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五年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五年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五年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上册期末复习资料6、梅花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 维)独书房里那一(幅 副)墨梅图,他分外(fn fn)爱惜,别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 驯)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乱 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m m)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牌 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2、选出正确的字,并在下面画上横线。3、按 求写词语(从文中找)近义词:非常_突然_责备_和蔼_反义词:普通_经常_糟蹋_4、解词:(1)不甚在意:_(2)玷污:_3、这一段主要写了_。4、本段主要从外祖父的_、_和_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5、“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 6、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珍爱墨梅图?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有灵(瑰,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期,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拆)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 竟)遇里,总要有梅花的(乘,秉)性才好!”1、把括号中不正确的字划去。2、解释词语:(1)低头折节: (2)欺凌: 3、本段共写了三层意思:(梅花具有坚强不屈的品质,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出了很多有气节的人物。)(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品质。)4、“秉性”的意思是(本性的意思),梅花的秉性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即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5、请用曲线画出体现中华民族气节的句子。6、外祖父为什么对莹儿说这段话?(希望莹儿做一个象梅花一样坚强不屈的中国人)7、外祖父为什么保存这幅墨梅图(以此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13、钓鱼的启示1、我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是:从小就要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带引号的鱼指的是:一些小便宜、小利益;不带引号的鱼指的是:大鲈鱼3、父亲告诫我的话指的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要点:道德的对与错我们很容易判断,但按照正确的道德要求去做却很困难。4、我受到启示的句子是: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象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那样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句话的理解要点:一个人要是从小就严格以道德的标准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遇到道德难题时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5、作者心情的变化:得意、急切、难过、乞求、依依不舍。15、落花生1、重点段的分析: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但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2、本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表面上是赞扬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17、地震中的父与子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记住六个“什么”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因为什么、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举例: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2、本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4、文中反复出现的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5、父亲感情的变化:悲伤与绝望,接下来是坚定与决不放弃,最后是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21、圆明园的毁灭1、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这是因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2、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及收藏着珍贵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3、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4、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第八组课文1、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课文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具体的讲是:七律长征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迈气概。开国大典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伟大领袖的风采。青山处处埋忠骨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凡人感情和伟人胸怀。毛主席在花山让我们感受到:25、七律长征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对划线字词的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不怕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从云崖暖体会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从铁索寒体会出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和他们的神勇无比。)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26、开国大典1、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3、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考试注意事项:一、看拼音写汉字1、首先看清读音,让我们写什么汉字。2、书写规范。二、形近字组词选准确率高的字组词,拿不准的字不要组,实在想不出再组这个词。三、选择题1、最重要的是看清楚题目要求选什么,经常会出现以下选择要求:(1)选出全都正确的一组。(2)选出有错误的一组。(3)划出不正确的字、词或读音。(4)选出正确的词音并打上对号。(5)选出正确的词音在下面画直线。(6)选出正确的词音在下面画曲线。四、畅所欲言 1、看清楚题,即要求你说些什么。 2、不要出现错字、病句。五、阅读题 1、解词方法。 (1)分解法:把组成词语的字的意思弄明白,并连起来,也许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但这种方法解出的词一定要回到原文中去看看意思是不是和原文相一致。(2)联系上下文解词,一个词语必然出现在一句话、一段话中,这个词语的前边的话或后边的话也许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者这段话就是这个词的意思。2、加标点。这个题要注意,在第一遍读文章时就解决它,第一遍全面读文章时发现有不加标点的文字,顺手就加上,这样以免漏题。3、按要求划句子。(1)看清楚是划一个句子还是有关的句子。(2)划句子时尤为注意要划完整。注意表示句子完整的标点 ,。!?(3)用什么线划句子,看清楚是用曲线划还是用直线划。(4)一般要求划以下几种句子:A、划出文章的中心句。B、划出文章的过渡句。C、划出文章的比喻句。D、划出文章的总起句E、划出与文章开头相互的句子。F、划出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的句子。考试常考内容总结1、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不能;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4、对比手法5、首尾呼应7、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1、划出相关句子后并写出作用:A、总起句(文章开头)统领全文B、过渡句(文章中间)承上启下C、中心句(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2、常用表达方法:对比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篇末点题巧设悬念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4、常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引用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6方面的内容,即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如果文章中没有时间和地点,可以省去,但后4个部分一定不能省。6、写出对相关句子的理解做这种题时一定要体会全文的中心内容,不能仅从句子的表面去浅层次的理解,而且在理解全文时要分清层次,这个句子有几层含义,并用标出来,并且把最重要的放在前边。7、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更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或作用8、文中“几乎、总是、本来、至少”等这类副词的作用:使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更加准确、具体,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9、把_比喻成_和用_比作_的区别10、文章中反复出现一个句子的作用为了强调一咏三叹,突出文章的主题。7、写作(1)仔仔细细,逐字逐句读三遍(2)明确写什么?(3)写这些内容有什么具体要求 例如:8、检查的内容及方法(1)检查看拼音写汉字时,不能光看字写对了没有,还要看拼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