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系列.doc_第1页
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系列.doc_第2页
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系列.doc_第3页
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系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系列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內地交流活動北京國情班(專業教師發展清華國情證書班)(一) 課程內容1. 舉辦日期27/12/2008 1/1/20092. 主題清華大學國情證書班3. 行程活動安排27/12(六)上午 乘客機前往北京下午 抵達北京28/12(日)上午 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及盧溝橋參觀下午 參觀中華航天博物館晚上 遊覽王府井大街29/12(一)上午 前往清華大學,大合照及舉行開班典禮講課(一):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與發展前瞻 (林 泰教授 清華大學)下午 赴居庸關,登長城30/12(二)上午 前往清華大學講課(二):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前瞻 (劉美珣教授 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下午 講課(三):中國的國際地位及外交政策 (楚樹龍教授 清華大學)晚上 與清華大學民主黨派31/12(三)上午 前往清華大學講課(四):中國人口與三農問題 (鄔滄萍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中午 與清華大學學生交流,參觀校園,共進午餐下午 講課(五):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的實踐 (王振民教授 清華大學)結業典禮晚上 小組分享會 1/1 (四)上午 出發赴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外觀國家大劇院參觀鳥巢及水立方下午 乘客機返回香港4. 學習內容重點 l 考察/參觀交流點簡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座落於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地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198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5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建成並對公眾開放。紀念館展出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勝利這14年間的珍貴歷史文物和照片達5000餘件,以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有關遺物和文稿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館藏抗日戰爭時期重要文獻、書刊、檔案、資料數千件。展覽分為“綜合廳”、“日軍暴行廳”、“人民戰爭廳”和“抗日英烈廳”四部分,陳列形式採用巨幅照片、形象圖表及現場復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結合的方法組成立體空間,使觀眾產生強烈印象,如“地雷戰景觀”、“地道戰景觀”、“水上遊擊隊”等立體模型。半景畫的陳列採用聲光變景技術,使半景畫的陳列藝術達到了當前的先進水平,再現了“七七事變”的戰鬥場面。英烈廳中的主題雕塑更達到了震撼心靈的效果,意喻著英烈不屈的精神。盧溝橋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橋全長266.5米,寬7.5米,下分十一個涵孔。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臥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稱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端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中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本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1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中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畫“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蘆溝橋事變”(即“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定。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佈對日作戰。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多萬人。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被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資料來源:新華網/ziliao/2003-07/02/content_948535.htm)中華航天博物館中華航天博物館是展示中國航天科技與成就的專業博物館,位於豐台區大紅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1993年8月30日對外公開展出。館內共有三層展廳,一層和二層展廳為對外展廳,主要分為運載火箭、載人航太、人造衛星、月球探測、火箭發射演示、航天器、中國航天形象、航天集團綜合簡介、古代航天探測、國際合作與交流、未來航天展望等十多個展示區域。這些展區以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翔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實物與模型,以現代的展示手段生動的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是北京人氣最旺的商業步行街之一,享有百年金街的美稱。它地處北京的心臟地帶天安門以東,南北走向,全長1800米。王府井的歷史,足足要追溯到13世紀60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王府井大街的一大特色是它的老,作為歷史悠久的商業地區,同升和、盛錫福、瑞蚨祥、東來順、全聚德和翠華樓等許多老字號店舖都匯聚在這裏,將大街變成一個記錄著中國歷史變遷的博物館。同時這是一條富有文化氣息的步行街,街上有許多栩栩如生的青銅雕像,譬如:拉著人力車的車夫,正在剪辮子的清朝人士,拉二胡的藝人,向人們展示著老北京的傳統文化。大和新同樣是它的特色。作為中國第一商業步行街,全國聞名的北京百貨大樓、最大的工藝美術商店、最大的新華書店、外文書店、全國最大的中國照相館,以及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都矗立在這裡。東方新天地、新東安商場和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等老店新商更顯出現代化商業中心區的氣勢和活力。王府井上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就是小吃一條街,全中國各地的特色小吃都集中在這裏,如:雲南過橋米線,老北京涮羊肉,狗不理包子和冰糖葫蘆攤主們各自大顯身手招徠生意,熱情的邀請你感受北京的飲食文化。今天的王府井大街更像一個萬花筒,歷史的、現代的、傳統的與時尚的通通得到演繹。每天從早到晚,大街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如流水一般,絡繹不絕,熱鬧非凡。這裏已經成為世界瞭解中國,中國瞭解世界的重要視窗和中國的驕傲。(資料來源:競報香港特刊www.thefirst.hk/news_sub.aspx?id=117)居庸關長城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曆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設。現存關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是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明景泰初年(西元1450-1454年)及其後又屢經繕治。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櫃山巔,周長4000餘米,南北月城及城樓、敵樓等配套設施齊備。關城內外還有衙署、廟宇、儒學等各種相關建築設施。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但雄偉的關城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卻為人們瞭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視窗。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關城附近自然景觀十分壯美,早在金明昌年間(西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在北京市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廣場。廣場正北是天安門城樓;中央是毛主席紀念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西面是人民大會堂;東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城樓重簷飛翹,雕梁畫棟,黃瓦紅牆,壯麗無可比擬。城樓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五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和挻秀華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門成為一座完整建築藝術傑作。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國旗升降儀式,已成北京旅遊一大特色,國旗和太陽一起升起和降落,每天的時間略有差異,在天安門城樓前有電子顯示牌,提示升降國旗的準確時間。天安門升旗天安門的升旗時間,以每天太陽從中國東海的海平面升起的時刻為準,旗隊由96名解放軍組成,象徵捍衛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神聖領土。旗隊走出天安門,經金水橋至旗竿圍欄,準正步138步,動作一致;升旗的速度以電腦控制,從國歌的第一個音符啟動,至最後一個音符結束,全程2分07秒,準時到達33公尺高的旗竿頂端。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心臟地帶,西長安街沿線,與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廣場相鄰,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1.75萬平方米(包括地下車庫近4.66萬平方米)。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為獨特的殼體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長達600余米。殼體表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多塊超白玻璃巧妙拼接,營造出舞臺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殼體周圍是面積達3.55萬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綠植組成的文化休閒廣場,不僅美化了大劇院外部景觀,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理念。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體育場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體育場。工程總佔地面積21公頃,建築面積258,000M。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其中臨時坐席約11000個。舉行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並成為具有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國家體育場工程為特級體育建築,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級為一級,抗震設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級1級。工程主體建築呈空間馬鞍橢圓形,南北長333米、東西寬294米,高69米。主體鋼結構形成整體的巨型空間馬鞍形鋼桁架編織式“鳥巢”結構,鋼結構總用鋼量為4.2萬噸,混凝土看臺分為上、中、下三層,看臺混凝土結構為地下1層,地上7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體系。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俗稱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主要的水上項目比賽場館,位於奧林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