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个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 摘 要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各国频频暴发银行危机,尤其是发生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各国,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切身体会到了银行危机的巨大危害,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呼声再一次响起。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从商业银行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就没有停止过,那么为什么还会频繁爆发银行危机呢?在中国,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前途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在绝大多数部门,公有产权的比例在下降,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了国企改革的最后的堡垒。国有商业银行所表现出来的低效率和竞争能力低下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提高它的效率,增强它的竞争力,使它在中国加入WTO后仍有一席之地,而且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成了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框架。本文就是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讨论如何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本文中,称为四大国有银行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本文的结构如下,在第一章,我们对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它具有特殊的资本结构(股本资本只有8%左右),经营特殊的商品货币,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冲击的部门,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因此,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都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但是,频频暴发的银行危机证明仅仅有这些外部治理结构是并不够的,还需要从内部进行治理结构的改进。第二章,我们简要回顾了一下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并给出了本文所认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即公司治理结构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即借以处理企业各种合约的一种制度。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种,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只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有产权结构、资本结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相互监督和制衡)、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结构、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充分竞争的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股票市场、经理市场等)、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第三章,我们讨论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司,它的治理结构的状况。从产权和制衡机制来看,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市场型银行治理结构,关系型银行治理结构,国家型银行治理结构。在这一章,我们还提出了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几个主要原则,主要解决国有产权的低效率、制衡机制的缺乏、激励的扭曲,。第四章,我们讨论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的现状和由此导致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是国家型的,即国有国控,结果导致银行资本金补充来源单一,坏账数量庞大,绩效低下,竞争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第五章,我们建立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问题。我们的模型表明,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当政府作为银行的所有者时,它不光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追求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如社会安定团结等),而这两个目标通常是不可兼顾,商业银行同时肩负着这两项互相矛盾的任务,再加上政府错误的激励机制(我们将在第七章详细地讨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结构)就导致了上一章所说的那些问题。第六章,我们说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使银行的任务单一化,为此,根本的办法是国有股份淡出商业银行。但是,国有股份的淡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我们建议要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制衡机制,尤其要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并引进独立董事;在中期内,对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国际战略投资人,以制衡国有股份;在长期内,可以通过上市等渠道,实现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根本改造。第七章,我们描述了目前国有银行的激励结构,即以控制权收益为主,而以合同收益权为辅,这种结构导致商业银行作为代理人在决策时唯命是从,而不从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出发。我们认为,在激励结构方面的改革就是要将目前的激励方式颠倒过来,变成以合同收益为主,控制权收益为辅,并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对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员工进行激励。以上都是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即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讨论如何改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许多国家,以及我们国家国企改革的经验也表明,仅仅改革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在第八章,我们从外部治理结构的角度主要讨论如何通过加强四大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中国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合同收益,控制权收益,制衡机制,股份制,激励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AbstractOver the past 20 years,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ost sectors of China economy, excluding banking industry, with Chinas entry in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reforming the bank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ecomes an urgent task the government is ambitiously embarking on but not fruitfully so far. Where should the big four go? The theorie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vide with us a very good framework to discuss this problem.Generally spea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includes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xternal mechanism, the former emphasizes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balance mechanism, while the latter focuses on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on condition.We use a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explain where low efficiency and non-performancing loans come,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 both as a manager of the state and an owner of the banks, inevitable give the banks two conflicting task: stabilizing the state and maximizing banks profit. Give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at is, income from control right accounts for a much larger part of the bankers salary than contractual income, banks can do nothing but what the government wants them to do, and the problem are thus generated.Referring to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light of the reality of China economy and banking industry, we concluded that in order to provide sufficient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or the sustaining long-run growth of China economy, some measures are strongly recommended. First of all, a more balanc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be set up immediately, in which board of directors, managers and supervisory board separate and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actions. And then,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duce its share in the banks capital gradually, first by introduc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n by listing to meet the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 Finally, the goal of reform should be to turn the banks into share holding companies, in which the state holds a minority share. In each step, reform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principal-agency problem, contractual income, income from control right, share holding, incentive mechanism目 录摘 要1第一章 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7一、商业银行概述7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9(一)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9(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商品的特殊性12(三)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多样性12三、现代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13四、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和危害14(一)近年来银行危机的情况14(二)银行危机的成本15五、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努力17(一)中央银行监管制度17(二)存款保险制度18(三)国际清算银行及巴塞尔协议19六、强调外部监管能否解决商业银行的所有问题21第二章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23一、现代企业理论一个简述23(一)传统的企业理论23(二)现代企业理论契约理论23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25三、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27四、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27五、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性28六、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28七、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因素29八、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激励30九、公司治理结构的类型30(一)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31(二)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31(三)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32(四)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32(五)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趋同性33十、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34第三章 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模式选择36一、商业银行不同的产权结构36二、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37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案例41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规范47五、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49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现状、不足、后果51一、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发展历程51二、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现状55三、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8四、导致的结果63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低效的成因一个委托-代理解释66一、分析的理论基础66二、模型68(一)政府的多任务68(二)政府对银行的激励结构69(三)政府与国有银行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69也就是说,发放政策性贷款得到控制权收益,但是由于可能引起的不良资产增加,银行效益减少,而相应的合同收益应该降低;发放商业性贷款可能得到较多的合同激励,但由于可能对政策性贷款发放不足而引起控制权收益方面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发放何种的贷款组合,完全取决于两种收益的组合。75三、本章结论75第六章 当前我国国有银行有效治理结构的构建股份制改革76一、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改革中几个可借鉴的案例与研究76二、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改革几点借鉴79三、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国有产权的低效率问题80(一)国有产权众矢之的80(二)国控体制现实的选择81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近期目标82在国有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82(一)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代表国家产权的独立的董事会82(二)建立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基本制衡机制。83(三)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会83(四)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国有银行董事、行长的选拔机制85(五)改变国有银行现有以“官本位”为主的激励机制85五、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中期目标85以股份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公司治理结构85(一)国有产权改革私有化还是股份制86(二)股份制不是灵丹妙药87(三)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模式的探讨87(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90(五)一个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具体方案91六、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长期目标94以国有银行上市为突破口,构建国有银行现代治理结构94第七章 如何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95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结构96二、国有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以贷款为例101(一)激励机制现状101(二)激励机制的问题以贷款为例101(三)从模型中得到的结论105三、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106(一)要建立以合同性收益为主的激励结构,减少控制权收益106(二)要对国有银行的高层员工设计专门的激励机制106(三)要对专业员工进行重点激励107(四)对普通员工进行适当的激励108(五)引进员工持股计划108(六)探索股票及期权等激励形式108第八章 强化国有银行之间竞争,促进治理结构改善109一、竞争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109二、国有银行垄断问题分析111三、如何建立竞争性的银行体系114四、国有商业银行间竞争的现状115五、为什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间开展竞争会更有效117(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把国有银行改革放在首要位置117(二)国有银行之间竞争可以促进国有银行改善公司结构118六、本章结论119参考文献121致谢126第一章 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一、商业银行概述从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下成立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开始,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建立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20世纪以来,商业银行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如日中天,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倒闭引起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商业银行的发展迈上规范化的道路。到了70年代以后,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诸如投资基金、共同基金等金融工具的产生,商业银行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但由于商业银行也在不断调整业务范围,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到了8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商业银行集中化、全能化、电子化和国家化的趋势使这个古老的金融行业焕发了生机。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同时,商业银行还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由于历史原因及各国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具体规定,不同国家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有较大差异,但就其基本功能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美国1971年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定义是:商业银行是提供活期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机构(Raghuram,1998)。美国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是相对于储蓄机构和投资银行而言的,与储蓄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公司提供的服务较为全面,从活期存款到定期存款,从贷款到投资,从信托代理到遗嘱拟定,而储蓄机构仅能经营个人储蓄和个人住房信贷;随着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颁布与实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已经被打破(陈小敏等,2000)。与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对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不同的是,德国的银行一直是全能银行,银行不仅可以进行存贷等商业银行业务,还可以从事证券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往往还持有工商企业的股权。日本的商业银行虽然和德国的银行一样,实行的都是关系银行制度,但其主银行制度和德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俞乔等,1998)。图1-1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模型,现在对该模型作以简单的分析。因为本文是探讨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而委托代理理论又是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之一,因此,根据商业银行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stake holder,有些文献中将其称为利害相关者),现代商业银行中基本上有以下四种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是存款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是有资金盈余的个人或企业或出于投资、或出于储蓄的目的而将资金存到商业银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对存款人的存款根据事先的协商或规定支付存款利息,并保证向存款人按时支付。在我国,就是所谓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用户保密”原则。合同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存款证明,如活期存款存折、定期存款单、大额存单等具体形式。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委托人的商业银行是为了取得赢利而向需要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贷款人需向商业银行支付本金和利息。第三层是企业(个人)-商业银行-企业(个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此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诸如结算、担保、信用证、汇兑、代理收费、信用卡等方面的中间业务,银行在按照有关合同提供这些服务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收入。合同的形式是委托收款合同、支票、汇票、本票等。第四层委托代理关系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国家货币创造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在头寸出现问题时,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贷款或者贴现,取得资金,同时向中央银行支付贷款利息。中央银行则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实现基础货币的吞吐,同时代表广大的存款人和政府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保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合同的形式是存款准备金要求等。图1-1、商业银行的基本模型或有负债风险 个人企业个人企业 市场委托代理关系1委托代理关系3委托代理关系2 交易 资金清算与服务商业银行系统贷款人 存款 贷款存款人 款取 款还委托代理关系4 (备付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 再贷款等 超额储备中央银行 支付危机呆帐风险 图1-2画出了商业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不管商业银行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也不管它是私人公司还是国有公司,它都要牵扯到股东、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这些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这里面有三层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是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等形式行使投票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如确定代理人,即董事会的董事等,董事会为股东负责。第二层是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在经理市场上选择自己的代理人,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第三层是经理层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各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牵扯到的利益相关者是相当广泛的,既有参与投资的大小股东,还有为数众多的分散的存款人;既有董事会成员,还有经理层;既有其他银行还有企业。如何协调各种委托代理关系,变得相当困难。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就是研究如何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为我们分析现代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图1-2 商业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图广大的股东 委托代理1股东大会监事会(监督机构)(股东监事,非股东监事)董事会(决策机构)(外部董事、内部董事) 决策 监督经理班子(执行机构)(董事经理、非董事经理)委托代理2委托代理3部门4部门3部门2部门 1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一)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资本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是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会计角度来看,资本是指银行所有者(股东)对银行净资产的所有权,是银行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以后的余额,也称会计资本。这部分资本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被列为“所有者(或股东)权益”,或称股权资本,代表着股东对银行的控制权、收益权以及对银行净资产的请求权,这和一般的公司没有区别。各国的商业银行法都对商业银行的股权资本规定了一个最低限度,其主要目的是为银行提供持久的资金来源;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供业务发展的基础。由于会计资本是银行股东为了盈利而投入银行,供银行长期周转使用的,因此,会计资本管理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从监管当局来看,银行的资本结构有其特殊性。监管当局在确定银行的资本(即监管资本)时,其目标与股东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够保证银行的稳定,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的国际机构主要是国际清算银行(BIS),核心协议是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必须占到其加权资产的8%(即资本充足率要求)。制定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为了降低存款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资本的数量和结构同时还影响到银行的安全程度,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监管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也叫作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也叫作二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有形普通股;最多占25%的永久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少数股东权益。附属资本包括不超过加权风险资产1.25%的坏帐准备金;不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可转换债券;最多为核心资本50%的长期债券(长期债券作为附属资本的价值在到期日前5年中每年减少20%);有限期优先股(其作为附属资本的价值在到期日前5年中每年减少20%);不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永久优先股。除了监管资本以外,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占绝对多数的是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和部分借款。表1-1是1993年底全部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债务占92%,其中存款和借款分别占68%和24%,银行资本只占8%。正是由于商业银行的这种低资本金/负债比例的资本结构,使得银行的管理层有极强的激励从事高风险的活动(即道德风险),也使得它在发生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也正是国际清算银行规定资本充足率,各国监管机构规定存款准备金(这一部分资金占整个存款资金的10%左右)的主要考虑。商业银行除了要运用好资本外,资本的筹集也相当重要。西方商业银行筹集资本金的渠道很多,除了内涵增长以外,还很重视外部资金。表1-2是现代商业银行的资本证券特征。在西方,普通股主要采用公开发行的方式;新股主要采用股利再投资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出售。7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发行有优先权资本的规模急剧膨胀,有优先权资本与普通股本相比的优势在于既为银行提供了更加合适的财务杠杆,又避免普通股稀释。一些国家还对股息收入提供优惠,提高机构投资者购买优先股的积极性。发行资本票据和资本债券的优点在于利息收入免税、强化保护存款人利益、减少从股市融资的不确定性,主要销售对象是机构投资者和银行客户,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两项的存量甚至超过银行普通股总股本。表1-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占总额的百分比,1993年底)资产(资金用途)负债(资金来源)准备金 2应收现金项目 2银行同业存款 2证券 联邦政府及其机构 19洲和地方政府及其他 5贷款工商业贷款 16不动产贷款 25消费者贷款 10银行间贷款 4其他贷款 8其他资产(如实物) 7合计 100支票存款 23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 20小额定期存款(10万以下) 16大额定期存款 9借款 24银行资本 8合计 100注:以流动性高低排序。资料来源: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表1-2 现代商业银行资本证券类型类型 特征 特点普通股享有资产和收益的全部余值;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任命高级管理人员。资本票据面额较小、利率固定、期限7-15年资本债券面额较大、总量大、利率固定、期限15年以上。部分以折扣价发行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可以在未来将其以确定的转换价格将其转化为普通股。利率比直接债务利率低10%-20%,转换价格比当前市价高15%-20%。部分是必须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利率随某些利率指数变动定期调整的债券。可选择利率债券以浮动利率发行,在一定期间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券租赁安排资本化的融资租赁和销售回租优先股股息率固定,优先资产和收益要求权可调利率优先股股息率随某些利率指数、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转换优先股按规定标准转换为普通股,比直接发行优先股股息低,比直接发行的普通股有较高的发行价格。银行间并购融资工具(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商品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是货币形态的资金,货币资金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极强的流动性,二是非专用性,也就是说,贷款者可能按照贷款时说明的用途去使用贷款资金,也可能将贷款资金挪做他用,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的风险。商业银行业务的一个特征是存款来源多,贷款期限长短不一。从负债方面来看,由于存款人众多而且分散,因此只要存款人不大量挤兑,只要存款多于取款,那么即使贷款方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出现了不良资产,银行还是可以正常运转。从资产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品种很多,贷款时限很不一样,有的贷款时限长达几十年,因此,即使贷款已经变成了不良贷款,也可能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暴露出来,即它的风险具有延迟性。但风险一旦暴露,牵扯的面就比较广,处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传染性(我们还将在本章第四节进行详细的讨论)。(三)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多样性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不能及时支付引起的挤兑风险,不良贷款引起的呆帐风险,市场变化引起的利率、汇率风险,金融诈骗等引起的欺诈风险,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管理风险等。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的风险包括:1、信用风险。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活动和主要的利润来源,商业银行和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商业银行对企业、产品市场的了解相对企业而言,处于信息劣势。银行一旦将款贷出去,就难以保证企业按照事先的承诺来使用贷款资金,而不把资金用到别的方面;如果企业到期不归还银行的贷款,银行只能借助法律来强制企业偿还贷款。因此,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或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贷款中,并且存在于其他表外业务,如担保、承兑中。银行虽然也根据资产情况提取呆帐准备金,对呆帐进行冲消,但这毕竟是亡羊补牢。2、流动性风险。存款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用途以及自己对存款银行的信誉的判断来确定存款的金额和期限,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提取需求,因此存款来源和提取情况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尤其是碰到银行出现危机(或传言)时,存款人就会大量提取存款,从而加剧银行的支付危机。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并最终导致银行破产。为了保证及时支付,商业银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备付现金作为非生息资产。3、其它风险。除了以上两个主要风险以外,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随着金融业务处理的日益电子化,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或有负债风险、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除此之外,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而它的资本金又比较少,使得股东和管理者都有很大的冲动去冒更大的风险(Rebecca, Marc, Philip, 1997),这是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三、现代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现代商业银行在一国的经济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来讲,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动员储蓄的功能,二是提供信贷的功能,三是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四是货币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五是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使家庭能够根据利率选择行动(即是储蓄还是消费),企业能够根据利率来确定融资的项目和融资的成本(Richard, 1999)。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经济中充当的职能有:1、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的基本特点是充当资金所有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信用中介,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来,再通过其资产业务,把所筹集的资金以贷款的形式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帐户资金的转移,成为工商企业、团体、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3、金融服务功能。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网络向整个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其中银行结算体系在保证整个社会信用和社会资金的顺利运行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8800个对公业务网点每天平均办理32万笔资金汇划业务,在途资金约650亿元人民币,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它提供这些金融服务功能,会对社会的正常交易造成多大的障碍。4、创造货币的功能。现代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员,还承担着存款创造的重要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状况进行调整,控制物价水平,引导整个社会资金运行,而这个链条都是通过商业银行发挥作用的,因此商业银行在整个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整个货币供应体系的作用,在这个货币供应体系中,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货币乘数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的能力都与商业银行体系息息相关。图1-3 货币供给的过程外汇市场非银行公众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预算赤字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贴现贷款超额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供给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 本表来源: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四、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和危害由于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导致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尤其在过去二十年里变得比以往更加频繁,不光是南美的发展中国家、转轨经济、东南亚新兴国家、北欧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即使透明度很高、制度架构非常复杂的欧美日等国家近年来都不得面对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银行体系似乎显得更加脆弱,而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它的这些脆弱性显得更加致命。(一)近年来银行危机的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固定汇率制度的相对稳定和33年大危机以后建立的银行安全网的作用,再加上各国借鉴了30年代银行危机的教训,对本国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使得这一阶段银行失败(bank failure)的数量较少,在发达国家基本没有出现银行危机。70年代以后,固定汇率制度的瓦解和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浪潮导致银行失败事件增加,银行危机重新出现。先是英国出现次级银行危机。在英国,次级银行是吸收存款的金融公司。1970年,英格兰银行提出了著名的竞争和信用控制计划,取消了不同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上限,将准备金率统一降至12.5%,旨在实现不同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1971年9月该计划启动,该计划和当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一起促使英国出现了一个商业银行竟相放贷的潮流。由此导致的恶果是,到1976年,有20家以上的次级银行接受中央银行的贷款援助。1984年10月,英国JMB(Johnson Matthey Bnkers)因为不良贷款向中央银行请求援助。1995年,巴林银行(Barings)因为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出现巨额亏损,英格兰银行试图组织营救,但因其他银行不愿意参与,最后以1英镑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银行业最发达、监管最完善的美国也没有逃脱银行危机的厄运。1974年5月,美国富兰克林银行由于在外汇买卖中出现巨额损失,加之业务扩张太快,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出现,引起存款人挤兑而其他银行不愿意借款,只有从美联储紧急借款才免遭破产,10月,该行由7家欧洲银行组成的集团接管。80年代美国爆发了储贷机构危机,有1300多家储贷机构破产。1980-1996年期间,共有5207家在联邦保险公司投保的金融机构倒闭,涉及资产达9200亿美元,处理善后事宜花费了1920亿美元,按1992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成本为2160亿美元,约占1992年美国GDP的3.5%,其中处理储贷机构所花费的成本占总成本的80%。日本在战后仿照美国的金融体系,建立了严格的银行安全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没有一家银行破产。1991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不断出现金融机构破产事件,其中“住专”危机出现得较早,当时,8家住房金融机构中7家破产,损害了整个日本金融体系。由于“住专”的贷款大部分与不动产开发企业有关,到1992年,其不良资产率达到60%。由于日本政府迟迟拿不出一个解决方案,到1995年8月,“住专”的不良债权增加到1992年的2倍。1996年7月,日本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共同出资2000亿日元成立了住宅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负责收购67000亿日元的不良债权并进行拍卖,估计损失12000亿,日本政府负担的损失共达12800亿日元。西欧国家也有大量银行危机的历史,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由于外汇投机交易失败损失2亿英镑而倒闭。1982年6月意大利米兰的阿姆布瑞森银行失败。1992年-1995年法国里昂银行出现巨额亏损,迫使法国政府连续三次注入资金。1985年秋季,加拿大的14家较大的国内银行中有5家陷入困境,其中2家被关闭,2家被较大的机构兼并,最轻的一家也经历严重的挤兑。1987-1994年,北欧的挪威、丹麦、瑞典、芬兰也出现银行危机。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频频暴发银行危机,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曾在80年代爆发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继在80年代爆发了金融危机后,1997年再一次爆发了金融危机。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泰铢大幅度贬值,1998年的银行坏帐率为46%,泰国被迫关闭了56家金融机构;韩元大幅度贬值,韩国关闭5家商业银行、10家商人银行,政府接管韩国第一银行、汉城银行,银行坏帐比例在25%,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形。(二)银行危机的成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部分国家银行危机的成本进行了统计分析,据该组织在1998年5月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统计,银行危机爆发后重组金融部门的成本相当高昂,在有的国家占GDP的40%以上,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30%以上。该组织将重组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由政府直接向银行注入资金、信贷、债券等财政成本和类似汇率补贴一类的准财政补贴。间接成本则是指银行危机导致的产出下降。表1-3反映的80年代以来是银行危机的间接成本,表1-4反映的是银行危机的直接成本。银行危机的巨大破坏力是各国监管当局极力加强监管的主要原因。表1-3 与增长趋势相比,银行危机导致的产出损失分类危机数目(1)平均复苏时间(年)(2)每次危机的产出损失(%)(3)出现产出损失的危机(%)2/3银行危机263.111.68214.2发达国家124.110.26715.2新兴市场422.812.18614.0货币与银行危机323.214.47818.5发达国家65.817.610017.6新兴市场262.613.67318.8数据来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P.79。注:2、指根据危机开始后的GDP增长率与趋势增长率的累计差额占GDP的比重计算的。3、指导致产出损失的危机与全部危机之比。4、在经济恢复增长趋势前的产出损失与出现产出损失的危机之比。表1-4 部分国家的银行危机:重组金融部门的成本和不良贷款国家年份财政和准财政成本(注1)不良贷款(注2)阿根廷1980-198213-1591985NA30巴西1994-19964-109智利1981-198519-4116哥伦比亚1982-19875-625芬兰1991-19938-109印度尼西亚19942NA日本(注3)1990-310马来西亚1985-1988533墨西哥1994-199512-1511挪威1988-199249菲律宾1981-19873-4NA西班牙1977-198515-17NA斯里兰卡1989-1993935瑞典1991-19934-511泰国1983-1987115土耳其1982-19853NA美国1984-19915-74乌拉圭1981-198431NA委内瑞拉1980-1983NA151994-199517NA数据来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P.78。注1:占当年GDP的比重,低的一档是直接的财政成本,高的一档包括准财政成本。注2:不良贷款根据各国的定义确定。注3:只估计了1995年的情况。五、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努力由于现代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和银行危机的严重后果,在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业都是被严格监管的行业。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的目的是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以保护存款人和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当今世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个是国内监管,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央银行的监管,另外,在一些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建立了许多其他补充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存款保险制度;二是国际社会的监管,这主要是在全球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和银行都已发展成了全球性的,银行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世界各国成了一个“一损俱损”的统一体,为了避免单个国家的银行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建立的一些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是国际清算银行,它所制定的以巴塞尔协议为中心的一系列协议是国际社会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主要标准。从后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外部监管本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这里,我们对这些监管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也为设计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提供一些借鉴。(一)中央银行监管制度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包括预防性监管、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两大部分。1、商业银行的预防性监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设立前后,为保证其经营安全性和流动性而对其设立条件、组织、业务范围、营业区域、资本等进行规定和管理。预防性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个方面:(1)市场准入监管。实行市场准入管制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保持金融市场主体的合理性。市场准入管制的最直接表现是对商业银行开业登记、审批的管制,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管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最低资本要求、业务范围、规模经济及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审批等方面。其中,最低资本额是一项重要指标。我国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2)资本充足率监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是关系到银行清偿能力和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监管当局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都对这个指标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我国1995年7月1日实行的商业银行法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除此之外,各国金融管理当局还通过规定资本与资产或负债的一定比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盲目地扩大规模,如果这一比率偏低,商业银行就只有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玉溪市鲜花订购合同示例
- 临活用工合同范本
- 清水房修建合同范本
- 建筑简易计税合同范本
- 机械监控采购合同范本
- 夫妻购房担保合同范本
- 2025赛事赞助合同模板
- 自助牛排采购合同范本
- 课室租赁合同范本
- 上海租赁房子合同范本
- 品管圈PDCA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性品管圈完整版
- NB-T+31010-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
- JT-T-1234-2019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链接提升训练题(共26份251题)
- 考研英语长难句分析技巧及实战70例
- 安全保卫工作会议记录6篇
- DBJ∕T15-232-2021 混凝土氯离子控制标准
- 刑事报案材料模板(涉嫌诈骗罪)
- 乳制品配送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 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在役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附件检验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