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好学校.doc_第1页
我心中的好学校.doc_第2页
我心中的好学校.doc_第3页
我心中的好学校.doc_第4页
我心中的好学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心中的好学校作为长期在学校工作的老师,在新课改大潮的推动下,在我理解课改这把刀为什么从“课堂”动手的原因后,我心中的好学校的形象也悄悄的走进了我的心。在这次我们来村中学做创建“新模式”大会上,我作为教师代表给老师讲明了两个问题,课堂改革为什么要有模式?模式的背后是什么?因为模式背后是理念,是“教育及育人”思想做支撑,它强调的是育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为什么要课改?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仍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课改会不是“带着脚镣跳舞”会不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和符号?通过调研,我知道了课改的理念是“我们关注的孩子的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做人比做题更重要”! 知道了教育改革就是改变人才培养方式,适应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那就必须“回归”教育的本真,还原教育的生态,走遵守常识遵循规律的路子,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遵循规律,还学生主体地位。那么理清这个理念,那么好学校我们学校正是缺的是这种理念,更缺的是让理念如何落地的方法操作进而转变成课堂教学行为,让真正的理念“鱼游大海”!弄明白了这些,我心中的好学校的形象就生长在心里,跃然在纸上,给好学校描绘出了一副生命的蓝图!首先根据目前的状况,任何一本教育杂志上宣传的好学校关于名校的介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高考或中考成绩如何如何?好多人认为拥有好的升学率,好的生源、好的名气、好的社会地位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说白了,只要能考出个好分数,毕业的时候能够考出个好大学,就能“一俊遮百丑”于是,一些办学者自以为是,目中无“生”,从来不考虑学校的主体,即受教育者的感受。肆意加重学生负担,大搞题海战术,甚至不惜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抓分数抓出血来,但是孩子的能力得到相应发展了吗?在这样学校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心理个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成长经历,会在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什么样的痕迹?说到这,我的心是痛的,我的眼里浸满泪水。校长,老师都是这样的状态,“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要升学率,我就生产升学率”一切都是围绕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运转,教育就变得急功近利和浮躁了。教师把“育人”的外延功能在“升学率”的高压线下慢慢的扭曲了,校长在“升学率”的评价方向上站得久了,慢慢的眼睛里失去了学校它本身的含义,失去了我们教育的理念,找不到教育的灵魂所在,学校就像一个生产“乒乓球”工厂一样的生产出来只要是达标的高分数“学生”就行了!我作为学校的工作属性就完成了。这就是现状,这就是根源!我们孩子的学习就是为了小学升上中学,中学升上高中,高中考上大学,孩子们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升学,考上理想的大学,殊不知我们孩子的落脚地是哪里?落脚地是社会,是社会这个大炼炉,这才是孩子们学习的根!是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的根,孩子们得学习是为了获得终身需要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为孩子的生活、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的,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相反,学习脱离了生活和人自身的体验,学习就是枯燥的,孩子还有什么兴趣?学生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了一个生活中的秘密,他的学习兴趣立刻就可以调动起来。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回到教育本质上,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而不是工作之后挣大钱才快乐。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今天的学校生活最苦、最累,因为他们所学的东西和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到社会上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所学都是无用的,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的原因所在。那么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再重新洗牌,来考虑好学校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好学校的眼睛里首先看到的是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重头戏来抓,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会学习、如何持久地学习,更应该是培育有智慧、有实践能力、有高尚情操、有思想境界、有独立人格的整个的人。让学生获得可以随身携带的、终身受益的本领。其次是关注教师的发展,最后才是学校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位教育家式的校长,教育家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要有办法的实践,仅会写书只能叫教育学家,只会教书只能叫教学专家,教育行政干部只能叫教育管理专家。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家只能从学校里产生,第二个特征就是要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第三个特征就是要有系统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要经过亲身实践,有一定程度的推广。要有教学领导力,要有教育家情怀,丰富的学养。教育家主要有八个字“理想、情怀、学养、和智慧”在想方设法完成行政指令的时候,一个校长对教育理想的坚持就显得尤为可贵,如果他只是教育流水线上的熟练工的话,“给我多少学生,我就给你多少升学率”在教育过程中,他就没有灵魂。这样的校长他的办事能力强,和一些名家相比,就是缺一些书卷气,缺一些学养,缺一些理论支撑,他们忙于检查、忙于评优、忙于抓升学率,忙于校园建设、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来,更别说沉下心来思考教育、思考学生、思考老师了。 所以校长要淡泊名利,如果一味去追求成绩和光环,是根本成不了教育家的。这样的校长必须具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哲学根基,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育家都是哲学家,如柏拉图,黑格尔。反过来,很多著名哲学家又去当校长。 第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站在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来审视教育,第三、校长本人的专业水平,包括他的学科水平和管理水平,他在这个学科里面是不是有标杆性的作用,他的管理是不是很智慧。第四、就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有校长味,这个校长味不是角色和职位本身所赋予的,也不是外表装扮出来的,而是热爱、奉献、恩慈、谦虚、尊重、宽容、坚守、美好的共性,经过长期的修炼和岁月的沉淀,自然而然形成的,有内而外散发的是充满魅力和令人向往的气质,他的气质代表学校的精神气质,他的气质决定着学校的气质,他的气质决定孩子们的气质和民族未来的气质,校长味,不是官味、不是商人味和市井味。这样他就会 形成了一种对教育的追求,一种对教育价值的定位,作为校长的追求他就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站,这样的一种目标,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长期的积淀才可以。因为只有这样有思想、有方法、有智慧,有校长味的高素质教育家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把准脉,找准切入点,将自己的素质和水平付诸与行动,办成有特色的学校才不会成为神话!有了这样的教育家的校长,我们再来看一个好学校的特质。好学校的理念是办大写的“人”的教育,办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责任”的教育是对未来,对国家,对社会,对父老乡亲真正负责的教育。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关注学生的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是办大写“人”的教育。明确了这点,那么学校首先是孩子学习的地方,要想打造孩子们的快乐,学校必须像游乐场、网吧一样的吸引人,这样,孩子就不会逃课甚至辍学了。学校应该是学习的乐园。要想让学校成为学习的乐园,首先考虑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快乐的课堂,那么怎么打造呢? 我们不能靠一味的消耗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质量的做法,那是野蛮的,无能的,原始的,毫无前途的,必须转到依靠教育教研、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上来。如果孩子一味的依赖于“教”,走到社会上也是再重新开始学习,那样浪费的是孩子们得时间 和生命,既扼杀了人才,也扼杀了祖国的前途。所以我们必须敢于冲出教育这片天空低压的云层,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和狭隘眼界,以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本。学校因学生而存在,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使学生在学校得到全面发展,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分数高,还要身体素质好,解决问题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是孩子们舒展心灵、放飞梦想的处所让学校闪着人性的光芒,好学校的定义不仅仅是有着漂亮的外表,有着塑胶跑道,建漂亮的教学楼,它有着自己从内而外散发的魅力,不应该仅仅是一名靠吃青春饭的“昙花一现”!学校有着自己的文化品位,学校文化是培养学生、教师的土壤和保证。有品位的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生活在优美和谐的文化氛围里,会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生活的美好,使他们保持着健康的心态,同时,高雅的文化品位会使师生们减轻压力,放松、淡化、摆脱心理困境,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创造力、个性得到充分施展。要想办大写的教育,办“责任”的教育,要想颠覆这应试教育的泥潭,我感觉这不是课堂改革这一味“灵丹妙药”就能全部解决的,但这是一剂猛药,能唤醒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这谭泥水里浸泡着的教育人甩甩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清醒一些。这是一项工程,这些工程的改革考的是教师的教育信仰,考的是所有教育人的“用心”,这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严重性和艰巨性,拿出方案,一步一步得去解决,向困难要办法!所以在这我想如何打造好学校呢?我问自己,而且我也在深入的思考。梭罗在种子的信仰里说:“如果你在地上挖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