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酉阳旅游的发展方向 _第1页
乡村旅游——酉阳旅游的发展方向 _第2页
乡村旅游——酉阳旅游的发展方向 _第3页
乡村旅游——酉阳旅游的发展方向 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乡村旅游酉阳旅游的发展方向我县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胜地,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我县也是一个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地区,交通设施薄弱、开发资金短缺、旅游人才稀少,是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县政府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乡村组织型模式,促进了酉阳县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如三黛沟的农家乐、酉酬的土家族民俗游、酉水河脐橙游、板溪青蒿生产基地观光游、大坂营生态游等。我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探索和创造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合理引导消费,推动假日旅游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促进假日经济发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乡村旅游,是一种集农业、农村旅游和农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及经营方式有较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一是促进我县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购物型旅游转变,尤其是乡村旅游通常价格较低,适合于目前城市一般居民和已脱贫致富农民消费,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是乡村旅游符合现代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的新趋势,有利于刺激内需,合理引导消费,满足城市居民双休日、“黄金周”休闲度假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三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家庭旅馆、餐馆、娱乐、购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旅游饭店日常住宿率低,假日高峰期不够的供求矛盾,较好地缓解旅游热点地区假日游客爆满、食宿困难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县旅游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二)吸引农民参与接待服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我县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区,大多数是贫困落后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在交通条件较好、游客较多的旅游线路或旅游景区周边带动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成为市场经营主体,既可以增加农民就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4业岗位,为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酉阳县政府结合旅游资源推出阿蓬江漂流、三黛沟度假、穿越笋岩峡谷、体验酉水民族风情等乡村旅游项目倍受游人青睐,这些景区都出现了游客“爆棚”的喜人现象。三黛沟,过去是一个典型的“生产靠救济、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补助”的贫困村,如今三黛沟景区里的“膳清河、三合居”等农家乐”,每天的旅游收入都在20万元,通过农家乐的建设和营运,解决了一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黄金周”期间参加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民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5左右,从事饮食等服务业的农户达2000余人,人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三)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独特的乡村风光、特色农业和乡土风情,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相应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宜居乡依托良好的森林、茶园自然景观和淳朴的民族文化优势,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富硒茶”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仅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的饮料和纷纷购买的旅游商品,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4龚滩古镇依托具有的历史文化优势,强力打造了“老龚滩豆腐干”品牌,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西兰卡普”目前已经成为远销大江南北的旅游纪念品,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必须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尤其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又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通过开发能够迅速形成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区;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带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