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古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及其他文化内涵内容提要:享有“花之魁”之誉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因此,梅花历来为许多诗人所咏叹,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梅花的自然习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古诗 梅花 意象 自然内涵一、梅花的贞士情操(一) 脱俗高洁的形象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 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 自评。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梅花之通体清澄、内外俱净,引发了文人洁身净心的自觉意识,映衬了他们冰清玉洁的品格,于是净土信仰、净土意识就以梅花意象为载体,渗透于诗词之中。”1吴藻的借梅花意象来寄托逃禅心迹,就是因之而来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洁、孤芳自赏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的。(二) 凌寒不屈的形象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可见,雪与梅常常是不可分开的,卢梅坡的雪梅诗更是将两者的关系写得形象极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吴镇南吕.金字经 梅边:“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南信,翠禽啼问人。”在冰天雪地里,作者巡寻着,突然间耳目一新,小檐下的“芳树”即梅树,预报着春天,傲雪凌霜便是梅的性格。冯山山路梅花:“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梅花不仅在冬天含香开放,而且还带回了春回人间的消息。纵使是开放在山路旁,无人赏识,但她却给行人带来了温慰之情!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二、梅花的隐者风标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张可久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周密疏影 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三、梅花的美人姿态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张可久黄钟.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诗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诗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诗经.曹风.蜉蝣中的句子,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可谓传神。苏轼定风波 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其实,本词共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此处仅以二者为例)四、梅花传情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2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张舜民:“为岭北客飘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似寄愁绝。”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长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操。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视为“媒合之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3传说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读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侣。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享,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五、“梅妻鹤子”与山园小梅林逋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风韵写尽写绝,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于是成为千古绝唱,而山园小梅整首诗亦把“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也便因此,林逋与梅花就不可分了。杨朝英双调.水仙子 失题七首(之一):“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诗中“老逋”其实就是指梅花。陈与义和张钜臣水墨梅(其五):“自读西湖处子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说自从读了林和靖“疏影”“暗香”名句之后,便爱上梅花。可见逋老的影响。吴淑姬长相思令:“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借用林老的名句,不止使词语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却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体现。叶燮梅花开到九分:“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留一分保持九分,就可以长久与人为伴了。至于留作谁伴,那是语出有典的。而此典便是“梅妻鹤子”之典。晁冲之汉宫春 梅:“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在人知。”这里写的便是林逋逝后,梅失去了知音,而只能孤芳自赏了。六、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杨亿少年游:“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此处“翠岭”亦是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中便是如此。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5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梅花的耐旱力相当强,畏涝,喜日晒,忘荫蔽。所以梅花永远站在高处,面向太阳,迎接光明。6红梅赞便是因之而来。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7七、 结语历来咏梅诗众多,而且梅又被推为国花有争议,所以,姑且浅论些许以明梅之志及其文化内涵。而其意象的发生亦是有其历史、社会原因在其中的。注释1 阮玲从梅花意象看吴藻的逃禅心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增刊,P12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11月版,P104310503 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P2944 张孝岳(主编)梅与梅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2月版,P79805 6 7陈峻愉梅花漫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2月版,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数字插画师认证考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初级考试指南及备考策略
- 2025年审核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苯噻草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体能训练师中级考试复习资料与模拟题
- 2025年外贸公司销售经理招聘面试技巧与笔试题目
- 2025年金属基耐磨复合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冻土区混凝土施工方案
- 2025港口建设监理合同
- 2025年初级厨师烹饪技能考试试题及解析
-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汽轮机汽封系统
- 语言学纲要(全套课件354P)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案
- 湖北厂房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
- GB/T 7424.2-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 GB/T 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 最新低压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人像摄影:户外人像摄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