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中成药的合理使用_第1页
(优质课件)中成药的合理使用_第2页
(优质课件)中成药的合理使用_第3页
(优质课件)中成药的合理使用_第4页
(优质课件)中成药的合理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1 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的使用方法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2 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以中药材 饮片 为原料 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 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 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 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具有疗效显著 便于携带 使用方便 副作用小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3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常见使用方法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 4 就服药时间来说 一般内服的中成药 宜空腹服用 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 需根据病情而定 如补养类中成药宜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为宜 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服 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 呕吐者应少量多次服用 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用 对于急性病 须遵医嘱 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 5 外用法中成药外用药中除少数疗伤止痛 息风止痉的药物 如七厘散 玉真散可内服外用外 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 外用中成药由于剂型多样 治疗目的各异 用药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如生肌散 珍珠散 紫草膏 生肌玉红膏等 系将药粉或药膏直接均匀地置于患处 如意金黄散 七厘散 青蛤散等 均需用适当液体制成糊状外敷 6 利用辅料作用来加强药物的疗效 锡类散 冰硼散 红棉散等五官科散剂类药物采用吹入的治疗方法 眼 耳 鼻科外用药则多用点入法 膏药或中成药膜剂 直接贴敷患处 可使药物在局部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如狗皮膏 养阴生肌散膜等 此外 洗擦剂煎汤薰洗患处 如骨伤科洗药 栓剂 坐药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 如苦参栓 野菊花栓等 7 注射法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 肌内 静脉 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 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注和点滴两种 运用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剂完全相同 至于中药注射剂用于病灶局部注射给药 系指枯痔注射液消痔灵用于痔核内注射的枯痔疗法 及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癌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 黄芪的穴位注射疗法 8 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 所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 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 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用药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 病势缓急 病程长短 病人体质强弱 发病季节不同 医生要因病 因药 因人 因时而宜 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9 含有以下中草药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药 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作用的中草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 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 禁用药多是引产堕胎药 破血消癥药 峻下逐水药 如砒霜 雄黄 轻粉 斑蝥 蟾酥 麝香 马钱子 乌头 附子 土鳖虫 水蛭 虻虫 三棱 莪术 商陆 甘遂 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巴豆等 慎用药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 红花 牛膝 蒲黄 五灵脂 穿山甲 王不留行 凌霄花 虎杖 卷柏 三七等 行气破滞类的枳实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郁李仁等 辛热燥烈类的干姜 肉桂等 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 瞿麦 木通 漏芦等 10 此外 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 除经临床试验确定的小儿用药剂量应严格按其规定服用外 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 4成人量 3 5岁的可服1 3成人量 5 10岁的可服1 2成人量 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11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呈常累及多器官 多系统 呼吸系统出现胸闷 咳嗽 喘息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 肝损害 黄疸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 心动过速 血压降低 心律不齐等 神经系统头痛 失眠 震颤等 血液系统的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出血等 泌尿系统的血尿 蛋白尿等 免疫系统皮肤斑疹 瘙痒 弥漫性出血点等 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 甚至死亡 12 一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配伍不当用药不当或时间过长过敏反应忽视个体差异 13 配伍不当 1 中药配伍禁忌的 十八反 十九畏 中所列的药物不能混合使用 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反应 2 中西药也有配伍不当的情况 导致药效降低 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特别是中西药配伍上处于无章可循状态 可能会有配伍不当的情况 导致药效降低 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14 1 有资料表明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 9 氯化钠溶液合用会使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2 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后颜色变深 3 刺五加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与0 9 氯化钠溶液混合后 混合液中2 10 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 15 4 一些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 乌梅生脉散 五味子 保和丸等药物不宜与磺胺类西药合用 因这些药物可酸化尿液 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致使尿中有结晶析出 引起泌尿道损伤或出血 5 含钾的中药如夏枯草 白茅根与安体舒通 氨苯喋啶合用时 易产生高血钾 6 大黄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甘草合剂同服 因大黄中的鞣质与甘草酸反应生成沉淀 影响疗效 16 7 含朱砂 含Hg2 的中成药 如朱砂安神丸 健脑九 梅花点舌丸 人丹 七珍丹 七厘散 紫雪丹 苏合香丸 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 如溴化钾 溴化钠 碘化钾 碘化钠 硫酸亚铁 亚硝酸盐等同服 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 引起赤痢样大便 导致药源性肠炎 17 8 含激素成分的中药主要有甘草 鹿茸 人参 以及鹿茸片 参茸丸 甘草浸膏片 脑灵素等均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使血糖升高 人参作用较弱 减弱降血糖药的疗效 故不宜与降血糖药合用 18 9 麻黄和氨茶碱均为平喘药 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但两者合用效果不如单一使用 而且毒性增加1 3倍 可引起恶心 呕吐 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等 麻黄及其制剂也不宜与洋地黄 地高辛等强心药配伍 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 故可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19 用药不当或时间过长 中药用药方法 途径不当 煎服等因素比较麻烦 容易引起问题 1 某患者 因关节疼痛服药 其中有川乌 地龙 南星 生地等 因服药后大量饮酒 约90min后出现肢体强直 阵发性抽搐 牙关紧闭 口唇紫绀 抢救无效死亡 2 一般毒性中药长时间煎煮可以降低毒性 如乌头宜久煎 但也有例外 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 毒性越强 20 3 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长 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 如以大黄为君药的排毒养颜胶囊长期服用会导致继发性便秘 4 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压 安神 但服用过久 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 损害肝肾功能 又如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活络丸 冰硼散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冠心苏合丸等 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 失眠多梦 记忆力减退 蛋白尿 甲状腺肿大等 严重者可出现心 肝 肾及脑中毒 21 过敏反应 一般情况下使用中药较少发生过敏反应 但近年来也有相关的报道 1 资料报道 4岁女孩因咳嗽 用急支糖浆发生过敏反应 患者眼睑及口唇肿胀 面部 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 瘙痒 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临床上急支糖浆的使用已有许多年 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极其罕见 其致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2 云南白药 牛黄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六神丸等 易引起过敏反应 轻者出现皮肤瘙痒 固定性红斑等 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 23 2 临床上对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产生过敏反应的报道已有多起 从资料分析 可能与药物组成 个体差异有关 静脉滴注路路通和刺五加注射液产生过敏反应的致病机制也可能与此有关 24 因此 临床上使用中药 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液也应注意观察 对产生过敏反应及时发现 及时停药 及时治疗 同时应进行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检测 确保用药的安全 合理 有效 25 忽视个体差异 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 尤其是病理状态或疲劳营养不良时更为明显 另外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26 婴幼儿 肝功能 肾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善 对药物的处理功能不如成年人 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应小量应用 选用作用较缓和的药物 老年人 肾功能下降 肾血流量减少 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 而肝药酶活性降低 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 再者老年人有多发疾病和营养欠佳倾向 用药品种较多导致不良反应率增高 用量应减量 慎用毒性 作用剧烈药物 孕期妇女 慎用中药 特别是作用剧烈或含毒性的药物 以防引起对胎儿的致畸或流产等不测 另外 乳母用药也要注意 27 二 防止中药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方法 1 对中药进行全面评价与认识2 提高中药质量和研究水平3 合理用药4 不良反应预防与监测 28 1 对中药进行全面评价与认识 1 经研究发现 有一些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可使人体内某些酶系统失活 造成组织内细胞机能和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中毒反应 如氰苷类果仁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造成细胞窒息 2 某些生物碱通过使神经递质的释放 灭活或使受体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中毒 如毒蕈碱 毒扁豆碱等抑制体内胆碱酯酶 使神经突触和运动终板部位的乙酰胆碱蓄积 使神经由过度兴奋而转为衰竭等 3 含重金属元素的矿物类药材较易引起不良反应 29 2 提高中药质量和研究水平 中药材在采集 炮制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要求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中药制剂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的需要 药物的性质 用药对象及用药剂量为依据 经预试验后确定 药物随剂型的改变 其毒性 理化性质和药效也随之改变 30 中药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药剂型增多 特别是注射剂 许多药物在传统用法中无过敏反应 改为注射剂后出现过敏反应 这可能是在传统方剂上各味中药的药效与毒性在相互作用下 使其药效增强而毒性降低 因此 在临床上使用方剂较使用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少 31 对中药有效成分 药性 毒理作用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 轻易改变剂型 特别是在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的内在质控的情况下制成的注射剂 应用后易发生不良反应 32 3 加强合理用药 首先在诊治时要辨证施治 严格按照配伍要求合理用药 在方剂中要注重疗效 合理组方 组方越大 药味越多 则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越大 使用毒性较大的药时 在剂量上要慎重 在确定疗效的情况下 组方小和用药的剂量适当 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在中西药合用时应审慎 使用不当更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如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的报道 就是因为其配方中除中药成分外 还含有优降糖 格列苯脲 在糖尿病患者肾功不全时 易引起蓄积中毒而发生低血糖昏迷 34 在治疗时 药物剂量的使用应因人而异 如老年人 婴幼儿 孕妇等 应根据药物代谢特点用药 对过敏体质人群应更加慎重 以防出现严重后果 35 4 不良反应预防与监测 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及时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及ADR资料 加强重点科室的ADR监测 36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1 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 辨认 分析疾病的证候 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 依据治法 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 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 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 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 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 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剂型 37 4 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 慎重超剂量使用 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 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 不采用注射给药 能肌内注射给药的 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38 6 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 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 辨证施药 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 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 调配要求 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 不超剂量 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 中药注射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