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1页
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2页
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3页
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4页
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经济大发展,人口大流动,这是当代社会的大趋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洗脚上田,抛家弃子进入城市务工,在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的同时,也孕育出一个特殊而又脆弱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梅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这个群体尤为庞大。为了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我们市、县两级关工委、教育局组织了专题调研组,用了半年的时间,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拉网式”的调查,并重点解剖了8个山区乡镇留守儿童的状况。调查中,我们通过召开学校校长、班主任座谈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与家长和监护人对话交流、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找村镇干部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基本摸清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状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状况为了增强调查的可操作性,我们把调查的对象缩小到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小学到初中阶段的留守少年儿童上。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在校小学、初中学生568463人,留守儿童有126391人,占全市小学、初中学生总人数的22.2。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留守的有102200人,占81,在亲戚朋友家寄养的有24191人,占19。从留守少年儿童的分布情况看,有“五高五低”现象:边远山区高于附城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高于发展慢的地区;地少人多的地区高于地多人少的地区;小学留守学生高于初中留守学生;村级小学高于中心小学;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寄养的高于学校、亲朋托管的。丰顺、大埔、五华三个山区县,留守儿童的数量均超过32。重点调查的8个山区镇,留守儿童数量超过40。梅县松源镇,留守儿童占42;大埔洲瑞镇占46;丰顺埔寨镇占40.5;几乎每2名小学初中的学生中,就有1名留守儿童。二、 农村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一)亲情失落,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我们抽查了九个山区中学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情况。一年内与父母见面两次以下的占86%,每月电话联系不足两次的占84%,父母外出打工五年以上的占64%。在这种“亲情饥渴”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向孤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高兴时无人分享,痛苦时无人分担,困难时无人分忧。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孤独、内向、郁闷的性格。不爱说话,不愿交朋友,难以和老师、同学沟通,自我封闭、独往独来;二是自卑懦弱。他们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因孤独而自卑,因失落而懦弱,受不得委屈,经不住挫折。轻则伤心落泪,重则自暴自弃,甚至走上厌世轻生的道路。大埔实验中学,去年一个月内两起跳楼的学生,都是经不起生活挫折而走上轻生道路的留守儿童。三是固执任性。相对独立的环境,养成了“独立”的个性,独立判断是非,独立思考问题,很难听得进祖辈的劝告和老师的批评,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严重。在家常吵架,在校常顶嘴。四是感情冷漠。因为缺少爱,体验不到爱的温暖,因而他们很少去爱别人、爱集体,对人感情冷漠,对事缺少热情,不愿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五是暴躁冲动。特别是平时好强、好动的孩子,在无人管束后,变本加厉、唯我独尊,爱发脾气,在家骄横,在校霸道,少数甚至结帮拉派,打架斗殴。(二)监管失职,造成留守儿童无心向学、成绩滞后。教育的基础是家庭。而农村留守儿童81%以上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祖辈有的年迈体弱,无力管教;有的文化程度低,不会管教;有的怕管出问题,不敢管教;有的孩子不听话,没法管教。我们对监护人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他们的管教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科学管教型,占6%。这部分人主要是城市退休,回老家居住的干部或教师。二是放任自流型,占23%。这部分主要是年迈体弱的监管人,他们对孙子辈的管教以吃饱穿暖为原则,以不生大病为原则,以安全回家不出事为原则,对孙儿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道德品行无暇顾及或很少过问。三是溺爱迁就型,占64%。这部分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较高的家庭,他们用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弥补儿童精神生活的空虚。他们对孙辈百依百顺、要啥给啥,生怕他们冻着饿着,宁可老人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对他们的缺点和过失,纵容迁就。四是简单粗暴型,占7%。这不忍主要是文化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监护人,他们把自己的苦衷和不满转嫁到孩子身上,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体罚。以上管教方法,使留守儿童产生“学好无人夸,学坏无人骂,学不学无所谓”的思想,无心向学,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迟到、旷课、厌学、逃学、辍学。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在校率呈下降趋势,学习成绩也普遍差于非留守儿童。从我们抽样八间农村镇中心小学的情况看,留守儿童成绩好的只占15%,中下成绩占85%。(三)教育失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缺损、思想滑坡。“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缺一不可的要素。然而,现实情况是:从家庭教育来看,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整天忙于打工赚钱,没有时间过问他们的学习和品行。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甚少。二是留守的监护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完成作业上,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处在空白状态。三是家长的教子理念停留在“好好读书,改变现状”的层次上,对如何引导孩子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材很少考虑。四是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无法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引导。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学理念上,过分追求“升学率、分数线”,忽视德智体全面发展。课程设置上,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也很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从社会教育上看,基本处于无组织、无场地、无活动状态。尤其是寒暑假,农村留守儿童成了“自由儿童”,闲逛、玩耍、上网、打游戏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留守儿童正处在性格、品德养成、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恰恰这个时候教育的失位,导致他们的思想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观、荣辱观、价值观。金钱意识、自我意识增强,社会意识、公德意识淡薄,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自由散漫等陋习。有的还染上吸烟、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对我市监狱调查,在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中,八成有过“留守”经历。据兴宁市新圩镇的调查,该镇1124名留守学生中,思想品德中下的有664人,占留守学生的69.71%。(四)社会失助,导致留守儿童生活艰难,安全堪忧。据我们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月收入在12001500元之间的居多,除去伙食费和城市的高房租,所剩无几。而且常常被拖欠,真正寄回家抚养老人孩子的钱屈指可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困境可想而知。据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生活困境儿童有7725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34%。而真正纳入低保的有7000余人,占困境留守儿童的10%。尤其是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由于留守儿童缺乏防护能力,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学校和家庭联系链又出现“断层”,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有的被社会不法份子拐卖;有的留守女孩子遭受性侵害;有的上、下学途中被车撞伤撞死;有的暑期私自游水造成溺亡事故。据有关部门披露,我市仅今年7月上旬,半个月就发生了六起儿童溺水事故,溺亡10人。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五华县7月份也发生了三宗青少年溺亡事故和摩托车撞死儿童事故,均是留守儿童。梅县法院今年上半年就受理了四宗农村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案件,其中最小的才7岁。三、 关爱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已逐步引起我市各级领导、社会各部门的关注,并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前提是摸清、摸准、摸细留守儿童的情况,今年三月份,市关工委、教育局召开了各县市有关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并发放了具体调研提纲和统计表格,各县市抽调专门人员,深入广大农村、学校开展“拉网式”调查,这一工作已在六月底之前完成,60%的中小学已建立起留守儿童信息档案。丰顺县100%完成了建档任务,并做到“四个清楚”(清楚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方式;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心理状况)。大埔县在田家炳小学拥有学生2387人,其中留守儿童819人,占学生总数的34%,学校在建立每个留守儿童信息库的同时,提出了“三个关注”(关注留守儿童的后进群体;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交往;关注留守儿童160天的假期生活)。“三多”(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与外出打工父母联系沟通)。“三用”(用爱疏导,让温暖再现;用心教化,让自信回归;用情激励,让童真重朔),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广泛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搭建关爱留守儿童平台。根据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的特点,市县关工委和教育局,广泛发动“五老”人员、教职员工和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一帮一”,“多帮一”的格局。梅县农村共有“五老”人员34614人,留守儿童有11915人,他们从80年开始,采取一名留守儿童,一名监护人,一名“五老”人员,一名村干部,1+1+1+1的帮教形式,对留守儿童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目前已有239个行政村结成5230个帮学对子。特别是对全县223名有违法违纪的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结成特殊帮教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改好的有68人,进步明显的有116人。蕉岭县聘请嘉应学院10名博士,本县10名离退休老干部挂钩10所农村学校,担任1300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生导师”。博士担当学习导师,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引导、心理辅导、创新培养等。离退休干部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引导,深受社会的好评。三是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捐款帮助困境留守儿童。为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困境,健康成长,市关工委、教育局、妇联、共青团等单位,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款,助学助困。市妇联发出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的倡议,共招募到爱心父母6100名,充当留守儿童“代理妈妈”,其中助困618名,助学3348名。梅江区教育局、关工委为帮助失学、弃学的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在全区开展了“帮困助学爱心大行动”,共募集资金98500元,为450多名困难学生提供了援助。市嘉宝珠宝金行总经理王笑茹,主动承担五华县22名困境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从93年开始到现在,每年拿出两万余元资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寒暑假、传统节日,还专程把他们接到家中作客,她资助的22名学生中,有5人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有3人获全国奖励和被评为市一级三好学生。四、 深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做了不少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也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因而覆盖面很小,关爱的力度不够。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从梅州实际出发,我们建议:(一)要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作用。为了改变“关爱”工作“无组织机构、无牵头单位、无职责责任”的三无状态,建议政府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由宣传部、文化局、妇联、共青团、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扶贫办、关工委等共同参与,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宣传部门主要是加强宣传力度,唤起民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文化部门主要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学校周边不良文化场所的整治,减少留守儿童犯罪的诱因;公安部门主要是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打击力度,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和监护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扶贫办、民政部门要关心困境儿童的生活,把他们列入扶贫济困的对象;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指导,让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掌握科学的管教方法;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挂钩扶贫等单位,主要是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留守儿童,要像梅县那样,发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只有这样形成全社会的联动,“关爱”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二)、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要加快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我市农村小学生共有265382人,其中住宿的只有7854人,占学生总数的2.9%,要结合“希望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在边远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并按比例给农村寄宿学校提供经费支持,要从最基本的建厕、建澡堂、食堂等做起,保障学生和教师基本生活。要适当放宽农村寄宿学校的编制,给寄宿学校配备专门生活老师和后勤人员。(三)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管理,学校义不容辞应发挥主体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各种原因,这项工作并未进入部分学校领导、老师的主体视野和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当前至少有四项必做的工作:一是对本校的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建档,记录每位留守父母、监护人姓名、地址、打工所在地、联系电话和儿童在家表现等,为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奠定基础。二是组织教职员工、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帮安全,不让一位留守儿童成为“双差生”。三是每年要利用节假日、暑期、家长外出打工返乡时间召开12次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进行12次家访,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