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电子文本的制作.doc_第1页
谈教学电子文本的制作.doc_第2页
谈教学电子文本的制作.doc_第3页
谈教学电子文本的制作.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教学电子文本的制作Powerpointr是微软公司软件中的演示软件,具有方便、快捷、图形、声音视频融为一体和动画功能。用它做成的演示文稿,画面更生动,重点更突出,信息流程易于控制。用它进行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制作Powerpointr电子文本时必须清楚电子文本的基本特点,才能相得益彰利于学习。一、电子文本的基本形式 概括起来讲,电子文本可以分为章节式、提纲式、问答式三种。所谓章节式电子文本是按照教材的章节列出主要内容,它可以说是教材的缩影,基本特点是条理清楚,纲目性很强,但是形式相对呆板,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在利用此类电子文本形式时一般应放在讲授新知识上,用它将整章教材的主要内容列示出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条理结构有总括认识。提纲式电子文本是按照教材的重点内容列出纲要,它是整个教材的精华部分。它打乱了教材的逻辑结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教材内容之后,作为期末复习之用。问答式电子文本,是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对教材的重难点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留给学生以悬念,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安排使用电子文本。如,在授课的开始,将本章内容概括的列示在电子文本中,然后以链接的形式提出问题,最后在电子文本中以提纲的形式总结归纳出本章的重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二、制作电子文本时处理好几个关系在制作电子文本时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教材与文本的关系 教材是第一性的,文本属第二性。文本是在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概括性的内容还是补充性的内容都不能打乱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部结构,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框架。文本又是对教材的再认识,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特别是不能与教学重点内容相脱节,重点知识要醒目,过程分析要适度,结论性的知识要详尽,一般介绍性的文字要简略。因此,文本比教材更集中、更易于表现教材的内容,更易于学生学习,更带有艺术性。具体在教学中,教材要与文本结合起来,再好的文本也不能概括教材的全部内容,文本是对教材的概括,教材是文本的源头。概括教材、铨释教材,是文本的本质特征。(二)、文本与板书的关系。 文本是教师板书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文本可以使板书更规范,更易于表现教材的内容,同时也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文本绝不能完全代替板书,文本不具有板书的灵活性,特别不能表现教师的即兴发挥。在具体的教学中,纲目性、介绍性的内容用文本表现,具体的分析讲解仍然离不开板书。因此说,文本和板书都是教材内容的概括反映,板书比文本更灵活,更具体,在实际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三)、文本与教师讲解的关系。教师的讲解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解释,有了文本不是教师的讲解减少了,而是教师的讲解更准确,更精彩。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没有太多的板书之劳,可以有更宽裕的时间进行讲解。二是教师有更广阔的空间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补充、分析。三是教师有更丰富的素材加入文本,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因此教师的讲解应忠于文本,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文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对文本进行铨释、说明、补充。三、制作电子文本应注意的三条原则(一)运用“注意规律”的原则在制作电子文本时我们首先应考虑到学生的注意规律,即人们对进入眼帘的画面引起其注意力的分布情况,如下面四幅优势注意分布图所示。 33%28%56%44%23%16%(图一) (图二)53%19%50%47%23%8% (图三) (图四)以优势注意分布图图一所示内容为例,人们的注意规律为:将画面作为整体一,将整个画面分割成四个部分,则人们的注意力分布如下:左上部分占33%,右上部分占28%,左下部分占23%,右下部分占16%。据此规律我们在制作电子文本时,应将重点及主要内容安排在左上部分,而将一些丰富画面的次要内容安排在右下部分。如果忽略了注意规律,任意安排画面,就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其它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如被感知的物体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感知,而且对象和背影的对比、文本的设计、编排要加大对象和背影的差异,也要把事物表层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差异进行对比,必要时加入适当的动画,因为活动的较之静止的更能引起学生注意。(二)、运用感知规律原则。让我们先来看看感知规律示意图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由图可知人们感知事物主要靠视觉、听觉,因此在制作电子文本时应合理利用感知规律处理各种信息。1、利用视觉感知规律处理好画面信息在设计电子文本时,为了突出画面主体,要加大被摄入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反差越大物体越突出,反差对象涉及形状、颜色、明暗等方面。主要画面要安排在优势注意范围内,并标明主体部分,提醒应该注意的部分。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颜色对人们的视觉刺激。人类对颜色的感受能力如下:(冷) 青 紫 蓝 黄 橙 红 (暖) 以上显示人们对蓝色感受要好些,其次是绿色。红色刺激性强,用于引起注意较好,但感受性不如蓝色。暖色比冷色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红色刺激人们的注意力效果最好,但在文本中过多使用红色刺激,容易使人感到疲劳。所以在文本中切忌使用过多的红色,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2、利用听觉感知规律处理好声音信息 在Powerpointr中,可以做到声画同步,利用语言的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效果。在选择配音时应慎重,声响的选择,应根据讲授的内容而定,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力求做到既引起学生注意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让声响成为课堂的噪音。(三)优化组合教学媒体的原则在各种教学媒体参与的立体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教学媒体给予学生心理刺激的程度不一,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从注意力上看,视觉媒体的注意力比率为81.7%,听觉媒体的注意力比率为54.6%,因此文字教材、电子文本较之单一的听讲、听录音效果要好。从记忆效果看,单一靠听觉获取的知识三小时记住60%,三天后记住15%。单一靠视觉获取的知识三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