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晋升教授职务评审条件_第1页
中北大学晋升教授职务评审条件_第2页
中北大学晋升教授职务评审条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北 大 学 晋 升 教 授 职 务 评 审 条 件一、基本条件高等学校教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法纪。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二、学历要求45岁(1962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申报副教授、50岁(195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申报教授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破格晋升高级职务须具有博士学位(以取得学历或学位证书为准)。三、外语必备条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来,取得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相应等级合格证书(或成绩合格通知书)、有效期内省补充考试相应等级合格证书。免试条件:1、工作期间参加WSK、WHO、托福(含相当)考试,成绩达到出国分数线或参加BFT(A)级考试合格者;2、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3、任现职以来获得博士学位者;4、评审副高职称的职称外语达国家合格,申报正高职称时免试;5、女性53岁以上申报副高级、58岁以上申报正高级和男性58岁以上申报正、副高者;6、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外语专业职称者;7、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用外文在有ISSN国际标准期刊号的外国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经省人事厅按规定程序组织确认合格者。四、考核、答辩要求凡申报教师职务者,必须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考核、考察意见,任现职期内的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在称职以上。破格晋升的,须在近三年内至少有一次以上考核为优秀;破格晋升答辩成绩必须为优,从2008年起答辩成绩当年有效。五、论文、专著要求1、参评人员提交的论文、专著必须是任现职以来与本人从事的专业一致,以第一作者或独著身份在本专业学术刊物和出版社发表、出版。刊物必须有刊号(标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统一刊号ISSN)、公开出版、发行。专著要有统一书号(ISBN),必须进行盲审。论文、专著必须经过网上检索验证。2、国家级(或称一级、甲级等)论文系指,在国家级专业学会、研究会所办学术刊物,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及其研究机构所办学术刊物,国家部委及其专门研究机构所办学术刊物,国家“985工程”高校所办学报和专业性学术刊物,艺术、体育、外语类全国顶尖院校所办学报和专业性学术刊物,我省高校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所办专业性学术刊物,国家综合大报理论版面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技术论文,或被世界权威索引系统( SCI 、 EI )收录的本专业学术、技术论文。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刊物及论文的学术水平,由职称部门验证,由评审专家认定。3、在高等学校学报发表论文,其学报等级不能低于本校层次,即本科高校申报者发在专科学校学报上的论文不符合条件。4、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不论级别一般只作参考。如果是专业性较强的论文集,同一期中不论篇数多少,只按一篇计算。取消5国以上国际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和ISTP索引收录的论文按一级对待。5、为杜绝个别申报人员为评职称而拼凑条件,突击发表学术水平低、无学术价值的文章,在评审条件规定的篇数内,下列文章只计算一篇:发表在同期同刊学术刊物上的文章。申报当年发表的本专业非课题研究文章(无具体科研、技术项目内容的文章)。同一年度内发表在各种学术增刊上的文章。*从2008年起申报教高级职称者,增刊上的文章将不计为有效篇数(以文件为准)同篇文章多次发表或被多次转载、引用,一律以最高刊物一次性对待。6、不能计算的文章:综合(百科性)出版物上收集的文章。标有香港、华厦、环球、中华出版,以赢利为目的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在买断的专业期刊和申购书号的各种专辑上发表的文章。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与合法出版物但不予承认的出版物同等水平的文章。发表在论文集、学习方法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学生的)、市(地)级报纸上的论文不能作为参评条件。论文一般不能少于2000字。获奖的论文必须是公开发表的。7、专著、著作字数按书中注明的本人实际撰写字数计算。多人合撰著作,书中章节(字数)未注明者,在总字数内采取按角色分享再平均计算的办法确定,即第一层次人员(主编)占总字数的30,第二层次(副主编)占总字数的 20,其余人员(编委等)占总字数的50。具 体 量 化 条 件教学必备条件科研必备条件其它应备条件(正常晋升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条,破格晋升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二条)1、受聘副教授以来,主讲2门以上(科研教学型和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型教师可1门)大学课程,其中1门必须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2、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双肩挑”教师按规定的减免工作量要求):(1)教学型年均280学时以上,在教学中进行了一门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任期内学生评价优良,至少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一项;(2)教学科研型年均180学时以上,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或开设一门新课程;(3)科研教学型60学时以上,并主讲过一门专业课程;(4)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型完成学校规定的授课时数。3、具有指导青年教师或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并指导过2名以上青年教师。4、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考察,教学效果达到教授职务相应的水平,学生评价优良。1、受聘副教授以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前5名),或主持省部级(含省教育厅科研、教研项目)以上科研、教研项目一项;或主持横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经费到款3万元以上,自然科学类到款10万元以上。2、正常:论文5篇。其中:科研教学型要有3篇以上一级;教学科研型要有2篇以上一级;教学型、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型要有1篇以上一级。破格:5篇中,自然科学类要有3篇以上一A级,或被世界权威索引系统(SCI、EI)收录,或1篇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社科类要有2篇以上一A级,或1篇以上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发表或收录)。1、专著。在省级以上专业出版社出版与从事专业一致的专著(独著、非编著。如两人合著必须为第一作者,且承担字数不少于规定要求)一部,理科字数不少于12万,文科不少于18万(不能几部累加)。专著实行外审制度。专著应是本人承担科研、教研(教改)项目或是本人多年学术研究系列论文积累形成最终成果。2、教材。主编或参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 检索为准,(须提供教育部批复出版社教材选题立项文件),本人单独完成一章以上;或以第一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划教材一部。3、教学奖。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项前5名,或国家精品课程前4名;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省精品课程按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对待);或作为首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国家“六大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CCTV杯高校英语口语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次或二等奖二次、省级一等奖三次。4、科研奖。自然科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项,前5名;或省部级政府部门科学技术一等奖前4名,二等奖前3名;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前2名。社会科学:获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前5名;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或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前2名。5、专利。获得一项与本人学科方向一致的国家发明专利,前2名发明人。6、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500万元以上),学校纯收入50万元以上。7、在产学研合作及产业经营管理、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普及上取得显著成绩,并取得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学校纯收入100万元以上。注:艺术、体育专业补充条件,见校人200730号文件。注:评审条件内容摘自山西省人事厅、教育厅及我校有关职称评审文件:晋人职字200758号、校人字200730号、200534号等文件及中北大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条例。中 北 大 学 晋 升 副 教 授 职 务 评 审 条 件一、基本条件高等学校教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法纪。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二、学历要求45岁(1962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申报副教授、50岁(195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申报教授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破格晋升高级职务须具有博士学位(以取得学历或学位证书为准)。三、外语必备条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来,取得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相应等级合格证书(或成绩合格通知书)、有效期内省补充考试相应等级合格证书。免试条件:1、工作期间参加WSK、WHO、托福(含相当)考试,成绩达到出国分数线或参加BFT(A)级考试合格者;2、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3、任现职以来获得博士学位者;4、评审副高职称的职称外语达国家合格,申报正高职称时免试;5、女性53岁以上申报副高级、58岁以上申报正高级和男性58岁以上申报正、副高者;6、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外语专业职称者;7、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用外文在有ISSN国际标准期刊号的外国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经省人事厅按规定程序组织确认合格者。四、考核、答辩要求凡申报教师职务者,必须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考核、考察意见,任现职期内的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考核结果都在称职以上。破格晋升的,须在近三年内至少有一次以上考核为优秀;破格晋升答辩成绩必须为优,从2008年起答辩成绩当年有效。五、论文、专著要求1、参评人员提交的论文、专著必须是任现职以来与本人从事的专业一致,以第一作者或独著身份在本专业学术刊物和出版社发表、出版。刊物必须有刊号(标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统一刊号ISSN)、公开出版、发行。专著要有统一书号(ISBN),必须进行盲审。论文、专著必须经过网上检索验证。2、国家级(或称一级、甲级等)论文系指,在国家级专业学会、研究会所办学术刊物,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及其研究机构所办学术刊物,国家部委及其专门研究机构所办学术刊物,国家“985工程”高校所办学报和专业性学术刊物,艺术、体育、外语类全国顶尖院校所办学报和专业性学术刊物,我省高校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所办专业性学术刊物,国家综合大报理论版面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技术论文,或被世界权威索引系统( SCI 、 EI )收录的本专业学术、技术论文。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刊物及论文的学术水平,由职称部门验证,由评审专家认定。3、在高等学校学报发表论文,其学报等级不能低于本校层次,即本科高校申报者发在专科学校学报上的论文不符合条件。4、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不论级别一般只作参考。如果是专业性较强的论文集,同一期中不论篇数多少,只按一篇计算。取消5国以上国际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和ISTP索引收录的论文按一级对待。5、为杜绝个别申报人员为评职称而拼凑条件,突击发表学术水平低、无学术价值的文章,在评审条件规定的篇数内,下列文章只计算一篇:发表在同期同刊学术刊物上的文章。申报当年发表的本专业非课题研究文章(无具体科研、技术项目内容的文章)。同一年度内发表在各种学术增刊上的文章。*从2008年起申报教高级职称者,增刊上的文章将不计为有效篇数(以文件为准)同篇文章多次发表或被多次转载、引用,一律以最高刊物一次性对待。6、不能计算的文章:综合(百科性)出版物上收集的文章。标有香港、华厦、环球、中华出版,以赢利为目的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在买断的专业期刊和申购书号的各种专辑上发表的文章。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与合法出版物但不予承认的出版物同等水平的文章。发表在论文集、学习方法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学生的)、市(地)级报纸上的论文不能作为参评条件。论文一般不能少于2000字。获奖的论文必须是公开发表的。7、专著、著作字数按书中注明的本人实际撰写字数计算。多人合撰著作,书中章节(字数)未注明者,在总字数内采取按角色分享再平均计算的办法确定,即第一层次人员(主编)占总字数的30,第二层次(副主编)占总字数的 20,其余人员(编委等)占总字数的50。具 体 量 化 条 件教学必备条件科研必备条件其它应备条件(正常晋升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条,破格晋升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二条)1、受聘讲师以来,主讲1门基础课或2门以上(教学型须2门基础课,其中1门为专业或技术基础课)大学课程。2、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双肩挑”教师按规定的减免工作量要求):(1)教学型年均280学时以上,在教学中进行了一门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2)教学科研型年均180学时以上,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或开设一门新课程;(3)科研教学型60学时以上;(4)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型完成学校规定的授课时数。3、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考察,教学效果达到副教授职务相应的水平,学生评价优良。1、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受聘讲师以来,主持或参与(前5名)省部级(包括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指令课题、规划课题、一般课题等)纵向科研、教研(教改)项目一项。2、正常:论文4篇。其中:教学科研型要有1篇一级;科研教学型要有2篇一级。在4篇论文中,教学型教师如有2篇、教学科研型有3篇、科研教学型有4篇国家一级刊物论文可顶其他应备条件一条。破格:4篇中,须有2 篇以上一B级,或有2篇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收录,或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发表或全文收录。1、著作。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与从事专业一致的著作一部,理科字数不少于10万字,文科不少于12万字(不能几部累加)。著作应是本人承担科研、教研(教改)项目或本人多年学术研究系列论文积累形成的最终成果。2、教材。主编或参编教育部和有关部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 检索为准),本人单独完成一章以上或本人编写字数在5万字以上。3、教学奖。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