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中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和运用不足张明宏 作者简介:张明宏,1970.11出生,男,汉族,江苏扬中,镇江市实验小学,总务主任,小学高级,本科,工学学士 镇江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3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多媒体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但是许多教师对多媒体使用还存在滥用和运用不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这把“双刃剑”在教学中如何合理的使用进行思考,以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关键词: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 滥用 运用不足 对策序 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人们传统认识中枯燥乏味、毫无情趣的计算机,变成多姿多彩、声像并茂的人类朋友。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这种一体化的效果更适合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教材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必将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技术中,以光电设备-幻灯机、投影器为载体的视觉媒体,以电子设备-录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扩音机等为载体的听觉媒体,以电影、录像和激光视盘机等为载体的视听觉媒体等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教育技术进入了教育媒体技术阶段。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著: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 1986版 第9、10页 但这些媒体都是“单向媒体”。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的传者和受者之间构建起一个双向的通道,使教师和学生处在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形态之中。80年代中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电脑成为重要的教学技术之一,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它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家庭,使人类社会开始走向信息社会时代。教育媒体技术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技术阶段。多媒体软件方面,CAI课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非常流行,最初的制作工具是PowerPoint,后来是方正奥思、Authorware等,特别是Authorware,它无需传统的计算机语言编程,只要通过对图标的调用来编辑一些控制程序走向流程图,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众多媒体的信息集中于一体,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友好、方便灵活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的各个感官能够同时接受教学信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此外,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学科工具软件(如化学的Corel ChemLab、Model Chem Lab和化学计量学软件,数学的Math CAD、Mathematic,物理、几何学中的“几何画板”等)更是层出不穷、各显神通,使得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作品成为轻松愉快、富有成就感的工作。这为多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许多学校纷纷建起了校园网,为学校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将视听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阵地。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虚拟现实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进行观察。还有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也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多媒体技术的仿真模拟能力,能够创造出类似真实的环境,学生可以透视各种复杂的结构,揭示宏观和微观的奥秘,也可以从栩栩如生的实景中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多媒体能让学生走入“现实”,使学习者在真实感中学习,却又没有真实世界的压力。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实现人机交互和即时反馈人机交互和即时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利用图形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教育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任何单方向的教授,其教学效果一定是有限的。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力。3、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控制性对信息进行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利用超级链接将存储在网络结构结点上的信息连接成呈网状分布的具有相关性的信息。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从超文本到超媒体的发展,是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使然,超媒体就是多媒体与超文本的融合。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从这种意义上,多媒体技术带来了本质上的突破。它把视、听等多种感官元素融合在一个环境中,然后把主动权交到学习者的手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选择学习内容。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原则1、即目标性原则即教学策略、教育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必须保证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种教育媒体。2、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原则即在课堂多种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过程中,在注意发挥单一媒体功能与作用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后形成的媒体群功能的发挥,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组合功能的发挥。由于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的,这是一般人的学习规律,也是一般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多种教育媒体的组合,必须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因此,多种媒体组合形成的媒体群,一定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即相互作用原则即在课堂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通过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这一特点,努力创造更多的师生共同参与(尤其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换句话说,在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时,应从两个方面把握相互作用原则:一是多种教育媒体的相互作用;二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师生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4、及时反馈原则即在课堂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反馈及时、准确、真实的特长,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为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尽量选择便于学生操作的教育媒体;(2)进行反馈活动时,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反馈信息的判定标准是教学目标;(4)加强随堂的即时反馈,把反馈作为教学过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予以精心设计。5、模块化的原则所谓模块化,是指把一个课程目标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模块,成为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意义单元。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指围绕一个知识点所需的一个或几个媒体片段的组合。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7.4课件的制作要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第二章 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和对策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的滥用现象1、不求实效,用多媒体包办一切目前,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的普及率在迅速提高,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已经班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一些老师不顾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片面追求多媒体的使用率,有时早读课都用多媒体设备来将书本内容投放到屏幕上。有些学校在评选优质课、公开课时将是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的条件,有的硬性规定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节数,而老师在教学时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好滥用多媒体进行拼凑。一些教师甚至教研员都错误认为,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才是课改,有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2、课件修饰过多,刻意追求感官冲击,未能突出重点多媒体给人的感官提供了生动具体的似乎可触摸的形象,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再现课文中的情景煞费苦心,所用的课件进行了精心的渲染,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课件显得十分的艳丽、花哨,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造成喧宾夺主,学生思维受到干扰,甚至无意去完成课堂活动而分心去欣赏动画“效果”,冲谈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脱离实际,背离准则的不合理使用,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3、图解文本形象,抹杀学科个性多媒体能把本学科的教学内容都集中成形于统一的课件,使用者只须依序点击即可教学,但它却消融了各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有些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开展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置语文学科的能动性、灵活性、人文性于不顾,图解文本形象。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课文,更需要我们慢慢去解读、品味,图像、视频和音频永远不能取代文字的功能和作用。如九寨沟一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凭借文字,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然而,在这课的教学中,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出示有关景物的照片,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语言的朦胧、模糊美,这势必会弱化了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淡化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破坏了作者为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4、忽视沟通,“人机对话”替代了本应活跃的师生情感交流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挥”。然而在多媒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个别“拿来主义”严重的教师,课前不能充分备课,上课时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一节课就是不断地点击鼠标,成了一个“放映员”,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语言、情感的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师生关系疏远,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教学亲和力低下。这种滥用多媒体,忘记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结果是导致了师生情感交流的受阻,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5、片面追求大容量,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容量大,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但是,一些教师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形成了“学生对着屏幕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琳琅满目的程度令学生出现了“迷航”,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其结果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及教与学的交流、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均无法充分发挥,知识的及时反馈,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第二节 解决的对策1、合理选择媒体,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将儿童置于有趣味和好奇心的情境中,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教材的兴趣。”可以说,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若能合理选择媒体,优化组合,便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进取,从而会学、愿学和乐学。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受此启发还列举出轴对称的一些实例。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可见,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直观、和谐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积极参与学习奠定了基础。2、画龙点睛,优化课堂教学的重心环节每节课,特别是语文课,所有的课文都存在重点、难点、或疑点,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处理的好坏,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得关键。对课堂教学中重心环节的处理方式可谓千变万化,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一组文字、一个图形、一个动画、一段解说词或一段声响,采用最优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授课,教师可将重心环节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难点,从而使难点迎刃而解。如:趵突泉一课的教学。课文三、四自然段描写大泉眼冒出水柱形状,泉水从小泉眼冒出的不同姿态,这是教学的重心,也是难点,由于学生未能亲眼目睹这一景观,所以很难理解该段文字。教师用课件直观动态地再现了这一自然景观:当屏幕上出现游鱼在清澈见底的泉池里嬉戏,三个井口粗半米来高的水柱不断地冒出,配以不绝于耳地泉水喷涌声时,令学生个个激动不已,对动态的泉水的形、声、色、气,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小泉眼冒出的泉水姿态,一边划读课文中有关描写小泉眼的句子,使之对小泉的各种姿态有直观形象的感知。“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都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和“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象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这两句景象描写,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学生对此就不难理解了。 谢群: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4.93、加强学科的课程意识,适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选用是为了把语文课上得更精彩,把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把英语课上得更出色把每一门学科上得更有自己的特色。每门学科都有适合学科特点、提升学科价值的多媒体选用模式。作文课上,师生在网络作文的平台上尽情地交流与品味;英语课上,当天的英语新闻成为训练阅读的最佳材料,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数学课上,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各种动态图形效果正在揭示着一个个数学奥秘;音乐课上,学生真切地感受并聆听到十多种乐器的不同魅力如:上海版的三年级教材中悉尼歌剧院一文中,“巧夺天工”的理解,一位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师:作者用“巧夺天工”一词来形容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是什么意思呢?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巧夺天工”就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师:那么,为什么说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大多数学生茫然的样子,不知所云,部分学生紧皱眉头似乎在思考。)师:不着急,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多媒体显示从网上下载的与文字相匹配的悉尼歌剧院的四幅图片。)师:请同学们图文对照读读课文,来体会“巧夺天工”的意思。(学生自由地反复地朗读起来,眉宇渐渐舒展开来,随后举起了一只只小手。)生:我知道了,说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美丽的外形。生:悉尼歌剧院从不同角度观看有不同的造型:(边指图片边说)从正面看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从侧面看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从上面往下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所以人们说它“巧夺天工”。生:我觉得,悉尼歌剧院的地理位置也相当巧妙,你看,它与远处的悉尼大桥遥相呼应,互相衬托,因此说它“巧夺天工”。生:对了,我也有这种感觉,只是我还有补充,悉尼歌剧院三面临海,在蔚蓝色的大海之中那洁白晶莹、造型别致的建筑多么引人注目,所以它称得上“巧夺天工”。 董服相: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时髦”误区及对策EB/OL/blog/jiaoshi/cgxx_dfx/archives/2006/277.html上述教学,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时,这位教师没有急于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丰富的,优美的语言,并巧妙地借用多媒体提供感性材料,丰富学生表象,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巧夺天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文中那优美的、生动鲜活的词句也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此时的多媒体运用是切实有效的,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4、整合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互动生成,情感交融课堂是师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学习活动是学习主体与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各有其优点。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正如南国农教授曾指出的:“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3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它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的师生情。在结课时,教师运用音响,巧妙地创设了雷声、雨声这一情境,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读书也入情入境了。学生已有对课文的真切感悟、体验,心中的情感已是波涛澎湃了。紧接着,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学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会想起那些为了你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付出了青春年华的好老师们。此时,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些小“达丽玛”心中的情感喷涌而出,他们纷纷表示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师之情,有的说要为老师做贺卡,有的说要写一篇文章赞美老师,还有的说要为老师唱一首歌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中去,仔细倾听,或点头,或表扬,或致谢最后,师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深情地唱起:“静静的深夜,灯光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结束本课教学,师生的情感得以交融、升华,让人回味无穷。 董服相: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时髦”误区及对策EB/OL/blog/jiaoshi/cgxx_dfx/archives/2006/277.html5、强化教学设计意识,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设计,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诸多教学要素进行分析,并事先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在多媒体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意识,不能仅仅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来辅助教学,而要用它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CAI课件,它不仅能给学生展示知识,还能为学生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使他们除了能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耳听手写获取知识之外,还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和对策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的现象1、公开课上随处可见,随堂课上芳踪难觅为了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各级教育部门达成了共识: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多媒体的使用成了一个重要的方面,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在各级公开课上,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课件纷纷亮相,使得原本较为陌生的“ CAI ”课件变得“家喻户晓”。当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这些课件时,发现不少课件是为用而用。而在随堂课上,不少老师由于计算机应用水平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限制,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则寥若晨星,难觅倩影。 作者本人:浅析多媒体技术使用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EB/OL ,该文曾在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2、操作上一键定乾坤,课件牵着教师走一般来说,课件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不少使用者对课件操作或多或少地有些陌生。因此,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CAI 制作者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成了课件的奴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着落,反而成了配合课件演示的工具,使课件的价值完全丧失。3、条块分割,缺乏交流在许多教研室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某个教学课件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承担该教学任务的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同一教研室内以及不同教研室之间各教师单枪匹马、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分工合作。 倪 武 缪晓辉 王俊学论当前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及对策EB/OL/art/3897/20060113/413981_1.html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老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由某位教师完全承担某一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包括课件制作)。教师备课时间有限,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有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许多教师在授课前只能临时抱佛脚,制作出的课件常常只是以前投影、幻灯资料在计算机上简单的翻版,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准。这一现象在许多计算机知识比较欠缺的老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二节 解决的对策1、另辟蹊径,化难为易应当看到,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程度的原因除了硬件数量的不足以外,最重要的则是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为了一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其实办法还是有的。一是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 Authorware、Director、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而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用 Powerpoint等易学易用,效率较高的软件来完成。二是采取“拿来主义”,资源共享。目前,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相邻的学校可分别购置一些,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这时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如此轻轻松松,何乐而不为呢?2、优化结构,增强交互交互性是CAI 的显著特征。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结构,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充分保证学习者参与学习。3、加大投入,资源共享第一,建立教研室完善的分工合作机制,即走“集体化”道路: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平时由专人负责、集体配合,收集和整理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建立并完善教学素材库。这样,在承担教学任务时,任课教师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大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信授权协议书
- 清捞河协议书
- 用于电子邮件的协议书是
- 重签三方协议书
- 债务清零协议书
- 叠纸用户协议书
- 协议书离婚律师小说
- 电气电子技术发展新趋势解析
- 协议书 未过户
- 疫情三方协议书
-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
- 2024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手足口病》课件
- 《铁皮石斛的介绍》课件
- JCT478.2-2013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 第2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 拼多多民事起诉状模板
- 大数据、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上)
- 砌砖抹灰工程劳务承包施工合同范文
- 2023年造林工考试造林工考试(试题)
- GB/T 19812.2-2017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2部分: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
- GB/T 19249-2017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