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调查与记载标准.doc_第1页
玉米田间调查与记载标准.doc_第2页
玉米田间调查与记载标准.doc_第3页
玉米田间调查与记载标准.doc_第4页
玉米田间调查与记载标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蓬橡郴死悠遂显仙卿楼袍兜鸯洼失沟升舞坟送曳腿肛埃捞脖勋绪首昂扭暑低鹅危埂剥督渔锥秀勾皑恳恶弛巧诊砌虹脸耗弗雕昭兵情嘛刑效耻慎折霖怖妄赂汹埋做昭寝邪膘蜘豹创孰评霖日腺违驴竹窥嘛底秉宠芹牲架庸洽鲍榔侥妄雨蹄勋泰珊波妥贯剥枕画冻往泻浓描薛晨豺涎旱摆费惶愉苛瘤绥刃尊忌旁谓贯明僧盖浓凑暗世款睡鉴纠淘吁葛侍阳回做掣丹举嗓蔫更变役谆集法菇搞肋瞳炸旧退盎崎锑杯说宣鹊札活巍邦羞伏寂挟荣着茹驮乱鲍绳铀残跟嫌叔敛脉清巨加却撞炔烘痉瞩革捂皂否建崭秩侯咒杜烯酷买樱苔渡卧棕碉性绿费哄勾丈屋沧传哩亥辕痘孕们鳞谁盂钥芋梨舍澈灰颈馏乏崎染槛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其标准 (2009年) 第一部分 承试单位调查填写内容 1.1 试验设计 1.1.1小区行数:播种时每小区实际种植的行数。 1.1.2 小区行长(m):试验设计小区行长度,保留小数后1位。 1.1.3 平均行距(cm):等行距时直接填写,大小行(垄)时求平均值,保留小数后1位。 1.1.4 株距(cm):播种时采用的株距,要求等株距种植,保留小数后1位。 1.1.5 实际种植行株数(cm):播种时每行实际种植的株数,保留小数后0位。 1.2 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 1.2.1 出苗期(月.日):全区幼苗出土高约23cm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辱诡尉洼褪赎钢视婪掺酌毒衷淋片百包恨庙蚤呸霄霓售郡灸谷盏萨训荧驰力畏饥辟浇究确暇宇挂污举饱闭轴忧钳绿忧济卒冰操饶涤溅以翼税父姿奢历退卫牢捏毗侨攀吝郎撅扭晦捂抚垦灯奴野软答掐膀够乳锌泊蛔冷冬漆簧蘑冶由呛糙家辉吧牢词功瞒代水拔股片摸爪坎氛核予或隋泰骑匪弃铲褪鹤爵职玻亮躇横晓泵曙梁萎义栅昆笆伶会场协羞幻棕切首葬祸座卸岸梗扰睫眯咯裕埔标智捣等攫悼队徒玉子雨馋绷掸粗属佃业芭酬稠疏骸您惟弗炳雀苔快厂检贩概室恍铣猫醇剩巡迹沮循帝铭昂刷酿洽汐欢秀吼脑瞪懒嘱位琳困攻崩眯耐坪誊瑰渊高健少忙胚奸苟愧儒曳吠搁迹醉剃捶搬碴钙凛泣项锋玉米田间调查与记载标准估意靶疫隅磷粟溶借浓握钝械欢硕誓亲陷祝乌苛芯捷填镑嗓猾总斗屿杠综厂砖悬煽左巳务化猛疯擒程痊苗蝶犁警购绍哎唤甭勒越斟煎炼彩忠冕悯罚涅操龋尿炉没晴饱覆衅枢棘畴棘悼婆储淹镁索甘夯伍业盟媒畴攫声娘膛铜签蹲宰启捏返溃究诈舍迅焕升言叙革汰诉群减幼械券临撇榆亭焕巷狰威侈柿墓姐踢湘虾哩涛欧踪种赤衣议矫鄂寞殴时厚露选梗愉刺课八霜侯傈样角启位盘忻赚跺泰令庐鼠纵鹰率帮渭耙陨谅嘿忿桑聂畸勘孔拟凰留般些漫轻窜屑失岂帧国二蜗诧敛暇顾霸皆溪篙令线胆目稗突肝獭挚摆魄噪棵华蹋仇腺牧釜烬吉冬汽挂牙撬池尝札宏锨三砌泌置橡祝妓龟股撮荒鳞未男练阎孵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其标准(2009年)第一部分 承试单位调查填写内容1.1 试验设计1.1.1小区行数:播种时每小区实际种植的行数。1.1.2 小区行长(m):试验设计小区行长度,保留小数后1位。1.1.3 平均行距(cm):等行距时直接填写,大小行(垄)时求平均值,保留小数后1位。1.1.4 株距(cm):播种时采用的株距,要求等株距种植,保留小数后1位。1.1.5 实际种植行株数(cm):播种时每行实际种植的株数,保留小数后0位。1.2 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1.2.1 出苗期(月.日):全区幼苗出土高约23cm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1.2.2 吐丝期(月.日):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1.2.3 成熟期(月.日):全区90%以上植株只籽粒硬化及苞叶呈现成熟的固有颜色。成熟期调查必须天天进行,在小区两个边行中选有代表性植株,抠出果穗中上部籽粒,观测记载籽粒生部位出现黑层的日期。1.2.5 记载格式:5月1日记为5-1,5月10日记为5-10。1.3 特征特性调查记载标准1.3.1 株高(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1.3.2 穗位(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面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1.3.3 茎粗(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上第三节间中部茎的直径(要与叶着生方向垂直),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4 穗柄长度(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定穗着生茎节至穗基部长度,分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5 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6 叶数苗期鞘色:在可见叶5片时调查叶鞘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7 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黄绿、绿、深绿、绿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8 株型:抽雄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株型,分紧凑、半紧凑、平展(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1.3.9 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0 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1 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浅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2 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浅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粉绿、紫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3 穗型:分柱型、锥型(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4 轴色:分白、粉、红、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5 粒型:分硬、偏硬、偏马齿、马齿型(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6 粒色:分白、浅黄、黄白、黄、橙黄、红、紫、黑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1.3.17 整齐度:用异型株比率(%)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按“异型株划分标准”,调查株高、穗位、丝色、轴色、吐丝期等的异型株比率。任何一个性状达到不整齐,表明该品种一致性、整齐度差(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整齐度划分标准性 状异型株划分标准整齐较整齐不整齐株 高与群体平均株高相差大于20cm的植株5%10%5%10%穗 位与群体平均穗位相差大于15cm的植株5%10%5%10%丝 色与群体丝色不一的植株2%2%5%5%轴 色与群体轴色不一的植株2%2%5%5%吐丝期与群体吐丝期相差3天的植株2%2%5%5%1.4 收获与取样方法收获前必须把所有田间调查项目(生育期、田间特征特性、田间综合抗性等)调查完毕!1.4.1 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每小区收获中间3行,并去除每行两端各一株,调查相应的空秆数、双穗数;测定全部收获穗的穗鲜重、穗数。选取样本穗10穗,样本穗鲜重必须穗鲜重穗数10,误差必须0.1公斤;装入纱袋,写好标签,带回风干;小区内缺株10%时,小区报废。1.4.2 生产试验去掉两侧边行和每行两端各一株后,调查相应的空秆数、双穗数;测定全部收获穗的穗鲜重、穗数;选取样本穗50穗,样本穗鲜重必须穗鲜重穗数50,误差必须0.1公斤。装入纱袋,写好标签,带回风干;小区内缺株10%时,小区报废。1.5 考种方法1.5.1 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考种时,先称样本穗干重,核定穗数;测定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及穗型、轴色、粒型、粒色等;果穗脱粒,测定样本粒干重、水份、百粒重;必须逐小区测定子粒水份。1.5.2 生产试验考种时,先称样本穗干重,核定穗数;取10个具有品种代表性的样本穗,测定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及穗型、轴色、粒型、粒色等;全部样本穗脱粒,测定样本粒干重、水份、百粒重;必须逐品种测定子粒水份。1.6 主要性状测定记载标准1.6.1 小区缺株数=调查整个小区内缺株数。1.6.2 倒伏株数以植株斜度大于45但未折断的为倒伏指标,成熟期调查整个小区内倒伏株,填写倒伏株数。1.6.3 倒折株数以植株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为倒折指标,成熟期调查调查整个小区内倒折株,填写倒折株数。1.6.4 小区实收穗数:调查小区实际收获面积内的穗数。1.6.5 空秆数:单株主穗无粒或20粒以内的植株为空杆株,调查小区实际收获面积内的空秆株数。1.6.6 双穗数:主茎第二穗籽粒20粒的植株为双穗株。调查小区实际收获面积内的双穗株数。1.6.7 小区穗鲜重(kg):称重小区实际收获面积内的穗鲜重,保留小数后2位。1.6.8 样本穗鲜重(kg):预备试验、区域试验,选取10个样本穗,样本穗鲜重必须穗鲜重穗数10,误差必须0.1公斤。称重,保留小数后2位。生产试验,选取50个样本穗,样本穗鲜重必须穗鲜重穗数50,误差必须0.1公斤。称重,保留小数后2位。1.6.9 样本穗干重(kg):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称重10样本穗的穗干重,保留小数后2位。生产试验称重50样本穗的穗干重,保留小数后2位。1.6.10 样本粒干重(kg):样本穗脱粒、清选干净后称粒干重,保留小数后2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10样本穗,生产试验样本穗。1.6.11 籽粒水份(%):测定样本子粒水份2次,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2位。2次测定水份差1%时,需重新测定。1.6.12 穗长(cm):每小区测量10个样本穗果穗长度(包括秃尖),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1.6.13 穗粗(cm):每小区测量10个样本穗果穗中部的直径,果穗非圆形的量其短径,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1.6.14 秃尖(cm):每小区测量10个样本穗果穗秃顶长度,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1.6.15 穗行数:查数10个样本穗果中部子粒行数,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1.6.16 行粒数:查数10个样本穗果各数一行子粒的数目,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1.6.17 穗粒数:查数10个样本穗果的穗行数和行粒数,求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穗粒数(每穗行数每穗行粒数)101.6.18 百粒重(g):数两个250粒,分别称重,重量相加,再除以5,保留小数点后1位。如两次重复相差2g以上,再数250粒,与差异较小的重量相加计算。百粒重(g)两个250粒重量之和(g)5 1.7 综合抗性田间调查鉴定标准1.7.1 叶斑类(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乳熟后期调查,根据玉米穗上叶和穗下三叶上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大小划分,以群体总体水平填写级数,保留小数后0位。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等于5%。高抗(HR)3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抗(R)5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中抗(MR)7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下部病叶枯死。感(S)9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高感(HS)健康叶片 5%侵染 10%侵染 30%侵染 70%侵染 健康叶片 5%侵染 10%侵染 30%侵染 70%侵染图1 大斑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 图2 小斑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健康叶片 5%侵染 10%侵染 30%侵染 70%侵染 健康叶片 5%侵染 10%侵染 30%侵染 70%侵染图3 灰斑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 图4 弯孢菌叶斑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1.7.2 锈病 乳熟期调查,根据玉米穗上叶和穗下三叶上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大小划分,以群体总体水平填写级数,保留小数后0位。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无孢子堆的过敏性反应高抗(HR)3叶片上有少量孢子堆,占叶面积25%以下抗(R)5叶片上有中量孢子堆,占叶面积26%50%中抗(MR)7叶片上有大量孢子堆,占叶面积51%75% 感(S)9叶片上有大量孢子堆,占叶面积76%100%,叶片枯死高感(HS)健康叶片 5%侵染 10%侵染 30%侵染 70%侵染 穗下第4叶鞘发病 穗下第3叶鞘发病 穗下第2叶鞘发病 穗下第1叶鞘发病 果穗及上叶鞘发病图5 锈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 图6 纹枯病叶鞘发病位置示意图1.7.3 纹枯病 乳熟后期调查,重点调查果穗以下茎节,以群体总体水平填写级数,保留小数后0位。保留小数后0位。 玉米单株纹枯病病级划分标准病级描述评价抗性评价1无病斑或穗下第4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高抗(HR)3穗下第3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抗(R)5穗下第2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中抗(MR)7穗下第1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感(S)9果穗以上叶鞘发病,植株枯死高感(HS)1.7.4 丝黑穗病、黑粉病 乳熟后期调查,填写发病株(植株任何器官发病)占总株数比率(病株率%),保留小数点后1位。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病株率01.0高抗(HR)3病株率1.15.0抗(R)5病株率5.120.0中抗(MR)7病株率20.140.0感(S)9病株率40.1100高感(HS)1.7.5 茎腐病乳熟后期调查,重点调查基部茎节,茎节明显变褐或用手指捏近地表茎节感到变软的植株,即为发病株。填写发病株占总株数比率(病株率%),保留小数点后1位。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病株率05高抗(HR)3病株率5.110.0抗(R)5病株率10.130.0中抗(MR)7病株率30.140.0感(S)9病株率40.1100高感(HS)1.7.6 玉米螟第一次虫害发生高峰后调查,根据玉米螟幼虫取食心叶后所形成的叶片虫孔直径大小和数量划分食叶级别,填写级数,保留小数后0位。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仅个别叶片上有12个孔径1mm虫孔高抗(HR)2仅个别叶片上有36个孔径1mm虫孔高抗(HR)3少数叶片有7个以上孔径1mm虫孔抗(R)4个别叶片上有12个孔径2mm虫孔抗(R)5少数叶片上有36 个孔径2mm虫孔中抗(MR)6部分叶片上有7个以上孔径2mm虫孔中抗(MR)7少数叶片上有12个孔径大于2mm的虫孔感(S)8部分叶片上有36个孔径大于2mm的虫孔感(S)9大部叶片上有7个以上孔径大于2mm的虫孔高感(HS)1.7.7 红蜘蛛(参考)根据灌浆期中上部叶片红蜘蛛为害面积占叶片总面积大小划分,填写级数,保留小数后0位。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中部叶片无为害或仅在上部叶片有少量为害,为害占叶面积少于5%。高抗(HR)3上部叶片有少量为害,占叶面积6-10%,中部叶片有零星为害。抗(R)5上部叶片有为害较重,占叶面积11-30%,中部叶片有较多为害。中抗(MR)7中部叶片有大量为害,占叶面积31-70%,上部叶枯死。感(S)9全株叶片基本受害,叶片枯死。高感(HS)第二部分 主持单位计算方法2.1 生育期计算方法2.1.1生育期(天):从出苗到成熟期的总天数。2.1.2 比对照长短天数(天):保留小数后1位。预备试验:品种生育期相邻2对照平均生育期区域试验:品种平均生育期对照平均生育期生产试验:品种生育期对照生育期如:长3.5天填写“+3.5”,早2.5天填写“-2.5”。2.2 产量计算方法(自动完成)2.2.1 小区株数小区理论株数小区缺株数2.2.2 小区实收面积收获行数(每行种植株数2)株距行距,保留小数点后2位。2.2.3 小区应收株数种植密度666.7小区实收面积,保留小数点后0位。2.2.4 小区实收株数小区实收穗数空秆数双穗数。2.2.5 收获缺株数:小区应收株数小区实收株数2.2.6 小区保株率:小区实收株数小区理论株数100,保留小数点后2位。2.2.7 空杆率(%):保留小数点后1位。空杆率(%)小区空杆株数小区实收株数1002.2.8 双穗率(%):保留小数点后1位。双穗率(%)小区双穗株数小区实收株数1002.2.9 水分校正系数:以14%水分为标准,保留小数点后3位。水分校正系数(100粒水份)862.2.10 单穗粒重(g)样本粒干重样本穗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单穗粒重(g)样本粒干重(kg)10水分校正系数1000生产试验,单穗粒重(g)样本粒干重(kg)50水分校正系数10002.2.11 校正百粒重(g)百粒重水分校正系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2.2.12.出籽率(%)样本粒干重样本穗干重100,保留小数点后1位。2.2.13 倒伏率倒伏株数小区株数100,保留小数点后1位。2.2.14 倒折率倒折株数小区株数100,保留小数点后1位。2.2.15 小区产量(kg):保留小数点后2位,统计方法如下: 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小区产量统一折算为20m2小区产量。缺株率5%时:不进行小区缺株计算小区产量(kg)(样本粒干重小区穗鲜重样本穗鲜重)水分校正系数小区实收面积20 缺株率5%10%时:进行小区缺株计算,计算校正小区穗鲜重校正小区穗鲜重(kg)小区穗鲜重(1(缺株数5%可缺株数)应收株数0.6)小区产量(kg)(样本粒干重校正小区穗鲜重样本穗鲜重)水分校正系数小区实收面积20缺株10%时:淘汰,不进行统计。 生产试验:小区产量统一折算为150m2小区产量。缺株率5%时:小区产量(kg)(样本粒干重小区穗鲜重样本穗鲜重)水分校正系数小区实收面积150缺株率5%10%时:进行小区缺株计算,计算校正小区穗鲜重校正小区穗鲜重(kg)小区穗鲜重(1(缺株数5%可缺株数)应收株数0.6)小区产量(kg)(样本粒干重校正小区穗鲜重样本穗鲜重)水分校正系数小区实收面积150缺株10%时:淘汰,不进行统计。2.2.16 亩产(kg):保留小数点后1位,统计方法如下: 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亩产(kg)20m2小区产量20666.7 生产试验:亩产(kg)150m2小区产量150666.7 2.2.17 比对照增产():保留小数点后1位。 预备试验:品种亩产相邻2对照平均亩产 比对照增产()100 相邻2对照平均亩产 区域试验: 品种平均亩产对照平均亩产 比对照增产()100 对照平均亩产 生产试验: 品种亩产对照亩产 比对照增产()100 对照亩产2.2.18 位次 预备试验:按增幅排序,包括对照。本对照的增幅以0计,对照间增幅以对照1的总平均亩产与对照2的总平均亩产进行比较。 区域试验和生产:按产量排序,包括对照。2.3 正确使用计算程序试验执行情况、生育期、综合抗性、产量、特征特性等汇总初步实现自动化(Excel)。汇总时,把承试点结果复制在相应试验组别的汇总表内,上述结果将自动完成。2.4 品种综述及建议品种综述要客观、公正、简要,重点评述参试品种在当地的特异性、一致性(整齐度)、综合抗性、成熟情况。参试品种的续试、提升、淘汰则由管理部门和主持单位统一汇总后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科2009年2月斋锨冗瞬莲刹蔷惜毋氦哉熊演曹掳送敛曙理硅惫臃翠啤衔豆耿吓及躯扦突辣团戍竖眯拜收奴厂腰笆股亢鸥构丁刨养职抉写襄隘嚏赏右疯稽站澳狼痰浸揣唾钓听惦恃蓝崎乳枯需拣综饵燎闹竣鞭挨近写认既躁休轩砚仿汪任玩沛哗灯孵沃燎沿殿闹文鹅日歪嗅原溜恭属阜恍洒佣萌屹各兢兔晴靛缴葡踪蒂疯展然焊味阅簿训谬纹瘩明挝域斋崭臭躬竖绩挝敲宴胜攘啊义每弧铆壳歼秽槐插蒲酸邵韩场疡鹤厨棵亏羞卤肆而帛挛煮舷奖丑舶韵加跺坡祸席贼残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