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计安徽省合肥市滨湖竹园项目设计说明一、基地概况(一)合肥市概况合肥市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近年来,合肥市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旅游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核心,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提速、社会进步、环境友好、人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二)项目概况:滨湖竹园居住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36615.15平方米,可建设用地面积106407.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28.17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93935.2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5223.33平方米,容积率2.76,建筑密度17.08。(三)小区地理位置滨湖竹园居住区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东至云南路,南至成都路,西至玉龙路,北至云谷路。二、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一)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3 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4 合肥城市风貌保护与景观控制规划(2006)5 合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7)6 合肥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2007)7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8 合肥市主城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年)9 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1997 年制定,2004 年修正)1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1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1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15 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办199852 号)16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设计等规范(二) 规划设计原则为保证滨湖竹园居住区规划设计在合肥市的领先性、高档性,规划坚持遵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1、人本充分考虑合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经典高尚的居住环境。2、自然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花园式经典高尚居住空间。将大自然的环境空间最大限度地引入住区环境,尽可能按自然环境。3、经济道路、建设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利用高差进行整体设计。4、文化体现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发展特色文化,使之与现代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既具有庐州遗风,又有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5、融合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游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6、科技强调高科技在建设、管理和生活中的运用,以科技为向导,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注重物业管理。7、安全适度的人车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三) 规划目标1、充分协调经济、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地考虑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风格形式、内在居住功能、住区景观构成以及文化体育和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因素,使之成为合肥地区住宅项目的楷模。2、以建设文明住区为目标,注重居住区人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邻里环境,建立完善的居住区步行游憩绿地系统,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3、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思想,使其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该居住区的地形地貌,要分头处理好居住区竖向设计和排水系统,构筑居住区良好而独特的生态居住环境。三、设计理念(一) 经济整体规划布局合理,保证了土地开发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沿小区周边布置沿街商业门面,形成集中式商业,便于整体商业气氛的营造,同时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降低生活成本。(二) 适用户型搭配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卧室均朝南并有朝南的阳台,能很好的联系室内外空间,并能欣赏到小区内的景观。适用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生活要求,不同家庭构成的使用需求。(三) 美观小区建筑造型以现代主义手法处理,以涂料与面砖为主要的饰面材料,造型在统一中利用户型的差异及阳台,凸窗的处理形成美学上的微差,整体造型既统一又富有变化,并在细部上没有违反结构原则的多余处理。通过对屋顶形式的巧妙处理,更加丰富了建筑的外在形象。(四) 绿色绿化景观系统提高环境质量不仅体现在增加绿化面积上,更重要的是将人、环境、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整合设计。户型设计全部自然采光、通风。采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技术,采用屋面统一布置。采取绿色设计的方法,降低城市噪音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五) 共享从城市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小区,中心景观区为方便居民晨练、休闲、小区内商业活动等,以绿化为主,采用开放形式,不仅仅是服务于本小区,还与周边社区共享,以达到公共空间资源共享与城市资源互通共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六) 人居环境的和谐性对于旧有居住环境的延续性,体现人性化关怀基于对居住者生活习惯的分析,充分考虑到居住者以前的居住习惯,在小区组团内设置大量的公共交流空间,强化邻里关系,体现小区的人性互动,邻里情浓的人性化关怀特色。(七) 人与自然的融合人类的活动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但概括地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必须在室内进行,另一类则只能在室外进行,人类不仅需要营建房屋,而且还必须创造适宜的外部空间环境。中国传统总是把“家”和“园”并题,即有家必有园。国外近来也极重视环境设计,这表明:外部空间环境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和补充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不同的是,国外多以建筑为中心,而我国传统多以自然环境为中心。人的室内外的不同活动,要求室内外环境的均好性,必须要以人与自然的融合为基础,人来自自然,必定回归自然。四、设计思路1、以现状为基础,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量。2、规划道路尽量清晰、明确,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满足工程的可行与经济。3、疏密结合,建筑组合应疏密结合,形成不同的组团空间,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绿化空间也应疏密结合,大空间与小空间相结合,创造不同的空间意向。4、规划结构清晰,体现一定的设计主题。五、规划设计整体框架本规划以“人本、自然、文化、经济、融合、科技、安全”为中心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一) 规划理想人、自然、文化、科技的共生与共创,营造诗情画意的现代人居环境。(二) 规划思路1、强调全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活动空间分布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2、规划、建筑及景观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与时代特色。3、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前提下,各组团具有清晰的可识别性,单体建筑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资源分享尽量均好。4、尽量考虑经济性及可操作性,提高产品的价格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尽量创造良好的空间及景观环境。5、为更好体现住户的利益,尽量满足均好性,并在均好性的基础上做到适度的独好性。(三) 规划总体布局居住集成化是未来市民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滨湖竹园本着人类居住行为的集成化为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住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适当的集成,在满足人与社会交往的同时,有效消化建筑密度,合理的利用土地,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1、空间布局分析竹园居住区的整体空间布局依据规划要求:于用地东侧云南路布置3-6层带状公共服务建筑,分别为商业、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物管用房、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建筑与内部居住建筑间距13米,隔离而不隔断,小区内部室外生活空间与各公服建筑之间紧密的联系,本着方便居住者的原则,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服务本小区和周边居住小区;内部自南向北布置2栋18层住宅,6栋23层住宅,6栋28层住宅,4栋33层住宅和一栋29层廉租房,形成有层次错落的阶梯状建筑空间,不仅提升城市空间形象,打造良好景观天际,而且创造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为居住者营建充足的生活硬性条件。内部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场地等空间由内部步行空间联系,形成一个景观均好的舒畅空间,有开放有收缩,尺度适宜,视线良好等因素。2、景观绿化结构合肥滨湖竹园居住区全区贯穿以绿化为主体的户外空间特征,从南侧主入口引一条“S”形景观通廊直通北侧组团,通过这条“S”轴布点插线,有机的联系南北组团,强化整体感,衔接了各景观核心,并营造了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整体的景观绿化结构呈现的是“一轴、两片、三核心”。“一轴”:自南端主入口至北侧组团中心的一条“S”形步行景观通廊,与各住宅组团入口景观、中心景观融合,形成丰富的点线面景观。“两片”:即沿云南路中间开设的一条次入口直抵西侧环道形成的一条车行道,将该用地划分的南北两个组团。“三核心”:南北两个组团的中心和两个组团中间衔接处形成的一个核心。小区的组团绿化通过一定的绿化景观通道与中心绿化相结合,做到小组团空间渗透。中心绿地到组团绿地,到宅前绿地,处处营造一种绿的氛围。3、活动空间(1) 小区内部的活动空间主要有三大类;公共活动空间、儿童活动场及老年休闲活动场。(2) 公共活动空间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入口广场及中心绿地,二为小组团分隔带绿地活动区与宅间活动区。两者形成连贯的体系,相互渗透,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3) 儿童及老年活动场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开布置,满足一定的服务半径,内部布置活动器械和场地。和场地。六、建筑单体(一) 住宅户型平面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和招标文件要求,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和招标文件要求,户型平面布局紧凑,分区合理,使用方便,房型满足任务书中的要求,所占比例按照招标任务书的要求设计。户型平面布局紧凑,分区合理,使用方便,房型交叉干扰小、采光通风较好。为了节省能源和降低造价,户型在平面设计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面积,使住户获得最大的使用空间。在住宅单体平面设计中,着重考虑了朝向、日照、通风、景观以及住宅使用空间的功能流线,以当前居住理念为出发点,力求功能合理、面积紧凑、空间丰富,力争每家每户在拥有良好日照条件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从而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和私密的居住场所。(二) 住宅立面与造型住宅立面在于塑造简洁、端庄和稳重的造型特点,立面设计中,既有古典的美学法则,又有现代感较强的线条勾勒。主体形式取自简洁的三段式手法,基座、墙身、屋顶,色彩由重到轻,使主墙面形成富有节奏变化的统一主体。顶部在造型上做穿插处理,增加了建筑的层次变化,建筑因而兼有凝练和生动的气质。阳台栏杆由实到虚,使之稳重而不沉重,适合于造就小区宁静祥和的气氛。空调室外机的立面处理采用隐藏的手法,四周与建筑外墙融为一体,仅在需要通风的部位采用了可开启的百叶窗。外墙上的窗、门以及空调百叶的外框采用深灰绿色铝合金框料,外门窗的玻璃采用透明中空玻璃。建筑设计强调细节和节点设计,通过体块的对比与构造来表达建筑细部。屋顶平台作为屋顶太阳能集中安放处,使建筑立面更加美观和谐。(三) 节能环保设计本社区住宅与公建节能设计分别按JGJ134-2001及GB50189-2005规范进行节能设计方案。1、本小区屋面与外墙采用02J121-1 B保温体系无机保温砂浆。2、外门窗采用6+9A+6中空玻璃塑钢窗。外窗气密性等级均不低于6级。(四) 社区服务与管理依据总体构思,本方案将商业及各类活动、办公用房集中在周边商业用房内,二区会所形象高出地面,在城市转角处形成对景。区配套设施按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当地实际需要配置,并按服务半径合理、功能齐全的原则妥善安排。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用地周边的设施条件,依据建筑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配置如下。教育设施:一区内设置18班幼儿园。文体设施:全民健身场所布置在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内,结合绿地设置体育活动器械。商业建筑:按规定要求形成沿街商业和特色商业街。社居、物业管理:按规定要求布置在小区周边商业二层内。市政公用:变配电房:按要求配置垃圾收集点:在院落的出入口处隐蔽放置。管线:电力、电讯、有线电视、宽带网均采用电缆地下化,保持环境优美。标志:商业标志牌的设置统一,位置恰当,标志清晰,完好美观。人防工程:规划方案确定后,根据人防管理部门的设计条件另行进行人防工程设计。(五) 商业设施商业设施等主要集中在杭埠路沿线,靠近步行出入口,商业部分集中布置,和住宅区相对独立,利于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更方便居民的日常商业活动。不仅考虑到为本小区服务,服务范围也可以辐射到周边地区。(六) 智能化设计1.安全防范方面在小区周界设置红外微波报警器,并使用电视监控摄像机,实施监控并联动控制。小区住宅入口设置电子防盗门,外来人员可通过楼门口的对讲与住户通话后,经住户许可方可进入。2.综合信息服务方面小区接入本地有线电视信号和宽带信号,满足住户综合信息服务要求。3.管理与设备监控方面小区所有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均可在小区中央控制室监测,实施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并作分析和处理,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可以迅速发现,迅速得以解决,确保设备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七、道路交通组织1.小区主要道路采取环行道路形式,在基地内部车行道形成一大环、四小环的主次交通体系,小环衔接大环上,各自成组团,互相独立有相互衔接,由大环贯穿始终,整体感强。小区人行入口通过景观步行道以及中心广场与车行入口相联结,与环行相结合设置小汽车绿化停车位,中心绿地为自由人行步道,做到人车分流。2 .小区内车行系统分为二级:小区级道路:宽6m,在小区内部成外环式布置;宅前路:2.53m,部分组团道路结合绿化景观局部放大。3.规划提出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停车方式,商品房每户停车泊位控制在1:1,商业街按每百平米1辆配置。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住户,地面停车位尽量在住栋附近的小区级道路两旁,与绿化小品等相结合,以植草砖铺地。地下车库主要布置在商业街及高层住宅的地下,采用双层机械式停车,自行车就近停放在单元入口的附近。八、绿化景观设计(一) 总体设计思想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已逐渐从“谋生阶段”转入“乐生”阶段,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对于居住的要求不仅止于一个遮风蔽雨的“蜗”居,而是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因而住宅小区户外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次规划设计在整体基础上,着意强调住宅小区环境的塑造,指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集中绿地融合到每一个庭院环境中,达到“均好性”,继而营造出一个和谐可亲、充满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2、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综合平衡室内、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把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造就生态背景下的良好人居环境,让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二) 景观形态设计1、步行道步行道通过其两侧的各种灌植物树木、绿化小品等,使得其在基地中地位得到空间上和视觉上的加强。同时引导人们进入各地块的组团中心,并为社区居民平时散步活动提供最佳场所。2、景观带利用传统园林的理论与手法,结合现代生活对环境设计的要求,设计沿景观步行道为基地内提供一条活动“景观轴”,使其成为联系基地中各绿化场地的纽带。3、组团间的邻里关系根据建筑设计的意图,在建筑之间创造出既有组团私密性又可供组团间邻里相互交往的空间。使南北入口在组团间相对,使人们进出住宅楼时经常能相遇,打招呼,聊天。利用空间来鼓励这种交往,利用绿化和铺地的曲折交错,使得这种空间变得丰富,而私家车和自行车在这里都不被鼓励高速通过,从而进一步为上述交往和户外活动提供安全保证。同时,通过树木的绿篱为底层住户提供私密性隔断。 (三) 绿化种植说明1、借用重新塑造的地形,充分发挥植物造景,创造一个十分自然优美的居住小区。2、利用不同的园林植物群落配置,形成景观,并达到一定意境。3、采用自然式的配植方式,树成丛,花成片及大面积的草坡,树种的选择与当地乡土树种相符,以松柏类,枫香,樟树为基调并配植杜鹃、茶花等春花品种。草坪上适当孤植、丛植,以利蔽荫,植物与地形水体构成花带、绿屿、竹、松山、树林、草坪等景观,山岗埠地以常绿,落叶丛植成林,林缓、坡脚池畔广植草皮和沿阶草,麦冬、百合、萱草、八角金盘等地坡植物及黄杨、南天竹、十大功劳、山茶。4、树木配植设计采用A层群落(大多位于生态景观区由大乔、亚乔、灌木、地被植物组合而成)。B秋色山林,栽种秋色叶树种,有银杏、乌桕、枫香、槭树等。C松柏树丛,主要种植黑松、马尾松、圆柏、刺柏灯植物。D草地独景树,选择树形美丽的雪松,形成大草坡中独景树。5、借植物的高度,弥补地形轮廓线景观之点不足处,以植物树冠形成的空间轮廓线,以加强或弱化地形的轮廓线,形成新的地貌轮廓线,植物加地形,共组空间,综合地创造景观,以达到规划设计所的空间艺术效果(1) 植物以桂花、紫薇以骨干树种、以雪松合欢、木槿、石榴、四季时花为配置树种,每到七、八月桂花阵阵香气袭来,月光在姹紫嫣红的木槿花、石榴花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不禁想到“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做凉风”是暑夜纳凉好地方。(2) 以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作为园林小品的背景及配置,设置景亭、坐凳、花钵供游人休憩游赏。植物以海棠、杜鹃为骨干树种、合欢、广玉兰、桑树、樱花、紫荆、四季时花等为配置树种。(3) 以疏林草地、花径、结合其他园林小品,具有开朗、幽静、明快相结合的园林空间特点,构成具有浓郁气息景观。植物以银杏、七叶树为骨干树,以鸡爪槭、七叶树林、银杏林等展示艳丽秋色,令人留连忘返,每年11月份出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境。(4) 植物以梅花、蜡梅为骨干树种,以香樟、垂柳、广玉兰、海桐、紫叶素、四季时花为配置树种,每年12月,梅吐蕊、蜡梅,居民在寒冷冬天也闻到幽幽清香。九 经济指标十 结构设计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建筑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各单体平、立、剖面图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及规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其主要内容,业主尚未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 设计荷载(1)楼、地面主要使用活荷载住 宅 2.0 kN/m2停 车 库 4.0 kN/m2卫 生 间 2.0 kN/m2 (住宅)厨 房 2.0 kN/m2阳 台 2.5 kN/m2屋 面 2.0 kN/m2(上人)商 场 3.5 kN/m2 办公 2.0 kN/m2(2) 风荷载合肥市市基本风压值0.35 kN/m2,地面粗糙度B类(3) 雪荷载合肥市市基本雪压值0.60 kN/m25. 设计要求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多层部分根据具体地勘报告确定,可能为丙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0.1g,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丙类;高层综合楼剪力墙均为二级,地下室抗震等级均同上部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6. 上部结构形式和主要材料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属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40,楼屋面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钢筋HPB235、HRB335。地下室外墙及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6,外墙填充墙采用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4.10kN/m2(含面层),200厚填充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2.40kN/m2(含面层),100厚填充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1.50kN/m2(含面层)。地下车库: 地下室外墙及顶、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6,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HPB235、HRB3357结构基础设计由于尚未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方案基础设计参照邻近地区的地质情况,幼儿园、办公楼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高层住宅拟采用桩筏基础,具体待施工图时确定。地下车库:基础形式拟采用独立基础+抗水板。结合车库顶面绿化覆土进行抗浮计算。十一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9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110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111建筑专业所提资料设计范围:新建居住区的给水、排水、消防设计。(二)、给水设计1水源: 本工程生活用水由市政提供,在基地内成环状布置。供水方式:给水系统竖向分区(设减压阀),各用水点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下。每户采用口径不小于20mm的干式水表进行计量。2系统设计2.1外场各组团生活与消防各用一套给水管网,给水进口均为二路,由市政道路给水管接入,口径DN300并设DN250水表计量。DN150-DN300管道在各组团内形成环状管网,供组团各单体生活用水。2.2住宅高层住宅均采用屋顶水箱供水方式。供水分区采用减压阀组,供水压力小于0.35Mpa。最低供水压力0.08MPa。住宅水表为DN20,水表设在户外。各组团住宅生活泵房按区域分别设置于各地下车库内,设置不锈钢调节水池。生活水泵组均设有备用泵,为二台一用一备。(三)、消防设计1室外消火栓各组团室外消防与生活合用管道,总给水进口为二路由市政给水管接入,口径为DN300,组团内管网为环状,设DN100室外消火栓若干只,最大间距120米。2室内消火栓各组团住宅,地下车库,公建等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各组团地下车库为独立系统,由市政直接供水。各组团住宅,公建等根据层高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泵加压供水。高层住宅每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为环状管网。消防水泵分别设于各地下车库水泵房内,从室外给水管抽水,消火栓泵均为二台一用一备。消火栓泵启动由消防箱按钮启动。室内消火栓系统中静压超过0.80Mpa部分均设置减压阀组。室内消火栓系统中动压超过0.50Mpa的消火栓均设置减压孔板。各住宅屋顶设有消防水箱储12m3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住宅消火栓系统的每栋楼均按规范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水泵接合器。3自动喷淋灭火各组团地下车库,公建等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稳高压系统。喷淋泵及稳压泵分别设置于各自地下车库的水泵房内,均为二台一用一备。喷淋及稳压泵从室外消防管抽水.各自地下车库,公建等均单独设置湿式报警阀,并根据防火分区设置监控阀及水流指示器。喷头作用温度均为68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规范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水泵接合器。4手提灭火器:各单体建筑均设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四)、排水设计1.地块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各组团雨水、污水直接排入市政道路上的雨水污水管道。2.各组团污水就近排至市政污水管道,排出管管径De400。室内污废水分流,卫生间污水立管为UPVC螺旋立管。污水立管设升顶通气管。公建餐饮含油废水均设置隔油措施,经隔油后排放。水箱:SUS444不锈钢组合水箱室外埋地给水管:PE给水管室外埋地排水管:D600,HDPE管消防管:=DN100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住宅及其他建筑室内给水管:内衬塑钢塑复合管室内排水管:UPVC芯层发泡管及UPVC 螺旋立管。十二空调通风设计(一)、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BJ08-88-2000);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业主及其它专业提出的通风空调要求。(二)、设计范围 1. 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办公用房等空调系统设计。2.地下车库通风排烟系统设计。3.防排烟系统设计。(三)、空调设计办公、商业、物业部分采用多联中央空调,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室内机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及大小分别配置并根据装修要求采用天花板嵌入机、天花板内藏风管机等不同型式;室内机根据各自房间的负荷变化独立运行,室外机根据室内机工作情况变频或变容量运行,该系统使用便捷,安装简易。住宅按户式空调预留电量和室外机位置,冷凝水集中排放。(四)、通风系统设计1.地下汽车库按防火分区分别设机械排风,利用车道自然进风或机械补风,换气次数为6次/时。废气由建筑管道井排出地面。2.地下室各设备用房按消除设备余热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进风。3高层住宅按现行规范进行通风及防、排烟设计。(五)、防排烟系统设计1.地下车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风机平时通风,火灾时排烟。排风机采用高温排烟风机,风机进口设280排烟防火阀。2.超过20m的无外窗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3.没有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楼梯及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4.空调风管穿防火墙处设70防火阀,防火阀与风机联锁,火灾时防火阀关闭,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信号,防止火灾经空调系统蔓延。(六)、环保1.空调器、风机选用高效低噪声产品。2.空调器、风机的进、出口设非燃性软接头。3.空调器、风机进出风设消声器。(七)、节能1.空调,通风设备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2.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外机可根据室内机工作情况变频或变容量运行。(八)、材料本工程地下车库通风系统采用35mm厚的不燃型无机玻璃钢风管制作。空调系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保温采用离心玻璃棉板材。水管管径=DN80采用无缝钢管。冷冻水管保温采用橡塑保温材料。十三 建筑电气设计(一)、设计依据:1. 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 参照的国家及地方主要有关规范、标准。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 住宅设计标准 DBJ08-20-2001; (3)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50057-94;(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9)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98-94;(10)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606-2004(11)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119:2000;(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13)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14)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 DGJ08-93-2002。(二)、设计范围:1. 小区住宅会所及公建的电力照明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2. 地下车库的动力照明及保护接地系统;3. 电话及数据通讯系统;4. 有线电视系统;5. 住宅楼宇访客对讲及安全防范系统;6. 地下车库火灾报警及安保监控系统;7. 地下车库管理系统;8. 设备监视及抄表系统;9. 小区巡更及周边围墙红外报警系统;10. 背景音乐(兼作警急广播)系统;11. 小区电话网络线路由业主委托电话部门设计; 有线电视网络线路由业主委托有线电视部门设计;(三)、供电设计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其用电负荷主要为居民用电,其中消防设备为一、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四)、配电设计:1. 住宅楼各单元地下室设置一大楼配电间,住户计量采用一户一表,电表箱集中设在各楼层强电井道内。2. 住宅楼配电干线采用预分支电缆,电缆在强电井道内敷设。3. 住户每户设带总开关的用户配电箱,采用单相220V电源供电,由各楼层电表箱单独引来。电表箱至用户配电箱的导线采用BV210E10穿VG25阻燃型硬塑料管暗敷。4. 住户的照明、一般插座、空调插座、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回路均设保护开关,其中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装置,插座均为安全型。用户配电箱出线除柜式空调采用BV24E4 穿VG20阻燃型硬塑料管暗敷外,其余均为BV22.5E2.5穿VG16阻燃型硬塑料管暗敷(灯具不设PE线)。5. 住宅楼梯公共照明及地下室照明设专用配电箱,楼梯灯采用声控与光控相结合方式控制;地下室照明灯具采用简式吸顶节能荧光灯,就地分散控制,并适量布置一些疏散指示灯。6. 消防设备等重要负荷电源均采用二路电源同时供电在末端设ATS自动切换开关。7.主要场所的照度。物业、办公等 100300 LUX 地下车库 30 LUX机房 100 LUX(五)、防雷接地:1. 本工程主要为民用住宅建筑,防雷等级为三类(本地区雷暴日按49.9d/a计算)。采用在屋面敷设避雷带防直击雷,避雷带采用254热镀锌扁钢,防雷引下线利用构造柱内主筋,接地极利用基础内主筋。引下线在距室外地坪0.5米处预留10010010钢板作为接地电阻测试点。2. 本工程低压配电接地故障保护采用TT系统。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极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做总等电位联接。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盒。3. 物业管理中心等处电源设置防雷电及过电压保护装置(SPD)。(六)、电话及数据通讯:1. 物业管理中心设电话交接间,面积为30m2,留有ATM复用设备位置,提供小区ADSL宽带接入。小区各单元楼的电话电缆均由此埋地引出。2. 住户每户电话进线按1对考虑,整个小区需7000门左右直线电话。3. 本小区内拟建局域网,用户可选择通过小区局域网与Internet连接。4. 小区通信线路采用光纤到楼(FTTB)。5. 每户住宅内均设一家庭信息配线箱。6. 室内电话及信息接线盒为暗装,底边离地0.3米,电话线采用HBV210.6mm,数据信号线采用超五类数据线,穿镀锌电线管暗敷。(七)、有线电视:1. 每户有线电视终端按二个考虑。2. 本工程用线电视系统按双向传输(860kHz1000kHz)标准设计,为今后有视电视系统上网、双向点播打下基础。楼内系统采用分配分支网络,干线采用RG11电缆,用户线采用RG6电缆。进线预埋二根GG32镀锌钢管。3. 分支器箱为暗装,底边离地2.0米(各层弱电井道内),用户终端插座为暗装,离地0.3米;RG6电缆穿VG20管、RG11电缆穿VG25管均暗敷。(八)、对讲及安全防范:1.为方便用户的访客及小区安全,各单元楼均设对讲系统,该系统在一层大门处设对讲主机与电源装置。电梯轿厢内设报警电话。2. 每层设解码器及分配器盒,解码器及分配器盒安装高度为底边离地2.0米暗装,用户话机安装高度为1.4米。3.小区设周界防范系统,采用主动式对射红外线报警器,布置在小区四周(围墙处),如有非法入侵该系统即向物业中心报警,可联动监视摄像机。(九)、其他:1.地下车库设有火灾报警系统,地下车库火灾探测器采用温感型,其它采用烟感型。2小区设有背景音乐(兼作警急广播)系统。3小区弱电外场线路均为穿镀锌钢管埋地敷设,进户线保护管采用镀锌钢管;用户干线和用户支线保护管采用塑料管,用户支线均为暗敷。十四 燃气动力设计(一)、设计依据:1. 国家标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JB50028-93(2002年版)2. 国家标准(城市煤气,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J08-10-2004 J10472-20043. 建筑,总图等专业提供的单体平剖面图及总图资料.4. 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二)、设计范围:本住宅天然气由城市低压天然气管网供应。中压天然气调压站位子及大小,外场天然气管道均由市天燃气公司规划、设计、施工。天然气干管进户前必须采取防沉降的补偿措施,其方式及施工均由市天然气公司负责。1、天燃气容量:每栋楼每套住户有一个厨房,内设一具天然气两眼灶和一台天然气热水器,每户选用一台JBD2.5-SB天然气表。天然气计算流量参照城市煤气,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附录B来计算流量.2、室内燃气管道:由小区外场燃气管道网接来的进户管道,接至一层厨房,再由一层厨房立管通至各层面厨房内.外场进户管道均从各幢楼北侧进入室内,室内设置立管,管径均为DN3250,管材为镀锌钢管.管道沿墙沿粱架空敷设.每户厨房均有外窗与大气连通,以保证住户燃气使用安全。3、外场燃气管道.小区燃气主干管道由小区西侧引入一根燃气总干管道管径为De315,总干管道经调压站分出二根燃气主干管道管径为De150,主干管道在小区连接成环状,再与各栋住宅楼进户管道接通,组成小区外场燃气管道网。小区外场燃气管道均埋地敷设,埋地管材均为聚乙烯管。外场燃气管道敷设原则如下:沿道路敷设,东西向道路布设在路南慢车道或人行道下。沿道路敷设,南北向道路布设在路东慢车道或人行道下。4、调压站.小区天然气由城市中压燃气需经调压成低压燃气,才能供应给用户使用,小区需设置调压站。中压燃气调压站大小及外场燃气管道均由市燃气公司规划、设计、施工。本设计考虑在小区西侧设置调压站的预留位置。十五 消防设计(一)、设计依据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二)、总平面设计本工程道路自成环路,小区内部消防车道全部环通。车行主要道路宽7.0米,车行支路宽4.0 米。车行主要通过环状道路及车行支路组成,设置可直达各住宅单元门前的尽端式道路。 建筑消防间距、消防通道宽度满足规范要求。(三)、建筑专业消防设计 本工程所有地面建筑用房,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地下车库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为设计使用年限为3类(50年);地下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会所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下车库按照4000M2划分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均有两部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疏散,距离满足规范60米的要求;分区间通过防火卷帘分隔;设置自动喷淋及防排烟系统。为方便使用,设置了与住宅相通的连通口,连通口处设置甲级防火门与住宅分开。建筑物内装修应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四)、给排水专业消防设计1室外消火栓各组团室外消防采用独立的给水管道,总给水进口为二路由市政给水管接入,口径为DN300,组团内管网为环状,设DN100室外消火栓若干只,最大间距120米。2室内消火栓各组团住宅,地下车库,公建等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各组团地下车库为独立系统,由市政直接供水。各组团住宅,公建等根据层高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泵加压供水。高层住宅每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3自动喷淋灭火各组团地下车库,公建等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稳高压系统。喷淋泵及稳压泵分别设置于各自地下车库的水泵房内,均为二台一用一备。喷淋及稳压泵从室外消防管抽水.各自地下车库,公建等均单独设置湿式报警阀,并根据防火分区设置监控阀及水流指示器。喷头作用温度均为68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规范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水泵接合器。4手提灭火器:各单体建筑均设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五)、电气专业消防设计消防设备的配电干线采用耐火电缆或耐火导线,按二级负荷考虑,由两回线路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一类高层建筑及公建建筑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灯。(六)、空调通风专业消防设计地下车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风机平时通风,火灾时排烟。排风机采用高温排烟风机,风机进口设280排烟防火阀。超过20m的无外窗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没有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楼梯及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空调风管穿防火墙处设70防火阀,防火阀与风机联锁,火灾时防火阀关闭,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信号,防止火灾经空调系统蔓延。十六环境保护 安全及卫生防疫(一)环境保护本工程所产生的废水、污水、废气、噪声等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专业环保设计小区内设有大量绿地(含水面),栽植各式植物。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业碳汇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收纳与劳动课件
- 操作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药物临床试验GCP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消防人员岗位职业救援安全基础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
- 2024年二建《市政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法规、管理、技术、实务真题及答案
-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附答案)
- 临时用电全管理制度
- 大学生口腔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 脱硫石膏仓管理制度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政策和法规》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 政务数据共享管理制度
- 雨污水管网排查工作报告
- DB32/T 4598-2023光伏农业园区规划编制要求
- DB31/T 552-2017大型商业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团队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C++文件操作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应急响应和救援船(ERRV)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