产生的“官方价格”与“黑市价格”两种价格,会引起寻租等腐败行为。,短期内,间接税由厂商与消费者共同负担,在短期,即使是间接税,也是由厂商与消费者共同负担的,他们各负担多少,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相对大小。给定供给价格弹性不变,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则消费者承担的税负就越少;给定需求价格弹性不变,供给价格弹性越大,生产者承担的税负就越少。 用公式表示如下:,(证明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与税负人一致的税收。例如所有的所得税都是直接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人与税负人不一致、纳税人可以将税收转嫁给他人的税收,例如各种销售税。,由于对厂商征税,厂商销售单位商品所实际得到的收益等于产品价格减去从量税。为了保证厂商继续提供原先那样多的产品Q0 ,现在产品的价格必须提高到P0 +T0 。在既定的产量水平上,价格的提高,就意味着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的移动。新的供给曲线S1与既定的需求曲线D的交点E1所对应的价格为P1 ,均衡数量为Q1。征税的结果是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供给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为P2= P1 P1 P2= P1 T0 ,与原先的均衡价格P0相比,供给者得到的价格减少了P1 P2 P0 P1 = P0 P2 。实际上,这就是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承担的从量税;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了P 1 P0= P1P0 。实际上,这也是消费者购买单位产品所承担的从量税。,两种特殊情况,(1)如果供给价格弹性极大,供给曲线为水平线,则所有的间接税都由消费者负担; (2)如果需求价格弹性极大,需求曲线为水平线,则所有的间接税都由厂商负担。,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或条件:消费者购买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都相等,或者说,消费者购买任何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令 。如果上述条件成立时,消费者的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理性的消费者就会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组合量。 假定在X的购买上减少一单位货币支出,消费者因此将失去4单位的效用;同时在Y的购买上增加一单位货币支出,消费者因此将增加效用。但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在Y的购买上增加一单位货币支出所增加的效用量必然小于4。显然,在公式 成立的条件下,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组合,不仅不能增加效用,反而会减少效用。因此, ,就是消费者的均衡原则。,(数学证明 ),四、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令 为不变的常量,则有: 。当反之,当 。显然,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共同决定了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的本质就是边际效用曲线。需求曲线上任一点所对应的需求量,均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购买量。,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消费者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取决于这些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 ,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等于边际效用与所购买的商品数量的乘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前者往往大于后者,从而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当然,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还在于不同消费者(收入、偏好不同)购买同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同。而实际支付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那些收入高偏好强烈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一定比实际支付的价格要低,从而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上述需求曲线表明,某商品的价格分别为8、6、4、2时,相应的购买量为1、2、3、4单位。若市场价格为4,消费者购买3单位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总额为18(3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为12。两者之间的差额6就是消费者剩余。,(1)离散商品的消费者剩余的计算,(2)非离散商品的消费者剩余的计算,(3)消费者剩余变动量的计算 设初始的市场价格为P1 ,需求量为Q1 ,消费者剩余为P1AC 。现在价格降到P2 ,则需求量增加到Q2 ,消费者剩余为P2BC 。由于价格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梯形P2BA P1的面积。其中矩形P2EA P1的面积测量在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原先数量的商品所多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小三角形面积EBA测量在价格下降以后,消费者由于增加购买量所多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设市场价格为P1 ,消费者购买Q1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为梯形0Q1 AC的面积,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为矩形0Q1 A P1的面积。消费者剩余为0Q1 AC 0Q1 A P1 = P1AC 。,设反需求函数为 , S表示消费者剩余量,S表示消费者剩余的变动量,P1 、Q1分别表示初始的价格与初始的需求量, P2 、 Q2 分别表示变动以后的价格与需求量,则有:,(4)需求曲线非线性时,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消费者剩余概念提出的意义,(1)为衡量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 (2)为比较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效率高低、政府是否兴建与兴建多少公共产品,提供了一个比较有用的分析工具; (3)它使人们认识到,在日常的市场交易中,每个人都获得了多么巨大的额外的福利。,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偏好与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愿意较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少。 导致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设某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函数为 : 。 该函数的全微分为: 因此有: 。当X的消费量不断增加,Y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一定递减。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消费者均衡原则,(1)图形分析 消费者购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就能获得最大效用,处于均衡状态。,消费者均衡原则,(2)公式: 该公式表示在偏好、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正好等于消费者在市场上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购买量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购买量时,消费者的效用就达到极大。 当 时,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购买的商品组合,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 若 ,消费者增加的购买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如上图中的点; 若 ,消费者减少的购买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如上图中的点。,七、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序数效用论认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当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正好等于消费者在市场上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购买量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购买量时,消费者的效用就达到极大。用公式表示: 现在令PY不变: 若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有减少对X的需求量, 才能增大, 才能与 重新相等; 若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有增加对X的需求量, 才能降低, 才能与 重新相等。 显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可以变动时,随着该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即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关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若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起作用。 第二,随着某种变动要素投入的连续增加,边际报酬的变动要经历递增和递减两个阶段。这是因为技术系数可变的生产函数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各种要素投入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比例关系。当无法细分的固定要素投入过多而变动要素投入过少时,增加变动投入就能充分发挥固定要素的潜在效率,导致变动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一旦固定要素的潜在效率随着变动要素的连续增加而充分发挥出来以后 ,再增加变动要素投入,边际报酬就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都是公理,无需证明。,一种变动要素投入阶段的划分,在只有一种要素变动,其他要素固定不变的短期生产函数中,整个生产过程根据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平均产量递增阶段; (2)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 (3)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阶段。,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是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 首先,厂商的决策不会考虑第三阶段。因为在第三阶段,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且小于零,意味着增加变动投入将减少总产量,而减少变动投入反而增加总产量。 其次,厂商也不会选择第一阶段中止投入。因为在这个阶段,由于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这就意味着厂商增加变动投入能增加平均产量,此时如果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既定不变,并且产品总可以销售出去,厂商的利润就会增加。,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区别:,a)坐标不同b)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而且只能表示变量的序数关系;而等产量曲线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所表示的是变量的基数关系。c)无差异曲线是向两轴无限接近的,等产量曲线在达到一定点后是逐渐转为正斜率。,实现要素最优组合的原则,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所代表的组合就是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最优要素投入组合是指成本最小产量最大的组合:用既定数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组合,或是用最小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组合。,数学证明: Max:Q(L,K),:CWLK。拉格朗日函数:Z(L,K)(C- WL-K)。Z极大的必要条件是它对L、K的一阶偏导数等于零,即: 于是 ,该式表示,厂商为了选择最优要素组合,就必须保证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减少的资本投入量,等于由成本和要素价格决定的增加一单位劳动的购买所必须减少的资本购买量: 如果 ,厂商可以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减少资本投入量,以增加产量;反之,如果 ,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劳动购买量,增加资本购买量,以增加产量。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作用,这两种行为最终必然导致边际技术替代率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重新相等,即导致要素组合的最优化。 式表示,厂商为了选择最优要素组合,必须按一定比例购买两种要素,使得花费在两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成本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脊线与生产经济区域,K,L,O,Q1,Q2,Q3,B,MPK0,A,MPL0,则存在范围经济;SC0,存在范围不经济;SC0,不存在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 (2)产生范围经济的原因 原因主要在于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同一生产设备和采购营销系统。,学习效应和学习曲线,(1)学习效应的定义:学习效应是指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可以积累起有关产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减少。 (2)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描述企业的累积性产品批量与单位批量产品所需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市场种类,市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1)按交易的对象划分,有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三类市场。 厂商出售物品给家庭或消费者的市场统称为产品市场。投入品的交易被归属于产品市场,因为它与产品的交易并无实质性的不同。厂商在资本市场上取得资金用以购买投入品,在劳动市场购买劳动。 (2)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是否具有控制力,可以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一、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厂商对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的市场叫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 1、任一个卖者或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他们的数量是如此众多,以至于每一个卖者或买者的买卖行为对市场价格产生的影响微不足道。每一个卖者或买者都按照既定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来出售或购买产品。 2、对消费者来说,各厂商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没有差别。对销售者来说,所有消费者都是相同的,不存在亲疏远近的差异。产品的相同性(无名性)保证了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没有偏好,总是购买售价最低的厂商的产品;同理,消费者的相同性保证了厂商总是将产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3、买卖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增加他们的利润或效用。厂商不可能以高于现行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消费者也不可能以低于现行价格的价格购买产品。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必定通行单一的价格。,4、各种要素在不同的行业间可以自由流动。即厂商能够退出使他们遭受损失的市场,进入能使他们获得利润的市场。没有效率的厂商将从市场中被排除出去。 经济学对市场机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阐释,就是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假定基础上展开的。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是建设市场(机制)的参照系。 完全竞争厂商在价格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必须做出以下三项关键性的决策: 第一,是留在某一行业,还是退出该行业。 第二,如果决定留在某一行业,那么,是进行生产呢,还是暂时停业。 第三,如果决定进行生产,那么,该生产多少产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它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因此,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需求弹性无穷大的曲线。市场需求和供给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变动,从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可以变动,但需求曲线的这种性质却不会改变。,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行为不能影响价格,厂商总是按行业决定的价格出售产品,所以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出售所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就等于价格,即: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AR和边际收益曲线MR重合。,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总收益TR将按既定不变的速率增加,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直线,其斜率为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短期均衡原则,MR=SMC且ARAVC,因为在短期厂商的成本中包括不变成本,Di为厂商的需求线、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D2厂商不会停产,因为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变动成本,厂商可以弥补一些固定成本,使厂商的亏损额小于总固定成本。 停产点在D3,E1,E2,H,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