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_第1页
初二上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_第2页
初二上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_第3页
初二上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_第4页
初二上物理实验探究专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上物理实验探究专题1、 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 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次数降落伞的伞绳长(m)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m2)降落伞的总质量(g)降落伞释放高度(m)降落伞滞留时间(s)11圆形0.52033.6721圆形12035.8231圆形13034.9141正方形12035.8151.5正方形12035.8361.5正方形12069.24 1.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 、秒表。 2.分析数据1、2可知 。 3.分析数据2、3可知 。 4.分析数据2、4可知 。 5.分析数据5、6可知 。2、.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泡沫塑料板0.3玻璃0.6木板0.4硬纸板0.5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3、 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 了正确的结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 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 图2(1)小明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 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3) 小明在做完上图实验后,又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观察思考后得出的结 论是_(4)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 表明:_(5)小明在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的作用是 _。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 暗”);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2)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 _关系(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 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6) 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 像,当她走近镜子时,镜 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7) 小明在实验中,测出一组物距和像距相等,就得出实 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老师说这样得 到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_。(8) 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9) 根据你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根据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10) 好学的小军做完实验后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的, 可岸边树木在水中却成倒影,这是因为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甲 图乙(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2)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放大”、“等大”或“缩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4) 实验过程中小丽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像逐渐变 (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5) 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 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 央,她应把蜡烛向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 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 向 移动(填“左”或“右”)。(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6、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实验次数物体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1铝块15420272铝块210840273松木11082164松木21005 (1)将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_;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_7.、老师常讲学物理要贴近生活,于是小红和小敏对她们都喜欢吃的土豆感觉兴趣了,她们 决定用不同的方法测出它的密度。(1) 实验过程中,小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天平平衡后,再测量土豆质量时,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所示,则这块土豆的质量为 g。小红将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得这块土豆的体积为230ml,则这块土豆的密度约为 kg/m3。(g取10N/kg)(2) 小敏凭土豆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土豆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土豆的密度比水大 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 也测出了土豆的密度。她的方法步骤是: 。(3) 在大茶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将土豆放入并完全浸没在水中,再加盐直到土豆悬浮在盐 水中;然后取出土豆,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密度即等于土豆的密度。10gC8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301020304050m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