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精品课件: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_第1页
全套精品课件: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_第2页
全套精品课件: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_第3页
全套精品课件: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_第4页
全套精品课件: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掌握国民经济范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 掌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性质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借鉴来自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录方法运用相互有机联系的账户和平衡表,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对国民经济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宏观核算。通过核算,连续地提供一套系统的数据来显示国民经济过程及其成果;由此可以为监测、分析和评估经济运行提供动态连续的数据信息。,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特点,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特点: 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 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根据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续),在核算日益国际化的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分析。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又称国民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史地看,国民经济核算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完善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的演进;国民经济核算向世界各国不断推进并逐渐实现全球一体化的过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续),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 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几乎全面的指导开始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1993年起,中国取消了基于MPS模式的国民收入核算工作。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两套体系并存阶段的终结,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完全按照SNA模式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变革。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理论基础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体系设计方法借鉴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方法基础统计学现实基础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通俗来说,就是在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一国经济的范围是什么?,国民经济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什么是一国的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是指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显然,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单位,常住单位 (resident unit)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非常住单位(rest of the world)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国外,其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内。,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做为原则性标准)。,国民经济的组成,图1-1 国民经济的组成,图中阴影区域为中国国民经济的范围,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 基层单位与产业分类,机构单位,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特征: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机构部门分类,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institutional sector)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 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盈利机构部门 国外部门,基层单位,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即产业活动单位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国民经济产业(industry)分类根据各经济单位之间所存在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可以把国民经济区分为不同的产业。 一般产业分类的处理办法按照该经济单位的主要生产活动性质确定其所属产业类别;以基层单位为基本单位确定产业归属。,产业分类,国民经济中的活动,经济活动不同单位在持有一定资产前提下完成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这四类活动形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四个阶段,它们周而复始,形成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为了实现具体的核算,使用了交易概念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更详细的区分。,交易各种经济活动的代称,交易(transaction)是指两个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 交易的不同形式,图1-2 交易的不同形式,交易各种经济活动的代称(续),从内容上区分为货物与服务交易收入分配交易金融交易补充说明需对非货币交易所发生资源流的价值进行估算;应该将非法经济、地下经济、非正规经济的交易包括在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内。,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经济流量(economic flow)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经济存量(economic stock)反映在特定时点上经济资源的拥有量的总量。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就特定时期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使之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 方法及内容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规则,记录方法:从复式记账到四式记账 数据系统归集方法:账户和平衡表记录时间的约定:权责发生制 估价方法的选择:以现期价格为基础 特殊处理方法:改道、分解、合并、取净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SNA-1968提出的五个子体系: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平衡核算SNA-1993提出的另外一种模式中心账户体系+其他核算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附属表补充部分举例1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核心部分,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 GDP 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 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国民经济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 掌握经济产出的不同类别:货物与服务,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核算方法及其平衡关系 掌握增加值概念及其核算方法 掌握运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的基本问题,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 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 产出及其类别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 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生产的概念,经济生产(economic product)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应该由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为得到产出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区分与没有人类参与和管理的纯自然生产过程相区分;与人类的非生产活动相区分。,综合生产概念的确立,限制性生产观又称物质生产概念将生产范围主要限定在提供物质产品的活动,以及附着在物品之上的服务性活动。 综合生产观又称全面生产概念突破了限制性生产观的局限,从有用性即效用角度入手,认为只要一项活动提供了一种对它人的有用性,该活动就具有生产的性质。,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表2-1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空间限定“属地”原则就一国经济总体进行生产核算,即所谓“国内”范畴。即在该国经济领土上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时间限定权责发生制即一旦确定了核算的起止时间,凡在此期间发生的生产活动都应该包括在内,不属于此期间的生产活动不应该包括在内。,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生产者(producer)是生产活动的实践者。生产者的确认基层单位最小生产单位机构单位主要生产活动(primary product) 次要生产活动(secondary product),辅助生产活动(ancillary product),生产成果要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之中,其投入要作为所服务的主要或次要生产活动投入的一部分核算,而不是单独核算。,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续1),生产者的分类按照生产活动的性质,可以立足基层单位进行产业分类。 按照基层单位所归属的机构单位的性质,可以进行机构部门分类:企业部门(可进一步分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续2),按照生产者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身份和性质,分为:市场生产者自给性生产者其他非市场生产者,产出及其分类,产出(output) 是生产的成果,可以笼统地称为产品(products)。 根据产出在外在形态上的基本差异 ,分为货物有形的产品,可以储存,可以运输。服务无形的产品,是按具体要求生产的产出,不 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 。,电厂发出的电和土地使用权是服务还是货物?,产出及其分类(续),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分为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以及核算思路(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通过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计算;支出法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是指生产者向其产品购买者收取的价格。用生产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购买者价格(purchaser price)则是指购买者为购买产品而支付的价格。用支出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基本价格(basic price)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的价格。,第二节 增加值核算:生产法 和收入法GDP,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总产出核算 中间投入和固定资本消耗核算 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 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生产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是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获得,是各不同要素收入项目加总的合计。即增加值增加值要素收入项目之和,总产出的含义,总产出(gross products) 是指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从实物构成看,总产出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个部分。从价值形态看,总产出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总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就货物产出而言考虑存在在制品半成品的情况总产出=当期成品产量价格 + 当期完成的 在制品半成品价值考虑生产与销售的关系 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成品存货变动价值+在 制品成品存货当期变动价值考虑自给性货物的特殊性 按照上述核算关系式,借助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对产出价值进行估算。,总产出=产量价格,生产者价格,总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续),就服务产出而言市场性服务产出即盈利性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出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入 非市场性服务产出即非盈利性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出经常性费用支出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和,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 ”工业总产出=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成品价值+工业半成品 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 +工业性作业价值,举例21:工业企业总产出计算示例,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续1),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总产出=产量价格简化处理方法:什么时候收获产品,什么时候计算产出,不考虑在制品。建筑业总产出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 +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件制造 产出+装饰装修产出,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续2),批发零售业总产出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及其他损耗+应交增值税金融业总产出 总产出佣金手续费虚拟服务收入,中间投入核算,中间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又称中间消耗(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投入的原则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都是非耐用性货物与服务;核算的是当期消耗使用额而不是当期购买额 ;要注意中间投入和劳动报酬的区别;中间投入核算要与总产出核算保持一致处理 ;理论上中间投入应该采用当期价格估价。,固定资本消耗核算,固定资本消耗(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CFC)也称固定资产折旧指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当期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增加值(value added)是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之后的余值,代表该生产单位汇集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举例22:增加值计算示例,增加值及其项目构成核算(续1),在微观上增加值不受生产中所消耗价值大小的影响,能够反映各单位运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生产活动净成果。在宏观上增加值不存在重复计算,加总起来,即可以表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的总成果。,增加值及其项目构成核算(续2),从生产法核算思路看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的余值,没有量纲,不对应哪一组特定的货物与服务实物。 从分配角度看 增加值表现为由不同生产参与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 营业盈余,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及相关应用分析,生产法与收入法GDP核算表可以系统展示GDP核算的内容组成 生产法GDP核算应用分析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各产业增加值率分析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 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产出角度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贡献率分析,计算各产业产出占国民经济产出的比例,可以从产出角度描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也可以看作是各个产业产出对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的贡献率。除非有特定目的,应该采用增加值作为主要度量指标。,各产业增加值率分析,两种表现形式:增加值在总产出中所占比例 增加值相对于中间投入的比例 表达的含义:在原有价值之上追加了多少新增价值以及占有多大比例。不同产业常常具有不同水平的增值率,很大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各自的生产特点。,结合投入的生产率分析,总产出和增加值代表产出,按照所选择的投入指标,可以把生产率分析区分为以下方面:以劳动投入为基础计算劳动生产率;以资本投入为基础计算资本产出率;对一些特定行业,可以以各种自然资源投入为基础,计算其生产率; 以全面生产要素投入为基础,测算综合要素生产率。,举例24: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举例25:不同产业增加值率比较分析举例26: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可以以增加值为基数,就各产业增加值在不同要素构成项目上的初次分配状况进行分析,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初步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总体的要素报酬比例是各产业要素报酬比例的加权平均数 ,受两个因素影响:各产业要素报酬比例水平 当期产业结构状况,举例27:增加值的分配格局分析,第三节 最终产品使用核算: 支出法GDP,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 最终消费支出核算 资本形成核算支出法GDP核算表及其应用分析,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问题,根据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最终支出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出口国外支出法GDP核算关系式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最终消费支出核算,最终消费(final consumption)是指当期为满足居民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所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是出于非生产目的而使用货物服务,由此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相区别;是为了满足即期生活需要,不是为了增加所持有的资产,由此与资本形成相区别。,最终消费支出核算(续),从消费支出承担角度,可区分为居民个人消费支出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 公共消费支出 (government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 从消费获得角度,可区分为个人实际最终消费公共实际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核算,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 反映经济过程中用于积累从而增加了生产资产的货物与服务价值。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减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固定资本形成核算,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可以反复或连续使用的寿命长、价值高的资产。固定资本形成(fixed capital formation) 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价值。即投资者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投资支出。核算方法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 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存货变化核算,存货变化(changes in inventories) 当期生产的(以及进口的)非耐用产品用于当期生产消耗或生活消费的余缺。 核算方法存货变化=当期获得的存货价值-当期处置的 存货价值,支出法GDP核算表及其应用分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与分析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关于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的计算与分析,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 (或国内支出总额)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或国内支出总额),中国:高投资率引起国内外关注,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计算与分析,不同的人口基数的选择以总人口为基数计算人均消费;分别以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计算人均消费;按不同居民团体分别计算人均消费水平。 计算最终消费的构成指标 居民个人消费与政府公共消费构成 以居民个人消费为基础,计算消费的内容目的结构:例如,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居民消费 支出总额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居民可 支配收入总额恩格系数越低,说明该居民群体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越高,生活越富裕; 反之,该系数越高,则说明其对应人群的生活水平越低。,关于资本形成的应用分析,资本形成的产业结构 按照产业对资本形成分组,计算各自所占有的份额。 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的产业分组资料近似地替代。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存货变化的有效性分析固定资本形成的有效性分析,第四节 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GDP的总体核算 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 GDP核算的扩展,GDP的总体核算,生产法体现了生产环节的计算,收入法体现了分配环节的计算思路,支出法是就产品消费积累使用阶段进行核算的结果。把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核算合并起来,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总表。这种在生产、收入、支出三方面计算GDP的原理就是所谓三方等价原则。,GDP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GDP与GN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二者的区别:GDP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GNP是反映一国从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指标。GDP与NDP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GDP核算的局限性及其扩展,局限性GDP核算没有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的关系;GDP核算只给出了当期可用于最终使用的经济产品总价值 ,无法体现在经济产品和福利获得程度上的差别。扩展应向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方面扩展;应向福利核算、社会核算等方面扩展。,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入门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投入产出表的优势,投入产出表入门,表31 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投入产出表入门(续),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实际含义吗?,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GDP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即GDP(2644811152)(172970124517) (5813529537) 92347,生产法,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续),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 生产税净额 (13412)营业盈余(14409) 92347支出法GDP居民消费合计(44372)政府消费合计(1170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合计(32624)存货净变化 合计(-124)出口合计(23199)-进口合计(19682) 92094,投入产出表的优势,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表如何揭示各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投入产出表的具体分类关于进口的处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性的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 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同质生产单位与基层单位有何区别?,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续),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之不同,分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在投入产出表的建模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是进行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称U表)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二者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很少使用),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价格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基本价格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我国的投入产出表采用生产者价格编制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ISIC)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部门分类体系(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GSC2) 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对应关系相当复杂,不能简单转换。,关于进口的处理,两种处理方式:进口品作为一列 (参见表31 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进口品按使用方向详列成矩阵,表32 进口品列成矩阵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表式,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直接分解法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我国采用此种方法。间接推导法优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是需要依赖于一些特定假设 。,直接分解法,基本思路: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分解或调整,以满足产品产品表的数据口径;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则进一步组织重点调查来获取数据。 由以下五部分数据构成: 总产出、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进出口部分,总产出,农业总产出农业部门总产出加上商业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工业总产出现有核算资料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而投入产出表中的总产出应包括全部企业的产值;现有核算资料是产业部门口径,而投入产出表是产品部门口径;要进行相应调整。,总产出(续),建筑业总产出加上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与施工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勘察设计两项的产值 第三产业总产出需要对各部门财务收支资料等进行估计,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最初投入需要按照类同总产出的方法进行分解和调整。中间投入几乎没有有关的现成核算资料可资利用,必须依靠专门的基层调查,因此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完成此部分估计的工作量最大。,以工业部门为例,以工业部门为例估计中间投入,选择重点企业组织调查;从原始台帐查起,建立外购中间投入和自产中间投入的原始登记表; 把生产活动中间投入分解到各个同质生产单位; 把管理活动中间投入分摊到各个同质生产单位;分解还原自产自用产品。,最终使用,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净变化,出口、进口部分,按照在海关是否有记录,分为两大类:经海关出口(进口)的产品有完备的统计,计算比较容易。非常住单位在本国(本国常住单位在国外)购买的产品及享受的服务统计资料非常有限,需要依据相关数据进行推算。,扣除流通费用,以上所得结果使用的基本都是购买者价格,而投入产出表一般采用生产者价格编制。必须从已获得的数据中扣除各种流通费用,主要是运输费和商业附加费。扣出的部分要加到运输部门和商业部门的相应位置上。,间接推导法,基本思想:首先编制与现有核算系统有更好接口的产业产品矩阵与产品产业矩阵,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某些假设用数学方法推出产品产品矩阵。,间接推导法的数据基础,表33 间接推导法的数据基础和目标,标有字母的区域表示所需的数据基础,即是数据搜集与整理阶段的目标。,间接推导法的推导公式,两个假定部门工艺假定产品产品投入产出系数矩阵 产品工艺假定产品产品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三个系数投入系数 :部门的产品比例系数 :产品的部门比例系数 :,第四节 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非调查方法(non-survey methods)从统计资料中获取那些容易获得的数据,或采用一些数学或统计技术,或给出一定假设条件,推算出那些估计难度比较高的数据。RAS法又名双比例尺度法(Biproportional Scaling Method) 在估计中间投入矩阵的非调查方法中,可操作性最强,估计精度也比较高。,RAS法要做什么,RAS法是一种在已知如下四类信息条件下,估计目标年份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流量的算法。 基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目标年各部门的总产出;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合计。如果目标年中间投入某些具体元素已知,则适用于改进RAS法。,RAS法打算怎么做,RAS法的基本思想:用目标年中间使用合计作为行向控制量,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作为列向控制量,采用一定的算法,以基年投入结构为出发点进行调整,寻找一个能满足行与列双重约束条件的中间投入矩阵。,RAS法的实施步骤,以根据1997年三部门表估计2000年中间投入矩阵为例第一步, 获取2000年控制量,包括各部门总产出、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第二步,图3-2 RAS法实施步骤之一,利用1997年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数据,计算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第三步,放入2000年控制量,图3-3 RAS法实施步骤之二,第四步,用2000年总产出乘以1997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一个中间投入矩阵,图3-4 RAS法实施步骤之三,第五步,计算该矩阵的行和并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将这一比例乘以对应行的每个数据,此时所得中间投入矩阵就满足了行和等于2000年中间使用之和;进一步计算列和,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图3-5 RAS法实施步骤之四,第六步,将中间投入矩阵按列乘以相应比例,会得到一个新的矩阵,此时满足了列约束,但行和又不相等了,因此再重复步骤五,进入迭代程序,直到行比例与列比例都非常接近1。,图3-6 RAS法实施步骤之五,改进RAS法,更新后矩阵就必须同时满足三项要求:行和等于目标年中间使用之和;列和等于目标年中间投入之和;矩阵中某些元素必须等于确定值。 在标准RAS程序的第三步后增加一项步骤:将已知元素所在单元格置零,并以行控制量减去置零单元格应有的确定数值,列控制量也同样处理。,RAS法的优点,数据成本低; 数学性质优良; 操作简易,主要方法得当;可靠程度较高。,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最基本的应用计算投入产出系数投入产出建模 经典应用影响分析 关键部门分析,投入产出系数,表34 各类投入产出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从计算结果到模型参数,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从计算结果到模型参数,直接解释虽由宏观数据得到,但通过相除的形式已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且技术是稳定的;深刻解释(两个技术假定)各种投入之间不能替代的Leontief生产函数,同质性假定,投入产出建模,行模型中间使用之和加上最终使用等于总产出 即引入作为参数的直接消耗系数 即用矩阵形式表达:变换形式:,影响分析,一般步骤:分析研究事件会给在投入产出表中最终需求部分带来怎样的变化,即得到Y;根据需要调整基本影响分析模型,计算出感兴趣对象因Y的变动所发生的变化。,影响分析(impact analysis)即分析各种经济措施以及各种政治经济事件对所感兴趣问题的影响。 基本公式:,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是指对经济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部门。判断依据:一个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测度方式:完全消耗系数(total input coefficient)完全消耗系数: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推导证明,关键部门分析(续),影响力系数后向关联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和除以所有完全消耗系数之合计。感应度系数前向关联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行和除以所有完全消耗系数之合计。一般来说,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则认为该部门为关键部门。,第四章 资金流量核算,第一节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三节 非金融投资核算 第四节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 用分析,本章学习目标,掌握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掌握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流量以及二者的区别掌握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核算过程及其内涵掌握收入指标与消费指标的对应关系掌握非金融投资的概念、类型、交易及其与非金融资产的对应关系,第一节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及不同核算范围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和规则 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的基本问题,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及不同核算范围,虚线表示实物流量 实线表示资金流量,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及不同核算范围(续),狭义的资金流量主要指金融交易流量;广义的资金流量将范围扩大到收入分配流量和收入使用流量,是指整个社会资金的循环过程,体现了与实物循环对应的价值循环。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区分为:实物交易核算金融交易核算,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和规则,资金流量简表,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和规则(续),资金流量核算的主要原则:复式记账方法权责发生制原则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依据表中两类平衡关系:部门内部来源合计部门内部使用合计部门间来源合计部门间使用合计,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的基本问题,实物交易核算内容的逻辑顺序,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的基本问题(续),实物交易所包括内容与整个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应具有一致性,尤其要与GDP核算中关于生产核算的范围保持一致。不仅包括货币性交易,而且应该包括不具有货币交易形式的交易活动。,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使用消费与储蓄的核算,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在本质上,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是由生产核算的范围确定的。只有生产核算所定义的生产活动,其产生的价值才能成为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其产出才能成为收入使用的购买对象;只要是生产核算定义的生产,其产生的价值必然要参与收入分配过程,其产出就会作为收入使用(消费或投资)的购买对象。,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收入形成核算立足于生产者进行分配的收入形成过程,核算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雇员报酬(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 生产税净额(taxes less subsidies on production and imports)营业盈余/混合收入(operating surplus/mixed income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续),原始收入分配核算立足于收入接受者的角度,核算各机构部门在一定核算其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核算的起点是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原始收入分配核算,财产收入(property income)是由于资产的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对方获得的回报。需要注意产生财产收入的资产: 只是让渡了使用权,而没有转移所有权;只是某些特定类型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如存贷款和证券)有形非生产资产(如土地和矿藏)并不包括生产资产,财产收入的类型,利息(interest)红利(dividend)外国直接投资再投资受益(reinvested earnings on FDI)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Property income attributed to insurance policyholders )地租(rents),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原始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收入财产收入净额增加值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收入净额财产收入净额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收入财产收入净额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支付生产税收入净额生产补贴净额财产收入净额,公司,住户,政府,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续),一国所有机构部门原始收入的合计即为国民总收入 ()。GNI=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分配流量净额 =GDP+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 的财产收入净额,MADE IN CHINA和MADE BY CHINA有何差别?,收入再分配核算,收入再分配核算内容逻辑图,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是体现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结果的总量,是机构部门当期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的最大数额。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续),一国所有常住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合计即为国民可支配收入(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原始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实物社会转移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social transfer in kind)是指政府向个别住户以实物转移形式提供的个人货物或服务 。调整后可支配收入(adjusted disposable income)在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考虑实物社会转移从一国经济总体来看,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国民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相等。,收入使用消费与储蓄的核算,显然,各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并不等于实际最终消费,二者的差别在于实物社会转移。,消费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收入使用消费与储蓄的核算(续1),储蓄(saving)代表收入用于消费之后的节余。是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之后的余额,是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用于实际最终消费之后的余额,是非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收入使用消费与储蓄的核算(续2),补充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在一个核算期的消费完全有可能大于同期收入,即储蓄可以为负值。储蓄有总储蓄和净储蓄之分,差别在于是否包括固定资本消耗。,第三节 非金融投资核算,非金融资产与非金融投资非金融投资核算 非金融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余缺的核算,非金融资产,一个实体成为资产的两个必要条件:资产的所有权明确;资产的未来收益性。非金融资产是在非金融交易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产。根据产生的途径分为 :,非金融投资的核算,非金融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非金融资产交易。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交易,交易的结果一定是资产的所有权由交易一方转移到交易的另一方。 非金融投资的核算分为两个部分:生产资产交易的核算即资本形成核算非生产资产交易的核算,资本形成核算,资本形成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置生产资产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净获得即核算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存货变动即核算期内入库的存货价值减去出库的存货价值 。贵重物品净获得即核算期内获得的贵重物品价值减去处置的贵重物品价值。,非生产资产投资核算,非生产资产包括的内容,非生产资产投资核算(续1),非生产资产投资要按照当期发生的净购买(净获得)核算 。如果是非生产资产的首次出现或耗减、消失,则不属于非生产资产交易核算,而是作为资产数量其他变动核算 。所有有形非生产资产的交易全部都记录为国内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 。无形非生产资产的交易绝大多数发生在国内单位之间。,非生产资产投资核算(续2),如果有形非生产资产实际交易发生在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则需要做一个虚拟的改道转向处理 :,这样就转变为两笔交易的叠加:一笔交易是常住单位之间有形非生产资产交易,另一笔交易是国内与国外的金融交易。,注:实线表示实际发生的交易,虚线表示虚拟的交易,非生产资产投资核算(续3),国内各部门有形非生产资产净获得为零;一国无形非生产资产净获得是一个很小数额。 结论:就整个经济总体看,整个非生产资产净获得为零或接近于零,使得一个核算期内发生的非金融投资基本上等同于资本形成的数额。如果从单个机构部门观察,情况并非如此,有些部门非金融投资大于其资本形成,另一些部门则只好相反。,非金融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余缺的核算,一单位进行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本单位的储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来自其他单位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转移的具体类型包括:资本税(Capital taxes) 投资补助(Investment grants) 其它资本转移,如何区别生产税、收入税、资本税?,非金融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余缺的核算(续),对于一个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而言,资金来源大于非金融投资,其正值差额称为净贷出;资金来源小于非金融投资,其负值差额就是净借入。 调节机构部门之间的储蓄投资差,主要依赖国内金融市场;从一国总体看,就需要借助国际金融市场,即参与国际金融投资。,第四节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资金流量表是资金流量核算的表现形式。 举例41 2000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实物交易如果不考虑统计误差,资金流量表中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平衡关系。 纵向平衡,即部门内部的平衡 ; 横向平衡,即交易项目的平衡 。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用,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用,交易项目的分析机构部门占有及流动结构分析实际交易项目分析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 财产收入的部门结构平衡项分析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 净金融投资的部门结构,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接近一半的劳动者报酬来自住户部门,使得中国呈现出突出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图4-1 2000年中国劳动者报酬支付的部门结构,财产收入的部门结构,非金融企业部门是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