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补虚药(非医)(1).ppt_第1页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非医)(1).ppt_第2页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非医)(1).ppt_第3页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非医)(1).ppt_第4页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非医)(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中药学 一 定义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 增强人体机能活动 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 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称为补虚药 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二 功效具有补虚作用 能够扶助正气 补益精微 根据 甘能补 的理论 大多具有甘味 三 适应症正气虚弱 精微物质亏损的病证 气虚证 阳虚证 血虚证和阴虚证 四 分类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阳药 补阴药 五 配伍气虚可发展为阳虚 阳虚者其气必虚 故补气药常与补阳药同用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 气虚生化无力 可致血虚 血为气之宅 血虚则气无所依 血虚亦可导致气虚 故补气药常与补血药同用 热病不仅容易伤阴 而且壮火亦会食气 以致气阴两虚 故补气药亦常与补阴药同用 津血同源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亦属于阴的范畴 失血血虚可导致阴虚 阴津大量耗损又可导致津枯血燥 血虚与阴亏并呈之证颇为常见 故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 阴阳互根 无阴则阳无由生 无阳则阴无由长 故阴或阳虚损到一定程度 可出现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情况 以致最后形成阴阳两虚的证候 则需要滋阴药与补阳药同用 六 使用注意1 防止不当补而误补 邪实而正不虚者 误补有益疾之弊 2 避免补之不当 补虚药有气 血 阴 阳之分 用之不当 适得其反 3 明确邪正关系 使祛邪不伤正 补虚不留邪 4 注意补而兼行 使补而不滞 5 补虚药入汤剂宜久煎 亦可制成丸 膏等 第一节补气药 人参甘 微苦 微温 归心 肺 脾经 党参甘 平 归脾 肺经 人参和党参 共同功效 补益脾肺 生津养血 扶正祛邪 共同应用 1 脾气不足 小异点 人参 功善大补元气 益气救脱 为治疗元气虚脱 脉微欲绝危重病候的第一品药 以急症 重症为宜 为拯危救脱的要药 也为补脾要药 还长于益气助阳 安神增智 党参 性味甘平 作用缓和 药力薄弱 功善补中益气 补益脾肺 生津养血 功效不及人参 用于轻症和慢性疾患 可为人参替代品 但需数倍于人参 人参和党参 2 肺气亏虚 3 热病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4 血虚 补气以生血 5 气虚外感 里实热结 邪实正虚之证 配解表药 攻下药等同用 人参和党参 不同点 人参 1 大补元气 元气虚脱 脉微欲绝 2 安神增智 气血亏虚 心悸失眠 健忘 3 壮阳 阳痿 人参和党参 用法用量 人参 煎服 3 9g 挽救虚脱可用15 30g 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 煎2 3小时 野山参研末吞服 每次2g 日服2次 使用注意人参 不宜与藜芦同用 恶皂荚 畏五灵脂 忌喝茶 喝人参腹胀者 莱菔子煎汤服可解 西洋参甘 微苦 凉 归肺 心 肾 脾经 太子参甘 微苦 平 归脾 肺经 西洋参和太子参 共同功效 补气养阴 生津止渴 共同主治 1 气阴两虚证 小异点 西洋参 亦能补益元气 但作用弱于人参 其药性偏凉 兼能清火养阴生津 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 当用西洋参 太子参 性平力薄 其补气 养阴 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 补脾肺之气 兼能养阴生津 其性略偏寒凉 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 凡气阴不足之轻证 火不盛者及小儿 宜用太子参 西洋参和太子参 2 肺气虚及肺阴虚证 3 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不同功效 西洋参 清肠止血 肠热便血 人参和西洋参 相同点 1 补益元气 用于气虚欲脱证 2 补脾肺之气 主治脾肺气虚证 3 益气生津 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 不同点 1 人参益气救脱之力强 单用即可收效 西洋参偏于苦寒 兼能补阴 宜于热病所致的气阴两脱 2 人参补益脾肺之气的作用强 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 3 人参还能补益心肾之气 安神增智 黄芪甘 微温 归脾 肺经 白术甘 苦 温 归脾 胃经 黄芪和白术 共同功效 补气健脾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共同主治 1 脾胃气虚 小异点 黄芪 甘温 善入脾肺 补气力强 为补中益气要药 长于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托疮生肌 利水退肿 白术 甘苦性温 主归脾胃经 以健脾 燥湿为主要作用 被前人誉之为 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又可安胎 黄芪和白术 2 表虚自汗 小异点 黄芪 能补脾肺之气 益卫固表 白术 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 亦能补脾益气 固表止汗 3 水肿 小便不利 常用于气虚水肿 黄芪和白术 不同功效 黄芪 1 升阳 中气下陷 2 托疮生肌 气血亏虚 疮疡难溃难腐 或溃久难敛 3 行滞 气虚血滞 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 4 摄血 便血 崩漏 5 生津 气虚津亏消渴 黄芪和白术 白术 1 燥湿 脾虚湿滞 2 安胎 脾虚胎动不安 人参 党参和黄芪 相同点 皆能补气 补气生津 补气生血 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人参 补气作用最强 为补气第一要药 并能益气救脱 安神增智 补气助阳 党参 补气之力平和 专于补益脾肺之气 兼能补血 黄芪 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 长于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托疮生肌 利水退肿 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 白术和苍术 相同点 健脾 燥湿 不同点 白术 以健脾益气为主 用于脾虚湿困偏于虚证者 还能利尿 止汗 安胎 主治水肿 气虚自汗 脾虚胎动不安 苍术 以苦温燥湿为主 用于湿浊内阻偏于实证者 又能发汗解表 祛风湿及明目 主治风寒挟湿表证 风湿痹证 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山药甘 平 归脾 肺 肾经 甘草 大枣 第二节补阳药 鹿茸甘 咸 温 归肾 肝经 紫河车甘 咸 温 归心 肺 肾经 鹿茸和紫河车 共同功效 补肾阳 益精血 共同主治 1 肾阳虚衰 精血不足 阳痿遗精 腰酸头晕耳鸣 小异点 皆为血肉有情之品 滋补强壮之要药 鹿茸 补阳力强 为峻补之品 用于肾阳虚之重证 且使阳生阴长 而用于精血亏虚诸证 紫河车 养阴力强 而使阴长阳生 兼能大补气血 用于气血不足 虚损劳伤诸证 鹿茸和紫河车 不同功效 鹿茸 1 强筋骨 肾虚骨弱 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 2 调冲任 妇女冲任虚寒 崩漏带下 3 托疮毒 疮疡久溃不敛 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紫河车 1 养血益气 气血不足诸证 2 纳气平喘 肺肾两虚之咳喘 淫羊藿辛 甘 温 归肾 肝经 巴戟天辛 甘 微温 归肾 肝经 仙茅辛 热 有毒 归肾 肝经 淫羊藿 巴戟天和仙茅 共同功效 温肾壮阳 祛风除湿 共同主治 1 肾阳虚阳痿 宫冷不孕 小便频数 小异点 淫羊藿 辛甘性温力强而燥烈 长于补肾壮阳 偏祛风湿 用于风寒湿痹 现代用于肾阳虚之喘咳及妇女更年期高血压 有较好疗效 巴戟天 药力平和 燥热之性较小 偏温肾阳 多治阳虚下肢冷痹 仙茅 辛热有毒 善祛寒湿 又兼入脾 能补命门之火以温煦脾阳而止冷泻 2 风湿腰膝疼痛及肾虚腰膝酸软无力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对肾阳虚兼风湿之证为宜 多与补肝肾 祛风湿药同用 杜仲甘 温 归肝 肾经 续断苦 辛 微温 归肝 肾经 杜仲和续断 共同功效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共同主治 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 阳痿不举 遗尿尿频 小异点 杜仲 性温 补力较强 兼暖下元 善补肾 肾虚腰痛尤宜 治疗阳痿 尿频 还能降压 治疗高血压属肾虚或肝阳上亢者 续断 性微温 补力较弱 补而不滞 还能行血脉 疗伤续折 消肿止痛 治疗风湿痹痛 跌打瘀肿 骨折及痈肿疮毒 还能调冲任 止血 治疗崩漏经多 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 肉苁蓉甘 咸 温 归肾 大肠经 肉苁蓉 功效应用 补肾阳 益精血 适用于肾阳亏虚 精血不足之阳痿早泄 宫冷不孕 腰膝酸痛 痿软无力 味甘能补 甘温助阳 质润滋养 咸以入肾 为补肾阳 益精血之良药 本品补力和缓 从从容容 需大量久服方能见效 肠燥便秘 尤适用于阳虚便秘 补骨脂苦 辛 温 归肾 脾经 益智仁辛 温 归脾 肾经 补骨脂和益智仁 共同功效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 共同主治 1 肾阳不足的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小异点 补骨脂 助阳的力量强 作用偏于肾 长于补肾壮阳 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的腰膝冷痛 阳痿等症 补骨脂多用 也可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喘 能补肾阳而纳气平喘 益智仁 助阳之力较补骨脂为弱 作用偏于脾 长于温脾开胃摄唾 中气虚寒 食少多唾 小儿流涎不止 腹中冷痛者 益智仁多用 补骨脂和益智仁 2 脾肾阳虚的泄泻不止 五更泄泻 不同功效 补骨脂 纳气平喘 肾不纳气 虚寒喘咳 益智仁 开胃摄唾 脾胃虚寒 腹痛吐泻及口涎自流 菟丝子甘 平 归肾 肝 脾经 沙苑子甘 温 归肝 肾经 菟丝子和沙苑子 共同功效 补肾助阳 养肝明目 固精缩尿 共同主治 1 肾虚腰痛 阳痿遗精 遗尿尿频 白带过多 小异点 菟丝子 辛甘平 兼补肾阴 不燥不腻 为平补阴阳之品 并治肾虚消渴 又善补脾止泻 治疗脾虚便溏 泄泻 可安胎 治疗肝肾亏虚之胎动不安 沙苑子 甘温不燥 固涩力较强 善温补固涩 2 肝肾不足 目暗不明 视力减退 菟丝子和沙苑子 不同功效 菟丝子 止泻安胎 脾肾阳虚 便溏泄泻 肾虚胎动不安 肾虚消渴 使用注意 菟丝子 本品为平补之药 但偏补阳 阴虚火旺 大便燥结 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沙苑子 本品为温补固涩之品 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蛤蚧咸 平 归肺 肾经 核桃仁甘 温 归肾 肺 大肠经 冬虫夏草甘 平 归肾 肺经 蛤蚧 核桃仁和冬虫夏草 共同功效 补肺肾 定喘咳 共同主治 肺肾两虚之喘咳 小异点 蛤蚧 补益力强 偏补肺气 尤善纳气定喘 为肺肾虚喘之要药 兼益精血 长于补肺气 助肾阳 定喘咳 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 核桃仁 补益力缓 偏助肾阳 温肺寒 用于阳虚腰痛及虚寒喘咳 兼润肠通便 冬虫夏草 平补肺肾阴阳 兼止血化痰 用于久咳虚喘 劳嗽痰血 尤为劳嗽痰血多用 为诸痨虚损调补之要药 蛤蚧 核桃仁和冬虫夏草 不同功效 蛤蚧 助阳益精 肾虚阳痿 核桃仁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冬虫夏草 1 止血化痰 久咳虚喘 劳嗽痰血 2 病后体虚不复或自汗畏寒 第三节补血药 当归甘 辛 温 归肝 心 脾经 白芍苦 酸 微寒 归肝 脾经 当归和白芍 共同功效 补血养血 调经止痛 共同主治 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及疼痛等证 小异点 当归 味甘 性温 又归心经 既能补血 又能活血 兼能补虚散寒 故血虚 血瘀 血寒的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均可使用 尤以血虚寒滞者为宜 为补血和妇科调经的要药 善治血虚肠燥便秘 白芍 味苦酸甘 性微寒 善于养血敛阴 以血虚 阴虚有热者用之为宜 白芍善于止痛 功偏于收敛肝阴 养血柔肝 缓急止痛 善治肝阴不足 血虚肝旺 肝气不舒 肝脾不和所致的胁肋疼痛 脘腹 四肢拘挛作痛 当归和白芍 不同功效 当归 1 活血 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2 止痛 虚寒性腹痛 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 风寒痹痛等 为活血行气之要药 3 润肠通便 血虚肠燥便秘 白芍 1 柔肝止痛 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 2 平抑肝阳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3 敛阴止汗 自汗 盗汗 白芍和赤芍 共同点 白芍与赤芍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 但前人谓 白补赤泻 白收赤散 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 白芍 赤芍皆能止痛 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 不同点 白芍 长于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平抑肝阳 主治血虚阴亏 肝阳偏亢诸证 止痛方面 白芍长于养血柔肝 缓急止痛 主治肝阴不足 血虚肝旺 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 脘腹四肢拘挛作痛 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清泄肝火 主治血热 血瘀 肝火所致诸证 止痛方面 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血滞诸痛证 因能清热凉血 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熟地黄甘 微温 归肝 肾经 何首乌苦 甘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熟地黄和何首乌 共同功效 补益精血 共同主治 精血亏虚 头晕眼花 须发早白 腰膝酸软 遗精 崩带 小异点 熟地黄 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善滋补肾阴 填精益髓 为补肾阴之要药 古人谓之 大补五脏真阴 大补真水 何首乌 制用 补益精血 生用 解毒 截疟 润肠通便 熟地黄和何首乌 不同功效 熟地黄 1 填精益髓 肝肾阴虚诸证 2 炭能止血 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何首乌 生首乌解毒 截疟 润肠通便 久疟 痈疽 瘰疬 肠燥便秘等 鲜 生 熟地黄的临床应用 共同点 均有养阴生津之功 而治阴虚津亏诸证 不同点 鲜地黄 甘苦大寒 滋阴之力虽弱 但长于清热凉血 泻火除烦 多用于血热邪盛 阴虚津亏证 生 干 地黄 甘寒质润 凉血之力稍逊 但长于养心肾之阴 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 熟地黄 性味甘温 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 填精益髓 凡真阴不足 精髓亏虚者 皆可用之 阿胶甘 平 归肺 肝 肾经 龙眼肉甘 温 归心 脾经 阿胶和龙眼肉 共同功效 补血 共同主治 血虚证 小异点 阿胶 尤以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 为补血要药 亦为止血要药 龙眼肉 本草求真 龙眼气味甘温 多有似于大枣 但此甘味更重 润气尤多 于补气之中 又更存有补血之力 故书载能益脾长智 养心保血 为心脾要药 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及肠风下血 俱可用此为治 阿胶和龙眼肉 不同功效 阿胶 1 止血 出血证 为止血要药 2 润肺 肺阴虚燥咳 3 滋阴 热病伤阴之心烦失眠及阴虚风动 手足瘈疭等 龙眼肉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思虑过度 劳伤心脾及脾虚气弱 便血崩漏等 第四节补阴药 北沙参甘 微苦 微寒 归肺 胃经 北沙参和南沙参 共同功效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 共同主治 1 肺阴虚证 小异点 北沙参 清养肺胃作用稍强 肺胃阴虚有热较为多用 南沙参 兼益气及祛痰作用 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2 胃阴虚证 南沙参养胃阴 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 不同功效 南沙参 补气 化痰 燥咳痰粘 痨嗽咳血 麦冬甘 微苦 微寒 归胃 肺 心经 麦冬和天冬 共同功效 养阴润燥 清肺生津 润肠通便 共同主治 1 肺阴虚证 滋肺阴 润肺燥 清肺热 2 胃阴虚证 养胃阴 清胃热 生津止渴 3 肠燥便秘 润肠通便 小异点 麦门冬 微寒 清火与滋润之力虽稍弱 但滋腻性亦较小 长于滋养胃阴 生津止渴 兼清胃热 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 胃脘疼痛 饥不欲食 呕逆 大便干结等症 且能清心除烦 宁心安神 又宜于心阴不足及心热亢旺之证 天门冬 苦寒之性较甚 清火与润燥之力强于麦冬 且入肾经 滋肾阴 兼能降虚火 宜于肾阴不足 虚火亢旺之证 百合甘 微寒 归肺 心 胃经 玉竹甘 微寒 归肺 胃经 百合和玉竹 共同功效 养阴润燥 共同主治 1 肺阴虚证 小异点 百合 微寒 作用平和 能补肺阴 兼能清肺热 润肺清肺之力虽不及北沙参 麦冬等药 兼能养阴清心 宁心安神 玉竹 药性甘润 能养肺阴 微寒之品 并略能清肺热 滋阴而不留邪 2 胃阴虚证 二药均能养胃阴 清胃热 对胃阴虚有热之胃脘疼痛亦宜选用 百合和玉竹 不同功效 百合 清心安神 阴虚有热 失眠心悸 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玉竹 1 滋阴解表 阴虚外感 2 养心阴 清心热 热伤心阴 烦热多汗 惊悸 石斛甘 微寒 归胃 肾经 黄精甘 平 归脾 肺 肾经 枸杞子甘 平 归肝 肾经 石斛 黄精和枸杞子 共同功效 滋阴补肾 共同主治 肾阴不足 小异点 石斛 能滋肾阴 兼能降虚火 明目 善治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 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 骨蒸劳热等证 又长于滋养胃阴 生津止渴 兼能清胃热 枸杞子 能滋肝肾之阴 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药性论 补益精 诸不足 易颜色 变白 明目 令人长寿 本草经疏 为肝肾真阴不足 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黄精 性味甘平 主归肺 脾 肾三脏 气阴双补之品 黄精滋肾之力强于山药 而山药长于健脾 并兼有涩性 较宜于脾胃气阴两伤 食少便溏及带下等证 石斛 黄精和枸杞子 不同功效 石斛 益胃生津清热 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 本品长于滋养胃阴 生津止渴 兼能清胃热 黄精 1 补气养阴润肺 阴虚肺燥 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咳久咳 2 健脾 脾虚阴伤证 能补益脾气 又养脾阴 枸杞子 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墨旱莲和女贞子 墨旱莲 甘 酸 寒 归肝 肾经 女贞子 甘 苦 凉 归肝 肾经 共同功效 滋补肝肾 共同主治 肝肾阴虚证 小异点 墨旱莲 长于补益肝肾之阴 又能凉血止血 故尤宜于阴虚血热的出血证 本草正义 入肾补阴而生长毛发 又能入血 为凉血止血之品 女贞子 长于滋补肝肾之阴 乌须明目 墨旱莲和女贞子 不同功效 旱莲草 凉血止血 阴虚血热的失血证 尤宜于阴虚血热的出血证 女贞子 乌须明目 目暗不明 须发早白 龟甲甘 寒 归肾 肝 心经 鳖甲甘 咸 寒 归肝 肾经 龟甲和鳖甲 共同功效 滋养肝肾 平肝潜阳 共同主治 1 肾阴不足 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 盗汗 遗精 小异点 龟甲 长于滋肾 长于滋补肾阴 兼能滋养肝阴 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 鳖甲 长于退虚热 滋养之力不及龟甲 但长于退虚热 除骨蒸 故尤为临床多用 2 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 阴虚风动证 龟甲和鳖甲 不同功效 龟甲 1 益肾健骨 肾虚筋骨痿弱 2 养血补心 阴血亏虚之惊悸 失眠 健忘 3 止血 阴虚血热 冲任不固 崩漏 月经过多 鳖甲 软坚散结 癥瘕积聚 龟甲和鳖甲 用法用量 龟甲 煎服 9 24g 宜先煎 本品经砂炒醋淬后 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并除去腥气 便于制剂 鳖甲 煎服 9 24g 宜先煎 本品经砂炒醋淬后 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其可去其腥气 易于粉碎 方便制剂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中药学 一 含义 凡以收敛固涩 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又称固涩药 二 特点及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 性温或平 主入肺 脾 肾 大肠经 有敛耗散 固滑脱之功 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 收敛止血 止带等作用 三 适应证 主要用于久病体虚 正气不固 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 盗汗 久咳虚喘 久泻 久痢 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 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四 配伍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 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 因此临床应用本类药时 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 以标本兼顾 五 使用注意1 收涩药性涩敛邪 故凡表邪未解 湿热所致之泻痢 带下 血热出血 以及郁热未清者 均不宜用 误用有 闭门留寇 之弊 2 但某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 兼有清湿热 解毒等功效 则又当分别对待 六 分类收涩药根据其药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 可分为固表止汗药 敛肺涩肠药 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 乌梅 五味子 五倍子和诃子 乌梅 酸 涩 平 归肝 脾 肺 大肠经 五味子 酸 甘 温 归肺 心 肾经 五倍子 酸 涩 寒 归肺 大肠 肾经 诃子 苦 酸 涩 平 归肺 大肠经 乌梅 五味子 五倍子和诃子 共同功效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共用同治 1 肺虚久咳 小异点 乌梅 敛肺气 止咳嗽 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 五味子 上能敛肺气 下能滋肾阴 尤适于肺肾不足的虚喘咳嗽 五倍子 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