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资料:_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矿山风筒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1.使用缝纫机扎风筒:(1)电动缝纫机必须安装合格,防止漏电伤人;(2)使用缝纫机必须经过学习,熟练一段时间掌握机器性能,才能独立工作;(3)在使用缝纫机前,先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用脚踏板试车,转动是否灵活;(4)使用前各油眼都适当注油并且在使用中也要随时加油;(5)要随时注意上下线的均匀,不许戴手套,手指距离机针必须2寸远,要掌握一定转速,以免扎手;(6)如出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处理,故障处理好后,才能使用;(7)修理缝纫机拆卸机头,不要丢失零件;(8)交接班前,把机器擦净,发生故障本班处理不好时,要详细向下一班交待清楚,以便继续处理。2.粘补风筒:根据破口大小裁剪初丁,把破口补丁擦净,然后用砂纸打磨干净后再涂上胶浆,经过一定时间(以晾干为准,补丁以圆形为好),再进行粘补,胶粘后用木手锤砸实,确保粘结实严密,保证质量。3.改做三通、风筒及过渡节。(1)根据改做风筒直径大小尺寸(由大直径改小直径),用标准尺量好划线,然后再裁剪,裁剪时要注意平直,以免风筒直径粗细不均;(2)做弯头及三通,各角度要圆滑,消灭直角弯,粘结口要均匀,防止直径粗细不均,三通规格一般为1.750.65m;(3)做过渡节,要保持一定长度,一般长度以3m为好;(4)存放新旧风筒,应按规格尺寸分别码好存放指定地点,并写好标志,以免用时误事;(5)焊接风筒圈时,按焊接规程操作,注意安全,防止碰伤手脚。4.晾晒和运送风筒:(1)装卸塑料风筒和铁风筒或胶皮风筒,要注意铁丝划手、扎脚和划眼事故,回收旧风筒时,要逐一挑选取,能修的和不能修的要分开,并按不同规格存放;(2)晾晒、冲洗、清扫风筒时,必须戴口罩,防止煤岩尘吸入体内,风筒必须晾干或吹干才能粘补和贮存。5.其它事项:(1)应准备一台局扇(4KW以下)做吹干风筒用;(2)准备一套缝纫机修理工具如下:钳子一把,8in台钳一个,手锯一个,手锤一个;(3)风筒修理室内禁止使用火炉取暖,若必须时,采取安全防火措施,经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使用,下班无人时,将炉火熄灭;(4)必须备有灭火器材(灭火器、砂袋等)做好防灭火工作;(5)保持室内清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堆积杂物;(6)建立健全风筒领发手续和制度,做到计划供应,防止浪费。第 3 页 共 8 页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矿工和下井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本人工作环境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通过学习牢记各种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灾能力。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1)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2)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3)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2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2)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千万不可过分地悲观和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人员在避难硐室内应静卧,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待救时间。要树立获救脱险的信念,互相鼓励,统一意志,以旺盛的斗志和极大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到安全脱险。(3)加强安全防护。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和避灾地点及其附近的烟气、风流、顶板、水情、温度的变化。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情况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落煤矸垮入避难硐室;用衣服、风帐堵住避难硐室的孔隙,或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入。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避灾时,要坚持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或自救器。(4)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如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它安全地点。离开原避难地点后,应在转移行进沿途设置明显指示标记,以便于救护队跟踪寻找。如因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5)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应在避难硐室外或所在地点附近,采取写字、遗留物品等方式,设置明显标志,为矿山救护队指示营救目标。在避灾地点,应用呼碱、敲击顶帮或金属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与救护人员取得联系。如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它通讯设备,尽快与井上下领导人通话。(6)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在避灾地点听到救护人员的联络信号,或发现救护人员来到营救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乱和过分激动,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以积极的配合。脱离灾区时,要听从救护人员的安排,保持良好的秩序,并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3矿工在灾区自救、互救的行动准则(1)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撤退。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2)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应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3)对于从灾区内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妥善安置到安全地点,并根据伤情,就地取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处理。(4)在现场急救和运送伤员过程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准确、轻巧,避免伤员扩大伤情和受不必要的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