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doc_第1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doc_第2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doc_第3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doc_第4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姓名:涂学题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导教师:刘清;陈宁20090501AbstractYangtze River is a waterway channel which passes our country through east to west, it contains huge transport capacity resources, has the huge water transport scale. Although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promoted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market has some problems. How to guid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in highly effect, order and use existing resources reasonably, satisfy the need of state economy development, is the key question to Yangtze River shipping policy research.The Yangtze valley is distributing our countrys important industry belt, the river the economic region has big transportation demand. With the further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quicken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ormed obvious reg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layout, this ensures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has sufficient source of goods, provides safeguard for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s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 function in the economic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also in our countrys west big development, middle rising and easterns realizing in the modernized strategy. It will become core area where economical layout and the economy is soaring. Our country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trad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function has some transformation, but it still fells behind transports market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scopic management. At present,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is facing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route improvement, ships standardization, shipping mechanism and so on.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on, the State made the 12th Five-Year Plan, development to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ame time, all local government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have formulated a series of local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hipping,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Yangtze River will become into a smooth and efficient transport system of river and sea. As the basis of the unified planning and effective coordination, the Yangtze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iver shipping will present a unified, open, competitive and orderly market environment. Researching related shipping policy will help enterprises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make fiill use of a variety of shipping resources to achiev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hipping policy, summarizes basic connotation to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policy research, limites the scope to Yangtze River shipping policy research, determines this articles research method basing on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systems characteristic. Takeing the systems dynamics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analyzes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systems essential factor and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es dynamics model to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systems through analyzing system causal relation. It simulates the shipping policys influence to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 by the study object Wuhan Yang Sigang port, obtains the feasible harbor development policy plan. It proposes the related Yangtze River shipping policy suggestion that has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Yangtze River shippings development.Key words: Shipping policy; System elements; Systems dynamics; causal feedback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III fl日期-研究生(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yufjd导师(签名研究生(签名):武汉理H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硏究的目的和意义长江主要支流沟通了长江南北地区,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 是我国内河水运最重要、运输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忙的通航河流。自80年代末以 来,先后出现了 “客船大战”、“旅游船大战”、“客货源大战”、“客货运价大战”, 造成客货运力相对过剩,货物运价长期偏低,致使绝大部分航运企业处于亏损 营运的状态。有些地方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 成局部恶性竞争,严重妨碍了长江航运的发展。目前,长江航运在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在航道整治、船 舶标准化、航运机制等方面正面临一次重大的改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面提升长江航运的运输能力,使航运市场更加规范,航运基础设施更加合理, 国家出台了长江航运发展规划纲要,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水运发展战略以及一 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投资政策。利用政策从整体上去调控航运发展,增加航运在 整个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提高长江航运整体效能,促 进沿江经济带产业强有力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形 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产业布局。上游地区形成了以矿产、机械和农产品等 为主的产业带;中游地区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石化、冶金、汽车和建材等为 主的产业带;下游地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等为主的产业 带。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了长江航运拥有充足的货源,为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 保障,长江水道在我国经济布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2。鉴于长江航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现行长江航运政策进 行研究,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所釆用的主要方法受时变因素影 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研究效果。鉴于其不足之处,有必要确 立一个有效的方法研究长江航运政策,使长江航运能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航运政策对长江航运发展的影响,使长江航 运能健康稳定的发展。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航运政策发展概况欧洲是世界上航运比较发达的地区,其航运政策代表了航运业的动态和发 展方向,并对航运经济关系的变化和航运多边法律体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欧 洲早在1861年便制定了曼海姆一莱茵航道公约,规定了莱茵河沿岸各国的权利 和义务。自航运公约制定以来,沿岸各国一直享有航道的免税自由航行权,并 承担其整治、维护的相应义务3。20世纪70年代欧洲正式开始系统制订航运法律政策,至80年代,在航道 管理、航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健全的法 律法规体系。欧盟针对内河航运船队的运力结构性过剩,内河航运业需求的增 长不能吸收过剩的运力的问题,在1989年4月27日幵始实施内河航运结构性 改善措施。通过在共同体层面协调拆船机制,减少结构性运力过剩,同时采取 支持措施避免运力的进一步过剩4。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委员会预计在内河运输中存在大约15%的过剩运力。 欧盟制定了内河运输结构改善的第1101/89号等一系列条例及措施,引入拆船 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建立拆船基金、船东向拆船基金支付年摊款、拆船补贴、 以旧换新、特别摊款、相当吨位、共同财政支持和鼓励措施等。1994年以后欧 盟理事会制定了促进内河运输共同体船队运力政策的718/99号条例规则规定 以旧换新比例应不断缩减,到2003年4月29日缩减到零。欧盟目前正加速泛 欧洲内河运输网络建设,发展自由和强大的内河运输【。欧盟委员会于2001年9月通过了2010年欧盟运输政策白皮书,制定 了 60多项交通运输发展政策,鼓励发展铁路运输、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多式 联运经营,减缓公路运输发展的速度,达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 减轻环保的压力。欧盟成立了欧洲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欧洲航道及船型 的统一分级,推动各国实施一系列运河工程,使航道布局更趋合理,把原本互 不相通的莱茵河、塞纳河、罗纳河、多瑙河等水系沟通成统一的内河航道网。 各航运大国也制订了相关的发展政策,建立了健全的机构,具有较为合理的综 合性运输管理体制,如:1)德国成立了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部内设有联邦航道建设管理局;按 区域又下设了 7个航道航运管理局,15000名雇员根据联邦德国航道法授权,统一管理全德境内航道的安全、规划、建设等事宜。2) 法国为了治理罗油河而成立了国家罗油河公司,其建设资金全由国家提 供且无需偿还,保证了经费来源。公共工程住宅国土规划与运输部设有内河航 运管理局,专司全境内河航道建设、维护管理。按水系进行管理,大的通航河 流由国家级机构管理,小航道由省级以下航道管理机构负责。特别是为了协调 水资源综合管理,成立了四部参加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江河治理的 大政方针和调解各部门矛盾。3) 荷兰航运业由运输、公共工程和水管理部负责管理,货运总司负责全境 的航道航运管理。荷兰水上安全有三支执法队伍:一是国家交通监察,二是荷 兰航监,三是水上警察。它们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设备先进,人员充足,形 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水路运输行政执法体系。美国也是一个内河航运比较发达的国家7,其建国伊始就建立了与航道相 关的法律。1824年通过了第一个航道管理类专门法律改善俄亥俄河和密西西 比河航道条件法。100多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 40余项有关防洪和航运的法 律法规,使得内河航运开发、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1998年美 国国会通过了面向21世纪的交通运输平衡法案,其对内河航运及航道的使 用予以肯定,并对其继续开发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2国内航运政策发展概况针对过去长期以来水运经济中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管理体制呆板,水运经 济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弊端和缺陷,1983年交通部提出了 “有河大家行船”的放 宽搞活政策,1984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 营、集体、个体一起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水运业主要的航运政策有1)鼓励和扶持私营经济进入航运的政策1984年1月,交通部制定了积极扶持个体水运专业户的政策规定,鼓励个 人或联户购置船舶或承包农副船舶经营运输业。既引导、鼓励个体水运专业户 和私营企业经营支线、支流和小河的短途客货运输,也允许其按规定进行跨县、 跨省的长途运输;港口、码头、装卸、修理、船闸和通信等,对水运专业户和 私营企业与国营、集体水运企业一视同仁。这一政策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水 运经济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目前私营经济己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国家开始积极引导个体专业运输的联合并进行公司制改造。2) 沿海内河实行国家宏观干预的航运政策沿海内河航运经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从有利于发展运输生产力,有利于 调动、发挥各方面发展内河航运积极性出发,实行放宽搞活,多家经营,鼓励 竞争,活跃市场的方针。在贯彻这一方针的前提下,国家对沿海内河运输根据 市场运力需求情况实行宏观调控,对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和船舶进行运力审批, 目的是要确保运力和运量的相对平衡。其中,从严审批特种运输船舶投入市场。 企业申请购置或新造液化气船、客/车滚船、高速客船、化学品船、散装水泥船 等特种运输船和一万载重吨及以上的大吨位船,需要报交通部审批。严禁从国 外购置超龄船、废钢船参加国内运输,原则上不得购置国外二手散货船从事国 内运输。从严控制国际运输船舶进入国内营运。3) 对远洋运输的政策措施国家鼓励发展远洋运输,重点引导发展班轮运输。同时,加强对远洋运输 公司的管理,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交通部要制订办法对一切从事国际海洋运输 的船舶公司实行归口管理。凡成立从事国际运输的船舶公司,须经交通部审核, 并报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才能正式营业”,1985年交通部制定了交通部 对从事国际海运船舶公司的暂行管理办法,这是我国水上运输行业管理的第一 个市场经济法律规章,是交通主管部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开始。这一管理,不 是依据运力投放市场情况,而是从技术标准方面审查公司资质、安全管理等开 业条件。在安全监督管理上,为了履行港口国监控职责,海事部门依法加强对 远洋船舶的安全检查,以降低进出外国港口的滞留率。4) 加强以港口为重点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制度征收港口建设费,用 于维护和发展国有港口;同时,鼓励货主自建专用码头,实行谁建、谁管、谁 受益。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将“积极发 展水路运输,提高内河通航条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 网,推进江海联运”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交通部和沿江七省二市共 同签署了 “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制定出台了长江航运 发展规划。1.2.3航运政策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航运政策做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从船舶投资、 船舶登记、航运市场、货载保留几个方面简析我国现行的航运政策,并把这些 方面与国外航运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根据我国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国家对船舶建设的投资政策,采用“第二船籍登记制 度”或“国际船舶特别登记制度”,设立造船基金,促进船舶更新改造,改善船 队结构,提高船舶技术水平。在航运市场方面,理顺行业内部以及本行业与相 关行业之间的关系,建议更新各种立法和具体措施,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和竞 争平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航运市场发展的需要。在货载保留方面21,鉴于目 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建议不能过早地取消货载保留政策,以免不利于我W 航运的发展。很多学者提出要改善航道通航条件,现在我国长江水系已规划出 了航道等级的发展目标并已经取得相应的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航运政策研究者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调整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培 育市场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和完善统一幵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 场;加快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外航运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港口服务;加快科 技创新,优化航运业结构,促进航运的发展,调整船舶运力结构、运输结构和 航运企业结构。1.2.4现行政策研究方法概述当前有多种政策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 方法出发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各不相同,适用对象也不同,人们常用的主要方 法如下3:1) 数据包络分析法它是1978年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和库泊等人首先提出的,它用来 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可以 用于多种方案之间的有效性评价、技术进步评估及企业效益评价等。进入20世 纪90年代以来DEA技术在国内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理论 方面涉及具有模糊要素的DEA评价方法、简化确定DEA有效的算法以及只有输 入的DEA评价技术等。2) 层次分析法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塞迪提出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具 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评价方案,来用两两 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根据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相应的特征向量的 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出各方案各自的权重。该方法是一种定量和定 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多指标的权重确定上应用广泛。3) 模糊综合评价法它是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控制论专家查德在提出的,该方法以 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 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是一种用于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的综合 评价方法,它是在模糊环境下,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某种目的对一事物 做出综合决策的方法。它将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转变为隶属 度和隶属函数,通过模糊复合运算来得到模糊结果集。它可以较好的解决综合 评价中的模糊性,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评价目标往往具有灰色性。它由样本资料确定一个 最优参考序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就能对评价目标 做出综合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时,这种方法的数学处理不太复杂,能使用样本 所提供的全部信息,而且它等同对待各评价指标,可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 的影响。5) 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应用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和判别分析法等方法对一些对象和系统进行分类和评价。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多 项评价指标合成少数几个主成分,再以这几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构造一个 综合指标,据此做出评判。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种自然的延伸,它 在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再现原始 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也是一组统计分析方 法,它们可以将统计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给出综合评价结果。 6)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广泛连续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它最早幵始于1943年Meculloch和PiUs提出的神经元的数学模型。它把神 经网络理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并行 处理的非线性系统,但它并不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真实写照,而只是对人脑的行 为作某些简化、抽象和模拟。人工神经网络中最常用的是BP神经网络,它把一 组样本的输入、输出问题变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使用了优化中的梯度下降算法,对问题的识别具有很强的功能。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研究方法本文以长江航运政策为研究对象,研究航运政策对港口建设、航道建设、 船舶运力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分掌握长江航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调研的方法,进入长江航道 局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收集长江航运发展政策资料及武汉杨泗港的相关 数据和资料,分析长江航运发展的相关政策。2) 对比法简述了当前主要的研究方法,针对航运政策的特点,选取了两种方法进行 比较,确立了研究长江航运政策所采用的方法。3) 系统科学方法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把长江航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研究。把研 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全局出发,分析了系统与要素、系统基本因果关 系。构造系统结构模型,分析模型中的各个子块,并建立了系统变化的动态方 程。1.3.2技术路线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入手,对航运政策及其实施做了深入探 讨。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图1-1技术路线图第2章长江航运政策研究的基础理论2.1长江航运政策的内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长江航运政策也在逐步完善,既有国家的宏 观发展政策,又有地方政府的相应政策,也有交通部的水运行业发展政策。这 些政策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为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指导。2.1.1长江航运政策的概念航运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某种发展目标,在所能实施控制或影 响的范围内,以某种适宜的表现形式,对该国或地区的航运业及其活动所制定 的行动指南或行为准则。长江航运政策是国家针对长江航运业所制订的政策,是国家及沿江地区经 济政策、法律及行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长江 航运政策体现了国家及沿江地区对航运业所采取的具体政策,它不仅影响到长 江航运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也关系到我国航运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地位 和作用。长江航运政策具有制订目标、实践目标和实践手段等。其不仅涉及到 经济目的,还兼顾社会、政治和国防政策目的,同时也为实施航运规则和国际 协定等提供依据。长江航运政策必须服从国家经济政策,必须有相应的基本支 撑点和组成基础。2.1.2长江航运政策和措施综述长江航运一直是全国内河水运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交通部 与沿江省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4】,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河运输政策方面: (1)内河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在内河运输企业和船舶退出市场方面,交通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2001 年2月颁布了新的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二是同年3月公布了关于实施 运输船舶报废制度的意见;三是同年5月交通部颁布了国内船舶管理规定; 四是同年7月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航运市场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整顿和规范个体运输船舶经营管理的通知等。1) 内河运输技术政策在1997年颁布了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和有关文件,该技术政 策突出了高新技术的幵发应用,新增了科技发展的内容,如信息化、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和技术监督等内容。2) 内河运输经营政策国家和交通部出台了 “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运输业”,“有水大家行”, 允许外资参股等经营方式,这些政策对缓解水运运力不足起了很大的作用。3) 运价政策针对交通部内河航运企业和地方航运企业的运价不统一,省级内行政区域 水路货运市场管理原则不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国家全面 幵放内河运价,实行市场调节。1) 投融资政策方面:(2) 对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投资,多方集资的政策。港口泊位基础设施由国家投资,地面设施由港口自行筹资;多方集资,加 速港口与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征收港口建设费和水运客货附加费,设立“内河 基金”用于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航道疏浚和港口建设营造土地,进行土地 开发。(3) 利用外资政策将港口项目列为鼓励类,将航运项目列为限制乙类外商投资项目;对外商 投资实行税收优惠;允许外商独资建设货主专用码头、专用航道,合资、合营 水运企业。2) 港口建设政策方面:(1)规划布局政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与国土规划、生产力布局和自然条件密切 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港 口体系。区域港口布局规划必须以国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为依据,确定各港的性质、 功能和地位,做到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在统一规划下,允许 国内货主和航运企业自建、自营专用码头或租赁港务局码头,投资开挖专用航 道;鼓励和支持工业港和企业码头建设。武汉理T-大学硕+学位论文(2)技术改造政策加强港口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和提高现有设施能力。港口建设的费用,由 交通部根据投资金存入情况和长期计划,分年提出安排方案,经国家计委综合 平衡后,分别纳入国家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计划,下达有关建设单位执行。3) 航道建设政策方面:(1)航道规划、布局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以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为“一网十线”“一网”是 形成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 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两纵:京杭运 河一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潜河、锡深濟河、乍嘉苏线),连申线(含杨 林塘);六横: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淮河出海航道一盐河,通扬线,芜申线一 苏申外港线(含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一黄浦江一大浦线、赵家沟一大严线(含 湖嘉申线),钱塘江一杭申线(含杭平申线)。“十线”为眠江、嘉陵江、乌江、 湘江、沉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2)航道建设与维护政策在航道建设方面,重点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新颁布的合同法、施工, 招标投标法、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新开 工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为了统一标准,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内河航道管理工作上水平,交通部水 运司制定了文明样板航道标准及文明样板航道评定办法。其中文明样 板航道标准内容涵盖治“三乱”、航道尺度标准、航标维护、水上交通安全、 过船建筑物、船艇机具设备及航道管理单位内部管理等7个方面。4) 船舶建设政策方面(1)船舶标准化关于船舶标准化的政策规定主要有加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内 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规定范围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的船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实施管 理,并可委托其设置的航运管理机构负责有关具体工作;新建、改建内河运输 船舶,其总长、总宽和吃水应当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内河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前,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 部门提出增加运力申请,并报有审批权的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这些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 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避免短期行为,保护生态平衡。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为长江航运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进一步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发展。近年来长江 航运发展取得了如下成效1) 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港航设施通过能力1996年,中央建立了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8亿元用于内河水 运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人民政府在逐步加大内河水运建设资金规模的同时,也 出台了相应扶持和优惠政策,初步扭转了长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 的局面。2) 开放培育市场,提高水运运输能力从1984年开始,对长江水运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事企分开、港航分管, 提出了 “有水大家行船”,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发展长江水运的积极性,船舶运 力和运输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为适应长江沿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迅猛发展的外 向型经济需要,沿江开放了 15个一类港口口岸,逐步放开了长江水运运价管理, 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长江港口码头建设。2002年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 港口与城市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更加协调。3) 编制和完善了相关规划交通部相继组织完成了全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长江干线航道发展 规划、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堀起公路水路交通 规划纲要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4) 积极推进水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国于2001年2月28号首次发布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若干 条例物流方面的政策条例。2005年国家有关9个部委联合发表了关于促进发 展现代物流的政策,从行政手续上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5) 政策调整助推船型标准化2003年,交通部在京杭运河实施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组织幵发了京杭运河 13个系统25种标准船型,颁布了关于公布京杭运河标准船型的公告。京杭 运河标准船型以图纸的形式公布,航运业者可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或船型设计 单位免费获得,并规定2004年1月1円以后建造的船舶进入示范工程规划范围航 行的,都应当按照交通部公布的标准船型图纸或技术方案建造。京杭运河船型 标准化示范工程是交通部第一次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推进船型标 准化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京杭运河顺利推行船型标准化之后,2003年7 月,交通部正式启动川江和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工程,延续了京杭运河船型标 准化的做法。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对长江航运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渠道有较 大拓展,已经初步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收费还 贷、滚动发展”的格局。主要形式有逐步加大“以陆补水”投入比例;推行“航 电结合、以电促航”内河航运开发模式;利用外资、世行贷款支持改善基础设 施;利用社会资本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税收、土地资源等方面政策。2.1.3长江航运政策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水运资源利用程度大大提高,港 口建设、航道建设、船型改造、市场秩序和水上交通安全等方面都达到了全所 未有的水平。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环节。长江航运政策促进航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存 在以下问题:(1) 航运政策滞后航运政策对航运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但政策的制定到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 隔,这种时滞性通常会造成政策与实际情况脱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 竞争越来越激烈,变化也越来越快,一些滞后性的航运政策会不利于航运的发 展。(2) 实施效果不明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航运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个长江航运建设缺乏 有效的协调性。主要体现为:(1)航道结构不合理国家对长江航道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江航道等级和通航里程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网络化程度低的现象。航道大 多数处于自然状态,通航等级相差悬殊,多数不能成网直达。有的航段在枯水 季节不能正常通航,制约了船舶营运的进行,对江海直达运输的影响尤为突出。13武汉理T-大学硕+学位论文(2) 港口结构不合理长江沿岸的泊位总数有三千多个,其中小型的通用杂货泊位居多,这些小 型泊位装卸设备普遍比较陈旧。大型的高效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和 滚装码头泊位严重不足。(2) 运力结构不合理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船舶标准化等政策,但相对长江航道水文条件,运 输船舶平均吨位偏小,船龄结构老化,技术状况差,能耗大,满足新形势下的 节能高效船舶较少。船舶船型和机型杂乱,专业化程度差。3)航运经营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航运政策对航运环境的规范和维护力度不够,存在许多问题。随着我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对航运的投入不断增加,长江航运市场买卖双方的地位发生了 转变,港航企业为争抢市场使竞争变得相当激烈,通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经 营行为,这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外船公司利用长江航运市场不 规范、法规不健全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打入长江航运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这严重威胁到我国从事长江航运企业的发展。目前,超载运输的行为还没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存在一些“三无”船舶, 有的船舶人员素质较差而且人员配备不足。这些只追求利益、忽视安全的行为, 对水上营运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1.4研究长江航运政策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长江航运日趋繁忙,干线货物 吞吐量大幅攀升,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航运是一个绿 色产业,其具有明显的优势。自然条件好,运输成本低,运输能力大;占地少, 能耗低,污染小;港口基础好,岸线资源丰富;综合开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 巨大。目前,长江航运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航运政策 对如何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航运政策也是长江航运发展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航运政策是航运健康发展关键,因此,研究长 江航运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长江沿岸是我国经济和生产力布局重要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己初步形成华东地区以上海、南京为中心、华中地区以 武汉为中心、西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自 然资源东贫西丰,梯度性、互补性明显。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需要长江航运提供服务保障。(2) 长江航运是我国对外幵放的重要依托改革幵放后,沿江地区纷纷制定依托长江、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沿江重 要港口相继对外开放,长江航运为我国对外开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及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建设为长江外贸运输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长江 航运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将日显重要。(2) 长江航运是西部开发的有力支撑长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对外运输通道及出海通道。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将 促进我国西部与东中部的人流、物流、信息及资金流的大发展。长江航运以其 优越的通航条件及区位优势成为我国西部开发战略实施的强有力支撑。2.2现行政策研究的原则及内容 2.2.1航运政策研究的原则明确的研究原则是长江航运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前提要求,长江航运政策研 究要以现行航运政策为依据,以实际状况为基础,只有把两者相结合才能正确 合理的对各项长江航运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航运政策研究必须从 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下面将着重从合理性、有效性、可操 作性来论述研究航运政策的原则。(2) 合理性原则合理性表现为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能体现长江水道建设和长江 干流与主要支流沿线城市规划、工业布局、水利水电幵发、岸线资源保护等重 大问题之间的协调发展;要能反映统一开放的长江水运市场的建设以及沿江省 市干支直达运输,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2) 有效性原则从问题的实际出发,确实有效的反映整个系统,主要从社会、经济技术和 整体性三个方面体现。 (1)在社会方面17试汉理丁.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现行的航运法规政策还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需要。有些 地方还存在特殊执法的现象,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航运 政策研究应能体现市场供求的变化,及航运对社会经济的作用。(2) 在经济技术方面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能耗省、占地少、污染轻、安全好的独特 优势,是综合运输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最具能源和资源双节约型的 绿色运输方式,也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船舶的安全 性、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长江三角洲水运货运量已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 20%至30%,周转量己占全社会总量50%多。航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辖射经济带范围非常广。(2) 在整体性方面航运政策研究要体现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性,它与 航运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整体。3)可操作性原则政策研究要便于操作,能具体的反映不同的方面,而且要切实可行,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属性集所需数据原则上从现有统计指标中产生,少量需重新统计的要 素应是确定的且易于采集的。要把各种定性的分析要素要转化为能用定量计算 的要素。要操作简单,符合运量和船型、航道、市场发展趋势。(2) 定性与定量结合应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必须将定性数据与定量 数据相结合。(2) 科学设定有限的要素,不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出,要依据特点,抓 住主要方面和本质特征,使其具有科学性。(2) 数据采集要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必须由客观数据或者专家评分给出。2.2.2长江航运政策的研究内容政策的研究内容要既要简明,又要体现全面性,也要有代表性和独立性; 研究内容要能综合地反映环境的状况,以便能对长江航运政策作出综合、全面 的客观评价。1)系统边界的确定长江航运的发展依赖于长江航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航运政策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主要有港口建设、航道建设、船舶建设、航运投融资、水上安全管理和市场营运管理等方面。为了便于分析,必须确定长江航 运政策研究的范围,本文的政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港口发展政策、航道发展 政策、船舶发展政策等方面。 2)港口发展政策港口是航运的中枢环节,港口规模及其发展必须与腹地经济现状和发展趋 势同步。因此,港口发展政策应立足于腹地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的 利用一切资源。港口发展政策主要包括:港口投融资政策效果、港口发展政策 效果、港口布局政策效果和港口集疏运发展政策效果等。(2) 港口投融资政策效果随着港口建设投资多元化和港口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地方港口发展基金 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实施港口体制改革,港口下放已逐步到位,今 后港口建设和发展要继续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 的良好机制。政府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为港口企业和港口整体发展创 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港口建设的投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港口投融资政策效果可通过资金筹集来体现,主要为港口发展基金规模的 大小,行业规费或税收标准,岸线资源使用费,港口既有资产的租赁收益或转 让价值,及财政补助等。(2) 港口发展政策效果港口发展建设是多方面的,既要满足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港口发展政策是港口发展建设的导向,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港口的发展 建设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要能利用经济的发展来促进港口的发展。港口发展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专用泊位数及泊位大小,件杂货泊位数和年 吞吐能力,港口年吞吐量的大小,港口的供需状况,及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贡献 等。(2) 港口布局政策效果港口既是城市对外的窗口,又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布局涉及 到岸线、城市土地、水电等方面,它能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能促进 港口的发展与繁荣。港口布局政策要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要能体现 对各种资源合理的利用。港口布局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条件的良好利用,合理使用岸线,做 到深、浅区泊位建设合理搭配,节约基本建设和经营管理费用。19武汉理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港口集疏运发展效果港口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货运或旅客的承运,它是运输网上的一个节点,是 水上客货流通的中枢和纽带,它必须有一个与运输需求相适应的集疏系统。港 口疏运系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以协调水运系统同其环境之间 的关系,充分发挥水运系统的运输功能,它也是其他运输方式的继续与延伸。港口集疏运主要取决于港口与腹地运输联系的规模、方向、运距及货种结 构,其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拖车数量、集疏运线路数量、运输方式构成等方面。3)航道发展政策航道作为航运的唯一通道,它的通航能力直接影响港口的发展规模和腹地 经济对航运的有效需求。航道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航道发展政策指标主要 包括:航道发展政策效果、航道等级建设、航道发展的网络性和航道建设投融 资力度等。(2) 航道发展政策效果航道管理体制已进行了疏养分管的改革,为顺利推进航道管理体制的改革 创造了条件。航道市场建设全面放开,引入系统外竞争,实现了面向全社会招 投标,加速了航道建设的发展步伐。航道发展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航道总里程、通航河流新增航道、通航里程 增量、航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