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件内容 中医治疗项目 刮痧 刮痧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陈偶英 本讲主要内容 了解刮具的种类 掌握刮痧的适应症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教学课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熟悉定义 刮痧方法 刮痧图片 一 概述 1 定义 是用边缘钝滑的物体或手指 刮痧板 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或予提捏 拧挤等手法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淤血的刺激反映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外治方法 八十年代末期 从我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中受到启发 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 将刮痧的方法和中医经络腧穴知识结合起来的 经络刮痧 受到广泛的欢迎扩大了防治疾病的范围 使古老的刮痧疗法焕发了新的青春 标志着刮痧疗法的新发展 对刮痧所用生物全息理论国内外评价 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和国内外许多医生的临床病例证实 生物全息诊疗法用于200多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都在90 以上 九十年代中期 刮痧疗法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以生物全息理论指导刮痧疗法选经配穴的 全息刮痧 问世 本讲主要内容 刮痧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生物全息理论 第二节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一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 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二 运行气血 协调阴阳 一 抗御病邪 反映症候 二 传导感应 调整虚实 二 经络的病理反应 第三节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命名含义及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命名含义表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四肢部 注 内踝上八寸以下 足厥阴在前 足太阴经在中 内踝上八寸以上 足太阴经在前 足厥阴经在中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头 胸 手 足 腹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灵枢 逆顺肥瘦篇 手之三阴 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 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 食指端 足大趾 目外眦 目内眦 足小趾端 无名指端 足大趾端 小指端 鼻孔旁 心中 胸中 肺中 灵枢 营卫生会篇 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 头面部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 六条阳经 阴经属里 阳经属表 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 即为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 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 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意义 不仅加强了相为表里两经的联系 而且使相为表里的脏与腑 在结构上通过经脉加强了联系 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 在病理上可以相互影响 在治疗上可以相互利用 刮痧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生物全息理论 全息生物学理论介绍 全息胚在较高的发育阶段上 能够表现出全息胚之间形态相似或全息胚成为 整体缩影 式的形态全息现象 在人体 躯干上有头 一对上肢和一对下肢共五个分支 对应在手和脚这些小的部分也有5个分支 即5个手指和5个脚趾 对于体表遍布斑纹的动物 主体和各第1级全息胚的斑纹数都大致相等 如斑马的躯干上有9条斑纹 其头 颈 两前肢的各节肢 两后肢的各节肢都大致有9条斑纹 不同的是斑纹的疏密程度有差异 人体全息穴位 人体全息穴位 人体全息穴位 人体还有哪些全息穴位 生物全息理论 全息穴位不但含有整体上的形态学信息 还含有整体上器官或部位的病理学信息 即当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病时 这些节肢系统上的对应穴位就表现为痛阈降低按压这些穴位时 对应的穴位就出现压痛反应 利用节肢系统的全息穴来诊断和治疗整体上各器官或部位的疾病的方法就是生物全息诊疗法 张颖清教授和国内外许多医生的临床病例证实 生物全息诊疗法用于200多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都在90 以上 本讲主要内容 刮痧作用 1 促进代谢 排出毒素 2 舒筋通络 3 调整阴阳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刮痧临床优势 1 非药物疗法 无副作用2 疗效显著 立竿见影3 早期诊断 诊治防同步4 经常刮痧保持健康5 操作简便 自诊自疗 本讲主要内容 牛角 玉器 目前 刮痧器具 刮具 刮痧板的形状 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 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 具有发散行气 活血和润养作用 刮痧板的选择 1 椭圆形 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 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部位 2 方形 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 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 适宜于人体躯干 四肢部位 治疗疾病多用薄面刮拭皮肤 保健多用厚面刮试皮肤 3 缺口形 适宜于手指 足趾 脊柱部位 4 三角形 棱角处便于点穴 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 四肢末端部位 5 梳形 适宜于头部 三角形 椭圆形 梳子形 缺口形 方形 刮痧介质 刮痧油 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 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消炎镇痛 解肌发表 缓解疼痛等作用 适宜于成人 或者刮痧面积大 或皮肤干燥者 刮痧介质 刮痧乳 刮痧乳是天然植物合成的乳剂 具有改善血液循环 新陈代谢 润滑护肤增效的作用 适宜于儿童 或者面部刮痧 本讲主要内容 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 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 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 分别放在刮板两侧 一般为单手握板 将刮痧板放置掌心 一侧由拇指固定 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 或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 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 刮拭要点 五度一方向 角度 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 90度进行刮痧 长度 刮痧部位刮拭时应尽量拉长 如背部每条6 15厘米 刮拭手法 1 轻刮法 力量小 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 皮肤仅出现微红 无瘀斑 适宜于老年体弱者 疼痛敏感部位以及辩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2 重刮法 力量较大 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适宜于腰背部脊柱两侧 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 青壮年体质较强壮以及辩证属于实证 热证者 按力量大小分类 刮拭手法 1 快刮法 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 适宜于体质强壮者 主要用于刮拭背部 四肢以及辩证属于急性 外感病证的患者 2 慢刮法 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 适宜于体质虚弱者 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 胸部 腹部 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辩证属于体虚 慢性疾病患者 按移动速度分类 方向总原则 A一般头部 颈部 背部 上肢 下肢 胸部 腹部 为顺序 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 B单方向刮拭 不宜来回 C刮好一部位 经络 再刮另一部位 经络 多选题 BC 刮拭要领 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 每次刮拭应速度均匀 力度平稳 不要忽轻忽重 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 按压力 皮下组织或肌肉 刮拭手法 1 直线刮法 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 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 如背部 胸腹部 四肢部位 2 弧形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 刮拭后体表出现弧形的痧痕 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形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 此法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 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按刮拭方向分类 刮痧的方向 1 头部 一般采用梳头发 由前向后 2 面部 由正中向两侧 下颌向外下刮拭 3 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 肋间则应由内向外 4 背部 腰部 腹部则应由上向下 逐步由内向外扩张 5 四肢宜由末梢方向向肢体近端刮拭 促进血液循环 判断题 T F T T F 刮痧治疗的原则 阳 病在表 腑 属实证 热证 阴 病在里 脏 属虚证 寒证 表 病在经脉 皮肉 浅刮里 病在脏腑 筋骨 深刮寒证 虚证 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热证 实证 泻法 刮痧的补泻方法 按压力度小 作用浅 速度慢 刺激轻 顺经络行走 刮拭时间相对较长 对皮肤细胞 肌肉有兴奋作用 宜用于体弱多病 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 或对疼痛敏感者 按压力度大 作用深 速度快 刺激重 逆经络行走 刮拭时间相对较短 对皮肤细胞 肌肉有抑制作用 宜用于身体强壮 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介于补法与泻法两者之间 按压力度和速度适中 时间因人而异 适宜于虚实夹杂体质者 尤适宜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刮痧 补法 泻法 平补平泻法 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 30次 通常一个患者选3 5个部位 局部刮痧一般10 20min 全身刮痧宜20 30min 治疗刮痧时 汗孔开泄 消耗正气 为有利于扶正法邪 或祛邪而不损正气 故治疗时间一般限制在25分钟之内 每次宜治疗一种病症 如采用泻刮手法超过25分钟时 正气消耗过多 会出现疲劳反应 治疗刮痧应在饭后半小时以后进行 刮痧的时间 刮痧治疗无严格的疗程之分 在治疗刮痧时 为便于观察治疗反应及疗效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大致确定疗程如下 急性病2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痊愈为止 慢性病7 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刮痧的时间 刮痧的程度 出痧程度 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 紫红色等颜色变化 或出现粟粒状 丘疹样斑点 或片状 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 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 不可强求出痧 本讲主要内容 本讲主要内容 颈部大椎穴刮痧时力度宜 左右两侧刮痧时手法尽量 颈项部 项三线 小 轻 拉长 腰背部较瘦的患者刮痧时 手法宜 以免损伤脊柱 太阳刮 夹脊行 轻 胸腹部胸部刮痧时 避开左右两侧乳头 膻中刮 肋間隙 腹部五线刮 胸腹部胸部刮痧应取肋间 不宜在肋骨上刮痧 饭后30分钟刮 肚脐应避开及不可擦油 肝硬化 腹水 胃出血或腹部手术不久禁刮 四肢刮痧部位尽量拉长 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 宜采用 肘窝刮 委中三带 倒刮即从下往上刮 注意事项 举例 一名中年人因刮痧引发中风 1 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 妇女的乳头禁刮 2 白血病 血小板少慎刮 3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 肾功能衰竭者 肝硬化腹水 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 下肢静脉曲张 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 用轻手法 5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 刮痧疗法和针灸 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 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 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 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注意事项 1 晕刮出现的症状 头晕 面色苍白 心慌 出冷汗 四肢发冷 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 预防措施 空腹 过度疲劳患者忌刮 低血压 低血糖 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 急救措施 迅速让患者平卧 让患者饮用温糖开水 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 重刮 人中穴 棱角轻刮 内关穴 重刮 足三里穴 重刮 涌泉穴 重刮 晕刮 本讲主要内容 现已进入大寒时节 寒潮南下频繁 天冷风大让很多人觉得肌肤干燥 没有光泽 专家建议 除了靠食疗和护肤品补水外 不妨试试按摩身上的三个 补水 穴 太溪穴三阴交穴 照海穴 如何刮痧 不同疾病刮痧疗法 三 刮痧适应证 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1 痧症 多发于夏秋两季 微热形寒 头昏 恶心 呕吐 胸腹或胀或痛 甚则上吐下泻 多起病突然 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 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 太阳穴 2 中暑 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 逐渐加重 3 伤暑表证 取患者颈部痧筋 颈项双侧 刮治 4 伤暑里证 取背部刮治 并配用胸部 颈部等处刮治 5 湿温初起 见感冒 厌食 倦怠 低热等证 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 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 后颈 肘窝部擦刮 6 感冒 取生姜 葱白各10克 切碎和匀布包 蘸热酒先刮擦前额 太阳穴 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 也可配刮肘窝 腘窝 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7 发热咳嗽 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 同时刮治肘部 曲池穴 如咳嗽明显 再刮治胸部 8 风热喉痛 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 蘸盐水 刮治 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 胸锁乳突肌 约50次 9 呕吐 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10 腹痛 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 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11 疳积 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12 伤食所致呕吐腹泻 取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绿色能源与能源市场
- 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区服务创新报告
- 巡逻防卫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巡视干部培训知识课件
- 灌肠术app课件教学课件
- 巡察村课件教学课件
- 巍德面料知识培训课件
- 岳飞满江红课件
- 岩茶拼配基础知识培训
- 2025版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产业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中建EPC项目报批报建工作指南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
- 2025届中考物理模拟卷 【云南专用】
- T/CECS 10353-2024内墙用艺术装饰涂料
- 多模态数据的语义融合与语义理解-洞察阐释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自动化干散货码头综合管控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 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总结模版
- 房地产行业中的新兴人才管理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