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随课辅导一、课内知识巩固(一)查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垂涎_ 援例_ 蕴藉_ 尺牍_ 斟酌_ 付梓_ 下乘作品_ 咬文嚼字_ 锱铢必较_ 2解释下列词语 清沁肺腑:_学富五车:_推陈翻新:_自鸣得意:_索然无味:_不即不离:_点铁成金: _3按要求填空汉语大词典上“咬文嚼字”有三个义项:_;_;_;没有一个是褒扬的。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文中指:_,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二)练一练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凝炼 涵义 玩索 自鸣得意B惊讶 见解 简洁 斐然成章C烟榻 游离 滥调 悬梁刺骨D. 莫测 引诱 含糊 功亏一篑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是几代航天人百折不挠、大力拼搏的结果B党的十七大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描绘出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每个单位、每个人也应该就此制定出更高的蓝图,并为此而不懈努力、顽强奋斗。C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少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D道理虽是这么说,但在“满城尽吹选秀风,超女快男闹哄哄”的背景下,还有多少人相信语文对人生的作用呢?6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产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A BC D(三)想一想7联系课文中的道理,分析下列各句中词语改动的妙处。“眼看朋辈成新鬼”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的妙处在于_“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妙处在于_“红杏枝头春意浓”改为“红杏枝头春意闹” 妙处在于_二、课外拓展延伸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看似矛盾,实质上却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在阅读文章时,“咬文嚼字”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炼字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朱光潜先生举的“韩愈推敲”的事例,用“敲”而不用“推”暗示了诗人内心倾向于温情、热闹而非孤寂、冷漠。所以仔细研究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可以为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供一些捷径。与“咬文嚼字”不同的是,“不求甚解”则是舍弃枝叶,直奔主题的一种阅读方式。读书时不固执一点,而是统观全局,从整体出发,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整个文章的脉搏。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一旦你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即使你在初读时有个别字词当时不太清楚,这个时候我想信肯定也会迎刃而解了。仍以“韩愈推敲”为例,如果你已经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温情的一丝渴望,我想你肯定会明白“敲”字的妙处所在。那么究竟是“咬文嚼字”好,还是“不求甚解”好呢?究竟什么时候该用“咬文嚼字”,什么时候该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呢?许多书刊资料上都推荐“当精读一篇文章时,要咬文嚼字,泛读时则要不求甚解”。然而我认为这两种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必要分而用之,因此它们是统一的。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简单的字词,我们可以轻松地理解其含义,也没有必要深究;偶尔遇到几个感觉比较特别、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可以先作存疑记号,继续往下读,一遍看下来,我们可能一时还不能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但一般来说,只要认真地通读了全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主旨一般还是可以略知一、二的。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反复认真地阅读,仔细推敲自己认为有必要思考的字词,我想信大部文章的作者的写作意图都是可以被揣摩得八九不离十的。由关键词的作用去推敲文章的主旨,从文章的主题去理解、欣赏关键词的妙用,双管齐下,既读懂了文章,品味了文字,又节约了时间,何乐而不为呢?8为什么说“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答;_9文章两次使用“韩愈推敲”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观点?作者为什么单单使用同一个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答;_10你是否同意许多书刊资料上都推荐的“当精读一篇文章时,要咬文嚼字,泛读时则要不求甚解”这种方法?为什么?答;_三、能力提升训练11“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07安徽卷)(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答案:_(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答案: _(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答案:_12. 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河入海流”改为“黄河流入海”如何?为什么?答;_13人们通常要在信的末尾处写上“此致”,再另起一行写上“敬礼”,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写信格式。“此致”是什么意思呢?答;_参考答案:1xin yun ji d zhn z chng jio z 2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书多。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即:接近;离:远离。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3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4D(A炼练,B蜚斐,C骨股)5D (A成分残缺,在“大幅提升”后加“的见证”;B “制定出更高的蓝图”搭配不当,可把“蓝图”改为“目标”;C语序不当,应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6B确定首尾两句,即可选择B项;承上启下;小结并指出途径和希望。 7“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8这两种阅读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髓。9是为了说明“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观点。因为“韩愈推敲”的事例经典,更有说服力量,运用同一例子更容易说明作者的观点。10(略)11. 搁置不用 有意隐瞒 隐没无闻12. 不能。因为“入海流”这一倒装有一股强劲的力量,“流入海”既平庸,又无力。从声音、节奏看,“流”字的发音舒缓绵长,放在句末,可以模拟黄河宽广辽远、浩荡千里的形态;“入”字发音短促有力,置于句中,突兀显现,能想见黄河惊涛骇浪、奔腾咆哮的气势。13. 这里的“此”是指前面书信中所写的内容。 “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制药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与减排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年宝鸡方塘高级中学教师招聘(3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
- 2025年智能音箱的用户行为与市场分析
- 2025年4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华港幼儿园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招录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关IQC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温州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 2025年BM²T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阳光电源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英语外研社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被动语态
- 中医诊所招学徒合同标准文本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长期供应商供货合同书
- 如何缓解焦虑和压力
-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 ccusg重症超声培训班题库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习、上课课件)
- 2024年锅炉操作工(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