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手法学8学时.ppt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手法学8学时.ppt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手法学8学时.ppt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手法学8学时.ppt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手法学8学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手法学2018级中医类别助理医师全科规陪课件鲁甸县中医院针灸科 主治医师刘荣辉2018年9月 推拿发展简史 秦汉以前1 韩非子 曾以 弹 的方法治疗皮肤的痤疮 2 五十二病方 有按摩治疗癃闭的记载等等 秦汉时期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史记 记载 名医淳于意用 寒水推 的方法 治疗头痛烦热等证 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信的早期治疗医案 3 汉马王堆古墓出土文物帛书 导引图 4 医圣张仲景在 金 一书中 首创以手法抢救心跳凑停 其方法目前临床中仍在应用 5 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首先记载膏摩的手法 后汉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予以发展 提出了 膏摩 之名 6 名医华佗发展了导引按摩的方法 创造了 五禽戏 魏晋南北朝时代1 形成了正骨推拿的雏形 晋代葛洪在 肘后救卒方 中介绍了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为世界上最早的颞颌节脱位整复手法2 葛洪发明捏脊疗法 后世广泛用于小儿推拿 隋唐时代 设置了推拿专科 隋代在太医署内设专职按摩博士 此是国家行政机构设置按摩科目及专职人员的最早记载 扩大了推拿治疗危急重病的范围 外台秘要 记载了 天行病 烈性传染病 霍乱 转筋 腹通 厥逆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首次记载了用脐上盐摩法治疗逆产的方法 这是世界上首例产科手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阐述骨折复位前要先用摸法触摸伤处 识别骨折移位情况 分别采用拔伸 捺正等手法予以整复 再用软垫杉树皮加以固定 另外 还描述了髋关节脱位的足瞪复位法和肩关节脱位的椅背复位法 宋金元时代 圣济总录 记载了手法治疗眼病的方法 开创眼科疾病推拿治疗的先河 明代1 小儿按摩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按摩又称为推拿 也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开始的 2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 清代吴谦 医宗金鉴 里 把摸 接 捏 按 摩 推 拿列为伤科八法 推拿手法的定义 是指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 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 在体表进行操作 用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方法 因手部应用较多 所以习惯称为手法 中医常用手法为八种 推 拿 按 摩 掐 揉 搓 摇 通常称为 推拿八法 手法的两重性 是对经络系统的刺激作用是对组织结构的破坏作用 手法的技术要求 持久 一方面是指手法 除个别手法外 在操作过程中 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一定时间 不宜频繁更换手法 忌蜻蜓点水 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时间 在足够的时间内保持动作的形态和力量的连贯性 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 以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 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通常15分钟以上 手法的技术要求 有力 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 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有力是基础 技术是关键 有力是一种技巧力 要根据治疗对象 施术部位 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 由轻到重 以患者能放松为准 忌暴力 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能保持疗效 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手法的技术要求 均匀 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需具有节律性 不可时快时慢 二是指手法的作用力保持相对稳定 不可忽轻忽重 作用范围不要时大时小 手法的技术要求 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时 给术者的感觉非常柔和 舒适 使手法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动作稳柔灵活 手法变换自然 协调 正如 医宗金鉴 中指出 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 方称为手法也 因此 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 而是用力要缓和 不可生硬粗暴 手法的技术要求 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 要求手法的刺激 不仅作用于体表 而且能使效应有一定穿透力 转之于内 达到深处的筋脉骨肉 甚至脏腑 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深透 效应的产生 是持久 有力 均匀 柔和的综合作用结果 手法的技术要求相互关系 1 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2 持续运用的手法能够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3 均匀协调的动作 使手法更趋柔和4 力量是基础 技巧是关键 推拿手法练习及注意事项 手法练习的内容 各手法的动作要领和要求 动作技巧 臂力 腕力 指力的锻炼 手法练习 基本手法的训练人体操作的训练 一 基本手法的训练 锻炼各单个手法操作的技巧性和功力常用的训练方法 米袋 沙袋 的练习 一指禅推法手法 滚法 揉法 摩法 振法纸块练习 叩击法 点击法 弹击法弓弦练习 扯法 拿法 拧法 拨法踩踏练习 踩跷法 二 人体操作训练 基本手法的操作较熟练后可转入人体操作训练 手法综合性的训练方法 三 注意事项 全神贯注 手到 心到 操作认真 专心 顽强刻苦 练习初期的酸 胀 痛 乏力 须克服 持之以恒 长期练习 循序渐进 练习时间 用力大小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劳逸结合常修剪指甲 手部不带饰品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 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 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多呈紧张状态 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 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 准 巧 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 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 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多呈紧张状态 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 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 准 巧 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 稳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强调在施行手法整复时 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 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 应做到平稳自然 因势利导 避免生硬粗暴 一般来说 某一个关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整复目的 可根据具体病情 患者适宜的体位 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而选择安全性相对高的手法 不能过分依赖单一的扳法 此外 也不可一味追求手法整复时 卡嗒 声的出现 它并不是判断手法整复成败的惟一标准 二 准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 强调进行关节整复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 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手法应用指征 即明确诊断 做到有是症方用是法 对病变局部解剖 损伤性质或移位方向认识准确 其次 在手法操作要准确 实效 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 避免不必要动作 以防加重损伤及影响疗效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三 巧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 强调运用巧力 以柔克刚 以巧制胜 即所谓的 四两拨千斤 不可使用蛮力 暴力 从力学角度分析 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 因此 在施行关节整复时 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十分重要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 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符合 巧 的技术要求 正如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所说 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四 快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 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 首先 需要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 它主要依靠手下的感觉 一般是在关节活动到极限位而又没有明显阻力的时候发力 其次 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 一般都是运用自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 即所谓的 寸劲 极少有形体和关节大幅度的运动 再次 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 不能过长过大 以上4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整复手法操作的全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推拿的作用原理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 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禁忌症 1 开放性稍的软组织损伤 2 有出血倾向和血液病患者 手法刺激可能导致组织内出血者 3 结核菌 化脓性细菌所致疾病 肺结核 肺脓肿 坏疽等 4 局部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患者 溃疡性皮炎 湿疹等 5 各种严重骨质疏松症 骨折患者 手法可使骨质破坏 6 急性传染病 如病毒性肝炎 结核 足部真菌感染等 7 危重的脑 心 肝 肾 肺等疾病及极度虚弱者 8 癌症 白血病等 9 妊辰期的妇女 腹腰部禁用 其他部位慎用 10 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柱症状者 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11 剧烈运动之后 过饥 过饱者 以免发生晕厥 12 精神病患者不能与医生合作 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如何学好推拿学 多看 看人 看解剖 看神经 看文献多练 练手法 练身体 推拿递质的概念 所谓递质就是推拿时 在医者手上蘸些油 水等类的液体或粉末 涂在体表的治疗部位上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或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 增强手法疗效 这种液体或粉末统称为推拿递质 常用的推拿递质 滑石粉滑石粉有润滑作用 一般在夏天应用 适合于各种病症 尤其在小儿推拿中运用最广 葱姜汁用葱白和生姜捣烂取汁使用 或是将葱白和生姜切片倒入75 的酒精沁泡使用 能加强温热散寒作用 常用于小儿冬春季虚寒症 麻油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 另外多用于民间的刮痧疗法 冬青膏由冬青油 薄荷脑 凡士林和少许的麝香配制而成 该剂具有温经散寒和润滑作用 常用于小儿虚寒性腹泻以及软组织损伤 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 红花油冬青油 红花 薄荷脑配制而成 有消肿止痛等作用 外用药酒自己根据病情自行配制 这里对于一些有毒的药物用量可以稍微加大 与内服相比 手法力度分级 轻度手法 体表 皮毛 柔软 舒适感较轻 皮下 血脉 酸 麻 胀感中度 肌肉组织 可忍受的酸 麻 胀 沉感重度 深层组织 筋骨 脏腑组织 明显的酸 麻 胀 电击感特重 实用瞬间爆发力 纠正骨关节位置 推拿手法的分类 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 是以指 掌 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的手法 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 一指禅推法 概念 用大拇指指端 罗纹面或是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是经络穴位上 沉肩垂肘 手腕悬曲 通过腕和前臂的协调摆动 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 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的一种手法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沉肩肩关节放松 肩部不要耸起用力 垂肘上肢肌肉放松 肘部自然下垂 悬腕手腕自然垂曲 不可强力屈曲 掌虚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及手掌均要放松 不可挺劲 指实即拇指端要着实吸定被操作部位 不能离开或来回摩擦 一般要求频率为120 160次每分钟 一指禅推法临床应用 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 指面接触较小 故适用于全身各部 常用于头面部开窍醒脑 胸腹部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 颈项和四肢关节能温通经络 活血散瘀 祛风逐湿 滑利关节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 外 妇 儿 伤各科的多种疾患 尤以治疗伤筋 关节酸痛 头痛 失眠 面瘫 高血压和消化道疾病等 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 环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关节屈伸外旋的连续往返摆动 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而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的一种手法 滚法分类 小鱼际滚法掌指关节滚法指间关节滚法 滚法动作要领 肩臂不要紧张 肘关节屈曲120 140度 腕关节放松 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滚动时吸附于体表 不可跳动或手背拖来拖去的摩擦 手背滚动幅度要控制在120度左右 既腕关节屈曲时向外80度左右 腕关节伸展时向内40度左右 压力要均匀柔和 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 要有明显的滚动感 操作要连续不断 每分钟120 150次左右 滚法操作时 由于具有接触面积广 压力大特点 临床上运用于肩背部 腰臂部以及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病症 临床根据不同的病情滚法也有一些变化 滚法临床应用 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 手指罗纹面部分 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上 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揉法分类 大鱼际揉法掌揉法指揉法肘揉法 揉法动做要领 腕关节放松 自然平伸或微背伸 手指自然伸开勿紧张用力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作回旋揉动 吸定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不可用力下压 也不可以漂浮 部位要吸定 不可滑动或摩擦 频率120 160次每分钟 揉法临床应用 1 大鱼际揉法着力面积大 而且柔软舒适 刺激更为柔和 老幼皆宜 临床常用于头面部 胸腹部 胁肋部和四肢关节 2 指揉法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 施术面积小 功力较集中 动作柔和而深沉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三指揉法临床上常用于颈部 以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 还可用于脐和双侧天枢穴 3 掌揉法着力面积较大 刺激柔和舒适 适用于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如腰背部 腹部以及四肢 掌揉腹部 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掌揉腰背部及四肢肌肉 有较好的放松肌肉 松解痉挛的功效 常用于肌肉酸痛和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反应 能起到缓解作用 摩擦类手法 用指 掌或肘部在体表做直线往返或环旋活动 使之产生摩擦的一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分类 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 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食 中 环三指指面附着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行有节律的抚摩的一种手法 称摩法 摩法分类 掌摩法指摩法鱼际摩法 摩法动作要领 肘关节微屈120 150 腕部放松 指掌自然伸直 前臂连同腕关节协调环旋 用力平稳 均匀 不可按压 摩动时要轻快柔和 缓和协调 每分钟频率约120 160次 摩法临床运用 功效 和中理气 消食导滞 健脾和胃 调节胃肠蠕动 活血化淤等摩法刺激轻柔缓和 属于轻刺激手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以胸腹腰背以及胁肋部为常用 具有和中理气功效 用于腹部有调畅气机 通调水道之功效 在腰背四肢应用 具有行气活血 散瘀消肿之效 擦法 用手掌掌面或大 小鱼际部着力与一定的部位 进行直线往返摩擦 使之产生一定热量的一种手法称为擦法 擦法分类 掌擦法 鱼际擦法 侧擦法 小鱼际擦法 擦法动作要领 直线往返 不可歪斜 往返距离要长 动作要连续不断 压力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摺迭为宜 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操作时医者要保持呼吸自然 切忌进气 操作前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 擦法临床应用 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 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行气活血 温通经络 祛风散寒 祛瘀止痛 宽中理气和健脾和胃的作用 其中掌擦法温热量较低 接触面积大 适用于胸腹 肩背部等面积较大 而又较平坦的部位 大鱼际擦法温热量中等 常用于四肢部 适用四肢关节扭挫伤 劳损等 尤以上肢部为多 小鱼际擦法温热量较高 常用于腰背和臀部 适用于急慢性损伤 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症 推法 用指或掌 肘部着力与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做单方向的直线 或弧线 推动的一种手法称推法 推法分类 指推法 掌推法 拳推法 肘推法等 推法动作要领 紧贴体表 用力及速度均匀平稳 不可硬压 推进速度要缓慢 宜顺肌纤维方向推进 推动时不可左右滑动 忽快忽慢 避免推破皮肤 宜加润滑剂 推法临床应用 推法具有理顺筋脉 舒筋活络 消淤散积 消肿止痛 缓解软组织痉挛 增强肌肉兴奋性 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全身各部均可适用 一般指推法适用于头面 颈项 手足部 掌推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如腰背部 胸腹部及四肢部等 拳推法刺激较强 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的劳损 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较为迟钝的患者 肘推法刺激最强 适用于腰背脊柱两侧华佗夹脊及两下肢大腿后侧 常用于体型壮实 肌肉丰厚 以及脊柱强直或感觉迟钝的患者 抹法 用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 作上下或左右的往返抹动称为抹法 抹法动作要领 1 拇指面着力 其余四指固定与一定的部位 2 用力均匀 稳实轻柔 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3 移动缓慢或轻快 但不能忽快忽慢 抹法功效 开窍镇静 清醒头目 疏肝理气 活血化淤等 搓法 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 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 上下往返的快速搓揉称搓法 搓法动作要领 1 两手掌面相对称相对用力 不可过大 以能搓动肢体为度 2 搓动要快 移动要慢 搓法功效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放松肌肉 解除疲劳 振动类手法 以节律性轻重交替的活动 持续地作用与人体 使之产生振动感觉的一类手法 称为振动类手法 包括振法 抖法等 振动类手法分类 抖法振法 抖法 用双手或握住肢体远端 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的一种手法称为抖法 抖法动作要领 1抖动的幅度要小 频率要快 上肢250次 分左右 下肢100次 分左右 2被抖动的肢体要放松 抖法临床应用 本法是一种和缓 放松 疏导手法 具有疏通经脉 通利关节 行气活血 松解粘连的功效 适用四肢 尤以上肢为常用 上肢的应用 常配合搓法 作为上肢或肩部治疗的结束手法 下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 叩法以及牵引等 振法 用手掌或手指着力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 做小幅度连续不断快速颤动的一种手法 分指振法和掌振法 振法动作要领 呼吸均匀 自然 不可屏气发力 前臂和手部肌肉强力 静止性发力 使功力集于手掌或手指端 振动的幅度要小 频率要快 一般每分钟达600 800次 振法临床应用 温中理气 祛瘀消积 活血止痛 疏松脉络 滑利关节 缓解疲劳等 指振法可用以全身穴位 掌振法多用以腹背部 临床头痛 失眠 腹痛 胃痛 痛经 月经不调等 颤法 与振法相似 颤法有一定的压力 但不能过轻或过重 有主动的运动 形成外在可见的颤动波 频率一般在200 300次 分 颤法主要用于腹部 挤压类手法 用指 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的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按法 点答 压法 拿法 捏法 捻法 掐法 拨法 踩跷法等 挤压类手法分类 按法弹拨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掐法踩跷法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逐渐用力下压的一种手法 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 按法分类 指按法掌按法叠指按法肘按法 按法动作要领 以手指面或掌面为着力部位 按压方向要垂直 用力要由轻到重 稳而持续 按压时不可移动 避免暴力猛然按压 按法临床应用 放松肌肉 开通闭塞 疏松脉络 活血止痛 长与揉法结合应用 组成 按揉 复合手法 可以用于全身各部位 临床头痛 胃脘痛 肢体疼痛等 压法 与按法相似 习惯把两者连起来称为按压法 一般认为按偏于动 压偏于静 压的力量较重 点法 用指端或屈指后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向下按压的一种手法 由按法演化而来 点法动作要领 用指端点时 指间关节伸直 屈指用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位时掌指关节伸直 用力平稳 用力要由轻到重 稳而持续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点法临床应用 开通闭塞 疏松脉络 活血止痛 调整脏腑功能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痛症 掐法 用拇指指甲按压体表 具有开窍解痉作用 可用于晕厥 惊风等 捏法 用拇 食两指或拇 食 中 环指提捏起一定的部位的手法 捏法动作要领 以拇指与食 中 环指或是拇 食两指罗纹面着离 提捏动作要循序而下 均匀而有节律 用力均匀 柔和 捏法临床应用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临床适用于头 颈项 四肢 背脊等部位捏脊法 两手拇指及食中两指捏起皮肤沿脊柱两旁 由下而上连续地交替捻动并向前推进 自尾骶部开始 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 一般捏到大椎穴 重复3 5遍 捏三提一 多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腹泻 呕吐 成人消化道疾病 神经衰弱 月经不调等 拿法 用拇指与食 中 环指指面相对着力提捏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手法 拿法分类 三指拿 四指拿 五指拿拿法的刺激较强 临床应用时 拿后常用揉摩 以缓和刺激 以防止意外 拿法动作要领 腕部放松 用指面着力 用力由轻到重 动作缓和而有节律性 拿法功效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解表发汗 镇静止痛 开窍提神等 捻法 用拇 食指指面或拇 食 中指指面着力捏住一定部位 稍用力对称捻动的一种手法 捻法动作要领 用力着实 但不可捏的过紧 捻动时快速灵巧 不可呆滞 移动缓慢 捻法功效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滑利关节 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 叩击类手法 用手指 手掌 拳背 掌侧面 桑肢棒等有节律的拍打肢体体表 使之产生叩击感觉的一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拍法 击法 叩法 捣法 啄法等 叩击类手法分类 拍法击法叩法 拍法 五指并拢 用虚掌平拍一定部位的一种手法 拍法动作要领 五指自然并拢 掌指关节微屈 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 拍打背部时应嘱病人张口呼吸 拍打后迅速提起 拍法功效 疏筋活络 调和气血 缓解痉挛 消除疲劳等 击法 用拳背 掌根 小鱼际 指端或用桑肢棒叩击体表的一种手法 击法分类 拳击法 手握空拳 腕伸直 用拳背平击体表 掌击法 手指自然松开 腕略背伸 用掌根叩击体表 侧击法 手指自然伸直 腕略背伸 用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指尖击法 用指尖轻叩 如雨落下 棒击法 用桑肢棒击打体表 力量由轻到重 棒击时处骶部外棒的方向要与肌肉平行 避开重要的脏器 不要打出头棒 也不要用棒尖打 一般一个部位连续打3 5次即可 击法动作要领 用力平稳而有节律 接触体表快速而短暂 垂直叩击 不能有拖动 击法功效 宣通气血 通络止痛 缓解痉挛 兴奋元阳等 叩法 叩法较击法力量为轻 轻击为叩 可用半屈拳轻轻叩法 两手交替上下如击鼓状 也可以两手相合 五指略开 用小指侧叩法一定部位 叩法应用时可发出有节律的啪啪声 有舒松筋脉 消除疲劳的作用 可用于肩背及四肢部 如用屈曲的食指或中指的第二指间关节突起部轻叩学位或部位 称为捣法 临床多用于小儿推拿 弹法 用中指的指腹紧压食指指甲 用力弹出 以食指指甲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频率120 160次 分临床多用于头面部 具有舒筋通络 祛风散寒的作用 运动关节类手法 对关节做被动活动的一类手 本类手法包括摇法 扳法 背法 拔伸法等 运动关节类手法分类 摇法扳法背法拔伸法 摇法 用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肢体 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 作缓和回旋转动的一种手法 摇法分类 摇颈 一手托住下颌部 一手扶住头顶 双手以相反方向缓缓使头摇转 摇肩关节 一手扶住患者肩部 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 作环转摇动 1 小摇法 一手扶住患者肩部 一手扶住肘部 使患者手搭在医者的肘上部 2 大摇法 一手松握腕部 一手相对以掌背将其慢慢向上托起到160度左右时反掌握住腕部 原握腕之手向下滑移至患者肩关节上部按住 此时两手协调用力 向后使肩关节作大幅度转动 由后向前摇则两手动作相反 摇肘关节 一手固定肘关节上端 一手握腕关节上端环转摇动 摇腕 一手握腕关节上端 一手握住手掌环转摇动 摇腰 患者坐位 一手按住其一侧腰部 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 两手协调用力摇动 摇髋关节 患者仰卧 屈髋屈膝各呈90度 医者一手按住膝部 一手托住足跟 做髋关节环转摇动 摇踝关节 一手托住足跟部 一手握足前掌背部环转摇动 摇法动作要领 幅度由小到大 动作缓和 用力稳妥 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因势利导 切忌粗暴和蛮干 摇法功效 滑利关节 松解粘连 增强关节活动功能 背法 医者与患者背靠背站力 两肘挽患者两肘弯部 然后弯腰屈膝挺臀 将患者反背起来的一种手法 背法动作要领 用臀部抵住患者腰骶部病变部 背起患者后 再作有节律的伸膝挺臀动作 同时以臀部着力 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 伸膝挺臀颤动动作协调 动作幅度不可太大 频率不宜过快 背法临床应用 本法能缓解腰肌痉挛 整复腰间小关节错位 常用于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 急性腰肌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扳法 用双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端或肢体的一定部位 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的扳法 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的一种手法 扳法动作要领 稳妥 准确 达到目的 随即停手 扳动幅度不能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不能强求弹响 轻巧 两手配合要协调 不能硬扳 更不能施以暴力 预先确定位置 把要扳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 在此基础上 再加一个稍为加大的动作幅度 各部位的扳法 颈部斜扳法 患者头项略前屈 医生站于后侧方 一手扶住头顶部 另一手托住下颌部 两手同时使头向左或右慢慢旋转到阻力时 稍微停顿一下 随即再作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 5 10 快速扳动 颈部旋转定位扳法 患者颈前屈15 30度 再侧屈到最大幅度 医者站于后侧方 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椎棘突旁 另一手托下颌向同侧方向慢慢旋转到有阻力时 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同时 顶按棘突的拇指要向对侧推动 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 两手交叉置于颈后部 医生在其后面 两手从患者腋下穿过 抱住患者两肩前部 同时用一侧膝部顶住患部脊椎 两手向后上方扳法 腰部斜扳法 患者侧卧位 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 上面的下肢屈曲 医者面对患者站立 两肘分别扶按患者的肩前部及臀部用力作相反方向的缓缓扳法 到旋转到有阻力时 再作一个增大幅度的扳法 斜扳法的定位可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 控制上下旋转幅度的调节来实现 腰部旋转扳法 患者坐位 腰部放松 两手交叉置于后颈部 助手双手固定其下肢 医者一手拇指顶按住需扳法的棘突 另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 按住对侧肩后部 然后让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 然后按在患者肩上的手下压使之旋转到有阻力时 再施一增大幅度的旋转 同时顶推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推按 腰部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 屈肘 两手放于颌下或头痛 医者站于一侧 一手按压其腰部 另一手将其下肢托起并向后扳伸 两手协同用力 使腰椎向后过伸扳法 另一种方法是医者用膝部顶压病人腰椎 两手分别握住病人两踝慢慢向上提拉 使腰椎过伸 如此一拉一放 可重复5 10次 肩关节扳法 上举 患者坐位 医者半蹲站于其前侧 将患肢手搭在医者上臂部 医者两手抱住患者肩部 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时将患肢抬起 内收 患者坐位 将手置于胸前 医者紧靠其背后稳住其身体 用一手扶住患肩 另一手握住其肘部作内收扳动 后伸 患者坐位 手自然下垂 医者站于患侧 用一手扶住其肩部 另一手握住腕部向后扳动并作屈肘动作 屈肘时要使掌背沿脊柱上移 外展 患者仰卧 医者一手按住患肩部 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向外牵拉扳动 同时作旋内及旋外动作 肘 腕 踝关节扳法 肘关节扳法 患者仰卧 医者一手握肘上部 另一手握住其腕部 做肘关节屈伸扳动 可重复进行 腕关节扳法 用双手握住其手掌 两拇指按住腕背部 先将腕关节拔伸 在此基础上再作屈伸及左右侧屈扳动 踝关节扳法 患者仰卧 医者一手扶住其足跟 另一手握住足趾 两手协调用力将踝关节屈伸及内外扳法 扳法功效 滑利关节 松解粘连 增强关节活动功能 整复错缝 脱位 矫正畸形 疏筋通络等 拔伸法 拔伸法 将关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