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特性.doc_第1页
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特性.doc_第2页
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特性.doc_第3页
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特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特性 来源廖建国 文章发表时间2008-08-26 1前言 氮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蚀性。由于氮是生成奥氏体的强力元素因此它作为高价镍的替代元素主要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生产。另一方面马氏体不锈钢的最大特点是硬度比铁素体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高但由于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通常比其它不锈钢明显差因此在使用时应充分注意腐蚀环境有时还需要采取表面处理等防锈措施。 对马氏体不锈钢使用氮时为保持马氏体组织要限制Cr等合金元素添加量由此造成在常压熔炼时的最大氮含量为0.15左右提高耐蚀性的效果通常也不尽人意。为了保持马氏体组织并在钢中添加大于0.15的氮需要采用加压熔炼等特殊生产方法。本研究采用能够加压到2.0MPa的高频感应炉用氮替代碳试制了以提高耐蚀性为目的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主要调查了淬火条件和回火条件对钢的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了在最佳热处理条件下氮提高钢的硬度和耐蚀性的潜在作用。 2试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试验用材料 为通过在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氮来提高耐蚀性首先必须控制钢水凝固时的吹氮。尤其是为生成硬度高的马氏体相必须提高Ms点和Mf点的相变点控制残余奥氏体以下简称残余相的量。由于包括氮在内的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会使Ms点下降因此必须调整必要的最低限合金成分。除氮外还必须考虑调整Cr和Mo等提高耐蚀性合金元素的添加量控制使耐蚀性变差的元素。 钢水中的氮溶解度与合金成分、压力和温度有关。本研究将压力设计在2.0MPa以下。为控制吹氮在确保钢水中氮溶解度的基础上对合金成分进行了调整以便在钢水凝固过程中适量生成氮固溶度大的奥氏体相同时考虑相变点和耐蚀性由此设计出了碳在0.1以下、Cr为1618、Mo为11.9、氮为0.450.61的三种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 表1示出试制钢HNS-AC和此次用于比较的具有代表性的中高碳马氏体不锈钢SUS420J2及SUS440C的化学组成。HNS-A是在0.9MPa压力下添加氮的极低C钢耐蚀性超过了SUS316硬度为56HRC。HNS-B为使其硬度比HNS-A进一步提高在合金设计方面进行了调整以降低残余奥氏体量。HNS-C在合金上以提高硬度为主因此将压力提高到1.6MPa并添加大量的氮。为获得与HNS-A一样良好的耐蚀性对各钢种的耐蚀性指标进行了设计使点腐蚀指数PRECr3.3Mo16N都在29左右。 表1 试验钢种的化学成分 钢种 C Mn Cu Ni Cr Mo N Fe 其它 HNS-A 0.01 0.5 0.5 0.5 18.1 1.0 0.49 平衡 添加 HNS-B 0.10 0.2 0.2 0.2 16.0 1.9 0.45 平衡 添加 HNS-C 0.10 0.2 0.1 0.2 16.1 1.1 0.61 平衡 添加 SUS420J2 0.37 0.5 0.1 0.2 12.2 0.1 0.02 平衡 - SUS440C 1.02 0.5 - 0.2 16.3 0.4 0.02 平衡 - 2.2 熔铸和热处理 在本研究中为获得上述HNS-AC优质钢锭对HNS-A和HNS-B采用能够加压到0.9MPa的高频感应熔炼-铸造炉在0.9MPa压力下进行熔炼、铸造试制了50kg重的钢锭。另外对HNS-C采用能够加压到2.0MPa的高频感应熔炼-铸造炉在1.6MPa压力下进行熔炼、铸造试制了500kg重的钢锭。通过热锻将这些钢锭锻造成柱状在1473K下均热处理后进行热处理用于各种评价。退火处理在1123K下保持14.4ks后慢慢冷却至923K后进行空冷淬火处理在12231423K温度范围内保持1.8ks后进行油淬火冷处理在473823K温度范围内保持3.6ks后进行空冷。 2.3 特性评价 对退火材料调查了硬度和冷加工性对淬火材料调查了硬度和残余量对回火材料调查了硬度和耐蚀性。将圆钢的纵断面进行镜面研磨并进行某种腐蚀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对1/2半径部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采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对另外1/2半径部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关于硬度采用洛氏硬度计对圆钢横断面的1/2半径部进行了5个点的测定求出平均值。关于冷加工性进行了粘附摩擦镦锻试验并采集应力-应变曲线。关于残余量从圆钢的纵断面采取试样根据X线衍射求出相的2个面产生的峰值和相的3个面产生的峰值共计6组的积分强度比的平衡值。关于耐蚀性进行了点腐蚀电位测定、食盐水喷雾试验和氯化铁腐蚀试验。 3结果和研究 3.1 退火对冷加工的影响 为将普通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冷加工和切削加工成所希望的零件形状可以采用使碳化物在铁素体母相中析出的退火处理方法来降低硬度、提高加工性。虽然HNS-AC几乎不含有碳但含有许多的氮采用同样的热处理方法后在铁素体母相中会生成氮化物取代碳化物由此可以确保加工性。在SUS440C中能看到粗大的一次碳化物而在HNS-B中则看不到由此可知在HNS-B中氮化物或碳氮化物的析出物组织呈比较均匀分散。也就是说作为退火材料组织高氮马氏体不锈钢也能获得比SUS440C更加理想的组织。 根据HNS-AC和SUS440C退火后的硬度和粘附摩擦镦锻试验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可知HNS-AC的硬度都比SUS440C低5个点可以软化至95HRBHNS-A、HNS-B和HNS-C没有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即使在压缩变形阻抗方面HNS-AC比SUS440C低100MPa以上压缩变形能在表观应变上可提高2倍左右。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凝固时有无粗大结晶的一次碳化物所致。 由以上所述可知对于试制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退火特性有效的办法是对合金成分进行设计控制凝固过程中碳化物的结晶使氮化物也能与碳化物析出一样在铁素体母相中析出提高加工性。 3.2 热处理条件对硬度的影响 1淬火温度和深冷的关系 根据淬火后的状态和淬火后增加冷处理的状态可知在淬火后的状态下由于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会暂时升高后下降随着硬度的下降残余量增加了。可以认为这种现象与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相同。也就是说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或氮化合物的固溶会加快奥氏体相中的固溶碳或固溶氮量会因此增加结果使硬度升高。当淬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碳或氮化合物的固溶会进一步加快奥氏体中的固溶碳或固溶氮量会过分增加造成Ms点降低残余量增大硬度下降。 另一方面当增加冷处理时高温淬火侧的残余量会减少硬度也能相应地保持高的状态即使在高氮马氏体组织中减少残余量也有助于冷处理。对于HNS-C来说在1373K进行淬火处理后增加冷处理时可以获得与淬火温度相对应的硬度峰值硬度达到56HRC此时的残余量为17左右。另外在Thermo Calc的相图计算中在1373K时残余量为奥氏体单相但在高于1373K的淬火处理后残余量会进一步增大由此可以推测氮化物的固溶会进一步加快这暗示着在1373K时可能还有氮化物残余。 与前面所述的HNS-C相比HNS-A的硬度总体低在1323K时能获得最高硬度为53HRC残余量为15左右与HNS-C基本相等。尽管HNS-A的氮量为0.49比HNS-C的0.61低但测定的残余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推测与其认为固溶氮的增加会使残余量增加不如认为HNS-A的Mn、Cu、Ni和Cr含量比HNS-C高是造成Ms点降低的原因。另一方面HNS-B在1373K时基本能获得最高硬度55HRC残余量为7左右比其它钢种低。由于HNS-B的氮量为0.45因此能减少残余量硬度的下降当然也就小但由于固溶氮的绝对值也低因此固溶强化量也变小了结果无法获得HNS-C那样的硬度。 2回火温度的影响 在淬火后状态下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的SUS440C和SUS420J2的硬度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会慢慢下降在773K附近由于碳化物的析出而产生的二次硬化使硬度升高。 另一方面高氮马氏体不锈钢HNS-AC的退火硬度与高碳马氏体不锈钢明显不同虽然淬火硬度比SUS420J2低但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HNS-AC的硬度都会慢慢升高HNS-A的硬度在673K附近达到最高HNS-B和HNS-C的硬度在723K附近达到最高其后硬度出现下降。关于冷处理后硬度的上升量HNS-AC基本相同上升了4个点左右最高回火硬度分别为56HRC、59HRC、60HRC。关于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随回火升高的现象包括碳为0.3左右的钢种在内研究认为这是高氮钢所特有的现象与碳含量无关。采用TEM透视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在硬度开始下降的高温回火状态下微细-Cr2N析出物但尚未弄清在能够获得最高硬度的回火温度下微细-Cr2N析出物产生的原因。 3.3 热处理条件对耐蚀性的影响 1淬火温度的影响 通常在淬火处理后要进行回火处理。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可以看到几乎在整个回火温度区域能看到点腐蚀电位的升高。在1373K淬火材显微组织中能看到有较多的1m以下的微细析出物而在1423K淬火材显微组织中析出物明显减少。根据EDX分析确认这种析出物是Cr的氮化物根据计算相图可以推测是Cr2N由此可以认为由于Cr2N的减少点腐蚀电位会升高。这是因为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会促进Cr2N析出物的固溶从而造成点腐蚀电位的升高。虽然在高温淬火后点腐蚀电位会升高但随着Cr2N固溶的加快残余量会增大因此在重视硬度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这一点。 2回火温度的影响 在高碳马氏体不锈钢SUS440C和SUS420J2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点腐蚀电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值非常小在-200mVvsSCE以下。另一方面高氮马氏体不锈钢HNS-AC的回火温度如果在723K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点腐蚀电位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点腐蚀绝对值都比SUS304高尤其是HNS-B和HNS-C的点腐蚀电位比SUS316高。另外当回火温度超过723K时点腐蚀电位的下降情况会加剧在823K时所有钢种的点腐蚀电位会下降至0mVvsSCE以下与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基本相同。关于高温回火时点腐蚀电位的下降我们已知道HNS-A是由于-Cr2N优先向晶界析出所致即使是相同钢种的HNS-B和HNS-C也发生相同的现象。 在高碳马氏体不锈钢SUS440C中能看到20m以下的粗大一次碳化物而在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HNS-C完全看不到粗大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均匀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其差别明显。由此可以认为SUS440C和HNS-C点腐蚀电位的差异除了因固溶氮量不同而产生差异外还会因凝固过程中有无粗大结晶的一次碳化物所致。 3.4 最佳热处理条件对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提出如下结论低碳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蚀性与淬火时Cr2N的固溶状态及回火时Cr2N的析出状态有相互关系。因此可以认为作为最佳热处理条件是通过淬火处理使Cr2N固溶时在使Cr2N固溶到不会使耐蚀性变差的同时一面抑制Ms点的过度下降一面确保固溶氮量在此最佳条件下可以获得最高硬度并在723K周围抑制耐蚀性因Cr2N的再析出而变差。 根据HNS-AC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硬度和点腐蚀电位的评价可知此次试验钢种的点腐蚀电位都高于SUS304并成功地大幅度超过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点腐蚀电位而且硬度和耐蚀性的平衡情况至少在目前研究报告中获得了最高评价。本来这三种钢的合金设计是要做到耐蚀性基本相同因此认为在重视耐蚀性的热处理条件下即只要Cr2N达到完全固溶状态三种钢都能获得与HNS-A相当的耐蚀性。HNS-B和HNS-C的耐蚀性比HNS-A低可以解释为是由于有意使Cr2N残余下来所致目的是要确保硬度。 3.5 各种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 根据在试验钢种中点腐蚀电位最低的HNS-C和SUS440C在食盐水喷雾试验345.6ks后的外观可知在硬度已调整为60HRC的SUS440C的整个表面上能看到红锈而在硬度同为60HRC的HNS-C中看不到有锈的产生与点腐蚀电位的结果较一致。根据在308K的6氯化铁溶液中浸渍86.4ks后的HNS-AC和SUS440C及SUS316的腐蚀减量情况可知HNS-AC的腐蚀减量情况都比SUS440C好尤其是HNS-A和HNS-C与SUS316相比毫不逊色与点腐蚀电位的结果和食盐水喷雾试验的结果较一致。由此可知高氮马氏体不锈钢在会发生点腐蚀的氯化物离子环境下至少耐蚀性比SUS440C好耐蚀性接近奥氏体不锈钢SUS316。 4结束语 采用能够加压到2.0MPa的高频感应炉用氮替代碳试制了以提高耐蚀性为目的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重点调查了淬火条件和回火条件对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研究了在最佳热处理条件下氮提高钢的硬度和耐蚀性的潜在能力并得出以下结论 1试制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HNS-AC在退火处理后可将硬度降低到95HRB左右冷加工性比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