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群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_第1页
高层住宅群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_第2页
高层住宅群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住宅群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 )正文目录一、前言.(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三)布孔原则及孔深控制.(四)完成工作量 .(五)勘察质量评述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五)场地地震效应 .(六)不良地质作用 .三、场地岩土工程初步分析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二)场地岩土层工程特性初步评价.(三)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四)基础选型初步分析评价.(五)基坑工程初步分析评价.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图目录图号图名比例尺,.1一期初勘钻孔布置平面图21411 1313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01:200 1:6001534zk1 zk20 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附表目录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 12、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附表 23、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4、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附表 3附表 4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6、水质简分析附表 5附表 6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xx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拟在 xx 市xx 区xx 南路邻近 xx 市中心医院南边兴建住宅小区。受甲方的委托,(以下简称我院 )承担了该项目一期的岩土工程初步勘察任务。甲方提供了 xx 一期总平面图,拟建建筑物包括23栋高层建筑物及东北部的地下车库, 其中34层的建筑物共 12栋,楼栋分别为 1#、2#、3#、5#、6#、7#、8#、12#、13#、16#、17#、19#楼; 33层建筑物共 3栋,分别为 18#、21#、22#楼; 27层建筑物共 4栋,分别为 10#、11#、15#、26#楼;26层建筑物共 3栋,分别为 20#、23#、25#楼; 24层建筑物 1栋,为 9#楼。拟建一期用地面积40848,住宅面积103581,总建筑面积32000,场地现地面标高约39.3348.83m。,.(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以下为设计单位对本次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1、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2、钻孔布置详见附图 1xx 市 一期钻孔平面布置图,勘察单位可根据场地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调整钻孔数量和位置。高层建筑应符合(jgj722004)规范要求。3、勘探深度高层建筑应满足(jgj722004)规范及其他专门规定要求。4、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承载力和变形特征。5、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整治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明确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水位,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抗震设防烈度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场地勘察,应划分场地类别,判断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必要时应对地层进行液化判别。8、当有可能采用桩基础时高层建筑应符合(jgj722004)规范第 4.2 节要求。9、当存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问题时,应遵守(gb50021 2001)第 4.8 节要求, 高层建筑应符合( jgj722004)规范第 4.2 节要求。10、结合场地地质情况和工程特点,除完全可确定为天然地基的情况,可只提供天然地基的相关设计参数外,其余均应提供可能采用的其他类型地基基础方案(桩基、地基处理等)的设计参数;桩基设计参数应按规范gb50021 2001 和规范 jgj94 2008 的要求分别进行提供。11、对黄土、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及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尚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12、当场地存在边坡或整平后存在边坡时,应对场地边坡进行勘察;边坡工程的勘察要求另详。13、本钻孔图根据现有建筑方案布置,当方案调整时,钻孔位置需相应调整。(三)布孔原则及孔深控制布孔原则:本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初步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我院布设。岩土工程初步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按中等复杂地基布置,勘探点间距40100m,勘探点按建筑物及基坑轮廓布设,控制性钻孔占总孔数的1/3以上,并尽量控制整个场地。孔深控制:高层建筑物 场地控制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57m,一般性钻孔进入中等风化岩层5m以上,共设计布孔 20 个。(四)完成工作量我院于 2012 年 8 月 1 日进场,至 2012 年 8 月 12 日完成钻孔 20 个,总进尺 410.60m。本次勘察取原状土样10 组,进行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试验(6 组土常规实验、 4 组颗粒分析试验);取中风化岩样 6 组进行饱和抗压强度测试; 取地下水样 2 组,做侵蚀性 co2 分析和简分析。(五)勘察质量评述本次岩土工程初步勘察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及甲方的有关要求,采用了钻探、 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勘察,经综合分析对场地地基岩土层进行评价:1、本次初步勘察的勘探点间距按中等复杂地基进行布置;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为 13个, 占65,满足规范要求;取样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测试孔18个,占 90%,满足规范要求;,.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数量为 10组,标准贯入试验 24段,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测 12段,满足规范要求;土层及全风化岩石岩芯采取率为 85 100,砂层岩芯采取率 80%,强风化岩石岩芯采取率为 6575,中风化岩石岩芯采取率为 8090,满足规范要求。2、钻孔位置放样:以长江南路已知控制点为基准点,采用全站仪测定钻孔孔位和高程。勘探点坐标为 xx 独立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3、本次勘察执行下列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2009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 9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 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属湘江级阶地,邻近湘江,现为荒地、菜地等,场地东低西高,地面标高36.60 44.70m,西侧为长江南路,东侧为滨江路,交通便利。 (二)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组成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粗砂、砾砂,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砾岩等。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自上而下依次概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 (q4)(1) 杂填土( q4ml):灰褐、褐红、褐黄等色,色杂,松散至稍密状,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主要由粘性土、砾石及建筑垃圾等组成。层厚为0.304.20m,平均厚度 1.86m, 主要分布于场地西侧。(2) 耕植土( q4pd):灰褐、褐黄色,结构疏松,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为场地表层土。层厚为0.20 0.90m,平均厚度 0.59m,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及东侧。(3) 粉质粘土( q4al+pl):褐黄、灰黄色,局部褐红,硬塑,局部含少量砾石,约1015%,砾径 0.53cm,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为1.7010.20m,平均厚度 4.01m,该层场地均有分布。(4) 粉砂( q4al+pl):褐黄、灰黄色,稍湿饱和,稍密状,颗粒成分均匀,岩芯呈土柱状。层厚为 0.7010.40m,平均厚度 3.28m,该层场地均有分布。,.(5) 细砂( qal+pl ):浅黄、灰黄色,稍湿饱和,稍密状,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4长石、云母,颗粒级配较好,岩芯呈散状。层厚为1.50 10.00m,平均厚度 6.28m,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4(6) 粗砂( q4al+pl):灰黄,黄褐色,稍密中密状,饱和,粗砂占55 70%,泥质含量 1020%,其余为砾石,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层厚为5.00 8.10m, 平均厚度 6.55m,该层仅 zk15、zk20 有揭露。(7) 砾砂( qal+pl ):灰黄、褐黄、灰褐等色,中密状,饱和,大于2mm颗粒含量占3045%,泥质含量 1020%,其余为砂,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 长石、云母等。层厚为 1.6010.30 m,平均厚度 5.45m,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北侧及西北角。2、白垩系(k)场地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砾岩,局部地段分布有泥质粉砂岩,呈互层形式出现。砾岩以灰、灰褐为主,局部夹褐红色,岩性不均匀,胶结程度不一,风化不均匀,泥质粉砂岩以褐红色为主,局部夹紫红色。根据其风化程度划分为以下三个风化带。(1)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1:褐红、局部夹紫红色,可见原岩结构,风化呈硬塑坚 硬粘性土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块。该层零星分布于场地内,仅zk2 、zk8 、zk14 钻孔有揭露,厚度 0.403.60m,平均厚度 1.75m。层顶埋深标高 26.03 38.43 m。(2)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2:褐红、局部夹紫红色,节理裂隙极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呈块状、碎块状。该层仅zk1 有揭露,厚度 0.8m。层顶埋深标高 29.85 m。(3)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3:褐红、局部夹紫红色,中风化,泥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岩石较新鲜,岩质较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岩芯呈柱状、短柱状。该层仅zk2 、zk7 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 1.802.00 m。层顶埋深标高30.49 34.83m 。,.(4) 全风化砾岩 1:褐红色,可见原岩结构,全风化,风化呈中密密实砂土状,含砾石,局部夹强风化岩块。该层层厚 1.7010.70m,平均厚度 4.67m。层顶埋深标高 31.44 38.35m,主要分布于场地西南角。(5) 中风化砾岩 2:灰、灰褐局部夹褐红色,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钙泥质胶结,属较硬岩类,岩石完整,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为场地下伏基岩,该层揭露厚度0.605.80m,平均揭露厚度 4.90m。层顶埋深标高 21.13 34.44m。(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上覆杂填土、耕植土含上层滞水,粉质粘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1为相对隔水层,粉砂、细砂、粗砂、砾砂中含中等较丰富的孔隙水,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3、中风化砾岩 2含少量裂隙水。场地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及湘江河水水力联系密切,旱季地下水向湘江排泄,雨季湘江水反向补给场地地下水。根据钻孔内水位实测资料,场地稳定水位高程为36.61 44.73m。引用附近场地资料,含水层渗透系数为 22.8m/d(经验值)。具体取值,待详勘后进一步确定。在钻孔zk4 和zk19 中取地下水样进行侵蚀性co2和水质简分析, ph值为6.877.14, 侵蚀性 co2含量均为 0.00mg/l,hco3含量为 4.306 7.722mmol/l ,表明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仅具有微腐蚀性。,.(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根据室内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试验资料,场地主要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2:(略)2、根据室内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试验资料,粉砂的颗粒级配指标统计见表3:(略)3、根据动力触探试验资料,场地主要岩土层的标贯、动力触探指标统计见表4:(略)4、根据室内岩石力学强度试验,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物理力学强度指标见表5: (略)(五)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抗震类别划分拟建场地平坦开阔,无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2、场地地基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标准划分:杂填土、耕植土为软土, 粉砂、细砂为中软土,粉质粘土、粗砂、砾砂、全风化岩1、1为中硬土,强风化 2,中风化 3、 3为岩石。拟建场地土属于中硬场地土,建筑物场地类别为类。3、地震动参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标准划分,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 0.35s。(六)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场地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构造,场地地貌类型较单一,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三、场地岩土工程初步分析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周边地区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貌属湘江级阶地,地势西高东低,场地稳定性较好。(二)场地岩土层工程特性初步评价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基为中等复杂地基。现对场地内各岩土层工程特性评述如下:1、杂填土: 主要由粘性土和由建筑垃圾组成,结构松散, 局部稍密状, 为新近堆填, 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2、耕植土:松散状,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3、粉质粘土:硬塑状,层位较稳定,力学性质较好,压缩性中等,可作拟建一般建筑物(地下车库)天然地基持力层。4、粉砂:稍密状,层位稳定,但力学性质较差,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5、细砂:稍密状,层位不稳定,力学性质较差,且场地仅局部分布,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6、粗砂:稍密 中密状,层位不稳定,且场地仅局部分布,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7、砾砂:中密状,场地均有分布,力学性能较好,但层位起伏较大,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三)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1、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分析(1)取样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拟建场地分布的粉质黏土和粉砂均采用薄壁式取土器取的原状土样,取样方法为贯入法,尽量减少对岩土结构的扰动。土试样等级为级,可满足室内试验各项要求。(2)取值标准a、岩土试验取值标准:密度与比重均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界限含水量取三个测值的平均值; 土的压缩性指标在ep 关系曲线上取 100kpa与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